插座单元和模块化插座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7029170阅读:193来源:国知局
插座单元和模块化插座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插座单元,包括一壳体,其第一侧面上设有第一插孔,第二侧面设置有插头。该第一插孔设置于第一基座上,第一基座设置成可相对壳体旋转一定角度而使第一插孔的各电极与所述插座单元内的对应电极在所述第一基座与所述插座单元的壳体在旋转前的第一位置和旋转一定角度后的第二位置处实现电气连接。还提供了一种包含该插座单元的模块化插座。
【专利说明】 插座单元和模块化插座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插座单元,还涉及一种模块化插座。具体地,模块化插座是可串联式的,可根据实际需要由一个个独立的插座单元相互间组合串联在一起而形成。
【背景技术】
[0002]现阶段的用电方式中,除了室内室外预先设置的固定插座外,带延长线的供电插座作为延伸的接入方式而为家庭和办公场所而广泛使用。
[0003]现有的带延长线插座多为一体化设计,插孔数是固定的,在实际使用中,往往会出现插孔不够用的情况,这时,用户就需要另外再购置连接一个新的插座或替换一个拥有更多孔的插座,这样情况下,插孔又可能过多而闲置造成浪费。
[0004]同时,常用的插座插孔只在一个平面上分布,而电线插头有直线的和转弯的,连接后电线可能会相互缠绕,或者在空间上由于插孔间距小二相互阻碍,影响插头的正常使用。
[0005]现有技术中也提及了串联式的模块化插座设计,其由一个个独立的插座模块单元组合而成,相互间可通过连接件方便快捷地组合串联在一起,这样用户可根据实际需要组合插孔数。但该等插座模块单元间的连接界面是固定,组合后的插座在使用中单元间的插孔可能由于位置上互相影响不能有效使用,如由于空间的限制而无法插入的问题。
[0006]因此,目前需要开发一种串联式的模块化插座,其能突破空间的限制而使插座单元上的插孔充分有效被使用。
实用新型内容
[0007]本实用新型的目的之一是要提供一种插座单元,其电源插孔能充分有效地被使用。
[0008]本实用新型的目的之一是要提供一种方便存放的插座单元。
[0009]本实用新型的目的之一是要提供一种可串联的的模块化插座,其能突破空间和数量的限制而使插座上的标准电源插孔充分有效地被使用,且电源插孔的数目可根据实际需要设置。
[0010]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提供一种插座单元,包括一壳体,所述壳体的第一侧面上设有第一插孔,第二侧面设置有插头。所述第一插孔设置于第一基座上,所述第一基座设置成可相对所述壳体旋转一定角度而使第一插孔的各电极与所述插座单元内的对应电极在所述第一基座与所述插座单元的壳体在旋转前的第一位置和旋转一定角度后的第二位置处实现电气连接。可选择地,所述第一插孔的所述第一基座设置成可相对所述插座单元的壳体旋转90°
[0011]可选择地,所述壳体的第一侧面上设置有一凹陷的圆环形平台,所述平台具有一贯穿所述壳体的圆形通孔,所述第一插孔的所述第一基座包括一圆形的端面,所述第一基座的该端面抵顶在所述平台上,所述端面的内侧凸伸有圆弧形的凸缘,所述第一基座设置成可与所述平台相配合旋转。。与第一插孔的火线电极和零线电极相对应的所述插座单元内的火线电极和零线电极分别设置在各自的收容槽内,第一插孔的火线电极和零线电极分别设置成棘爪形且一端固定在所述第一基座的内侧而另一端可随着所述第一基座的旋转分别在对应的所述插座单元内的电极的所述收容槽内移动。
[0012]可选择地,所述第二侧面有一贯穿的通孔,所述第二侧面的所述插头设置在第二基座上,所述第二基座设置于所述通孔所对应的所述壳体内并可移动穿过所述通孔凸升到所述第二侧面外。
[0013]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方面,提供一种插座单元,包括一壳体,所述壳体的第一侧面上设有第一插孔,第二侧面设置有插头,所述第二侧面有一贯穿的通孔,所述第二侧面的所述插头设置在一基座上,所述基座设置于所述通孔所对应的所述壳体内并可移动穿过所述通孔凸升到所述第二侧面外。
[0014]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再一方面,提供一种模块化插座,包括母插座单元和至少一个如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插座单元,其中,所述母插座单元的第一侧面上设有电源线插头以从外部获取电能,第二侧面上设有旁路插孔以接驳一所述子插座单元的所述插头,所述插座单元的插孔与其他所述插座单元的插头相插接。
