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海底光电复合电缆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7218670阅读:242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海底光电复合电缆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缆的制作技术领域,尤其指一种海底光电复合电缆。
背景技术
现有一种专利号为CN200820034047. X名称为《海底光纤复合电力电缆》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公开了一种结构,其结构包括导体、绝缘层、阻水层、金属护套层、内护套层、内垫层、外护套层、铠装层、外被层,在导体外设置有绝缘层,在绝缘层外设置有阻水层,在阻水层外设置有金属护套层,在金属护套层外设置有内护套层;海底光电复合电缆最外部为外被层,外被层内装有铠装层,铠装层采用钢丝,铠装层内装有内垫层;在内垫层内海底光电复合电缆芯间隙中装置有海底光纤单元。但是,该海底光纤复合电力电缆的导体温度测量方法需要将热电偶植入到导体层,然而这种方式在打孔时容易破坏电缆热场,其效果受到钻孔工艺和操作人员经验因素影响,因此,其结构还需进一步改进。
发明内容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现状而提供一种导体温度测量时不需将热电偶植入到导体层中且测温精准的海底光电复合电缆。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海底光电复合电缆,包括有导体、光纤、导体屏蔽层、绝缘层、绝缘体屏蔽层、阻水缓冲层、金属套、内护套、内衬层、保护填充层、以及铠装内垫层、铠装层、铠装外保护层,所述导体、导体屏蔽层、绝缘层、绝缘体屏蔽层、阻水缓冲层、金属套、内护套、内衬层、保护填充层、以及铠装内垫层、铠装层、铠装外保护层由内至外依次排列而成,其特征在于所述光纤与导体一起绞合而形成电缆的线芯。作为改进,所述光纤为一根,位于线芯的中心或偏心位置。再改进,所述光纤为多根,每根光纤间隔地分布于线芯中的导体之间、或多根光纤 相互紧贴而位于线芯的中心位置、或多根光纤相互紧贴而分布于线芯的导体之间。再改进,所述光纤的外周设置有金属保护管。再改进,每根金属保护管内放置有一根或多根光纤。再改进,所述多根光纤为2至24根。再改进,所述保护填充层也设置有光纤,在光纤的左右两边设置有保护光纤的保护合金丝。再改进,所述光纤为多根,间隔地分布同一圆周面上。再改进,所述保护合金丝与光纤之间设置有填充绳。再改进,所述光纤的外周设置有金属保护管。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通过将光纤及其金属保护管和导体一同绞入到线芯中,实现利用光纤测温设备对导体温度的测量,其测试数据或重复测试不存在工艺和人为操作的干扰,能够获得更好的导体温度测试精度和海缆的真实载流量。
图I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方式的径向剖视图;图2为图I中的I部的放大图;图3为图I中的II部的放大图;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种实施方式的径向剖视图;图5为图4中的线芯的放大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描述。如图I至5所不,本海底光电复合电缆,包括有导体2、光纤3、导体屏蔽层5、绝缘层6、绝缘体屏蔽层7、阻水缓冲层8、金属套I、内护套9、内衬层10、保护填充层11、以及铠装内垫层12、铠装层13、铠装外保护层14,并且导体2、导体屏蔽层5、绝缘层6、绝缘体屏蔽层7、阻水缓冲层8、金属套I、内护套9、内衬层10、保护填充层11、以及铠装内垫层12、铠装层13、铠装外保护层14由内至外依次设置而成,光纤3与导体2 —起绞合而形成电缆的线
-I-H
