滤波装置及其壳体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7142984阅读:171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滤波装置及其壳体结构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滤波装置,特别是一种具有多个环形线圈结构的信号滤波装置及其壳体结构。
背景技术
随着科技的进步与资讯的发达,通过有线网络或无线网络均可快速取得所需的资讯,因此对于资讯的传送与接收速度的要求也相对提高。为符合电子产品微型化的要求,网络装置的尺寸也不断缩小。已知一种滤波装置如图1所示,滤波装置I包括一壳体11、多支端子12和多个环形线圈13,其中壳体11具有多个侧壁111以及利用所述侧壁111所包围的一容置空间112,所述端子12是彼此间隔地插设在壳体11的侧壁111中,且每一端子12部分插设于所述侧壁111,部分穿出所述侧壁111并直向朝下再横向往外弯折延伸的接脚121,其中焊点122位于壳体11的所述侧壁111的外侧。所述环形线圈13分别包括一金属磁环131,和多个相间隔地缠绕在该金属磁环131上的导线132,且组装后每一导线132会焊接于端子12的焊点122上。惟,由于所述焊点122是位于侧壁111的外侧,且接脚121大部分悬空伸出侧壁111之外,下方没有任何支撑物,所以焊点122易因点焊机的极头(图未示)冲击力而翘曲变形。并且因为所述焊点122大部份位于侧壁111之外,故端子12突出于壳体11侧壁111的部分需较长,导致大部分端子12处于悬空状态而支撑度欠佳,也容易造成所述端子12平整度差的缺陷。

实用新型内容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之一是提供一种滤波装置及其壳体结构,利用将导电端子弯折于壳体结构内侧下方以提高产品焊接面的平整度并增加滤波装置的空间使用效率。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一种滤波装置,包括:一壳体结构以及多个环形线圈结构。壳体结构包括一壳状主体和多个导电端子,其中壳状主体包括一基壁、由基壁相对两侧向下延伸的两个第一侧壁、由基壁又一相对两侧向下延伸的两个第二侧壁和由基壁、两个第一侧壁与两个第二侧壁所形成的一容置空间,其中两个端子承载台,由两个第一侧壁的一底面向上凹设,并位于容置空间的两侧,且两个第一侧壁具有一内壁面面向容置空间。所述导电端子间隔插设于第一侧壁内,且每一导电端子依次包括一埋脚段、一连接段和一接脚段,其中埋脚段插设于第一侧壁内,其一端由每一端子承载台靠近内壁面的一侧穿出后与连接段连接,连接段卧设于端子承载台上并由第一侧壁内穿出第一侧壁的一外壁面后与接脚段连接,接脚段沿着外壁面向下延伸并向内弯折至第一侧壁的底面下方。所述环形线圈结构设置于壳体结构的容置空间中,其中每一环形线圈结构包括至少一金属磁环和缠绕于金属磁环上的多个导线,每一导线含有两个相反且焊接于连接段上的一焊接部的一连接端。[0006]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一种壳体结构,其用于一滤波装置,壳体结构包括一壳状主体以及多个导电端子。壳状主体包括一基壁、由基壁相对两侧向下延伸的两个第一侧壁、由基壁又一相对两侧向下延伸的两个第二侧壁和由基壁、两个第一侧壁与两个第二侧壁所形成的一容置空间,其中两个端子承载台,由两个第一侧壁的一底面向上凹设,并位于容置空间的两侧,且两个第一侧壁具有一内壁面面向容置空间。多个导电端子间隔插设于第一侧壁内,且每一导电端子依次包括一埋脚段、一连接段和一接脚段,其中埋脚段插设于第一侧壁内,其一端由每一端子承载台靠近内壁面的一侧穿出后与连接段连接,连接段卧设于端子承载台上并由第一侧壁内穿出第一侧壁的一外壁面后与接脚段连接,接脚段沿着外壁面向下延伸并向内弯折至第一侧壁的底面下方。以下通过具体实施例配合所附的附图详加说明,当更容易了解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内容、特点及其所达成的功效。

图1是已知一种滤波装置的示意图。图2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滤波装置及其壳体结构的示意图。图3是图2的一局部剖视图。图4是本实用新型又一实施例的滤波装置及其壳体结构的示意图。图5是图4的一局部剖视图。图6是本实用新型又一实施例的滤波装置及其壳体结构的示意图。图7是图6的一局部剖视图。图8是本实用新型再 一实施例的滤波装置及其壳体结构的示意图。附图标记说明I滤波装置11壳体111侧壁112容置空间12端子121接脚122焊点13环形线圈131金属磁环132导线2壳体结构21壳状主体211基壁212第一侧壁2121底面2122内壁面2123外壁面[0034]2124外凹槽213第二侧壁214容置空间215端子承载台2151斜导面2152内侧凸柱2153内凹槽22导电端子221埋脚段222连接段2221焊接部223接脚段3环形线圈结构31金属磁环32导 线321连接端A印刷电路板占用宽度
具体实施方式
