弹簧线半自动定型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7101320阅读:154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弹簧线半自动定型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电线电缆加工中的专用装置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弹簧线半自动定型装置。
背景技术
弹簧线又称弹弓线和螺旋线,是一种利用可伸缩性来工作的连接线。由于弹簧线不仅具有理想的线性稳定性、优异的矫直与弹高以弹宽特点而便于自动卷取的长处,而且还具有拔萃的抗疲劳性、柔韧性和弹性等,因此用途十分广泛。普通的弹簧线如用于日常生活中所见的电话的听筒与电话机座机之间的连接线、对讲机的连接线、电源插头与插座之间的连接线等;要求较高的弹簧线如用于数控机床、生产线、物流系统、加工设备、起重设备和工业机器人等等;要求更为严苛的弹簧线如用于飞行器中的电子、电气设备等的连接线。
关于弹簧线的定型装置的技术信息可在公开的专利文献中见诸,典型的如美国专利US394022A推荐有“电话线的制作设备”,又如中国专利授权公告号CN2919470Y提供有“弹簧线的加工装置”。并不限于该两项专利公开的弹簧线定型装置存在以下通弊其一,由于均需引入烘箱烘烤定型,因此会出现粘连现象,从而损及弹簧线的表面质量;其二,烘烤时间冗长,通常在100-130°C左右的温度下烘烤30min以上,从而影响定型效率;其三,由于烘箱烘烤所耗能源大,因而不利于节能;其四,烘箱烘烤难以甚至无法满足流水线生产要求。鉴于上述已有技术存在的通弊,本申请人作了积极而有益的设计,并且在本申请人单位经采取了严格的保密措施后进行了模拟性的实验,结果证明是切实可行的,下面将要介绍的技术方案便是在这种背景下产生的。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任务在于提供一种有助于避免产生粘连而藉以保障定型质量、有利于显著缩短定型时间而藉以提高定型效率、有益于节约能源而藉以体现与目前倡导的节约型、节能型经济精神相适应和有便于配备到生产工序现场而藉以满足生产流水线要求的弹簧线半自动定型装置。本发明的任务是这样来完成的,一种弹簧线半自动定型装置,包括一水槽,该水槽分隔有一用于盛放热水的热水腔和一用于盛放冷水的冷水腔;一水平移动机构,该水平移动机构以腾空状态设置于所述水槽的上方,并且在对应于所述的热、冷水腔之间的区域往复移动;一挂杆架升降机构,该挂杆架升降机构设置在所述的水平移动机构上;一挂杆架,该挂杆架设置在挂杆架升降机构上,并且随挂杆架升降机构的升降而升降;一加热器,该加热器设置在所述的热水腔内;一用于向所述的热、冷水腔内提供水源的供水机构,该供水机构设置在所述的水槽上;一组弹簧线装夹机构,该组弹簧线装夹机构与所述的挂杆架相配接。在本发明的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在所述的水槽的热、冷水腔之间设置有隔热板,该隔热板的夹层内设有隔热层。在本发明的另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在所述的水槽的一端的上部延伸有一第一腾空架,而另一端的上部延伸有一第二腾空架,所述的水平移动机构包括第一电机、水平螺杆、水平螺杆螺母、牵引板、第一导杆、水平移动横梁和第二导杆,第一电机为具有正反转功能的伺服电机,该第一电机固定在第一电机座上,而第一电机座固定在所述的第一腾空架上,并且位于第一腾空架的一端,水平螺杆的一端与第一电机传动连接,而另一端转动地支承在第一螺杆座上,第一螺杆座与第一腾空架的另一端固定,水平螺杆螺母配设在水平螺杆上,并且与牵引板固定,牵引板与水平移动横梁固定,第一导杆的一端与第一导杆座固定,而另一端与第二导杆座固定,并且第一、第二导杆座彼此对应地固定在所述第一腾空架的顶部,水平移动横梁的一端与第一导杆滑动配合,而另一端与第二导杆滑动配合,第二导杆的一端与第三导杆座固定,另一端与第四导杆座固定,并且第三、第四导杆座彼此对应地 固定在所述第二腾空架的顶部,所述的挂杆架升降机构设置在所述水平移动横梁的长度方向的中部,所述的挂杆架上配接有一弹簧线装夹机构座,所述的一组弹簧线装夹机构与该弹簧线装夹机构座连接。