[0015]本实用新型具有下列有益效果:插座单元是一个个独立的单元,相互间可方便快捷地组合串联在一起,这样用户可根据实际需要组合插孔数;在某些实施例中,插座单元串联后各单元还可旋转一定角度如90度,这样连接界面就在不同平面上,让插座使用更加方便,解决了多个设备同时使用同一插座时由于空间的限制而无法插入的问题。在某些实施例中,插座单元的插头可被推出凸升到壳体外或者收回到壳体内,方便插座单元的存放。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6]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的附图仅仅是示例性地显示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附图。而且,这些附图也不应理解是对本实用新型所作出的任何限制。
[0017]图1和2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插座单元的外形示意图;
[0018]图3至6为图1和2所示的插座单元的部分元件分解示意图,示例性地说明了插座单元的第一插孔的设置;
[0019]图7至13图示了图1和2所示的插座单元的部分元件分解示意图,示例性地说明了插座单元的插头及其相关联的内部结构;
[0020]图14和15图示了图1和2所示的插座单元的内部结构大致示意图;
[0021]图16至18示意了根据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模块化插座。
【具体实施方式】
[0022]需要说明的是,以下实施例为对本实用新型的示例性说明,不同实施例中的特征在不冲突的情况下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具体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
[0023]图1和2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插座单元的外形示意图。如图所示,该插座单元10包括一壳体11,壳体11示例性的大致成立方体形。壳体11的第一侧面101设有第一插孔110。与第一侧面101相对的第二侧面102设置有插头120(如图7和8)。壳体11的第三侧面103上设有可插接外部电器的电源插头的标准电源插孔130。
[0024]第一插孔110设置于第一基座111上,第一基座111设置成可相对壳体11旋转一定角度,如90°,而使第一插孔110的各电极与插座单元10内的对应电极在第一基座111与插座单元的壳体11在旋转前的第一位置和旋转一定角度后的第二位置处实现电气连接。示例性地,图1显示了第一基座111在旋转前的第一位置,图2显示了第一基座111在旋转一定角度后的第二位置。这样,第一基座111上的第一插孔110可通过第一基座111的旋转而改变插孔方位,从而改变与其他连接插座单元的位置。
[0025]图3至6为图1和2所示的插座单元10的部分元件分解示意图,示例性地说明了第一插孔110的设置。
[0026]如图3所示,壳体11的第一侧面101上设置有一凹陷的圆环形平台1011,平台1011具有一贯穿壳体11的第一侧面101的圆形通孔1012。平台1011上设置有至少一个第一阻挡块1013,例如如图3所示的2个第一阻挡块。
[0027]如图4所不,第一插孔110的第一基座111包括一圆形的端面112,第一基座的该端面112的至少部分边缘可抵顶在平台102上。端面112的内侧凸伸有圆弧形的凸缘113,凸缘113设置成可与平台102的圆形通孔103相配合旋转。这样,第一基座111可与平台102相配合旋转。可选择地,端面112的内侧可凸伸一圆柱形凸台,该圆柱形凸台的圆柱侧面可为凸缘113的一种形式,圆柱形凸台的中心部分可设置3个贯穿的通孔以设置第一插孔110的3个电极(即火线电极110a、零线电极IlOb和地线电极IlOc)。可以理解的是,前述圆柱形凸台并不要求严格是完整的圆柱形,可如图4所示的切割掉部分。或者,端面112的内侧可凸伸一任意形状的凸台以设置第一插孔110的3个电极;端面112的内侧还凸伸有一条或多条圆弧形的肋条,该等肋条位于该凸台的外圈,可为凸缘113的另一种形式。如图4所示的凸台114和凸缘113结合了前述2种设计,即凸台114为一圆柱形凸台切割掉部分后形成的,凸缘113包括了凸台114的圆柱侧面部分113a,以及一条单独设置的圆弧形的肋条113b。
[0028]第一插孔的火线电极110a、零线电极IlOb设置成棘爪形,且第一端设置在第一基座的内侧的凸台114的通孔内,第二端延伸到凸台114的边缘外。可选择地,电极的第一端成中空的管状,中空部分以插接外部的插头电极。电极的第二端可成“7”字形,电极的中间部分固定在凸台114上。地线电极IlOc可成中空的管状,部分设置在第一基座的内侧的凸台114的通孔内,部分外露在凸台114上。
[0029]第一基座111的端面112的内侧凸伸有至少二个第二阻挡块1123,第一阻挡块1013和第二阻挡块1123相配合限定第一基座111相对壳体11旋转的角度。可选择地,第一插孔的第一基座设置成可相对插座单元的壳体旋转90°。具体角度的设置可通过调节第一阻挡块1013和第二阻挡块1123的位置和长度来设定。
