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设备的按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7254790阅读:121来源:国知局
电子设备的按钮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一种电子设备的按钮(1),包括:外壳(2),在外壳侧壁上形成有第一通孔(21);按键开关(3),与第一通孔对应地设置在外壳的内侧;第一按键(4),具有:形成有中空部(42)的基部(41),粘接固定在外壳的侧壁的外表面上;和承接部(43),从该基部向外侧且中空部的中心方向突出,该承接部可在内外方向上弹性变形,在该承接部的中心具有与第一通孔对应的第二通孔(44);以及第二按键(5),与承接部嵌合,该第二按键具有头部和从该头部向内侧延伸的轴部(52),该轴部插入第一通孔、第二通孔内并且轴部的顶端可与按键开关接触或分离。该按钮能够通过简单的结构进行防水,且提高了操作者的操作手感和零件的共用性。
【专利说明】电子设备的按钮
【技术领域】
[0001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子设备的按钮。
【背景技术】
[0002]以往,现有的电子设备的按钮主要分为两大类,分别为薄膜按钮和橡胶按钮。其中,薄膜按钮为一体形成,形状不可变,按钮的各零件不能进行共用,并且必须与薄膜配套才能进行防水,所以生产成本高。而关于橡胶按钮,操作人员在操作时,没有声音的反馈,也没有手感。
实用新型内容
[0003]本实用新型鉴于上述问题,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子设备的按钮,能够通过简单的结构进行防水,且提高了操作者的操作手感和零件的共用性。
[0004]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I为,一种电子设备的按钮,包括:外壳,在所述外壳的侧壁上形成有第一通孔;按键开关,与所述第一通孔对应地设置在所述外壳的内侧;第一按键,具有:形成有中空部的基部,粘接固定在所述外壳的侧壁的外表面上;以及承接部,从该基部向外侧且中空部的中心方向突出,该承接部可在内外方向上弹性变形,在该承接部的中心具有与所述第一通孔对应的第二通孔;第二按键,与所述承接部嵌合,该第二按键具有头部、以及从该头部向内侧延伸的轴部,该轴部插入所述第一通孔、所述第二通孔内并且所述轴部的顶端可与所述按键开关接触或分离,第二按键未被按下时,所述第二按键的头部的内侧表面离开所述第一按键的基部的外侧表面一定的距离,所述外壳的第一通孔的孔壁向所述外壳的内侧突出,形成对所述轴部进行导向的导向部。
[0005]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2为,如技术方案I所述的电子设备的按钮,在所述头部的内侧表面中的靠近轴部处形成有围绕轴部的凹槽部,所述承接部的外侧端部被压缩地嵌入所述凹槽部内。
[0006]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3为,如技术方案2所述的电子设备的按钮,第二按键未被按下时,所述头部的内侧表面到所述基部的外侧表面的距离大于等于所述轴部的顶端到所述按键开关的距离和所述按键开关的行程之和。
[0007]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4为,如技术方案1-3所述的电子设备的按钮,所述承接部的孔壁的内表面上围绕所述轴部地形成有向所述第二通孔内突出的突出部,该突出部被压缩地与所述轴部的周面抵接。
[0008]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5为,如技术方案4所述的电子设备的按钮,所述基部通过夹在其与外壳的侧壁之间的、围绕所述中空部的双面胶粘接固定在所述外壳的侧壁的外表面上。
[0009]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6为,如技术方案5所述的电子设备的按钮,所述第一按键由弹性材料制成。
[0010]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7为,如技术方案6所述的电子设备的按钮,所述弹性材料为橡胶。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8为,如技术方案5所述的电子设备的按钮,所述第二按键由树脂制成。
