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辆用按钮开关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7263318阅读:160来源:国知局
车辆用按钮开关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发明提供车辆用按钮开关,其借助在周向间隔开的多个引导部来引导按钮的移动,实现了重量减轻并防止了在按钮的按压操作时产生晃动,而且,即使附着在按钮的棒状部的外表面的水分冻结,也不会给按钮的操作带来障碍。在壳体(20)设置有多个引导部(38、39),所述多个引导部以引导按钮(21)的棒状部(21a)的周向多个部位的方式在棒状部(21a)的周向间隔开来,在棒状部(21a)的外侧面突出设置有冻结剥落肋(51、52),所述冻结剥落肋能够根据与按钮(21)的按压操作相伴随的棒状部(21a)的移动而使结冰部剥落,该结冰部是由于在多个引导部(38、39)之间附着于棒状部(21a)的外侧面的水分的冻结而产生的。
【专利说明】车辆用按钮开关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车辆用按钮开关,其具备:按钮,其构成为在呈直线状延伸的棒状部的外端以能够从车外进行按压操作的方式设置有按压操作部,该按压操作部从所述棒状部向外侧伸出;壳体,其固定于车体或盖,并具有引导部,所述盖以能够开闭的方式安装于所述车体,所述引导部用于引导所述按钮的直线移动;以及开关,其收纳在所述壳体内,并根据所述按钮的按压操作而改变开关状态。
【背景技术】
[0002]在专利文献I中已知有以下结构,其中,用于解除车辆的行李箱盖的闩扣的按钮开关的壳体由设置于行李箱盖的后扰流板构成,在该结构中,在将按钮开关配设于后扰流板的厚壁部分的情况下,为了使按钮的按压操作部面对车外,需要将按钮的沿着移动方向的长度设定为相对较长,但这样会造成对按钮的支承不稳定,按钮的按压操作时的晃动较大,导致操作性的降低。
[0003]为了解决这样的课题,在专利文献2中已知有能够借助引导部来防止较长且不稳定的按钮的晃动的结构。
[0004]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0-80234号公报。
[0005]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03-197061号公报。
[0006]但是,在按钮开关构成为在呈直线状延伸的棒状部的外端设置有从该棒状部向外侧伸出的按压操作部的情况下,若直接应用在上述专利文献2中示出的结构,则需要使所述引导部形成为围绕按钮开关的棒状部的筒状。然而,为了引导按钮的移动,引导部无需为筒状,出于减轻重量的观点,构成为以在所述棒状部的周向间隔开来的多个引导部引导所述棒状部的周向多个部位即可。但是,当构成为以在周向间隔开来的多个引导部引导按钮的棒状部时,存在以下可能:在按钮暴露于雨水等的环境、或湿气较多的环境下,附着于按钮的棒状部的外表面的水分由于周围气温的降低而冻结,给按钮的操作带来障碍。

【发明内容】

[0007]本发明是鉴于上述情况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车辆用按钮开关,其借助在周向间隔开的多个引导部来引导按钮的移动,实现了重量减轻,并防止了在按钮的按压操作时产生晃动,而且,即使附着在按钮的棒状部的外表面的水分冻结,也不会给按钮的操作带来障碍。
[0008]为了达成上述目的,本发明为一种车辆用按钮开关,其具备:按钮,其构成为在呈直线状延伸的棒状部的外端以能够从车外进行按压操作的方式设置有按压操作部,该按压操作部从所述棒状部向外侧伸出;壳体,其固定于车体或盖,并具有引导部,所述盖以能够开闭的方式安装于所述车体,所述引导部用于引导所述按钮的直线移动;以及开关,其收纳在所述壳体内,并根据所述按钮的按压操作而改变开关状态,所述车辆用按钮开关的第I特征在于,在所述壳体设置有多个引导部,所述多个引导部以引导所述按钮的所述棒状部的周向多个部位的方式在所述棒状部的周向间隔开来,在所述棒状部的外侧面突出设置有冻结剥落肋,所述冻结剥落肋能够根据与所述按钮的按压操作相伴随的所述棒状部的移动而使结冰部剥落,所述结冰部是由于在多个所述引导部之间附着于所述棒状部的外侧面的水分的冻结而产生的。
