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信用连接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7174843阅读:187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通信用连接件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通信用连接件,特别是一种连接通信孔与通信线的连接件。
背景技术
在先前技术中,一般而言网络信号可以用有线方式或无线方式传递,而以有线方式传递网络信号时,使用者必需将网络通信线的一端插置在电子设备(例如计算机)的网络通信孔,另一端插置在提供网络信号的网络设备(例如集线器、路由器或IP分享器)的网络通信孔,才能传递网络信号。为了使通信线能插置于通信孔中,先前技术通常是使用一连接端分别连接通信孔与通信线。图Ia至图Id即为先前技术使用连接端分别连接通信孔与通信线的示意图。如图 Ia与图Ib所示,一般的通信线90利用连接端91上的小弹片92顶住通信孔80上缘,让通信线90固定在通信孔80内。然而如图Ic与图Id所示,若是连接端91上的小弹片92出现折损的情况时,通信线90将无法良好的固定在通信孔80内,此时通信线90容易松脱,使得通信中断,造成使用上的不便。先前技术用以解决此一问题的方式为更换连接端91,然而更换连接端91需要使用特殊工具来裁剪通信线 90,以供与新的连接端91连接。此种更换方式不仅会让通信线 90的长度变短,同时使用者也需购买专用工具才能成功地更换连接端91,十分地不方便。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种不需要特殊工具就可解决先前技术中通信线容易松脱问题的通信用连接件,以供在连接端91的小弹片92折损后仍可将通信线90稳固地插置于通信孔80内。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是在提供一种不需任何辅助工具即可装设的通信用连接件。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主要目的是在提供一种通信用连接件,其具有替代旧有通信线的连接端的功能。本实用新型的再一主要目的是在提供一种通信用连接件,其具有延伸通信线长度的功能。为达到上述的目的,本实用新型的通信用连接件用以连接一通信孔与一通信线, 该通信用连接件包括一第一连接部以及一第二连接部,而该第一连接部与该通信孔连接, 该第二连接部分别与该第一连接部以及该通信线的一连接端连接,其中该第二连接部包括一容置区,用以容纳该连接端。本实用新型的装设与拆卸方式省去使用工具裁剪通信线的步骤,使得通信线连接端的更换变得非常容易。由于本实用新型构造新颖,能提供产业上利用,且确有增进功效,故依法申请实用新型专利。
图Ia至图Id为先前技术的通信孔与通信线的的示意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通信用连接件的正面视图。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通信用连接件的底面视图。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通信用连接件与通信线连接的动作图。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通信用连接件与通信线连接后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通信用连接件的使用示意图。主要组件符号说明连接件1第一连接部10弹片11、92顶部 12底部13接触端14第二连接部20容置区21插接槽22卡钩23缺口 24铜线组30通信孔80通信线90、90a连接端91、91a
具体实施方式
为让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和其他目的、特征和优点能更明显易懂,下文特举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并配合所附附图,作详细说明如下。以下请一并参考图2及图3关于依据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的通信用连接件的正面视图与底面视图。如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的通信用连接件1包括第一连接部10、第二连接部20以及铜线组30,其中第一连接部10还包括弹片11,弹片11位于第一连接部10的顶部12,第二连接部20包括一容置区21、插接槽22、至少一卡钩23以及缺口 24。如图3 所示,铜线组30分别与插接槽22以及第一连接部10连接,并且铜线组30外露于第一连接部10的底部13以及插接槽22,用以确保通信。以下请一并参考图4、图5及图6,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通信用连接件与通信线的连接端连接的动作图,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通信用连接件与通信线的连接端连接完成的示意图,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通信用连接件的使用示意图。如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的通信用连接件1用以与一通信线90a连接,在本实施例中,通信线90a的连接端91a的弹片已经折损,因此需要置换新的连接装置。此时可藉由本实用新型的通信用连接件1,将通信线90a的连接端91a由卡钩23形成的开口滑入容置区 21,直到连接端91a与插接槽22连接(如图5所示),即完成连接。由于第二连接部20在相对应连接端91a的弹片之处设有缺口 24,因此通信线90a的连接端91a可顺利地滑入容置区21而不会受阻碍。在此需注意的是,为了让连接端91a完全置于容置区21内,容置区21的形状会与连接端91a的形状相配合,并且当连接端91a与插接槽22连接后,卡钩23可发挥固定连接端91a的作用,避免连接端91a与本实用新型的通信用连接件1发生脱离的情况。