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热模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7122706阅读:88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散热模组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是有关于一种散热模组结合法,尤指一种可提升组装效率的散热模组
背景技术
随着技术的进步,电子元件单位面积上的电晶体数量越来越多,造成其工作时发热量的增加。另一方面,电子元件的工作频率也越来越高,电晶体工作时开/关转换所造成的热量,亦是电子元件发热量增加的原因,若未能适当的处理这些热量,将会造成晶片运算速度的降低,严重者甚至影响到晶片的寿命;为加强电子元件的散热效果,经由散热器的鳍片以自然或强制对流方式将热散逸至环境中。由于热管可在很小的截面积与温度差之下,将大量的热传送一段可观的距离,且不需外加电源供应即可运作,在无须动力提供和空间利用经济性的考量之下,各式热管已是电子散热产品中广为应用的传热元件之一。而最常被采用的散热方式便是发热元件上装设具有散热作用的装置,特别是具有热管结构的散热器,该散热器由具高导热系数的材质所制成,在经由热管管内所设置的工作流体及毛细组织运作,使该散热器具有高导热传导力的特性,且其结构上具有重量轻的优势,可减低在散热装置所衍生的重量、成本及系统复杂性的问题。在公知的热管散热器结构上,包含多个散热鳍片及一热管,所述散热鳍片具有多个孔洞,所述散热鳍片与热管的组合方式最常见是直接将热管一一穿入所述孔洞,以令所述散热鳍片与热管接合,然而,此种方法不仅过程较为繁复,操作较复杂,且组装效率较差。以上所述,公知技术具有下列的缺点I.组装效率较慢;2.过程较繁复。因此,要如何解决上述公用技术的问题与缺失,即为本案的实用新型人与从事此行业的相关厂商所亟欲研究改善的方向所在。

实用新型内容为此,为有效解决上述的问题,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大幅提升组装效率的散热模组。本实用新型的次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减少制作过程的散热模组。为达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散热模组,包括下列步骤提供一第一散热元件及一第二散热元件;将所述第一、二散热元件欲组合的部位相互对应,并通过击入的方式驱使该第一散热元件与该第二散热元件得以结合。通过本实用新型散的热模组结合方法,利用击入方式将前述的第一散热元件与第二散热元件相互结合,以达到大幅提升组装效率外,还可简化制作过程。[0016]具体而言,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为[0017]一种散热模组,其特征在于,包括下列步骤提供一第一散热元件及一第二散热元件;将所述第一、二散热元件欲组合的部位相互对应,并通过击入的方式驱使该第一散热元件与该第二散热元件得以结合。优选的是,所述的散热模组中,所述第二散热元件为一散热器及一散热鳍片组其中任一,并该第二散热元件具有多个散热鳍片,并将所述散热鳍片相对应处预先开设一第一孔洞及一第一凹槽,所述第一散热元件为一热管,并预先弯折呈一 U字型,该第一散热元件两端分别对应前述第二散热元件的第一孔洞及该第一凹槽。优选的是,所述的散热模组中,所述第二散热元件为一散热器,并一侧预先设置有一凹槽,所述第一散热兀件为一导热基板。优选的是,所述的散热模组中,所述第一孔洞的周缘还设有一凸部。优选的是,所述的散热模组中,所述第一散热元件容设于一击入装置内,所述击入装置通过弹簧力及气压力及液压力及爆破力其中任一作用力将该第一散热元件由该击入装置内向外推出,驱使该第一散热元件两端分别穿设所述第二散热元件的第一孔洞及第一凹槽与该第二散热元件结合。优选的是,所述的散热模组中,所述第一散热元件容设于一击入装置内,所述击入装置通过弹簧力及气压力及液压力及爆破力其中任一作用力将该第一散热元件由该击入装置内向外推出,驱使该第一散热元件与所述第二散热元件的凹槽相结合。优选的是,所述的散热模组中,还具有一第三散热元件,其为一导热基板,并预先设置有一槽部,所述第二散热元件为一散热器及一散热鳍片组其中任一,并该第二散热元件相对应处预先开设一孔洞,所述第一散热元件为一热管,并预先弯折呈一 U字型。优选的是,所述的散热模组中,所述第一散热元件容设于一击入装置内,所述击入装置通过弹簧力及气压力及液压力及爆破力其中任一作用力将该第一散热元件由该击入装置内向外推出,驱使该第一散热元件两端分别穿设所述第二散热元件的孔洞及第三散热元件的槽部结合。优选的是,所述的散热模组中,还具有一步骤即通过焊接的方式将该第一散热元件与该第二散热元件加以固定。