[0009]此外,本发明的第2特征在于,在第I特征的结构的基础上,在沿着由所述按压操作引起的所述按钮的移动方向的所述冻结剥落肋的至少前端部形成有倾斜面,该倾斜面以从所述棒状部突出的突出量随着朝向沿着所述移动方向的前方而减小的方式倾斜。
[0010]根据本发明的第I特征,在按钮的外侧面突出设置有冻结剥落肋,能够在按钮的按压操作时借助冻结剥落肋来剥落在沿周向间隔开来的引导部之间产生于按钮的棒状部的外表面的结冰部,因此,即使在棒状部的外表面产生了结冰部,也不会给按钮的按压操作带来障碍。
[0011]此外,根据本发明的第2特征,借助在冻结剥落肋的至少前端部形成的倾斜面,能够将结冰部更为有效地剥落。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2]图1是从后方观察乘用车辆的立体图。
[0013]图2是图1的箭头2向视图。
[0014]图3是图2的沿3-3线的剖视图。
[0015]图4是图2的沿4-4线的剖视图。
[0016]图5是从图3的箭头5方向观察按钮开关的图。
[0017]图6是按钮开关的分解立体图。
[0018]图7是图5的沿7-7线的剖视图。
[0019]图8是图4的沿8-8线的剖视图。
[0020]图9是与图4的一部分对应的剖视图,其用于说明借助冻结剥落肋来剥下结冰部的状态。
[0021]标号说明
[0022]11:行李箱盖;
[0023]13:按钮开关;
[0024]20:壳体;
[0025]21:按钮;
[0026]21a:棒状部;
[0027]21b:按压操作部;
[0028]22:轻触开关;
[0029]38、39、40:引导部;
[0030]51、52:冻结剥落肋;
[0031]52a:倾斜面;
[0032]53:结冰部;
[0033]B:车体。【具体实施方式】
[0034]以下,参照附图1~9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首先,在图1和图2中,在乘用车辆V的车体B的后部以能够开闭的方式安装有行李箱盖11,在该行李箱盖11的后部上表面安装有后扰流板12,在该后扰流板12配设有按钮开关13,该按钮开关13用于发出解除行李箱盖11的闩扣状态的解闩信号。即,若在关闭的行李箱盖11处于闩扣状态时按下按钮开关13,则在车辆驾驶者所携带的携带器(携帯器)与车辆侧之间进行双向通信,在借助编码对照而确认为正规的携带器时,解除行李箱盖11的闩扣状态。
[0035]—并参照图3,所述后扰流板12由内扰流板14和外扰流板15以借助外扰流板15来覆盖内扰流板14的方式结合而成,内扰流板14由刚性较高的合成树脂构成,外扰流板15由施加了涂漆的合成树脂制成,所述后扰流板12的横截面形状由水平部12a和铅直部12b构成,水平部12a在行李箱盖11的关闭状态下呈大致水平,铅直部12b从该水平部12a的后端向下方垂下。
[0036]在所述后扰流板12的所述铅直部12b的车宽度方向中央部配设有停车信号灯16。构成该停车信号灯16的一部分的透镜17由具有透光性的合成树脂形成,透镜17由固定于所述后扰流板12的内扰流板14的安装部件18支承。
[0037]所述按钮开关13配设在所述停车信号灯16的车宽度方向靠右侧的部分,在所述停车信号灯16的所述透镜17 —体形成有横截面呈矩形的筒部17a,该筒部17a以使后端与所述安装部件18抵接的方式前后延伸,在所述安装部件18设置有与所述筒部17a的后端对应的矩形的通孔19。
[0038]所述按钮开关13具备:壳体20,其固定于行李箱盖11 ;按钮21,能够从车外对其进行按压操作;以及轻触开关22,其被所述壳体20支承,轻触开关22根据该按钮21的按压操作而改变开关状态,所述按钮21以能够沿所述筒部17a的长度方向直线移动的方式收纳在所述透镜的所述筒部17a内。
