发光二极管封装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6982288阅读:375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发光二极管封装结构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关于一种封装结构,特别关于一种发光二极管的封装结构。
背景技术
发光二极管具有许多优点,例如寿命长、体积小、低功率消耗,因此已被广泛应用 在液晶显示器及笔记本计算机的背光源、指示灯、室内照明等。近年来,发光二极管朝向多 色彩及高亮度发展,因此其应用领域已扩展至大型户外广告牌、交通号志灯及相关领域。在 未来,发光二极管甚至可能成为兼具省电及环保功能的主要照明光源。由于发光二极管芯片本身不具有抗湿气、防氧化、防短路、保护芯片等保护作用, 因此需经过不同型式的点胶封装制程,常见的例如具有壳体及封胶体以保护发光二极管芯 片的表面黏着型发光二极管(SMD LED)。图1为习知的一种表面黏着型发光二极管封装结构剖面示意图,发光二极管封装 结构1包括一发光二极管芯片11、一引线框12、一壳体13、一封胶体14以及一导线15。引 线框12具有分离的一第一部分121及一第二部分122且固定在壳体13上,发光二极管芯 片11设置在第一部分121上。此外,发光二极管芯片11的两电极以打线的方式,透过导线 15与引线框12电性连接,并利用封胶体14封合在壳体13上,以包覆发光二极管芯片11以 及导线15,而曝露在封胶体14外的引线框12作为发光二极管封装结构1与外界(例如电 路板)电性连接的媒介。公知的发光二极管封装结构1由于壳体13与封胶体14均是塑料或树脂等不易导 热的材质,而发光二极管芯片11在发光时会不断产生热能,因此若发光二极管芯片11无法 快速有效散逸,那么累积的热将使发光二极管芯片11的温度升高而影响其发光效率与使 用寿命。因此,如何提供一种发光二极管封装结构,能同时导电导热,并避免发光二极管芯 片因过热而影响其发光效率与使用寿命,实为当前重要的课题。

实用新型内容有鉴于上述课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发光二极管封装结构,其能同时 导电导热,并避免发光二极管芯片因过热而影响其发光效率与使用寿命。为达上述目的,依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发光二极管封装结构,包括一发光二极管芯 片、一引线框以及一壳体。引线框具有分离的一第一部分及一第二部分,第一部分具有一凹 陷部以及一第一引脚,第二部分具有一第二引脚,发光二极管芯片设置在凹陷部;壳体具有 一开口且包覆部分引线框,开口对应凹陷部设置,凹陷部所占的面积大于等于开口尺寸的 30%。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壳体连结第一部分及第二部分。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发光二极管芯片至少与第一引脚或第二引脚打线连 接。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第一引脚或第二引脚具有一凹槽。[0011]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第一引脚或第二引脚具有一穿孔。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发光二极管封装结构还包括一封胶体,覆盖发光二 极管芯片并与壳体连结。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壳体具有与开口相对的一接合面,第一引脚、第二引 脚以及凹陷部的部分位在接合面。承上所述,因依本实用新型的发光二极管封装结构,其引线框具有凹陷部。由于凹 陷部所占的面积大于等于壳体的开口尺寸的30%,因此在封装时,可以容置尺寸较大的发 光二极管芯片或同时容置多个发光二极管芯片。与公知技术相较,本实用新型可封装的发 光二极管芯片的尺寸较具有选择性或能一次封装多个发光二极管芯片,进而增加应用上的 多样性。

图1是公知的一种表面黏着型发光二极管封装结构剖面示意图;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发光二极管封装结构的剖面图;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引线框的示意图;以及图4A及图4B是本实用新型发光二极管封装结构不同角度的立体示意图。主要元件符号说明1 发光二极管封装结构11 发光二极管芯片12:引线框121 第一部份122 第二部分13 壳体14 封胶体15 导线2 发光二极管封装结构21 发光二极管芯片22:引线框221 第一部份221a:第一引脚221b:凹陷部222 第二部分222a:第二引脚23 壳体231:开口232 接合面24 封胶体25 导线H:穿孔[0042]P 荧光层S:凹槽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参照相关图式,说明依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的一种发光二极管封装结 构,其中相同的元件将以相同的元件符号加以说明。请参照图2所示,其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发光二极管封装结构的剖面图。发光二 极管封装结构2包括一发光二极管芯片21、一引线框22以及一壳体23。其中,发光二极管 封装结构2可应用在照明光源、广告灯箱的光源、液晶显示器的背光源或是显示广告牌等寸。请同时参照图2及图3所示,其中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引线框的示意图。引线框 22具有分离的一第一部分221及一第二部分222,第一部分221具有一第一引脚221a以 及一凹陷部221b,第二部分222具有一第二引脚22 ,发光二极管芯片21设置在凹陷部 221b,且发光二极管芯片21至少与第一引脚221a或第二引脚22 打线连接。在本实施例 中,发光二极管芯片21的两个电极以打线的方式,透过两个导线25与引线框22的第一引 脚221a及第二引脚22 电性连接为例,当然,若发光二极管芯片21是垂直导通型的芯片, 则其一电极亦可直接与第一引脚221a或第二引脚22 电性连接,另一个电极则利用打线 的方式电性连接另一个引脚。