在本发明的又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的挂杆架升降机构包括第二电机、升降螺杆、升降螺杆螺母、移动门架、第三导杆、第四导杆、第一导杆滑块和第二导杆滑块,第二电机为具有正反转功能的伺服电机,并且固定在第二电机座上,第二电机座固定在移动门架的顶部,移动门架固定在所述的水平移动横梁的长度方向的中部,升降螺杆的上端与第二电机的电机轴传动连接,而下端转动地支承在第二螺杆座上,第二螺杆座固定在所述的移动门架上,升降螺杆螺母配设在升降螺杆上,并且该升降螺杆螺母具有一螺母座,第三导杆的上端固定在第五导杆座上,而下端固定在第六导杆座上,第五、第六导杆座彼此上下对应地固定在所述的移动门架的一侧,第四导杆的上端固定在第七导杆座上,而下端固定在第八导杆座上,并且该第四导杆与所述的第三导杆纵向并行,所述的第七、第八导杆座彼此上、下对应地固定在所述移动门架的另一侧,第一导杆滑块滑动地配设在第三导杆上,第二导杆滑块滑动地配设在第四导杆上,所述的连接有所述弹簧线装夹机构座的挂杆架的一端与所述第一导杆滑块固定,中部与所述螺母座固定,另一端与所述第二导杆滑块固定。在本发明的再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的加热器为电加热管。在本发明的还有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的供水机构包括进水总管、第一、第二电磁阀、第一出水管和第二出水管,进水总管的中部具有一用于与水源管路连接的进水接口,第一电磁阀的进水口与进水总管的一端连接,第二电磁阀的进水口与进水总管的另一端连接,第一出水管的一端与第一电磁阀的出水口连接,另一端探入到所述的热水腔内,第二出水管的一端与第二电磁阀的出水口连接,另一端探入到所述的冷水腔内,其中 第一、第二出水管的中部均与所述的水槽固定。在本发明的更而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在所述的挂杆架的长度方向的一端的下部固定有一第一固定脚,而另一端的下部固定有一第二固定脚,所述的弹簧线装夹机构座的一端搁置在第一固定脚上,并且与第一固定脚固定,而另一端搁置在第二固定脚上,并且与第二固定脚固定,其中在弹簧线装夹机构座的长度方向开设有一组挂杆孔,各挂杆孔为通孔,在弹簧线装夹机构座的长度方向的侧部并且在对应于挂杆孔的位置开设有数量与挂杆孔相等并且相通的挂杆定位孔,在各挂杆定位孔上配设有挂杆定位螺钉,所述的一组弹簧线装夹机构与所述的挂杆孔相配合并且由所述的挂杆定位螺钉固定。在本发明的进而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在所述的水槽上并且在对应于所述的热水腔的位置设置有一热水腔水位传感器和一热水腔温度传感器,该热水腔水位传感器和热水腔温度传感器均探入于热水腔内。在本发明的又更而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在所述的水槽上并且在对应于所述的冷水腔的位置设置有一冷水腔水位传感器,该冷水腔水位传感器探入于冷水腔内。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相对于已有技术所具的效果之一,由于采用了水槽对弹簧线定型,因而不会出现粘连现象而可保证质量;由于利用热、冷水腔定型,因而可以显著地将时间缩短为Imin左右,从而可以提高定型效率;相对于已有技术的烘箱定型可以节约电能消耗,与目前倡导的节约型节能经济精神相适应;由于可将水槽配备到生产工序中,因而能满足对电线电缆的流水线生产要求。