[0039]—并参照图4~图6,所述壳体20由以下部分构成:第I壳体部件23,其固定于所述行李箱盖11,由合成树脂制成;第2壳体部件24,其固定于第I壳体部件23,由合成树脂制成;以及弹性部件25,其整个周缘部被夹持在第I和第2壳体部件23、24之间。
[0040]第I壳体部件23被例如一对螺丝部件26、26固定于所述安装部件18,以与所述透镜17的所述筒部17a对应的方式在第I壳体部件23设置有开关收纳孔27,在第I壳体部件23的后表面设置有包围该开关收纳孔27并连接成环状的凹部28。
[0041]所述轻触开关22收纳于所述开关收纳孔27,所述轻触开关22被基板29支承,该基板29以封闭所述开关收纳孔27的前端的方式安装于第I壳体部件23的前表面。
[0042]所述弹性部件25例如由橡胶构成,其一体地具有以下部分:盘状的弹性部件主部25a,其从后方覆盖所述轻触开关22 ;凸缘部25b,其以嵌合于所述凹部28的方式从所述弹性部件主部25a的开口端缘向侧方伸出;以及连结筒部25c,其从所述弹性部件主部25a的中央部向后方突出,在连结筒部25c的周向一处形成有沿长度方向延伸的狭缝30。
[0043]在所述凹部28的外侧,在第I壳体部件23的后表面突出设置有一对圆筒状的凸台部31、31,它们向后方突出,在第2壳体部件24设置有嵌合孔32、32,它们与这些凸台部31…嵌合,螺丝部件33、33贯穿插入于所述凸台部31…而与第I壳体部件23螺合,该螺丝部件33、33的扩径头部33a、33a经由垫圈34、34与第2壳体部件24的后表面抵接并卡合,由此将第2壳体部件24固定于第I壳体部件23。在该固定状态下,所述弹性部件25的整个外周缘部,即整个所述凸缘部25b被夹持在第I和第2壳体部件23、24之间,所述轻触开关22收纳于收纳室35,所述收纳室35形成于第I壳体部件23和弹性部件25之间。
[0044]所述按钮21构成为在呈直线状延伸的棒状部21a的外端以能够从车外进行按压操作的方式设置有从该棒状部21a向外侧伸出的按压操作部21b,所述棒状部21a形成为其横截面外形形状为长方形。
[0045]第2壳体部件24具有开口部41和多个、例如3个第I~第3引导部38、39、40,所述第I~第3引导部38、39、40以引导所述按钮21的所述棒状部21a的沿周向的多个部位的方式在所述棒状部21a的周向间隔配置,所述开口部41被第I~第3引导部38~40包围,夹持在第I和第2壳体部件23、24之间的弹性部件25的中央部、即弹性部件主部25a的中央部配置为与所述连结筒部25c —起面对所述开口部41。
[0046]并且,在所述按钮21的所述棒状部21a的内端,设置有供所述弹性部件25的连结筒部25c插入的插入凹部42,并一体地设置有从该插入凹部42的封闭端中央部向所述弹性部件25侧突出的连结轴部21c,隔着粘接剂将所述连结轴部21c插入到所述连结筒部25c内,由此使按钮21与所述弹性部件25连接,伴随着所述按钮21的按压操作,所述弹性部件25的中央部挠曲,与之相应地,收纳在所述收纳室35内的所述轻触开关22改变开关状态。
[0047]此外,在所述开口部41的周缘,在第2壳体部件24的内表面形成有限制面43,该限制面43与所述弹性部件25抵接从而限制该弹性部件25的膨胀,所述弹性部件25向背离所述轻触开关22 —侧的移位被所述限制面43所限制,所述弹性部件25用于发挥对所述按钮21向退回侧施加的弹力。
[0048]一并参照图7,第I~第3引导部38~40中的第I和第2引导部38、39与横截面外形形状呈长方形的所述棒状部21a中的上方的两个角部对应,所述第I和第2引导部38、39形成为横截面形状成大致L字状,并且沿所述棒状部21a的长度方向延伸。此外,剩余一个第3引导部40由以下部分构成:两个角部引导部分40b、40c,它们分别对应于所述棒状部21a中的下方的两个角部,且横截面形状成大致L字状;以及平板状的连结壁部分40d,其用于连接两角部引导部分40b、40c之间。