其详细说明如下,所述优选实施例仅作说明并非用来限定本实用新型。请参考图2、图3,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一种滤波装置,包括:一壳体结构2以及多个环形线圈结构3。壳体结构2包括一壳状主体21和多个导电端子22,其中壳状主体21包括一基壁211、由基壁211相对两侧向下延伸的两个第一侧壁212、由基壁211又一相对两侧向下延伸的两个第二侧壁213和由基壁211、两个第一侧壁212与两个第二侧壁213所形成的一容置空间214,于此结构中,两个端子承载台215各分别由两个第一侧壁212的一底面2121向上凹设,并位于容置空间214的两侧,且两个第一侧壁212具有一内壁面2122面向容置空间214。如图所示,于本实施例中基壁211的形状略呈长方形,使得第一侧壁212的长度大于第二侧壁213,此外,端子承载台215的宽度大小,也不设限如图中所示,可以理解的是,在不同的产品中,可有其他长度或者形状的设计,在此即不再赘述。接续上述,请参考图3,所述导电端子22间隔插设于第一侧壁212内,且每一导电端子22依次包括一埋脚段221、一连接段222和一接脚段223。如图所示,埋脚段221插设于第一侧壁212内,其一端由每一端子承载台215靠近内壁面2122的一侧穿出后与连接段222连接,连接段222卧设于端子承载台215上并由第一侧壁212内穿出第一侧壁212的一外壁面2123后与接脚段223连接,接脚段223沿着外壁面2123向下延伸并向壳状主体21内弯折至第一侧壁212的底面2121下方。其中导电端子22可以是利用埋入成型方式固定于壳状主体21中,但本实用新型并不以此为限。另外,导电端子的内弯设计可使滤波装置组装完成后,其后续制程的印刷电路板占用宽度A和占用面积变小,可有效增加滤波装置的空间使用效率。请继续参考图2、图3,所述环形线圈结构3设置于壳体结构2的容置空间214中,其中每一环形线圈结构3包括至少一金属磁环31和缠绕于金属磁环31上的多个导线32,其中每一导线32含有两个相反且焊接于连接段222上的一焊接部2221的一连接端321。而图中所示出的金属磁环31,其数量、样式、位置,仅是一例示,并非用来限定本实用新型。当环形线圈结构3组装于壳体结构2的容置空间214后,将导线32的连接端321沿着第一侧壁212的内壁面2122——拉伸至位于端子承载台215上的导线32连接段222后,将连接端321焊接于连接段222的焊接部2221上,其后,在壳状主体21的容置空间214内填充一绝缘胶体(图中未示),用来固定并保护上述环形线圈结构3以及导电端子22的焊接部2221。接续上述,在一实施例中,如图4、图5所示,壳体结构2还可包含多个斜导面2151分别形成于两个端子承载台215与内壁面2122的交界处,当环形线圈结构3设置于壳体结构2的容置空间214后,将导线32的连接端321拉向斜导面2151后再焊接于导电端子22连接段222的焊接部2221,斜导面2151的设计具有引导导线32位置的作用。而在又一实施例中,请参考图6、图7所示,壳体结构2也可包含多个内侧凸柱2152间隔设置并由端子承载台215靠近内壁面2122的一侧向下突伸,且两个相邻的内侧凸柱2152界定出一内凹槽2153。而环形线圈结构3的导线32即可在穿越过内凹槽2153后,将其连接端321焊接固定于导电端子22的焊接部2221上,所述内凹槽2153有限制导线32偏移的作用。如图所示,多个外凹槽2124间隔设置于第一侧壁212的底面2121并与内凹槽2153位置相对。在再一实施例中,如图8所不,可如同上述实施例所述,多个斜导面2151也可形成于内凹槽2153与内壁面2122的交界处,用来引导导线32焊接时的位置。依据上述结构,本实用新型的特征之一是利用在壳状主体内形成斜导面或者凹槽设计,可有效限制并引导导线位置,且斜导面与凹槽依据不同产品可单独或搭配使用,设计上相当弹性。此外,端子承载台的结构有效承载导电端子,并且在焊接工序时,导电端子的连接段可直接抵靠于端子承载台上,以改善点焊机的极头冲击所造成的翘曲。再者,导电端子向内弯折至侧壁底面下方的设计(再有可将导电端子设计成直接弯折贴附于侧壁底面),如此可有效改善滤波装置的端子平整度的问题,也可减少导电端子在壳体结构外的悬空长度。此外,导线与导电端子的焊接点位于壳体结构内部,并利用绝缘胶体予以包封,也可有效杜绝外界污染或焊点氧化,确实可有效提升产品良率以及降低成本。综合上述,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滤波装置及其壳体结构,利用将导电端子弯折于壳体结构内侧下方可有效改善导电端子歪斜的问题以提高产品焊接面的平整度,此外,导电端子的内弯设计可使滤波装置组装完成后,其后续工序的印刷电路板占用面积变小,可有效增加滤波装置的空间使用效率。以上所述的实施例仅是为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思想和特点,其目的在于使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内容并据以实施,不应当以此限定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即凡是根据本实用新型所揭示的精神所作的等同变化或修改,仍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内。