图I为本发明的实施例结构图。图2为图I所示的弹簧线装夹机构的结构图。图3为本发明定型出的定型弹簧线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为了使专利局的审查员尤其是公众能够更加清楚地理解本发明的技术实质和有益效果,申请人将在下面以实施例的方式作详细说明,但是对实施例的描述均不是对本发明方案的限制,任何依据本发明构思所作出的仅仅为形式上的而非实质性的等效变换都应视为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范畴。请参见图1,给出了一水槽1,该水槽I的长度方向由隔热板13分隔为热水腔11和冷水腔12,隔热板13的夹层内设有隔热层131,藉由隔热层131使隔热板13体现理想的隔热效果,避免热、冷水腔11、12之间产生相互的影响或称干涉。在使用状态下热水腔11内的水的温度为90-100°C,较好地为92-100°C,最好为95-98°C,本实施例即为95-98°C,而冷水腔12内的水为常温水。在水槽I的一端即图示位置状态的左端的上部构成有一第一腾空架14a,而另一端即右端的上部构成有一第二腾空架14b,之所以称为第一、第二腾空架14a、14b,是因为便于使下面将要描述的水平移动机构2以腾空状态对应于水槽I的上方。由图I所示,在水槽I的右端的外壁的部位配设有一控制箱16。为了便于掌握热水腔11内的热水的水位和温度,因此在水槽I上并且在对应于热水腔11的位置分别安装有一热水腔水位传感器15a和热水腔温度传感器15b,该热水腔水位传感器15a和热水腔温度传感器15b探入到热水腔11内。同样的道理,为了感知冷水腔12内的水位,因而在水槽I上并且在对应应于冷水腔12的位置设有一冷水腔水位传感器15c,该冷水腔水位传感器15c探入于冷水腔12内。热水腔水位传感器15a、热水腔温度传感器15b和冷水腔水位传感器15c均与前述的控制箱6电气控制连接。上面已提及的水平移动机构2的优选而非绝对限于的结构如下包括第一电机21、水平螺杆22、水平螺杆螺母23、牵引板24、第一、第二导杆25、27和水平移动横梁26,第、一电机21为具有正反转功能的伺服电机,并且与前述的控制箱16电气控制连接,该第一电机21固定在一形状呈英文字母的L形或称呈阿拉伯数字的7字形的第一电机座211上,而该第一电机座211用第一螺钉2111与电机座固定板2112固定,电机座固定板2112与所述的第一腾空架14a的一端固定,也可以通过焊接或铆接方式将第一电机座211与第一腾空架14a的一端固定。水平螺杆22的一端与第一电机21的电机轴传动连接,而另一端转动地支承在第一螺杆座221上,该第一螺杆座221通过螺杆座固定板2211固定在第一腾空架14a的另一端。水平螺杆螺母23配设 在水平螺杆22上,并且与牵引板24的一端固定,而牵引板24的另一端用第二螺钉241与水平移动横梁26固定。由图所示,牵引板24的形状如同对第一电机座211的描述。第一导杆25的一端固定在第一导杆座251上,另一端固定在第二导杆座252上,第一、第二导杆座251、252彼此对应地固定在前述的第一腾空架14a的顶部。第二导杆27的一端固定在第三导杆座271上,另一端固定在第四导杆座272上,第三、第四导杆座271、272彼此对应地固定在前述第二腾空架14b的顶部。由图所示,第一、第二导杆25、27相互并行。水平移动横梁26的一端即朝向第一导杆25的一端(图中左端)通过其底部固定的第一滑动块261与第一导杆25滑动配合,而水平移动横梁26的另一端即朝向第二导杆27的一端(图中的右端)通过其底部固定的第二滑动块262与第二导杆27滑动配合,整个水平移动横梁26以腾空状态对应于水槽I的上方。