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太阳能电池正电极印刷图形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6995437阅读:227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太阳能电池正电极印刷图形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太阳能电池正电极印刷图形,在国际专利分类表中,分类可属于 H01L31/0224。
背景技术
太阳能电池正电极通常以银浆料印刷于硅片表面,其质量性能与其印刷图形的设计密切相关。目前常见的太阳能电池正电极印刷图形如图1所示,多条等长对齐且相互平行的细栅线(又称电流收集栅)1被与其垂直相交的2条等长对齐且相互平行的主栅线(又称汇流条母线)2划分为左、中、右三部分。各种太阳能电池正电极印刷图形的设计通常考虑如下因素a)尽量减少遮光面积;b)尽量减少收集电流的接触电阻和串联电阻;c)尽量减少栅线的表面面积,因而节省印刷栅线所需的昂贵的银浆料的使用量。现有技术为此所进行的改进,可见授权公告号为CN201222501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说明书和公布号为CN101853886A的中国发明专利申请说明书。然而,太阳能电池正电极的质量性能还与其印刷图形的印刷工艺质量密切相关。 尤其是细栅线的印刷难免出现断线(又称断栅),且栅线愈细,断线愈多。对于断线不多而又不适于返工或报废的制品,将因断线导致收集光电流的减少。如图1所示的印刷图形中, 自上而下第4条细栅线于41处断开,其右段42所即失去收集所在位置光电流往主栅线输送的作用,光电池单位受光面积收集的光电流因而减少,降低了电池的性能。相关术语可参见《应用光伏学》(S. R. Wenham等编著,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08年 4月出版)。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出一种太阳能电池正电极印刷图形,可以避免如背景技术所述细栅线印刷断线导致收集光电流减少的弊病,且成本较低。本发明解决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太阳能电池正电极印刷图形,多条等长对齐且相互平行的细栅线被与其垂直相交的2条等长对齐且相互平行的主栅线划分为左、 中、右三部分,其特征在于细栅线的左端、右端分别依次俩俩相连。该技术方案主要是巧妙地利用相邻细栅线为与主栅线断离的细栅线提供逆向往主栅线汇集其收集的光电流的通道。其有益效果是某细栅线一旦发生印刷断线,其与主栅线的连接被断开的部分所收集的光电流,可按与原汇集流动相反的方向,经其端部与相邻细栅线的连接,沿该相邻细栅线流往主栅线,因而仍然得到收集,避免背景技术所述收集光电流减少的弊病。在正常的生产工艺质量控制的情况下,印刷断线通常是随机、分散和个别地局部发生。巧妙地利用该特点,对细栅线的左端、右端分别依次俩俩相连已能可靠地克服印刷断线导致收集光电流减少的弊病,相比于把细栅线的左端、右端分别全部相连,可节省印刷该连接所需银浆料,因而成本较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和效果将在具体实施方式
中结合附图作进一步的说明。


图1是常见太阳能电池正电极印刷图形;图2是本发明实施太阳能电池正电极印刷图形。
具体实施例方式本发明实施太阳能电池正电极印刷图形如图2所示,是在图1所示常见太阳能电池正电极印刷图形的基础上改进而成如图1所示,36条等长对齐且相互平行的细栅线1被与其垂直相交的2条等长对齐且相互平行的主栅线2划分为左、中、右三部分。其改造为如图2所示本发明实施太阳能电池正电极印刷图形,主要是对36条细栅线1的左端、右端分别依次俩俩相连,即分别以垂直短线段4对自上而下第1、2条,第3、4条......第35、36条的左端点、右端点俩俩连接。这样连接后,第4条细栅线与主栅线的连接被断开的部分42所收集的光电流,可如图2中箭头所示,以与原收集流动相反的方向,经其端部与相邻细栅线的连接处34,沿第 3条细栅线流往主栅线之一的右主栅线21,因而仍然得到收集,避免背景技术所述收集光电流减少的弊病。
权利要求
1. 一种太阳能电池正电极印刷图形,多条等长对齐且相互平行的细栅线被与其垂直相交的2条等长对齐且相互平行的主栅线划分为左、中、右三部分,其特征在于细栅线的左端、右端分别依次俩俩相连。
全文摘要
一种太阳能电池正电极印刷图形,多条等长对齐且相互平行的细栅线被与其垂直相交的2条等长对齐且相互平行的主栅线划分为左、中、右三部分,其特征在于细栅线的左端、右端分别依次俩俩相连。该技术方案可以避免细栅线印刷断线(又称断栅)导致收集光电流减少的弊病,且成本较低。
文档编号H01L31/0224GK102157573SQ20111004385
公开日2011年8月17日 申请日期2011年2月22日 优先权日2011年2月22日
发明者李景泉, 许伟荣 申请人:江门尚日新能源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