[0011]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9为,如技术方案I所述的电子设备的按钮,所述电子设备为温度控制器。
[0012]由于本实用新型采用了上述的技术方案,所以能够通过简单的结构进行防水,且提高了零件的共用性,降低了生产的成本,实现了操作时良好的手感,并且能够精确地、稳定地对按键开关进行开闭。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3]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方式的电子设备的按钮和面板的分解立体图。
[0014]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同实施方式的电子设备的按钮组装在面板上的外观图。
[0015]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同实施方式的电子设备的按钮组装在面板上的剖面图。
[0016]图4是使用本实用新型的同实施方式的电子设备的按钮的不同电子设备的外观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7]参照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形态进行说明。
[0018]图1是电子设备的按钮和面板的分解立体图。图2是该电子设备的按钮组装在面板上的外观图。图3是该电子设备的按钮组装在面板上的剖面图。
[0019]本实施方式中的电子设备为温度控制器。在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中,〃内侧〃是指图1、图2中的右上方、图3中的右方,〃外侧〃是指图1、图2中的左下方、图3中的左方。如图1-3所示,温度控制器的按钮I包括:外壳2;安装在外壳2的内侧的按键开关3 ;安装在外壳2的外侧的第一按键4;安装在第一按键4的外侧的第二按键5。面板10位于第二按键5的外侧。
[0020]在外壳2的侧壁上形成有第一通孔21。第一通孔21的孔壁向外壳2的内侧突出,形成导向部22。导向部22的厚度比外壳2的侧壁的其他部分的厚度大。按键开关3与第一通孔21对应地设置在外壳2的内侧。
[0021]第一按键4具有形成有中空部42的基部41,该基部41呈内有圆形中空的方形。在该基部41的内侧表面和外壳2的侧壁的外表面之间设置有双面胶6,该双面胶6与基部41的内侧表面的形状、大小完全一致,也呈内有圆形中空的方形。通过该双面胶6,基部41粘接固定在外壳2的侧壁的外表面上.[0022]第一按键4还具有承接部43,该承接部43从该基部41向外侧且中空部42的中心方向突出。从外侧看,承接部43呈圆环形,在该承接部43的中心具有与第一通孔21对应的第二通孔44。S卩,第一通孔21与第二通孔44连通。该承接部43可在内外方向上弹性变形。在承接部43的孔壁形成有向第二通孔44内突出的突出部45。突出部45沿孔壁的整个周向设置,且沿内外方向延伸一定的距离。第一按键4整体可以由弹性材料制成,例如橡胶。
[0023]第二按键5与第一按键4的承接部43嵌合。该第二按键5具有头部51,该头部51穿过面板10上的通孔、突出到面板10的外面,供操作者按压。并且,在头部51的靠内侧的周面形成有向四周延伸的凸缘部55。该第二按键5还具有从该头部51向内侧延伸的轴部52,该轴部52插入第一通孔21、第二通孔44内并且轴部52的顶端可与按键开关3接触或分离。第二按键5由树脂制成。第二按键5未被按下时,第二按键5的头部51的内侧表面离开第一按键4的基部41的外侧表面一定的距离。
[0024]在头部51的内侧表面中的靠近轴部52处形成有圆环形的凹槽部53。承接部43的外侧端部被压缩地嵌入凹槽部53内,以实现第二按键5与第一按键4的承接部43的嵌合。并且,承接部43的孔壁的内表面上围绕轴部52地形成有向第二通孔44内突出的突出部45,即该突出部45遍布第二通孔44的孔内的整个周长,该突出部45被压缩地与轴部52的周面抵接。
[0025]下面,对按钮I的动作过程进行说明。
[0026]当操作人员没有按压突出在面板10外的头部51时,轴部52的顶端离开按键开关3 一定的距离,头部51的内侧表面到基部41的外侧表面的距离大于等于轴部52的顶端到按键开关3的这一距离和按键开关3的行程之和。