优选地,可在前述的电机座固定板2112和螺杆座固定板2211上分别设置一个与控制箱16电气控制连接的第一信号采集器21121和第二信号采集器22111,该第一信号采集器21121和第二信号采集器22111均与前述的牵引板24相对应,并且第一信号采集器21121和第二信号采集器22111均为行程开关、微动开关、位置接近开关、干簧管或霍尔感应元件,在本实施例中择用行程开关。在对控制箱16的操作下,当水平移动机构2的第一电机21的电机轴顺时针旋转时,带动水平螺杆22顺时针旋转,由水平螺杆22带动水平螺杆螺母23朝着水槽I的冷水腔12的方向位移,由于牵引板24与水平螺杆螺母23固定,又由于牵引板24与水平移动横梁26固定连接,因此由水平螺杆螺母23带动牵引板24并且由牵引板24带动水平移动横梁26朝着冷水腔12的方向移动,从而使搭载在水平移动横梁26的长度方向的中部的挂杆架升降机构3也随水平移动横梁26朝着冷水腔12的方向移动,直至牵引板24触及前述的第二信号采集器22111时,由第二信号采集器22111给信号予控制箱16,由控制箱16发出指令而使第一电机21停止工作,反之同例。上面提及的提杆架升降机构3的优选而非绝对限于的结构如下包括第二电机31、升降螺杆32、升降螺杆螺母33、移动门架34、第三、第四导杆35、36、第一导杆滑动块37和第二导杆滑动块38,第二电机31为具有正反转功能的伺服电机,并且与控制箱16电气控制连接,该第二电机31用螺钉固定在第二电机座311上,而第二电机座311以焊接、铆接或采用紧固件如螺钉固定在移动门架34的顶部,移动门架34的底部固定在前述的水平移动横梁26的长度方向的中部。由图所示,整个移动门架34呈中国汉字的口字形构造,但并非是绝对的,因为可以有其它各种形式的变异,因此任何改变移动门架34的形状均应视为本发明公开的技术内容范畴。升降螺杆32的上端与第一电机31的电机轴312传动连接,而升降螺杆32的下端转动地支承在第二螺杆座321上,第二螺杆座321用螺钉固定在移动门架34的下部。升降螺杆螺母33与升降螺杆32相配合,并且该升降螺杆螺母具有一螺母座331。第三导杆35的上端固定在第五导杆座351上,而下端固定在第六导杆座352上,第五、第六导杆座351、352彼此上下对应地固定在移动门架34的一侧(图示的左侧)。第四导杆36的上端固定在第七导杆座361上,而下端固定在第八导杆座362上,第七、第八导杆座361,362彼此上下对应地固定在移动门架34的另一侧(图示右侧)。第一导杆滑块37滑动地配设在第三导杆35上,即与第三导杆35构成滑动副,第二导杆滑动块38滑动地套置在第四导杆36上,即与第四导杆36构成滑动副。下面将要详细描述的挂杆架4与第一、第二导杆滑块37、38和螺母座331固定。请继续见图1,优选的方 案还可在前述的移动门架34的上部和下部并且在上下对应的位置分别设置一第三信号采集器341和一第四信号采集器342,该第三、第四信号采集器341、342与控制箱16电气控制连接,并且还与前述的升降螺杆螺母33相对应,第三、第四信号米集器341、342的择用方式如同对第一、第二信号米集器21121、22111的描述。在对控制箱16的操作下,当挂杆架升降机构3的第二电机31的电机轴312顺时针方向旋转时,带动升降螺杆螺母33下行,直至升降螺杆螺母33触及第四信号采集器342,由第四信号采集器342给信号予控制箱16,由控制箱16发出指令使第二电机31停止工作,反之亦然。前述的挂杆架4的长度方向的上部并且朝向移动门架34的一侧配设有第一、第
二、第三连接座44、45、46,由第三螺钉441将第一连接座44与前述的第一导杆滑块37固定连接,由第四螺钉451将第二连接座45与前述的螺母座331固定连接,由第五螺钉461将第三连接座46与前述的第二导杆滑块38固定连接。在挂杆架4的长度方向的下部的一端(左端)构成有一第一固定脚42,而另一端(右端)构成有一第二固定脚43,在该第一、第二固定脚42、43上分别开设有第一、第二固定脚孔421、431,在第一、第二固定脚42、43上固定有一弹簧线装夹机构座41,具体是在弹簧线装夹机构座41上并且在对应于第一、第二固定脚孔421、431的位置各开设有一固定孔413,各固定孔413用第六螺钉4131在对应于第