权利要求1.一种滤波装置,包含: 一壳体结构,包含一壳状主体和多个导电端子,其特征在于, 该壳状主体包含一基壁、由该基壁相对两侧向下延伸的两个第一侧壁、由该基壁又一相对两侧向下延伸的两个第二侧壁以及由该基壁、该两个第一侧壁与该两个第二侧壁所形成的一容置空间,其中两个端子承载台,由该两个第一侧壁的一底面向上凹设,并位于该容置空间的两侧,且该两个第一侧壁的一内壁面面向该容置空间;以及 所述多个导电端子间隔插设于该第一侧壁内,且每一所述多个导电端子依次包含一埋脚段、一连接段和一接脚段,其中该埋脚段插设于该第一侧壁内,其一端由每一该端子承载台靠近该内壁面的一侧穿出后与该连接段连接,该连接段卧设于该端子承载台上并由该第一侧壁内穿出该第一侧壁的一外壁面后与该接脚段连接,该接脚段沿着该外壁面向下延伸并向内弯折至该第一侧壁的该底面下方;以及 多个环形线圈结构,设置于该壳体结构的该容置空间中,其中每一该环形线圈结构包含至少一金属磁环以及缠绕于该金属磁环上的多个导线,每一该导线含有两个相反且焊接于该连接段上的一焊接部的一连接端。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滤波装置,其特征在于,多个斜导面分别形成于该两个端子承载台与该内壁面的交界处。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滤波装置,其特征在于,多个内侧凸柱,间隔设置并由该端子承载台靠近该内壁面的一侧向下突伸,且两个相邻的该内侧凸柱界定出一内凹槽。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滤波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导线中的一个穿越过一个所述内凹槽后,该连接端焊接固定于该焊接部。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滤波装置,其特征在于,多个斜导面分别形成于该内凹槽与该内壁面的交界处。
6.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滤波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第一侧壁的长度大于该第二侧壁的长度,且多个外凹槽间隔设置于该第一侧壁的该底面并与该些内凹槽位置相对。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滤波装置,其特征在于,一绝缘胶体填充于该容置空间内。
8.一种壳体结构,其用于一滤波装置,该壳体结构包含: 一壳状主体,包含一基壁、由该基壁相对两侧向下延伸的两个第一侧壁、由该基壁又一相对两侧向下延伸的两个第二侧壁和由该基壁、该两个第一侧壁与该两个第二侧壁所形成的一容置空间,其中两个端子承载台,由该两个第一侧壁的一底面向上凹设,并位于该容置空间的两侧,且该两个第一侧壁的一内壁面面向该容置空间;以及 多个导电端子,间隔插设于该第一侧壁内,且每一所述多个导电端子依次包含一埋脚段、一连接段和一接脚段,其中该埋脚段插设于该第一侧壁内,其一端由每一该端子承载台靠近该容置空间的一侧穿出后与该连接段连接,该连接段卧设于该端子承载台上并由该第一侧壁内穿出该第一侧壁的一外壁面后与该接脚段连接,该接脚段沿着该外壁面向下延伸并向内弯折至该第一侧壁的该底面下方。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壳体结构,其特征在于,多个斜导面分别形成于该两个端子承载台与该内壁面的交界处。
10.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壳体结构,其特征在于,多个内侧凸柱间隔设置并由该端子承载台靠近该内壁面的一侧向下突伸, 并且两个相邻的该内侧凸柱界定出一内凹槽。
11.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壳体结构,其特征在于,该第一侧壁的长度大于该第二侧壁的长度,且多个外凹槽间隔设置于该第一侧壁的该底面并与该内凹槽位置相对。
12.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壳体结构 ,其特征在于,多个斜导面分别形成于该内凹槽与该内壁面的交界处。
专利摘要一种滤波装置包括一壳体结构以及设置于壳体结构中的多个环形线圈结构。壳体结构包括一壳状主体和多个导电端子,其中壳状主体包括一基壁、两个第一侧壁、两个第二侧壁和上述壁面所形成的一容置空间,其中两个端子承载台由两个第一侧壁的一底面向上凹设。导电端子的一埋脚段插设于第一侧壁、一连接段卧设于端子承载台、一接脚段穿出第一侧壁后沿着其外壁面向下延伸并向内弯折至第一侧壁的底面下。而环形线圈结构至少包括焊接于导电端子连接段的多个导线。本实用新型利用将端子弯折于壳体结构下方以提高产品焊接面的平整度并增加滤波装置的空间使用效率。
文档编号H01P1/20GK203013887SQ201220694610
公开日2013年6月19日 申请日期2012年12月14日 优先权日2012年12月14日
发明者林昌亮 申请人:帛汉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