[0049]此外,在所述按钮21中,在横截面外形形状为长方形的所述棒状部21a的外侧面的四个角部分别突出设置有引导肋44、44…,所述引导肋44、44…与第I引导部38、第2引导部39、第3引导部40的两个角部引导部分40b、40c的内表面滑动接触。此外,所述引导肋44、44...形成为从所述按压操作部21b侧的端部延伸到所述棒状部21a的长度方向中间部。
[0050]在所述按钮21的所述棒状部21a和所述按压操作部21b之间形成有与第I~第3引导部38~40的末端对应的阶梯部21d,该阶梯部21d形成为在对所述按钮21进行深按(深押L.)操作时与第I~第3引导部38~40的末端抵接。此外,在与由合成树脂构成的第2壳体部件24 —体形成的第I~第3引导部38~40的末端部,分别形成有薄壁部38a、39a、40a,它们的壁比所述引导部38~40的所述末端部以外的部分的壁薄。
[0051 ] 一并参照图8,在所述按钮21的所述按压操作部21b的外周缘,以向外侧伸出的方式一体形成有凸缘部21e,该凸缘部21e从前方与限制阶梯部46对置,该限制阶梯部46设置于与所述停车信号灯16的透`镜17形成为一体的所述筒部17a,并且面对前方,在该凸缘部21e的沿周向隔开间隔的多个位置突出设置有凸部47、47...,所述凸部47、47...与所述限制阶梯部46点接触。
[0052]所述凸部47、47…用于在不操作按钮21时避免所述凸缘部21e与所述限制阶梯部46全面抵接,能够获得以下效果:防止由于所述全面的接触导致的进入到凸缘部21e和限制阶梯部46之间的水分冻结而使按钮21的压入操作变得困难。
[0053]在所述按钮21的所述棒状部21a的外侧面,以从所述按压操作部21b沿所述棒状部21a的长度方向向前方延伸的方式突出设置有冻结剥落肋51和冻结剥落肋52、52,所述冻结剥落肋51配置在与第I和第2引导部38、39之间对应的位置,所述冻结剥落肋52、52分别配置在与第I和第3引导部38、40之间、以及第2和第3引导部39、40之间对应的位置。 [0054]与第I和第2引导部38、39之间对应配置的所述冻结剥落肋51以在按钮21的非操作状态下位于第I和第2引导部38、39之间的方式形成为相对较长,由此还起到了防止误安装功能,第I~第3引导部38~40相对于所述棒状部21a的相对位置设定成,使该冻结剥落肋51相对于第I~第3引导部38~40固定在恒定的位置。即,所述棒状部21a的横截面外形形状为长方形,第I~第3引导部38~40配置为引导所述棒状部21a的四个角部的引导肋44、44...,第3引导部40形成为具有连结壁部分40d,该连结壁部分40d与所述棒状部21a的外侧面中的同突出设置有所述冻结剥落肋51的部分相反一侧的外侧面对置。
[0055]因此,如图7所示,能够以使所述冻结剥落肋51位于第I和第2引导部38、39之间的方式将按钮21以插入到第I~第3引导部38~40的方式压入并组装,但在使按钮21相对于第I~第3引导部38~40的相对位置从图7的状态变化了 180度时,冻结剥落肋51与第3引导部40的连结壁部分40d抵接,因此无法将按钮21以插入到第I~第3引导部38~40的方式压入并组装,另外,在使按钮21相对于第I~第3引导部38~40的相对位置从图7的状态变化了 90度时,所述冻结剥落肋51位于第I和第3引导部38、40之间或者第2和第3引导部39、40之间,但由于在横截面外形形状呈长方形的所述棒状部21a的外侧面的4个角部突出设置有引导肋44、44...,该引导肋44、44…与第I引导部38、第2引导部39、第3引导部40的两个角部引导部分40b、40c的内表面滑动接触,由此,无法将按钮21以插入到第I~第3引导部38~40的方式压入并组装。
[0056]所述冻结剥落肋51为了实现上述那样的误安装防止功能而形成为相对较长,从而在按钮21的非操作状态下位于第I和第2引导部38、39之间,然而分别配置在第I和第3引导部38、40之间以及第2和第3引导部39、40之间的冻结剥落肋52、52形成为相对较短,从而在按钮21的非操作状态下不会位于第I和第3引导部38、40之间以及第2和第3引导部39、40之间。