一、第二固定脚孔421、431的位置与第一、第二固定脚42、43固定。又,在弹簧线装夹机构座41的的长度方向开设有一组上、下贯通的挂杆孔411以及一组与挂杆孔411相通的并且数量相等的挂杆定位孔412,各挂杆定位孔412上配设有一挂杆定位螺钉4121。下面还要详细说明的弹簧线装夹机构7与挂杆孔411相配合,并且由旋入于挂杆定位孔412中的挂杆定位螺钉4121定位。在前述的水槽I的热水腔11的底部敷设有一加热器5,该加热器5为电加热器并且与控制箱16电气控制连接。优选的方案还可在热水腔11的底部开设一个热水腔排水孔111,同样在冷水腔12的底部开设一个冷水腔排水孔121。请依然见图1,给出的供水机构6包括进水总管61、第一、第二电磁阀62、63、第一出水管64和第二出水管65,进水总管61的中部延接有一进水接口 611,该出进水接口 611与水源管路例如自来水管路连接,第一、第二电磁阀62、63与控制箱16电气控制连接,其中第一电磁阀62的进水口与进水总管61的一端连接,而第二电磁阀63与进水总管61的另一端连接,第一出水管64的一端与第一电磁阀62的出水口连接,另一端探入于热水腔11,第二出水管65的一端与第二电磁阀63的出水口连接,另一端探入于冷水腔12内。由图I所示,第一、第二出水管64、65均由水槽I的上沿上的定位箍17限定。当热水腔水位传感器15a检测到热水腔11中的水位低于其探知水位时,则向控制箱16提供(反馈)信号,由控制箱16给信号予第一电磁阀62,使第一电磁阀62开启,由第一出水管64向热水腔11补水;当冷水腔水位传感器15c检测到冷水腔12中的水位低于其探知水位时,则向控制箱16反馈信号,由控制箱16给信号予第二电磁阀63,使第二电磁阀63开启,由第二出水管65向冷水腔12补水;当前述的热水腔温度传感器15b探知热水腔11内的水温达到设定值后,由该热水腔温度传感器15b将信号反馈给控制箱16,由控制箱16发出指令而使前述的加热器5停止加热。为了避免热水腔11内的水气(水蒸汽)朝向冷水腔12的方向飘动而对处于冷水腔12 一侧的操作者产生影响,因此可在水槽I上配置一吹拂机构8,优选而非绝对限于的吹拂机构8包括进、出气管81、83和气压调节阀82,进风管81的一端与气源装置例如正压风机连接,另一端与气压调节阀82的进气口连接,出气管83固定在水槽I上,该出气管83的一端与气压调节阀82的出气口连接,另一端伸展到热、冷水腔11、12之间的上方,S卩对应于前
述的隔热板13的上方,并且在出气管83的该另一端间隔开设有喷气孔831,喷气孔831朝向热水腔11。前述的气源装置如正压风机与控制箱16电气控制连接。当气源装置在控制箱16的控制下工作时,由进气管81将外部空气引入,经气压调节阀82调节至合理的气压后自出气管83引出,直至由喷气孔831喷出,从而能够阻止从热水腔11升腾而起的高温灼热水蒸汽朝向冷水腔12的方向弥散飘逸,以避免对位于冷水腔12 —侧作业的操作工人产生影响。请参见图2并且仍结合图1,图2给出了弹簧线装夹机构7的具体结构,包括挂杆71、第一、第二夹线座72、73、第一压线座74和第二压线座75,挂杆71的上端插入图I所示的弹簧线装夹机构座41上的挂杆孔411内,并且由配设在挂杆定位孔412上的挂杆定位螺钉4121定位,而挂杆71的下端形成为悬臂端,第一夹线座72的高度方向的中央开设有一第一滑孔722,该第一滑孔722套置在挂杆71上,并且用第七螺钉723将第一夹线座72与挂杆71固定,在第一夹线座72的高度方向的一侧还开设有一第一线端嵌槽721,该第一线端嵌槽721的横截面形状呈英文字母的C字形。第二夹线座73的高度方向的中央开设有一第二滑孔732,该第二滑孔732套置在挂杆71上,并且位于第一夹线座72的下方,用第八螺钉733将第二夹线座73与挂杆71固定,在第二夹线座73的高度方向的一侧开设有一第二线端嵌槽731,该第二线端嵌槽731的横截面形状同样呈英文字母的C字形。