[0030]如图4至6所示,壳体11的第一侧面101的内侧设置有两个收容槽1015a和1015b。可选择地,收容槽为弧形并具有一定宽度,两收容槽可位于同一圆周上。与第一插孔的火线电极IlOa和零线电极IlOb相对应的插座单元内的火线电极IOa和零线电极IOb分别设置在各自对应的收容槽1015a和1015b内。优选地,插座单元内的火线电极IOa和零线电极IOb为具有一定长度的片状,片状电极的两端分别在各自的收容槽内弯曲成大致成“U”形或“V”形设置。较佳地,电极在“U”形或“V”形部位处的电极部分相对有些许弯折以形成狭窄的缝隙。每一收容槽还包括至少一挡片1016a和1016b,该挡片1016a和1016b设置成将对应收容槽1015a和1015b内的插座单元的电极IOa和IOb的中间部分限定在一定区域内。挡片1016a和1016b可为一连续或多个间隔的弧形凸条,或包括一个或多个凸柱。
[0031]第一插孔的火线电极IlOa和零线电极IlOb的第二端可随着第一基座111的旋转分别在对应的插座单元内的电极的收容槽1015a和1015b内移动。这样,当第一插孔的火线电极IlOa和零线电极IlOb的第二端移动到插座单元内的对应电极IOa和IOb的两端时,第二端与插座单元内的电极直接接触而实现电连接,这样第一插孔的火线电极IlOa和零线电极IlOb分别与插座单元内的对应电极IOa和IOb实现电连接。而在第一插孔的火线电极I IOa和零线电极IlOb的第二端处于插座单元内的对应电极IOa和IOb的两端外的区域(即旋转过程中),插座单元内的电极与第一插孔的电极的第二端处于非接触状态,因而无法实现电连接。图5和图6示出了第一插孔的第一基座111相对壳体11在旋转前和旋转90°后的插座单元内的电极I Ia和Ilb与第一插孔的电极IlOa和IlOb的位置示意图。
[0032]图7至13图示了第二侧面的插头及其相关联的内部结构。壳体11的第二侧面102有一贯穿的通孔1021。插头120设置在第二基座1201上。如图7所示,第二基座1201设置于通孔1021所对应的壳体11内;如图8所示,第二基座1201并可移动穿过通孔1021凸升到第二侧面102外。第二基座1201与一滑块结构1203固定在一起,滑块结构1203与一卡扣结构1205相配合以使第二基座1201可固定或沿轴向移动。
[0033]如图9所示,第二基座1201包括一基板12011,基板12011上设置有插头120的3个电极,即火线电极120a、零线电极120b和地线电极120c,分别用于端接其他插座的插孔电极。优选地,基板12011凸升有一横截面大致成三角形的一中空柱体12012,中空柱体12012将电极120a,b,c包围在其中。
[0034]如图10所示,滑块结构1203包括滑块基板12031和一大致成“U”形的滑柄12032。滑柄12032的第一端12032a与滑块结构的基板12031连接在一起,滑柄12032的第二端12032b较第一端12032a长且其上有一凸块12033。壳体11对应凸块12033的地方有一通孔以使凸块12033外露在壳体11的表面,这样人手可通过凸块12033施力于滑柄12032上。滑块基板12031与第二基座1201的基板12011固定连接。可选择地,滑块基板12031上设有3个立柱12034,该等立柱12034的一端抵顶固定在第二基座1201的基板12011上以固定和支撑第二基座1201。滑块基板12031还具有一贯穿的通孔12035以容纳卡扣结构1205的导向柱12053(如后述)。当然,在不同实施例,立柱12034和通孔12035的数目可改变。
[0035]如图11所示,卡扣结构1205包括第一板块12051和叠加在第一板块12051上的第二板块12052。第一板块12051包括导向柱12053。第二板块12052包括至少一支撑柱12054和一通孔12055,在如图11所示实施例中具有2个支撑柱12054。导向柱12053穿过第二板块12052的通孔12055凸升在卡扣结构1205的一侧,导向柱12053还穿过滑块基板12031的通孔12035以使滑块基板12031沿导向柱12053移动。第二板块12052的支撑柱12054可抵顶支撑滑块结构1203的滑块基板12031。优选地,支撑柱12054还可限制滑块结构1203的滑块基板12031的移动。可选择地,支撑柱12054大致成“P”形。这样,当滑块基板12031位于支撑柱12054的顶端时,支撑柱12054可抵顶支撑滑块结构1203的滑块基板12031 ;当滑块基板12031位于支撑柱12054的底端时,支撑柱12054的“P”形还可卡制住滑块结构1203的滑块基板12031进而限制滑块基板12031的移动。
[0036]第一板块12051和第二板块12052中的至少一个在靠近滑柄12032的边缘包括一向外的凸起。示例性地,如图11所示,该凸起12056设置在第二板块12052的边缘处。凸起12056可抵顶在滑柄12032的第二端12032b。这样,当施力于滑柄12032的第二端12032b时,第二板块12052也相应地受到推力。可选择地,第一板块12051和第二板块12052在靠近滑柄12032的边缘均具有一向外的凸起,且两凸起的长度是不一样的,第二板块12052的凸起较第一板块12051的凸起长。这样,滑柄12032第二端12032b受力变形而运动,第二板块12052也相应地受到推力而移动,第一板块12051的凸起用于限制滑柄第二端的运动,第一板块12051和第二板块12052的凸起间的距离即为滑柄第二端的受力变形范围。