[0057]在沿着由按压操作引起的所述按钮21的移动方向的所述冻结剥落肋52、52的至少前端部、在本实施方式中为所述冻结剥落肋52…的长度方向全长,形成有倾斜面52a、52a,所述倾斜面52a、52a以从所述棒状部21a突出的突出量随着朝向沿着所述移动方向的前方而减小的方式倾斜。
[0058]并且,所述冻结剥落肋51、52、52能够根据与按钮21的按压操作相伴随的所述棒状部21a的移动而使结冰部53…如图9的(b)所示那样剥落,所述结冰部53…是由于在第I引导部38、第2引导部39以及第3引导部40相互之间附着于所述棒状部21a的外侧面的水分的冻结而如图9的(a)所示那样产生的。
[0059]再次在图3~图6中,与被所述壳体20支承的所述轻触开关22相连的一对导线48,49从所述基板29向外部导出,与这些导线48、49连接的连接器50被板状的连接器保持部23a所保持,该连接器保持部23a与第I壳体部件23设置为一体。即,在所述连接器50一体形成有筒状的被支承部50a,通过将所述连接器保持部23a插入到所述被支承部50a,来将所述连接器50保持于所述连接器保持部23a。[0060]接着对本实施方式的作用进行说明,在固定于行李箱盖11的壳体20,设置有第I~第3引导部38~40,并支承有轻触开关22,所述第I~第3引导部38~40对能够从车外进行按压操作的按钮21的直线移动进行引导,所述轻触开关22根据按钮21的按压操作而改变开关状态,所述壳体20由以下部分构成:第I壳体部件23,其固定于所述行李箱盖11 ;第2壳体部件24,其具有第I~第3引导部38~40,并具有被第I~第3引导部38~40包围的开口部41,该第2壳体部件24固定于第I壳体部件23 ;以及弹性部件25,其中央部面对所述开口部41,并且其整个周缘部被夹持在第I和第2壳体部件23、24之间,所述按钮21与所述弹性部件25的中央部相连接,收纳在形成于第I壳体部件23和所述弹性部件25之间的收纳室35内的所述轻触开关22被第I壳体部件23支承,伴随着所述按钮21的按压操作,所述弹性部件25的中央部挠曲,与之相应地,所述轻触开关22改变开关状态,因此,能够获得一种密封构造,其以避免了部件数量增加的简单的构造来保护轻触开关22。
[0061]此外,在所述开口部41的周缘,在第2壳体部件24的内表面形成有限制面43,该限制面43与所述弹性部件25抵接来限制该弹性部件25的膨胀,因此,即使由于气温上升等导致弹性部件25热膨胀,也能抑制该膨胀,能够抑制按钮21的操作行程产生变动的情况,实现操作性的提升。
[0062]此外,所述按钮21构成为,在被第I~第3引导部38~40引导且呈直线状延伸的棒状部21a的外端,以能够从车外进行按压操作的方式设置有按压操作部21b,第I~第3引导部38~40以引导所述棒状部21a的沿周向的多个部位的方式在所述棒状部21a的周向间隔配置,在所述棒状部21a的外侧面突出设置有多个引导肋44、44...,所述引导肋44、44…以与第I~第3引导部38~40的内表面滑动接触的方式沿所述棒状部21a的长度方向较长地延伸,因此,将按钮21插入到第I~第3引导部38~40内的作业变得容易,从而按钮21的安装作业变得容易。
[0063]此外,所述引导肋44、44...形成为从所述按压操作部21b侧的端部延伸到所述棒状部21a的长度方向中间部,因此,在按钮21向第I~第3引导部38~40内的插入开始时,引导肋44、44...不与第I~第3引导部38~40滑动接触,按钮21向第I~第3引导部38~40的插入变得容易。
[0064]此外,在所述按钮21的所述棒状部21a和所述按压操作部21b之间形成有与第I~第3引导部38~40的末端对应的阶梯部21d,阶梯部21d形成为在对所述按钮21进行深按操作时与第I~第3引导部38~40的末端抵接,因此,不需要设置专用的限制部,实现了部件数量的减少和构造的简化,并能够限制按钮21的深按。
[0065]此外,在与由合成树脂制成的第2壳体部件24 —体形成的第I~第3引导部38~40的末端部,形成有薄壁部38a、39a、40a,它们的壁比所述引导部38~40的所述末端部以外的部分的壁薄,因此,在按钮21的阶梯部21d与第I~第3引导部38~40的末端抵接时,能够使第I~第3引导部38~40的末端部挠曲,从而能够减少向按钮21侧施加的载荷。