其中在第一夹线座72的高度方向的对应两侧各构成有一第一铣平面724,而第二夹线座73的高度方向的对应两侧各构成有一第二铣平面734。当将第一、第二夹线座72、73固定到挂杆71上时,第一、第二线端嵌槽721、731彼此呈背对背关系,即以挂杆71为圆心彼此相间隔180。第一压线座74的形状呈英文字母的U形,该第一压线座74的第一压线座腔741对准前述的第一夹线座72,而第一压线座74的对应两侧的壁体与前述的第一铣平面724接触,用第九螺钉742旋入预设在第一压线座74上的第一压线座固定孔743而将第一压线座74限定在第一夹线座72上,藉以对由图2所示的绕制成初步形状而尚未定型的弹簧线9的并且嵌入于第一线端嵌槽721内的第一线端91压住(也可称限定)。第二压线座75的形状同样呈英文字母的U形,该第二压线座75的第二压线座腔751对准前述的第二夹线座73,而第二压线座75的对应两侧的壁体与前述的第二铣平面734接触,用第十螺钉752旋入预设在第二压线座75上的第二压线座固定孔753而将第二压线座75限定在第二夹线座73上,藉以对由图2所示的绕制成初步形状的但尚未定型的弹簧线9的并且嵌入于第二线端嵌槽731内的第二线端92压住。当要对由图2所示的套置于挂杆71上的并且由第一、第二夹线座72、73、第一压线座74和第二压线座75协同限定的弹簧线9定型时,首先将挂杆71的上端按申请人在上面的描述固定到弹簧线装夹机构座41上,而后进入定型。具体是由供水机构6对热、冷水腔11、12内引入水,水位分别由热、冷水腔水位传感器15a、15c控制,由加热器5对热水腔11内的水加热,加热温度由热水腔温度传感器15b控制。接着,挂杆架升降机构3的第二电机31工作,电机轴312顺时针旋转,按申请人在上面的描述而使升降螺杆螺母33下行,由升降螺杆螺母33的螺母座331带动与其固 定的挂杆架4下行,由挂杆架4的下行而带动弹簧线装夹机构座41下行,从而使通过挂杆71而固定于弹簧线装夹机构座41上的并且由图2所示的整个弹簧线装夹机构7连同有待于定型的弹簧线9浸入到热水腔11的95-98°C的热水中,约40秒钟后,第二电机31反向工作,直至使升降螺杆螺母33在上行至触及第三信号采集器341时,第二电机31才停止工作,使弹簧线9离开热水腔11。接着水平移动机构2的第一电机21工作,第一电机21的电机轴顺时针旋转,按照申请人在上面的描述,使水平移动横梁26移动至对应到冷水腔12的上方。又接着,挂杆架升降机构3的第二电机31反向工作(逆时针旋转),升降螺杆32反向旋转,前述的弹簧线9进入冷水腔12的冷水内冷却,经约30秒钟后第二电机31再次反向工作即顺时针工作,直至弹簧线9离开冷水腔12的水面。而后由工人旋松挂杆定位螺钉4121,将挂杆71从弹簧线装夹机构座41上取下,撤去第一、第二压线座74、75,并撤去第一夹线座72或第二夹线座73,将弹簧线9移离于挂杆71,并且再次将需要定型的弹簧线9按申请人在上面对图2的描述装夹到弹簧线装夹机构7上。请见图3,图3示意了经过本发明弹簧线半自动定型装置定型后的定型弹簧线10。前述的对弹簧线9定型的本发明装置可以配备在弹簧线生产流水线的工段上。
权利要求
1.一种弹簧线半自动定型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一水槽(1),该水槽(I)分隔有一用于盛放热水的热水腔(11)和一用于盛放冷水的冷水腔(12)水平移动机构(2),该水平移动机构(2)以腾空状态设置于所述水槽(I)的上方,并且在对应于所述的热、冷水腔(11、12)之间的区域往复移动;一挂杆架升降机构(3),该挂杆架升降机构(3)设置在所述的水平移动机构(2)上;一挂杆架(4),该挂杆架(4)设置在挂杆架升降机构(3)上,并且随挂杆架升降机构(3)的升降而升降;一加热器(5),该加热器(5)设置在所述的热水腔(11)内;一用于向所述的热、冷水腔(11、12)内提供水源的供水机构(6),该供水机构(6)设置在所述的水槽(I)上;一组弹簧线装夹机构(7),该组弹簧线装夹机构(7)与所述的挂杆架(4)相配接。