[0037]第一板块12051和第二板块12052间设置有一弹簧12057。弹簧12057设置成在滑块结构1203受到施力推动第一板块12051或第二板块12052时,第一和第二板块相互移动;而滑块结构1203未施力于第一板块12051或第二板块12052时,将第一或第二板块保持或/和回复在初始位置。
[0038]优选地,第一板块12051的一端还设有一导引块12058,第二板块12052的一端抵顶在导引块12058上。这样,第一板块12051或第二板块12052受力移动时,将沿导引块12058的方向移动减少偏移。
[0039]图12和13示意了插头120、滑块结构1203与卡扣结构1205组装后在不同状态下的结构关系。图12为起始状态下的结构关系,插头120如图7所示位于壳体11内;图13为滑块结构1203受力将插头120移动穿过通孔1021后如图8所示凸升到壳体11的第二侧面102外。如图12所示,滑块结构1203未受力,支撑柱12054的“P”形结构卡制住滑块结构1203的滑块基板12031进而限制滑块基板12031的移动,滑块基板12031搁置在第二板块12052上。在需要时,人手通过凸块12033施力于滑柄12032的第二端12032b上,滑块结构1203受推力后向外移动(即壳体11的第二端面102外移动);同时第二板块12052的凸起12056受第二端12032b的压力,使第二板块12052和第一板块12051相对移动而使滑块基板12031脱离卡扣结构1205的支撑柱12054的限制而沿卡扣结构1205的导向柱12053向外移动,因此插头120和整个滑块结构1203也向外移动。当滑块基板12031移动到支撑柱12054的顶面时,人手停止对凸块12033施力,滑块结构1203停止向外移动,第二板块12052和/或第一板块12051受弹簧12057的回复力而恢复到起始位置,如图13所示,滑块基板12031远离第二板块12052,第二板块12052的支撑柱12054抵顶支撑滑块结构1203的滑块基板12031。因此,如图8所示,插头120凸升到壳体11的第二侧面102外且因支撑柱12054的抵顶支撑而固定在此位置,在此位置上,插头120可端接到插座内,如可端接到其他插座单元的第一插孔110内。
[0040]图14和15为插座单元10的内部结构大致示意图。为清楚示意内部结构,图14中壳体11仅保留了第一侧面101,插头120如图8所示凸升到壳体11的第二侧面102 (未图示)外;图15中壳体11仅保留了第一侧面101和第二侧面102,插头120如图7所示位于壳体11的第二侧面102 (未图示)内。如前所述的插座单元10包括第一插孔110相关的结构和插头120相关的结构,插座单元10还包括第三侧面103(如图16)上设有的可插接外部电器的电源插头的标准电源插孔130以及与标准电源插孔130相对应的内部标准电源电极结构131。插座单元10也可拓展为带USB接口,USB接口模块可通过整流作用将交流电转化为直流电,作为低电压用电器的电源接口,供合适的数码产品充电使用。插孔110、插头120和标准电源插孔130的火线、零线和地线电极分别对应连接。
[0041]可以理解的是,前述可相对壳体旋转的插孔110和可伸出壳体的插头120可同时设计在同一插座单元中,也可择其一设计在一插座单元中。即,在一实施例中,插座单元具有可相对壳体旋转的插孔110,而其插头采用传统的设计形式;而在另一实施例中,插座单元具有可伸出壳体的插头120,而插孔采用传统的设计形式。
[0042]图16至18示意了根据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模块化插座100。模块化插座100包括母插座单元20和两个如本实用新型前一实施例所提供的插座单元10 (也称为“子插座单元”)。在不同的实施例中,可根据不同的需要而选择一定数目的插座单元10。母插座单元20的第一侧面201上设有电源线插头210以从外部获取电能,与第一侧面201相对的第二侧面202上设有旁路插孔220以接驳一子插座单元10的插头120。优选地,母插座单元20的旁路插孔220也设计成与前述的插座单元10的插孔110 —样可以与壳体旋转一定角度。可选择地,母插座单元20的第三侧面203上设有可插接外部电器的电源插头的标准电源插孔230或其他类型的插孔如USB插孔。
[0043]如图16所示,插座单元10的插头120已被推出凸升到壳体11的第二侧面102夕卜以准备端接到母插座单元20的插孔220或者其他插座单元10的插孔110中。如图17所示,第一个插座单元10的插头120已端接到母插座单元20的插孔220中,第二个插座单元10的插头120已端接到第一个插座单元10的插孔110中,母插座单元20和插座单元10端接成一整体,其中母插座单元20和插座单元10的标准电源插孔230和130在同一平面上。如前所述,通过旋转第二个插座单元10的插孔110 —定角度(如图所示为90° ),如图18所示,母插座单元20和第一个插座单元10的标准电源插孔230和130在同一平面上,但与第二个插座单元10的130在不同平面上。这样,母插座单元20和子插座单元10的标准电源插孔可分布在不同的接入平面上,可以提供更多的空间,方便用户在接入不同插头时可自由选择接入界面避免插头相互阻碍。
