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小型断路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7159096阅读:156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小型断路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低压电器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小型断路器。
背景技术
小型断路器是配电线路的终端设备,具有体积小,模数化等特点,主要应用于开关和保护线路。通常具有瞬时保护和延时保护,内部主要由瞬时系统、延时系统、操作机构和灭弧系统组成。其中灭弧系统主要作用是使断路器开断过程中产生的电弧迅速经过引弧片进入灭弧室,并吸收和排出电弧产生的热量和高压气体。灭弧系统的好坏决定了断路器的分断能力。现有小型断路器的灭弧室后面的排气孔直接连接排气通道,在分断时产生的大量气体需要在这个较狭窄的通道中能过,这样产生的气压很大,对电弧顺利进入灭弧室可能产生不良影响。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小型断路器的灭弧室内在分断时因气压高电弧不容易进入灭弧室的缺点,提供了一种降低了分断时气体压力,使电弧进入灭弧室更容易的小型断路器。为达到发明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小型断路器,包括壳体,所述壳体内安装有瞬时系统、操作机构、延时系统和灭弧系统,所述灭弧系统包括弧角、引弧片、灭弧室,所述灭弧室与气体出口连通,其特征在于 所述壳体内设有与灭弧室连通的气体缓冲室,所述气体缓冲室与气体出口连通。进一步,所述壳体内设有多个与其连通的气体缓冲室。进一步,所述气体缓冲室设在灭弧室的后侧。进一步,所述灭弧室通过第一排气通道与气体出口连通。进一步,所述气体缓冲室通过第二排气通道与气体出口连通。进一步,所述操作机构位于壳体的右上侧,所述瞬时系统位于壳体的中部,所述延时系统位于壳体的右下部,所述灭弧系统位于壳体的左中下部。本发明的技术构思,在灭弧室后端设置气体缓冲室,从灭弧室排出的气体分离为两部分,一部分进入第一排气通道,别一部分先进入气体缓冲室,在气压缓解后进入第二排气通道,这样可以有效地降低分断时产生的高气压,减小对电弧运动的阻力,使断路器具有快速灭弧功能。本发明的有益效果降低分断时的气体压力,使电弧进入灭弧室更容易,使断路器具有快速灭弧的功能。


图1是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来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说明,但并不将本发明局限于这些具体实施方式
。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认识到,本发明涵盖了权利要求书范围内所可能包括的所有备选方案、改进方案和等效方案。参照图1,一种小型断路器,包括壳体,所述壳体内安装有瞬时系统2、操作机构1、 延时系统3和灭弧系统4,所述灭弧系统4包括弧角41、引弧片42、灭弧室43,所述灭弧室 43与气体出口连通,所述壳体内设有与灭弧室43连通的气体缓冲室44,所述气体缓冲室44 与气体出口连通。所述壳体内设有多个与其连通的气体缓冲室44。所述气体缓冲室44设在灭弧室43的后侧。所述灭弧室43通过第一排气通道45与气体出口连通。所述气体缓冲室44通过第二排气通道46与气体出口连通。所述操作机构1位于壳体的右上侧,所述瞬时系统2位于壳体的中部,所述延时系统3位于壳体的右下部,所述灭弧系统4位于壳体的左中下部。本发明的技术构思,在灭弧室43后端设置气体缓冲室44,从灭弧室43排出的气体分离为两部分,一部分进入第一排气通道45,别一部分先进入气体缓冲室44,在气压缓解后进入第二排气通道46,这样可以有效地降低分断时产生的高气压,减小对电弧运动的阻力,使断路器具有快速灭弧功能。
权利要求
1.一种小型断路器,包括壳体,所述壳体内安装有瞬时系统、操作机构、延时系统和灭弧系统,所述灭弧系统包括弧角、引弧片、灭弧室,所述灭弧室与气体出口连通,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内设有与灭弧室连通的气体缓冲室,所述气体缓冲室与气体出口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小型断路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内设有多个与其连通的气体缓冲室。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小型断路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气体缓冲室设在灭弧室的后侧。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小型断路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灭弧室通过第一排气通道与气体出口连通。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小型断路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气体缓冲室通过第二排气通道与气体出口连通。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小型断路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操作机构位于壳体的右上侧,所述瞬时系统位于壳体的中部,所述延时系统位于壳体的右下部,所述灭弧系统位于壳体的左中下部。
全文摘要
一种小型断路器,包括壳体,所述壳体内安装有瞬时系统、操作机构、延时系统和灭弧系统,所述灭弧系统包括弧角、引弧片、灭弧室,所述灭弧室与气体出口连通,所述壳体内设有与灭弧室连通的气体缓冲室,所述气体缓冲室与气体出口连通。本发明的有益效果降低分断时的气体压力,使电弧进入灭弧室更容易,使断路器具有快速灭弧的功能。
文档编号H01H73/18GK102368461SQ20111026857
公开日2012年3月7日 申请日期2011年9月13日 优先权日2011年9月13日
发明者严鹏斌, 段育明, 邓彦军 申请人:上海诺雅克电气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