o如图I至3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一种实施方式的剖视图,其中光纤3为两根且分别位于线芯的中心和偏心位置,两根光纤3间隔地分布于线芯中的导体2之间。两根光纤3的外周都设置有金属保护管31,每根金属保护管31内放置有一根光纤3。其保护填充层11也设置有一根光纤3,该光纤3的外周没有设置金属保护管31。在该光纤3的左右两边设置有保护光纤3的保护合金丝4,保护合金丝4与光纤3之间设置有用聚丙乙烯制作的填充绳111。如图4或5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二种实施方式的剖视图,其光纤3为七根且相互紧贴而位于线芯的中心位置,七根光纤3被金属保护管31包裹于其中。当然也可以2至24根的任一数据。保护填充层11也设置有一根光纤3,该光纤3的外部设置有金属保护管31。在该光纤3的左右两边设置有保护光纤3的保护合金丝4,保护合金丝4与光纤3之间设置有用聚丙乙烯制作的填充绳111。上述铠装内垫层12为聚丙烯绳作为内部加强筋的浙青内垫层,上述铠装外保护层14为聚丙烯绳作为内部加强筋的浙青外包裹层,上述铠装层13由多根镀锌钢丝绳131组成,镀锌钢丝绳131以横截面位于同一圆周面分布的结构而形成的保护层。
权利要求1.一种海底光电复合电缆,包括有导体(2)、光纤(3)、导体屏蔽层(5)、绝缘层¢)、绝缘体屏蔽层(7)、阻水缓冲层(8)、金属套(I)、内护套(9)、内衬层(10)、保护填充层(11)、以及铠装内垫层(12)、铠装层(13)、铠装外保护层(14),所述导体(2)、导体屏蔽层(5)、绝缘层(6)、绝缘体屏蔽层(7)、阻水缓冲层(8)、金属套(I)、内护套(9)、内衬层(10)、保护填充层(11)、以及铠装内垫层(12)、铠装层(13)、铠装外保护层(14)由内至外依次排列而成,其特征在于所述光纤(3)与导体(2) —起绞合而形成电缆的线芯。
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海底光电复合电缆,其特征在于所述光纤(3)为一根,位于线芯的中心或偏心位置。
3.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海底光电复合电缆,其特征在于所述光纤(3)为多根,每根光纤⑶间隔地分布于线芯中的导体⑵之间、或多根光纤⑶相互紧贴而位于线芯的中心位置、或多根光纤(3)相互紧贴而分布于线芯的导体(2)之间。
4.根据权利要求I或2或3所述的海底光电复合电缆,其特征在于所述光纤(3)的外周设置有金属保护管(31)。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海底光电复合电缆,其特征在于每根金属保护管(31)内放置有一根或多根光纤(3)。
6.根据权利要求I或2或3所述的海底光电复合电缆,其特征在于所述多根光纤(3)为2至24根。
7.根据权利要求I或2或3所述的海底光电复合电缆,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护填充层(11)也设置有光纤(3),在光纤(3)的左右两边设置有保护光纤(3)的保护合金丝(4)。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海底光电复合电缆,其特征在于所述光纤(3)为多根,间隔地分布同一圆周面上。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海底光电复合电缆,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护合金丝(4)与光纤(3)之间设置有填充绳(111)。
10.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海底光电复合电缆,其特征在于所述光纤(3)的外周设置有金属保护管(31)。
专利摘要一种海底光电复合电缆,导体(2)、导体屏蔽层(5)、绝缘层(6)、绝缘体屏蔽层(7)、阻水缓冲层(8)、金属套(1)、内护套(9)、内衬层(10)、保护填充层(11)、以及铠装内垫层(12)、铠装层(13)、铠装外保护层(14)由内至外依次排列而成,其特征在于所述导体(2)与光纤(3)一起绞合而形成电缆的线芯。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通过将光纤及其金属保护管和导体一同绞入到线芯中,实现利用光纤测温设备对导体温度的测量,其测试数据或重复测试不存在工艺和人为操作的干扰,能够获得更好的导体温度测试精度和海缆的真实载流量。
文档编号H01B11/22GK202373381SQ20112055144
公开日2012年8月8日 申请日期2011年12月12日 优先权日2011年12月12日
发明者何旭涛, 宣耀伟, 敬强, 李世强, 汪洋, 章正国, 陈国志 申请人:浙江省电力公司舟山电力局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