另外,引线框22是金属或其它可导电的材质,其中第一引脚 221a及第二引脚22 可视产品设计所需而弯折或为水平,其中,弯折的形状也能有许多变 化,例如反折成U形或折出有高低落差的型式,在此以弯折出阶梯状为例。请同时参照图4A及图4B所示,其分别是本实用新型的发光二极管封装结构不同 角度的立体示意图。壳体23具有一开口 231,壳体23形成时可利用射出制程,以包覆部分 引线框22,并连结引线框22的第一部分221及第二部分222。其中,开口 231对应凹陷部 221b设置,开口 231在凹陷部221b上方,且凹陷部221b所占的面积大于等于开口 231尺寸 的30%。在本实施例中,凹陷部221b所占的面积是开口 231尺寸的35%,由于发光二极管 芯片21容置在凹陷部221b,而不同颜色的发光二极管芯片21的尺寸有所不同,若凹陷部 221b所占开口 231的面积较大,则可容置尺寸较大(功率也较大)的发光二极管芯片21或 同时容置多个发光二极管芯片21,进而增加应用上的多样性。请同时参照图3所示,由于壳 体23是塑料材质,引线框22是金属,为了避免塑料与金属之间的接合力不足,导电架22的 第一引脚221a或第二引脚22 可具有一穿孔H,在冲压引线框22时一并成型。如此一来, 当壳体23与第一引脚221a及第二引脚22 结合时,壳体23会包覆穿孔H,可增加壳体23 与导电架22的接触面积,以提升壳体23与导电架22的结合稳定性。再者,利用第一引脚 221a或第二引脚22 具有一凹槽S,形成前述阶梯状的弯折部分,可增加壳体23与第一引 脚221a及第二引脚22 的接触面积,进而提高壳体23与第一引脚221a及第二引脚22 的结合稳定性。然而,发光二极管芯片21遇水气容易损坏,而水气通常沿着封装结构中壳 体23与引脚的接合处进入,故第一引脚221a或第二引脚22 的凹槽S还可延长水气进入 的路径,以减少水气进入发光二极管芯片21而影响其性能。此外,壳体23具有与开口 231相对的一接合面232,第一引脚221a、第二引脚22 以及对应在凹陷部221b的壳体22位在接合面232。在本实用新型中,发光二极管封装结构2的第一引脚221a、第二引脚22 可与电路板上的线路电性连接,而由于凹陷部221b下 凹,而使得引线框22与电路板的接触面积增加,可加快其导热速度。在本实用新型中,发光 二极管芯片21以顶面发光为例,但侧面发光的发光二极管芯片21亦适用,并不以此为限。此外,如图2所示,发光二极管封装结构2还包括一封胶体对,覆盖发光二极管芯 片21并与壳体23连结,以减少水气进入发光二极管芯片21而影响其性能。其中,封胶体 24为塑料或树脂等材质。在本实施例中,发光二极管芯片21选用蓝光发光二极管芯片,并 搭配一黄光荧光层P在发光二极管芯片21表面后覆盖封胶体24,当蓝光发光二极管芯片 21通电发光时,黄色荧光层P受激发发出黄光,蓝光与黄光混合后形成白光。当然,亦可将 荧光粉体掺杂在封胶体M中,或在封胶体M表面覆盖一荧光胶带取代荧光层。发光二极 管芯片21与荧光层或荧光粉体的颜色,可依应用所需选择,并不以此为限。综上所述,因依本实用新型的发光二极管封装结构,其引线框具有凹陷部。由于凹 陷部所占的面积大于等于壳体的开口尺寸的30%,因此在封装时,可以容置尺寸较大的发 光二极管芯片或同时容置多个发光二极管芯片。与公知技术相较,本实用新型可封装的发 光二极管芯片的尺寸较具有选择性或能一次封装多个发光二极管芯片,进而增加应用上的 多样性。以上所述仅是举例性,而非限制性。任何未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与范畴,而对其 进行的等效修改或变更,均应包括在权利要求所限定的范围内。
权利要求1.一种发光二极管封装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一发光二极管芯片;一引线框,具有分离的一第一部分及一第二部分,所述第一部分具有一凹陷部以及一 第一引脚,所述第二部分具有一第二引脚,所述发光二极管芯片设置在所述凹陷部;以及一壳体,具有一开口且包覆部分所述引线框,所述开口对应所述凹陷部设置,所述凹陷 部所占的面积大于等于所述开口尺寸的30%。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光二极管封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连结所述第一 部分及所述第二部分。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光二极管封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发光二极管芯片至 少与所述第一引脚或所述第二引脚打线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光二极管封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引脚或所述第 二引脚具有一凹槽。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光二极管封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引脚或所述第 二引脚具有一穿孔。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光二极管封装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一封胶体,覆盖所述发光二极管芯片并与所述壳体连结。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光二极管封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具有与所述开 口相对的一接合面,所述第一引脚、所述第二引脚以及所述凹陷部部分位在所述接合面。
专利摘要一种发光二极管封装结构包括一发光二极管芯片、一引线框以及一壳体。引线框具有分离的一第一部分及一第二部分,第一部分具有一凹陷部以及一第一引脚,第二部分具有一第二引脚,发光二极管芯片设置在凹陷部;壳体具有一开口且包覆部分引线框,开口对应凹陷部设置,凹陷部所占的面积大于等于开口尺寸的30%。因此在封装时,可以容置尺寸较大的发光二极管芯片或同时容置多个发光二极管芯片。
文档编号H01L33/48GK201868473SQ20102063622
公开日2011年6月15日 申请日期2010年12月1日 优先权日2010年12月1日
发明者白维铭, 苏镇隆 申请人:启耀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