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结构及具有该按键结构的电子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598832阅读:439来源:国知局
按键结构及具有该按键结构的电子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按压控制结构,尤其涉及一种用于电子装置的壳体使其兼具按压触发功能的按键结构。
背景技术
:现有的电子装置的按键结构,主要有两种,在壳体上都设有按键孔位,其中一种按键位于壳体内,使用者需借助外部工具方可按压进行操作,另外一种按键设置于壳体内且部分塑料按压结构从壳体的按键孔位中露出,使用者按压凸出按键以对按键进行操作,两种按键结构都需要在壳体上形成按键孔位,针对不同的按键,产品按键结构的孔位大小、位置及固定方式(热熔、卡勾等)会跟着改变,导致设计成本增加,且因为需在壳体上开孔,影响产品的美观。技术实现要素:本发明提供一种按键结构及具有该按键结构的电子装置,该按键结构将壳体及按键一体化设计,使得按键结构可以作为产品壳体一部分的同时,也可兼具按键功能,以解决现有技术中按键需要按键结构进行配合开孔,且因为产品按键结构与孔位变化多样,无法模块化以使制作成本增加,影响整体外观及使用者在操作上需借助其它工具而带来的不便的技术问题。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按键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锁固部,设置于所述壳体的第一面的一侧,用于与另一物体连接;顶位,设置于所述壳体的所述第一面远离所述锁固部的另一侧;及支撑凸缘,从所述壳体的所述第一面延伸,所述支撑凸缘具有支撑面,所述支撑面用于与所述另一物体相互支撑;其中所述壳体承受外力时,所述壳体以所述锁固部为固定点及所述支撑面为支撑位做弹性变形,以使所述壳体带动所述顶位运动。优选地,所述按键结构相对于所述第一面的第二面的一侧具有标示区域,所述标示区域用以指示所述顶位位于所述壳体的所述第一面的位置。优选地,所述支撑凸缘位于靠近所述锁固部的一侧,所述支撑面用于与另一物体零间隙支撑,所述支撑面与所述另一物体形成所述支撑位。优选地,所述支撑位位于所述支撑面所在的虚拟圆的圆周上。优选地,所述按键结构还包括非支撑凸缘,所述支撑凸缘的高度大于所述非支撑凸缘的高度。优选地,所述虚拟圆的圆周上具有凹槽,所述按键结构的所述第一面上具有弧形槽。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具有该按键结构的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本体,所述本体用于连接所述壳体;及电路板,所述电路板位于所述本体内,且与本体固定连接,所述电路板上端面的一侧设有开关,所述电路板下端面具有用于容设电池的电池仓;其中所述壳体承受外力时,所述顶位与所述电路板上的所述开关接触,并产生信号。优选地,所述本体包括锁固套筒,所述本体底端具有第一通孔,所述锁固套筒上端具有第二通孔,所述电路板具有第三通孔,所述第三通孔位于所述电路板远离所述开关的另一侧。优选地,所述电子装置还包括连接件,所述连接件穿过第一通孔、第二通孔及第三通孔,并与所述壳体的所述锁固部连接。优选地,所述本体侧面延伸出多个凸肋及多个加强筋,所述支撑部与所述多个凸肋及所述多个加强筋零间隙配合,所述非支撑部与所述多个凸肋及所述多个加强筋形成间隙。优选地,所述本体还具有下卡位部、嵌入块及支撑柱,所述卡位部用于卡住所述电路板的上端面,所述嵌入块形成嵌入槽,所述电路板一端滑入所述嵌入槽中,所述支撑柱用于支撑所述电路板下端面。优选地,所述本体还具有定位套筒,所述按键结构具有定位柱,所述定位套筒设有盲孔,所述定位柱插入所述盲孔中。优选地,所述按键结构背面具有上卡位部及挡块,所述上卡位部用于勾住所述电路板下端面,所述挡块用于顶住所述电路板上端面。