[0027]当操作人员按压突出在面板10外的头部51时,头部51带动轴部52—起克服承接部43的弹力,向按键开关3的方向移动。在移动的过程中,轴部52被导向部22导向,准确地移动到按键开关3,并接触、推压按键开关3。当头部51向按键开关3的方向移动了一定的距离、到达基部41时,头部51与基部41抵接,基部41限制了头部51进一步向按键开关3的方向移动。
[0028]当头部51不再受到操作人员的按压力时,承接部43向按压前的状态弹性回复,并带动头部51和轴部52也向外侧移动。当头部51的凸缘部55移动到面板10的内侧表面时,凸缘部55与面板10的内侧表面抵接,面板10的内侧表面限制了头部51进一步向外侧移动。
[0029]上面,对本实用新型的最佳实施形态进行了说明,但本实用新型不限于所述实施形态。关于具体的结构,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宗旨的范围内,可进行适当的改变。
[0030]下面,对本实用新型的变化例进行说明。
[0031]在上述实施方式中,按钮I应用在温度控制器中,但本实用新型不限于此,也可以应用在其他的各类控制器、检测器等电子设备中。
[0032]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基部41呈内有圆形中空的方形,承接部43、凹槽部53呈圆环形。但本实用新型不限于此,基部41、承接部43、凹槽部53也可以是其他形状,例如基部41为圆环形,承接部43、凹槽部53为中空方形、中空三角形等。对于凹槽部53,只要是能够形成为围绕轴部52的形状即可。
[0033]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在该基部41的内侧表面和外壳2的侧壁的外表面之间设置有双面胶6,该双面胶6与基部41的内侧表面的形状、大小完全一致,也呈内有圆形中空的方形。但本实用新型不限于此,只要双面胶6形成为围绕中空部42、防止水分从基部41和外壳2的侧壁之间进入第一通孔21内,任何形状、大小都可以。并且,基部41的内侧表面和外壳2的侧壁的外表面也可以不用双面胶6固定在一起,而利用粘接剂等其他的粘接方法进行固定。
[0034]在上述实施方式中,通过在头部51的内侧表面形成凹槽部53,使承接部43的顶端压缩地嵌入凹槽部53内,承接部43的孔壁的内表面上围绕轴部52地形成有向第二通孔44内突出的突出部45,该突出部45被压缩地与轴部52的周面抵接。但本实用新型不限于此,也可以只在头部51的内侧表面形成凹槽部53,使承接部43的顶端压缩地嵌入凹槽部53内从而实现第二按键5与第一按键4的承接部43的嵌合,或者只在承接部43的孔壁的内表面上围绕轴部52地形成向第二通孔44内突出的突出部45,该突出部45被压缩地与轴部52的周面抵接。当然,也可以通过其他的方式来实现第二按键5与第一按键4的承接部43的嵌合,例如,在头部51的靠内侧的周面不形成向四周突出的凸缘部55,取而代之形成绕头部51的全周的凹部,并且在承接部43上相应地形成有用于嵌入该凹部的突部,即通过使承接部43上的突部与头部51的靠内侧的周面上的凹部嵌合,来实现第二按键5与第一按键4的承接部43的嵌合。同时也利用突部的未嵌入凹部的部分来实现凸缘部55的功能,即在头部51不再受到操作人员的按压力时,通过使突部的该部分与面板10的内侧表面抵接,限制头部51进一步向外侧的移动。
[0035]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外壳2的第一通孔21的孔壁向外壳2的内侧突出,形成对轴部52进行导向的导向部22。但本实用新型不限于此,也可以通过使外壳2的第一通孔21的孔壁向外壳2的外侧突出,形成对轴部52进行导向的导向部。
[0036]下面,对本实用新型的效果进行说明。
[0037]在本实用新型中,第一按键4的基部41粘接固定在外壳2的侧壁的外表面上,并且第二按键5与第一按键4的承接部43嵌合,所以当水分进入按钮I内部时,不管是从第二按键5的头部51沿着轴部52向内侧的流动,还是从第二按键4的基部41向基部41和外壳2的侧壁之间的流动,都能被阻止,因而能够以较为简单的结构实现防水。
[0038]在本实用新型中,通过供操作者按压的第二按键5和可在内外方向上弹性变形的第一按键4来对按键开关3进行开闭,如图4所示,当要改变按钮I的形状和大小时,不需要改变第一按键4,只要改变第二按键5的形状、大小即可。所以可以共用第一按键4,从而削减制造成本。
[0039]在本实用新型中,在头部51的内侧表面中的靠近轴部52处形成有围绕轴部52的凹槽部53,承接部43的外侧端部被压缩地嵌入凹槽部53内,以实现第二按键5与第一按键4的承接部43的嵌合。由此,可以更好地防止水分从第二按键5的头部51沿着轴部52进入外壳2的内部。