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弹簧线半自动定型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的水槽(I)的热、冷水腔(11、12)之间设置有隔热板(13),该隔热板(13)的夹层内设有隔热层(131)。
3.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弹簧线半自动定型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的水槽(I)的一端的上部延伸有一第一腾空架(14a),而另一端的上部延伸有一第二腾空架(14b),所述的水平移动机构(2)包括第一电机(21)、水平螺杆(22)、水平螺杆螺母(23)、牵引板(24)、第一导杆(25)、水平移动横梁(26)和第二导杆(27),第一电机(21)为具有正反转功能的伺服电机,该第一电机(21)固定在第一电机座(211)上,而第一电机座(211)固定在所述的第一腾空架(14a)上,并且位于第一腾空架(14a)的一端,水平螺杆(22)的一端与第一电机(21)传动连接,而另一端转动地支承在第一螺杆座(221)上,第一螺杆座(221)与第一腾空架(14a)的另一端固定,水平螺杆螺母(23)配设在水平螺杆(22)上,并且与牵引板(24)固定,牵引板(24)与水平移动横梁(26)固定,第一导杆(25)的一端与第一导杆座(251)固定,而另一端与第二导杆座(252)固定,并且第一、第二导杆座(251、252)彼此对应地固定在所述第一腾空架(14a)的顶部,水平移动横梁(26)的一端与第一导杆(25)滑动配合,而另一端与第二导杆(27)滑动配合,第二导杆(27)的一端与第三导杆座(271)固定,另一端与第四导杆座(272)固定,并且第三、第四导杆座(271、272)彼此对应地固定在所述第二腾空架(14b)的顶部,所述的挂杆架升降机构(3)设置在所述水平移动横梁(26)的长度方向的中部,所述的挂杆架(4)上配接有一弹簧线装夹机构座(41),所述的一组弹簧线装夹机构(7)与该弹簧线装夹机构座(41)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弹簧线半自动定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挂杆架升降机构(3)包括第二电机(31)、升降螺杆(32)、升降螺杆螺母(33)、移动门架(34)、第三导杆(35)、第四导杆(36)、第一导杆滑块(37)和第二导杆滑块(38),第二电机(31)为具有正反转功能的伺服电机,并且固定在第二电机座(311)上,第二电机座(311)固定在移动门架(34)的顶部,移动门架(34)固定在所述的水平移动横梁(26)的长度方向的中部,升降螺杆(32)的上端与第二电机(31)的电机轴(312)传动连接,而下端转动地支承在第二螺杆座(321)上,第二螺杆座(321)固定在所述的移动门架(34)上,升降螺杆螺母(33)配设在升降螺杆(32)上,并且该升降螺杆螺母(33)具有一螺母座(331),第三导杆(35)的上端固定在第五导杆座(351)上,而下端固定在第六导杆座(352)上,第五、第六导杆座(351、352)彼此上下对应地固定在所述的移动门架(34)的一侧,第四导杆(36)的上端固定在第七导杆座(361)上,而下端固定在第八导杆座(362)上,并且该第四导杆(36)与所述的第三导杆(35)纵向并行,所述的第七、第八导杆座(361、362)彼此上、下对应地固定在所述移动门架(34)的另一侧,第一导杆滑块(37)滑动地配设在第三导杆(35)上,第二导杆滑块(38)滑动地配设在第四导杆(36)上,所述的连接有所述弹簧线装夹机构座(41)的挂杆架(4)的一端与所述第一导杆滑块(37)固定,中部与所述螺母座(331)固定,另一端与所述第二导杆滑块(38)固定。
