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缆护套表面处理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7128795阅读:161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电缆护套表面处理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一种电缆护套表面处理装置技术领域[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表面处理装置,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电缆护套表面处理>J-U ρ α装直。
背景技术
[0002]电缆一般由内层铜线和外层的护套组成,目前有些电缆护套(ΡΕ、硅烷)材质表面由于吸附力不好,当需要在电缆护套上面印刷一下特殊的标识性的内容时,往往会由于电缆护套材质表面吸附力差的特性而导致很难在其表面进行印刷,即使是印刷上去后又很容易被磨损掉,起不到标识性的作用。[0003]实际应用中,虽然可以先通过对电缆护套进行表面处理后,再送去印刷,但是工序繁琐,需要大量的人力来完成,并且劳动生产效率比较低下。发明内容[0004]本实用新型为避免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种电缆护套表面处理装置, 它将等离子处理技术以及油墨印刷技术进行整合,能使电缆护套表面便于印刷。[0005]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是包括外壳、等离子发生器、油墨印字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外壳两端分别设置有进线口与出线口,在进线口和出线口之间设置有导向槽,外壳靠近进线口一端连接有等离子发生器,等离子发生器伸入外壳中且等离子发生器的喷头置于导向槽上方,外壳靠近出线口一端连接有油墨印字机,油墨印字机伸入外壳中且油墨印字机前端印刷滚轮置于导向槽上方。所述的等离子发生器的喷头与导向槽距离为2 — 3cm。[0007]所述的油墨印字机前端印刷滚轮与导向槽距离为I一2cm。[0008]所述的等离子发生器型号为PM_V82。[0009]所述的油墨印字机型号为MH-100。[0010]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优点[0011]1、电缆护套表面经过等离子技术进行处理后,能够非常方便印刷。[0012]2、电缆护套表面处理和印刷功能进行了集成,节省了操作工序,提高了劳动生产效率。


[0013]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构造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4]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描述。[0015]在图1中,在进线口 4和出线口 5之间设置有导向槽6,外壳I靠近进线口 4 一端连接有等离子发生器2,等离子发生器2伸入外壳I中且等离子发生器2的喷头7置于导向槽6上方,外壳I靠近出线口 5 —端连接有油墨印字机3,油墨印字机3伸入外壳I中且油墨印字机3前端印刷滚轮8置于导向槽6上方。[0016]工作时,先根据所要加工处理的电缆直径,调整等离子发生器2的喷头7、油墨印字机3的印刷滚轮8与电缆表面之间的距离,然后再开启等离子发生器2的电源,等离子发生器2开始工作,这时将所要加工处理的电缆通过进线口 4推入到导向槽6中,直到电缆从 出线口 5中出来即完成全部处理工作。
权利要求1.一种电缆护套表面处理装置,包括外壳、等离子发生器、油墨印字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外壳两端分别设置有进线口与出线口,在进线口和出线口之间设置有导向槽,外壳靠近进线口一端连接有等离子发生器,等离子发生器伸入外壳中且等离子发生器的喷头置于导向槽上方,外壳靠近出线口一端连接有油墨印字机,油墨印字机伸入外壳中且油墨印字机前端印刷滚轮置于导向槽上方。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缆护套表面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等离子发生器的喷头与导向槽距离为2 — 3cm。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缆护套表面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油墨印字机前端印刷滚轮与导向槽距离为I一2cm。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缆护套表面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等离子发生器型号为PM-V82。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缆护套表面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油墨印字机型号为MH-100。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电缆护套表面处理装置,包括外壳、等离子发生器、油墨印字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外壳两端分别设置有进线口与出线口,在进线口和出线口之间设置有导向槽,外壳靠近进线口一端连接有等离子发生器,等离子发生器的喷头伸入外壳并置于导向槽上方,外壳靠近出线口一端连接有油墨印字机,油墨印字机伸入外壳中且油墨印字机前端印刷滚轮置于导向槽上方,本实用新型能够使电缆表面方面印刷,提高了劳动生产效率。
文档编号H01B13/34GK202855449SQ20122041125
公开日2013年4月3日 申请日期2012年8月17日 优先权日2012年8月17日
发明者许剑宇, 史善苏, 周胜辉, 李正平 申请人:广州电缆厂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