图IA为本实用新型散热模组的第一实施例的立体示意图;图IB为本实用新型散热模组的第一实施例的步骤流程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散热模组的第二实施例的立体示意图;图3为本实用新型散热模组的第三实施例的立体示意图;图4为本实用新型散热模组的第四实施例的步骤流程图。主要元件符号说明第一散热元件I第二散热元件2散热鳍片20[0037]第一孔洞201第一凹槽202凸部203凹槽204孔洞205击入装置3第三散热元件4槽部40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及其结构与功能上的特性,将依据所附图式的较佳实施例予以说明。请参阅图1A、图1B,为本实用新型散热模组的第一实施例的立体示意图及步骤流程图,如图所示,一种散热模组,包括下列步骤SI :提供一第一散热兀件及一第二散热兀件;提供一第一散热兀件I及一第二散热兀件2,所述第二散热兀件2可为一散热器及一散热鳍片20组其中任一,并该第二散热元件2具有多个散热鳍片20,并将所述散热鳍片20相对应处预先开设一第一孔洞201及一第一凹槽202,所述第一散热元件I为一热管,并预先弯折呈一 U字型,该第一散热元件I的两端分别对应前述第二散热元件2的第一孔洞201及该第一凹槽202 ;所述第一孔洞201的周缘更设有一凸部203。S2 :将所述第一、二散热元件欲组合的部位相互对应,并通过击入的方式驱使该第一散热元件与该第二散热元件得以结合。接着,将前述的第一、二散热元件1、2欲组合的部位相互对应,在通过击入方式驱使该第一散热元件I与该第二散热元件2完成第一、二散热元件1、2间的紧密结合。前述的第一散热元件I容设于一击入装置3内,所述击入装置3通过弹簧力及气压力及液压力及爆破力其中任一作用力将该第一散热元件I由该击入装置3内向外推出(或抵顶出),驱使该第一散热元件I两端分别穿设所述第二散热元件2的第一孔洞201及第一凹槽202与该第二散热元件2结合。通过本实用新型的散热模组,利用所述击入装置3内所容设有的第一散热元件1,通过击入方式快速地将前述的第一散热元件I由该击入装置3内部向外推出,进以达到提高组装该第一散热元件I与该第二散热元件2的效率;除此之外,还可简化散热模组的制作过程。请参阅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散热模组的第二实施例的立体示意图,本实施例与前述第一实施例部分步骤流程相同,故在此将不再赘述,惟本实施例与前述第一实施例的不同处为所述第二散热兀件2为一散热器,并一侧预先设置有一凹槽204,所述第一散热兀件I为一导热基板,利用前述的击入装置3并通过弹簧力及气压力及液压力及爆破力其中任一作用力将该第一散热元件I与所述第二散热元件2的凹槽204相结合,进以达到提高组装效率;除此之外,还可简化散热模组的制作过程。续请参阅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散热模组的第三实施例的立体示意图,本实施例与前述第一实施例部分步骤流程相同,故在此将不再赘述,惟本实施例与前述第一实施例的不同处为还具有一第三散热元件4,其为一导热基板,并预先设置有一槽部40,所述第二散热元件2为一散热器及一散热鳍片组其中任一,并该第二散热元件2相对应处预先开设一孔洞205,所述第一散热元件I为一热管,并预先弯折呈一 U字型;将前述的第二散热元件2及第三散热元件4结合后,通过击入方式的任一作用力驱使该第一散热元件I由该击入装置3内部向外推出,达成与所第二散热元件2的孔洞205及第三散热元件4的槽部40得以进行结合,进而提升组装效率。最后,请参阅图4并一并参阅图1A,为本实用新型的散热模组的第四实施例的步骤流程图,本实施例与前述第一实施例部分步骤流程相同,故在此将不再赘述,惟本实施例与前述第一实施例的不同处为所述步骤S2 :将所述第一、二散热元件欲组合的部位相互对应,并通过击入的方式驱使该第一散热元件与该第二散热元件得以结合此一步骤后更包含一步骤S3 :通过焊接的方式将该第一散热元件与该第二散热元件加以固定。所述步骤S3 :通过焊接的方式将该第一散热元件与该第二散热元件加以固定。 最后,通过焊接方式将该第一散热元件I与该第二散热元件2能更加地固定。通过击入方式将前述的第一散热元件I与第二散热元件2相互结合的步骤后,再利用焊接方式将所述第一散热元件I与该第二散热元件2驱使其更加牢固,以达到提高组装该第一散热元件I与该第二散热元件2的效率;除此之外,还可简化散热模组的制作过程。以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相较于公知技术具有下列优点I.提高组装效率;2.减少制程。以上已将本实用新型做一详细说明,惟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一较佳实施例而已,当不能限定本实用新型实施的范围。凡依本实用新型申请权利要求范围所作的均等变化与修饰等,皆应仍属本实用新型的专利权利要求涵盖范围。