[0044]因此,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模块化插座100,子插座单元是一个个独立的单元,相互间可方便快捷地组合串联在一起,这样用户可根据实际需要组合插孔数;同时插座单元串联后各子插座单元还可旋转一定角度如90度,这样连接界面就在不同平面上如两个平面上,让插座使用更加方便,解决了多个设备同时使用同一插座时由于空间的限制而无法插入的问题。子插座单元的插头可被推出凸升到壳体外或者收回到壳体内,方便子插座单元的存放。此外,由于插座的模块化特征,子插座单元除了使用普通用电插孔外,更可以是用于充电的USB端口模块或用于无线充电的模块,这样就可拓展插座的应用,能给用户带来更多的便利,如图19所。
[0045]可以理解,上述描述的实施例仅用于描述而非限制本实用新型,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可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修改和变形,只要不偏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上述的修改和变形被认为是本实用新型和所附权利要求的范围。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所限定。此外,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不应被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动词“包括”和其变形不排除出现权利要求中声明以外的其他的元件或步骤。在元件或步骤之前的不定冠词“一”不排除出现多个这样的元件或步骤。
【权利要求】
1.一种插座单元,包括一壳体,所述壳体的第一侧面设有第一插孔,第二侧面设置有插头,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插孔设置于第一基座上,所述第一基座设置成可相对所述壳体旋转一定角度而使第一插孔的各电极与所述插座单元内的对应电极在所述第一基座与所述插座单元的壳体在旋转前的第一位置和旋转一定角度后的第二位置处实现电气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插座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的第一侧面上设置有一凹陷的平台,所述平台具有一贯穿所述壳体的的第一侧面的圆形通孔,所述第一插孔的所述第一基座包括一圆形的端面,所述第一基座的该端面抵顶在所述平台上,所述端面的内侧凸伸有圆弧形的凸缘,所述第一基座设置成可与所述平台相配合旋转。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插座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的第一侧面的所述平台上设置有至少一个第一阻挡块,所述第一基座的所述端面的内侧凸伸有至少二个第二阻挡块,所述第一阻挡块和所述第二阻挡块相配合限定所述第一基座相对所述壳体旋转的角度。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插座单元,其特征在于,与第一插孔的火线电极和零线电极相对应的所述插座单元内的火线电极和零线电极分别设置在插座单元内的各自收容槽内,第一插孔的火线电极和零线电极分别设置成棘爪形且一端固定在所述第一基座的内侧而另一端可随着所述第一基座的旋转分别在对应的所述插座单元内的电极的所述收容槽内移动。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插座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插座单元内的火线电极和零线电极的两端部分分别在各自的收容槽内成“U”形或“V”形设计,所述第一插孔的火线电极和零线电极在第一位置和 第二位置时与所述“U”形或“V”形部分分别对应接触实现电气连接;所述收容槽包括至少一挡片,所述挡片设置成将所述收容槽内的所述插座单元的所述电极的中间部分限定在一定区域内以使第一插孔的电极在旋转过程中与对应电极处于非接触状态。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插座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插孔的所述第一基座设置成可相对所述插座单元的壳体旋转90°。