5.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弹簧线半自动定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加热器(5)为电加热管。
6.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弹簧线半自动定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供水机构(6)包括进水总管(61)、第一、第二电磁阀(62、63)、第一出水管(64)和第二出水管(65),进水总管(61)的中部具有一用于与水源管路连接的进水接口(611),第一电磁阀(62)的进水口与进水总管¢1)的一端连接,第二电磁阀¢3)的进水口与进水总管¢1)的另一端连接,第一出水管(64)的一端与第一电磁阀(62)的出水口连接,另一端探入到所述的热水腔(11)内,第二出水管¢5)的一端与第二电磁阀¢3)的出水口连接,另一端探入到所述的冷水腔(12)内,其中第一、第二出水管(64、65)的中部均与所述的水槽⑴固定。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弹簧线半自动定型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的挂杆架(4)的长度方向的一端的下部固定有一第一固定脚(42),而另一端的下部固定有一第二固定脚(43),所述的弹簧线装夹机构座(41)的一端搁置在第一固定脚(42)上,并且与第一固定脚(42)固定,而另一端搁置在第二固定脚(43)上,并且与第二固定脚(43)固定,其中在弹簧线装夹机构座(41)的长度方向开设有一组挂杆孔(411),各挂杆孔(411)为通孔,在弹簧线装夹机构座(41)的长度方向的侧部并且在对应于挂杆孔(411)的位置开设有数量与挂杆孔(411)相等并且相通的挂杆定位孔(412),在各挂杆定位孔(412)上配设有挂杆定位螺钉(4121),所述的一组弹簧线装夹机构(7)与所述的挂杆孔(411)相配合并且由所述的挂杆定位螺钉(4121)固定。
8.根据权利要求I或2所述的弹簧线半自动定型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的水槽(I)上并且在对应于所述的热水腔(11)的位置设置有一热水腔水位传感器(15a)和一热水腔温度传感器(15b),该热水腔水位传感器(15a)和热水腔温度传感器(15b)均探入于热水腔(11)内。
9.根据权利要求I或2所述的弹簧线半自动定型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的水槽(I)上并且在对应于所述的冷水腔(12)的位置设置有一冷水腔水位传感器(15c),该冷水腔水位传感器(15c)探入于冷水腔(12)内。
全文摘要
一种弹簧线半自动定型装置,属于电线电缆加工中的专用装置技术领域。包括水槽,该水槽分隔有热水腔和冷水腔;水平移动机构,设置于水槽的上方,且在对应于热、冷水腔之间的区域往复移动;挂杆架升降机构,设置在水平移动机构上;挂杆架,该挂杆架设置在挂杆架升降机构上,并且随挂杆架升降机构的升降而升降;加热器,设置在热水腔内;一用于向所述的热、冷水腔内提供水源的供水机构,该供水机构设置在水槽上;一组弹簧线装夹机构,与挂杆架相配接。优点采用了水槽对弹簧线定型,不会出现粘连现象而可保证质量;提高定型效率;节约电能消耗;能满足对电线电缆的流水线生产要求。
文档编号H01B13/008GK102708997SQ20121018801
公开日2012年10月3日 申请日期2012年6月8日 优先权日2012年6月8日
发明者叶烨, 孙建宇, 张兴飞, 朱冬琴, 杨利国, 田飞 申请人:中利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