权利要求1.一种散热模组,其特征在于,包括下列步骤 提供一第一散热元件及一第二散热元件; 将所述第一、二散热元件欲组合的部位相互对应,并通过击入的方式驱使该第一散热元件与该第二散热元件得以结合。
2.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散热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散热元件为一散热器及一散热鳍片组其中任一,并该第二散热元件具有多个散热鳍片,并将所述散热鳍片相对应处预先开设一第一孔洞及一第一凹槽,所述第一散热元件为一热管,并预先弯折呈一 U字型,该第一散热元件两端分别对应前述第二散热元件的第一孔洞及该第一凹槽。
3.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散热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散热元件为一散热器,并一侧预先设置有一凹槽,所述第一散热元件为一导热基板。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散热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孔洞的周缘还设有一凸部。
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散热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散热元件容设于一击入装置内,所述击入装置通过弹簧力及气压力及液压力及爆破力其中任一作用力将该第一散热元件由该击入装置内向外推出,驱使该第一散热元件两端分别穿设所述第二散热元件的第一孔洞及第一凹槽与该第二散热元件结合。
6.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散热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散热元件容设于一击入装置内,所述击入装置通过弹簧力及气压力及液压力及爆破力其中任一作用力将该第一散热元件由该击入装置内向外推出,驱使该第一散热元件与所述第二散热元件的凹槽相结合。
7.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散热模组,其特征在于,还具有一第三散热元件,其为一导热基板,并预先设置有一槽部,所述第二散热元件为一散热器及一散热鳍片组其中任一,并该第二散热元件相对应处预先开设一孔洞,所述第一散热元件为一热管,并预先弯折呈一 U字型。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散热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散热元件容设于一击入装置内,所述击入装置通过弹簧力及气压力及液压力及爆破力其中任一作用力将该第一散热元件由该击入装置内向外推出,驱使该第一散热元件两端分别穿设所述第二散热元件的孔洞及第三散热元件的槽部结合。
9.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散热模组,其特征在于,还具有一步骤即通过焊接的方式将该第一散热元件与该第二散热元件加以固定。
专利摘要一种散热模组,包括下列步骤提供一第一散热元件及一第二散热元件,将所述第一、二散热元件欲组合的部位相互对应,并通过击入的方式驱使该第一散热元件与该第二散热元件得以结合,如此不仅可达到提高组装效率,还可减少制程。
文档编号H01L23/367GK202796911SQ201220300539
公开日2013年3月13日 申请日期2012年6月21日 优先权日2012年6月21日
发明者林胜煌, 林国胜 申请人:奇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