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插座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侧面有一贯穿的通孔,所述第二侧面的所述插头设置在第二基座上,所述第二基座设置于所述通孔所对应的所述壳体内并可移动穿过所述通孔凸升到所述第二侧面外。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插座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基座与一滑块结构固定在一起,所述滑块结构与一卡扣结构相配合以使所述第二基座可固定或沿轴向移动。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插座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卡扣结构包括第一板块和叠加在所述第一板块上的第二板块,所述第一板块包括导向柱,所述导向柱可穿过所述第二板块和滑块结构上的一通孔,所述第二板块包括至少一支撑柱可限制和抵顶支撑所述滑块,所述第一和第二板块设置成当所述滑块结构受到施力推动所述第一或第二板块时,所述第二板块相对第一板块移动使所述滑块结构脱离所述卡扣结构的限制且所述第二基座随所述滑块结构沿所述导向柱移动到目标位置,停止施力,所述第二板块可自动复位使所述支撑柱抵顶支撑住所述滑块使所述第二基座固定。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插座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柱大致成“P”形。
11.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插座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和第二板块间设置有一弹簧,所述弹簧设置成在所述滑块结构未施力于所述第一或第二板块时将所述第一或第二板块保持在初始位置。
12.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插座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滑块结构包括一大致成“U”形的滑柄,所述滑柄的第一端与所述滑块结构的基板连接在一起,第二端有一凸块外露在所述壳体的表面。
13.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插座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滑块结构包括一大致成“U”形的滑柄,所述滑柄的第一端与所述滑块结构的基板连接在一起,第二端有一凸块外露在所述壳体的表面,所述第一或第二板块包括一凸起,所述凸起可抵顶在所述滑柄的第二端。
1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插座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的第三侧面还设有可插接外部电器的电源插头的标准电源插孔或/和USB端口。
15.一种插座单元,包括一壳体,所述壳体的第一侧面上设有第一插孔,第二侧面设置有插头,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侧面有一贯穿的通孔,所述第二侧面的所述插头设置在一基座上,所述基座设置于所述通孔所对应的所述壳体内并可移动穿过所述通孔凸升到所述第二侧面外。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插座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座与一滑块结构固定在一起,所述滑块结构与一卡扣结构相配合以使所述基座可固定或沿轴向移动。
17.—种模块化插座,包括母插座单兀和至少一个如权利要求1-16之一所述的插座单元,其中,所述母插座单元的第一侧面上设有电源线插头以从外部获取电能,第二侧面上设有旁路插孔以接驳一所述插座单元的所述插头。
18.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模块化插座,其特征在于,包括至少两个如权利要求1-16之一所述的插座单元,所述插座单元的插孔与其他所述插座单元的插头相插接。
【文档编号】H01R35/04GK203617526SQ201320703533
【公开日】2014年5月28日 申请日期:2013年11月8日 优先权日:2013年11月8日
【发明者】陈仕文, 许志勇, 吉奥莫罗·韦拉, 杨英花, 刘铮 申请人:3M中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