[0040]在本实用新型中,承接部43的孔壁的内表面上围绕轴部52地形成有向第二通孔44内突出的突出部45,该突出部45被压缩地与轴部52的周面抵接。由此,可以更好地防止水分从第一按键4的基部41和外壳2的侧壁之间进入外壳2的内部。
[0041]在本实用新型中,第二按键5未被按下时,头部51的内侧表面到基部41的外侧表面的距离大于等于轴部52的顶端到按键开关3的距离和按键开关3的行程之和。由此,可以确保第二按键5在被按压时能对按键开关3进行可靠地开闭。
[0042]在本实用新型中,第二按键5未被按下时,第二按键5的头部51的内侧表面离开第一按键4的基部41的外侧表面一定的距离,外壳2的第一通孔21的孔壁向外壳2的内侧突出,形成对轴部52进行导向的导向部22。由此,可以使轴部52的顶端更为准确地与按键开关3接触,可以对按键开关3进行更为稳定地开闭,并可以提高操作者的操作手感。
[0043]在本实用新型中,基部41通过夹在其与外壳2的侧壁之间的、围绕中空部42的双面胶6粘接固定在外壳2的侧壁的外表面上。由此,可以通过简单的结构防止水分从第一按键4的基部41和外壳2的侧壁之间进入外壳2的内部。
[0044]在本实用新型中,第二按键5由树脂制成,由此可以提高操作人员的手感。
【权利要求】
1.一种电子设备的按钮,其特征在于,包括: 外壳,在所述外壳的侧壁上形成有第一通孔; 按键开关,与所述第一通孔对应地设置在所述外壳的内侧; 第一按键,具有:形成有中空部的基部,粘接固定在所述外壳的侧壁的外表面上;以及承接部,从该基部向外侧且中空部的中心方向突出,该承接部可在内外方向上弹性变形,在该承接部的中心具有与所述第一通孔对应的第二通孔; 第二按键,与所述承接部嵌合,该第二按键具有头部、以及从该头部向内侧延伸的轴部,该轴部插入所述第一通孔、所述第二通孔内并且所述轴部的顶端可与所述按键开关接触或分离, 所述第二按键未被按下时,所述第二按键的头部的内侧表面离开所述第一按键的基部的外侧表面一定的距离, 所述外壳的第一通孔的孔壁向所述外壳的内侧突出,形成对所述轴部进行导向的导向部。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设备的按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头部的内侧表面中的靠近轴部处形成有围绕轴部的凹槽部,所述承接部的外侧端部被压缩地嵌入所述凹槽部内。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子设备的按钮,其特征在于,第二按键未被按下时,所述头部的内侧表面到所述基部的外侧表面的距离大于等于所述轴部的顶端到所述按键开关的距离和所述按键开关的行程之和。
4.如权利要求1-3中任意一项所述的电子设备的按钮,其特征在于,所述承接部的孔壁的内表面上围绕所述轴部地形成有向所述第二通孔内突出的突出部,该突出部被压缩地与所述轴部的周面抵接。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子设备的按钮,其特征在于,所述基部通过夹在其与所述外壳的侧壁之间的、围绕所述中空部的双面胶粘接固定在所述外壳的侧壁的外表面上。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子设备的按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按键由弹性材料制成。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子设备的按钮,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材料为橡胶。
8.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子设备的按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按键由树脂制成。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设备的按钮,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子设备为温度控制器。
【文档编号】H01H13/06GK203617181SQ201290000286
【公开日】2014年5月28日 申请日期:2012年8月30日 优先权日:2011年9月30日
【发明者】张楠, 水江孝仁 申请人:欧姆龙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