[0066]此外,在所述按钮21的所述棒状部21a的外侧面突出设置有冻结剥落肋51和冻结剥落肋52、52,所述冻结剥落肋51配置在与第I和第2引导部38、39之间对应的位置,所述冻结剥落肋52、52分别配置在与第I和第3引导部38、40之间以及第2和第3引导部39,40之间对应的位置,所述冻结剥落肋51、52、52能够根据与按钮21的按压操作相伴随的所述棒状部21a的移动而使结冰部53…剥落,所述结冰部53…是由于在第I和第2引导部38、39之间、第I和第3引导部38、40之间以及第2和第3引导部39、40之间附着于所述棒状部21a的外侧面的水分的冻结而产生的,因此,即使在棒状部21a的外表面产生了结冰部53,也不会给按钮21的按压操作带来障碍。
[0067]此外,在沿着由按压操作引起的所述按钮21的移动方向的所述冻结剥落肋52、52的至少前端部、在本实施方式中为所述冻结剥落肋52…的长度方向全长,形成有倾斜面52a、52a,所述倾斜面52a、52a以从所述棒状部21a突出的突出量随着朝向沿着所述移动方向的前方而减小的方式倾斜,因此,能够将结冰部53更为有效地剥落。
[0068]此外,所述冻结剥落肋51还起到了防止误安装功能,第I~第3引导部38~40相对于所述棒状部21a的相对位置设定成,使该冻结剥落肋51相对于第I~第3引导部38~40固定在恒定的位置,因此能够可靠地防止按钮21的误安装。 [0069]以上,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了说明,但本发明并不限定于上述实施方式,其能够在不脱离权利要求书记载的本发明的范围内进行各种设计变更。
[0070]例如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对壳体20被行李箱盖11支承的情况进行了说明,但本发明也能够应用于壳体被行李箱盖11以外的盖支承的情况、和壳体被以能够开闭的方式支承盖的车体所支承的情况。
【权利要求】
1.一种车辆用按钮开关,其具备:按钮(21),其构成为在呈直线状延伸的棒状部(21a)的外端以能够从车外进行按压操作的方式设置有按压操作部(21b),该按压操作部(21b)从所述棒状部(21a)向外侧伸出;壳体(20),其固定于车体(B)或盖(11),并具有引导部(38、39、40),所述盖(11)以能够开闭的方式安装于所述车体(B),所述引导部(38、39、40)用于引导所述按钮(21)的直线移动;以及开关(22),其收纳在所述壳体(20)内,并根据所述按钮(21)的按压操作而改变开关状态,所述车辆用按钮开关的特征在于, 在所述壳体(20)设置有多个引导部(38、39、40),所述多个引导部(38、39、40)以引导所述按钮(21)的所述棒状部(21a)的周向多个部位的方式在所述棒状部(21a)的周向间隔开来,在所述棒状部(21a)的外侧面突出设置有冻结剥落肋(51、52),所述冻结剥落肋(51、52)能够根据与所述按钮(21)的按压操作相伴随的所述棒状部(21a)的移动而使结冰部(53)剥落,所述结冰部(53)是由于在多个所述引导部(38、39、40)之间附着于所述棒状部(21a)的外侧面的水分的冻结而产生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用按钮开关,其特征在于,在沿着由所述按压操作引起的所述按钮(21)的移动方向的所述冻结剥落肋(52)的至少前端部形成有倾斜面(52a),该倾斜面(52a)以从所述棒状部(21a)突出的突出量随着朝向沿着所述移动方向的前方而减小的方式倾斜。
【文档编号】H01H13/14GK103681050SQ201310379804
【公开日】2014年3月26日 申请日期:2013年8月28日 优先权日:2012年8月30日
【发明者】佐藤雄一 申请人:本田制锁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