本实施例中,第二连接部20设置了两个卡钩23,但本实用新型不以此为限。如图6所示,本实 用新型的通信用连接件1的第一连接部10用以与通信孔80连接,当第一连接部10与通信孔80连接后,弹片11会顶住通信孔80的上缘,而发挥固定通信用连接件1与通信孔80的作用。如图2及图3所示,铜线组30外露于插接槽22,因此当通信线90a的连接端91a与插接槽22连接后,铜线组30即与通信线90a的连接端91a接触。当第一连接部10与通信孔80连接时,铜线组30的一端会与通信孔80接触,而使铜线组30分别与通信线90a的连接端91a以及通信孔80接触,可用以确保信号能在通信孔80、 本实用新型的通信用连接件1以及通信线90a之间正常传送。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通信线90a为一网线,通信孔80为网络孔,而本实用新型的通信用连接件1与通信孔80连接的接触端14为网线的连接端,但本实用新型不以此为限,本实用新型的通信用连接件1也可与电话线以及电话孔连接,而此时本实用新型的通信用连接件1的接触端14即为电话线的连接端。在此需注意的是,虽然在图4至图6 中本实用新型的通信用连接件1是与没有小弹片的通信线90a连接,但本实用新型不以此为限,本实用新型的通信用连接件1也可与有小弹片的通信线90a连接。此外,若本实用新型的通信用连接件1的弹片11损坏,只需要将弹片11破损的通信用连接件1取下(将卡钩23与通信线90a的连接端91a分离),再换上一个新的通信用连接件1即可,因此本实用新型的通信用连接件1可当作耗材使用,而更换本实用新型的通信用连接件1只是单纯的拆卸步骤而已,不需任何工具的辅助。由于本实用新型的通信用连接件1本身具有一定长度,所以在与通信线90a连接后,会加长通信线90a的长度,而达到延伸通信线90a长度的目的。若是改变本实用新型的通信用连接件1的铜线组30在第一连接部10的排列顺序,则可让通信线90a达到跳线的功效,因此本实用新型的通信用连接件1除可用于连接计算机与集线器(或路由器、IP分享器)外,亦可连接计算机与计算机。本实用新型的通信用连接件1若与弹片破损的通信线90a连接时,通信用连接件 1可视为一替代的通信接头,让通信线90a重新固定于通信孔80内。本实用新型的通信用连接件1若与弹片完好的通信线90a连接时,通信用连接件1可视为一延长通信线90a长度的装置,而通信用连接件1的装设与拆卸方式省去使用工具裁剪通信线90a的步骤,使得通信线90a连接端的更换变得非常容易。综上所陈,本实用新型无论就目的、手段及功效,处处均显示其迥异于公知技术的特征,恳请审查员明察,早日赐准专利,使嘉惠社会,实感德便。惟应注意的是,上述诸多实施例仅是为了便于说明而举例而已,本实用新型所要求保护的权利范围自然应当以权利要求书的范围所述为准,而非仅限于上述实施例。
权利要求1.一种通信用连接件,用以连接一通信孔与一通信线,其特征在于,该通信用连接件包括一第一连接部,该第一连接部与该通信孔连接;以及一第二连接部,该第二连接部分别与该第一连接部以及该通信线的一连接端连接,其中该第二连接部包括一容置区,用以容纳该连接端。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通信用连接件,其特征在于,该第二连接部还包括至少一卡钩, 用以固定该通信线的该连接端。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连接件,其特征在于,该第二连接部还包括一插接槽,该插接槽位于该容置区内,用以与该通信线接合。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通信用连接件,其特征在于,该容置区的形状与该连接端的形状相配合。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通信用连接件,其特征在于,该第一连接部还包括一弹片,该弹片位于该第一连接部的一顶部,当该第一连接部与该通信孔连接时,可藉由该弹片而使该第一连接部固定于该通信孔内。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通信用连接件,其特征在于,该通信用连接件还包括一铜线组, 该铜线组分别与该插接槽以及该第一连接部连接,用以传递信号。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通信用连接件,其特征在于,该铜线组外露于该第一连接部的一底部以及该插接槽。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通信用连接件,其特征在于,当该第一连接部与该通信孔连接时,该铜线组与该通信孔接触,当该连接端与该插接槽连接时,该铜线组与该连接端接触。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通信用连接件,其特征在于,该第二连接部包括一缺口。
10.如权利要求1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通信用连接件,其特征在于,该第一连接部还包括一接触端,且该接触端为一网线连接端。
11.如权利要求1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通信用连接件,其特征在于,该第一连接部还包括一接触端,且该接触端为一电话线连接端。
专利摘要一种通信用连接件。该通信用连接件用以连接一通信孔与一通信线,该通信用连接件包括,一第一连接部以及一第二连接部,其中该第一连接部与该通信孔连接,该第二连接部分别与该第一连接部以及该通信线的一连接端连接,而该第二连接部包括一容置区,用以容纳该连接端。本实用新型的装设与拆卸方式省去使用工具裁剪通信线的步骤,使得通信线连接端的更换变得非常容易。
文档编号H01R13/02GK201994541SQ20112007046
公开日2011年9月28日 申请日期2011年3月17日 优先权日2011年3月9日
发明者张正辉, 黄玉鑫 申请人:纬创资通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