本发明通过按键结构的弹性变形及按键结构本身的结构,无需对按键结构进行孔位设计,使按键结构本身则具有按键功能的特点,用户只需对按键结构进行按压,即可实现按键功能的相关操作,可适用于不同产品的按键结构,且操作简单。附图说明图1是本发明的按键结构按键结构的正面图。图2是本发明的按键结构的背面图。图3是本发明的具有按键结构的电子装置的分解图。图4是本发明的本体的立体图。图5是本发明的电子装置的剖面图。主要元件符号说明按键结构10壳体10’标示区域101顶位102触压端1021锁固部103内螺纹孔1031支撑凸缘104支撑面1041非支撑凸缘105凹槽106弧形槽107上卡位部108插块109定位柱110挡止部111抵顶块112中央孔113本体20托块201下卡位部202锁固套筒203第二通孔2031凸肋204加强筋205定位套筒206盲孔2061嵌入块207嵌入槽208支撑柱209第一通孔210电路板30开关31第三通孔32电池40电池盖50导光组a滴胶铭板60导光柱70遮光罩80连接件90如下具体实施方式将结合附图进一步说明本发明。具体实施方式请参阅图1至图2,为本发明按键结构10的正面(第二面)及背面(第一面),包括壳体10’,在壳体10’正面具有标示区域101,在壳体10’背面上具有顶位102、锁固部103、支撑凸缘104、非支撑凸缘105、凹槽106及弧形槽107。标示区域101位于壳体10’正面的一侧,其位置对应于位于背面的顶位102的位置,用户可以通过观看标示区域来判断出壳体10’背面的顶位102的位置,且通过按压标示区域101以获得最佳按压效果,在本发明实施例中,标示区域101可以为任意区别于壳体10’正面的设计,如凸块设计、胶条、胶带、凹槽,或颜色与符号标示等。顶位102位于壳体10’背面对应于标示区域101的一侧,顶位102具有触压端1021,用以触碰另一物体内部的电路板以产生相应信号,其中另一物体可以是安装此按键结构10的电子装置。锁固部103位于壳体10’背面相对于顶位102的另一侧,用于固定于上述另一物体上,以作为按键结构10的固定点。支撑凸缘104从壳体10’背面处延伸,且支撑凸缘104具有支撑面1041,支撑面1041位于一个虚拟圆的圆周上,且支撑面1041与此虚拟圆的圆心形成一定的圆心夹角,优选地,该圆心夹角为120°,即支撑凸缘104占按键结构10背面端面圆周长的三分之一,其中支撑面1041用于与另一物体相互支撑,使得按键结构10以支撑面1041为支撑位。非支撑凸缘105从壳体10’背面处延伸,且与支撑凸缘104同样位于虚拟圆之圆周上,其中非支撑凸缘105从壳体10’背面延伸出的高度小于支撑凸缘104从壳体10’背面延伸出的高度,可以根据需要决定该非支撑凸缘105的高度,以与另一物体形成一定的间隙,只要非支撑凸缘的高度小于支撑凸缘延伸出的高度即可。凹槽106同样位于虚拟圆的圆周上,弧形槽107位于壳体10’的圆弧面上,凹槽106和弧形槽107可以根据按键结构10在与电子装置配合时设置,目的是使按键结构10更具弹性。当使用者按压标示区域101,壳体10’承受外力作用,按键结构10以锁固部103为固定点做微小弹性变形,顶位102朝另一物体的方向运动,其中另一物体为安装此按键结构10的电子装置,以使顶位102的触压端1021与另一物体内部的电路板接触以产生相应信号,从而实现按键结构10的按键功能,且可根据支撑凸缘104的支撑面1041的大小来决定支撑位的大小,以用于支撑不同大小的按键结构10,且因非支撑凸缘105与另一物体在壳体10’圆周处形成一较大范围的间隙区域,使得在按压按键结构10时,按键结构10远离锁固部103一端可以整体下移,以避免标示区域101所在的壳体10’局部受压变形。请参阅图3,为本发明具有按键结构的电子装置的分解图,包括按键结构10、本体20、导光组a、电路板30、电池40、电池盖50及连接件90。导光组a包括滴胶铭板60、导光柱70及遮光罩80,导光组a与按键结构10上的插块109及挡止部111配合,并使导光组a端面穿设于按键结构10的中央孔113中,导光组a端面与滴胶铭板60及中央孔113的配合位置形成圆环,当光照射导光柱时,会在圆环上形成光圈。以上为按键结构10的第一实施例,为了和本体20及导光组a进行配合,在另一实施例中,该按键结构10还包括:上卡位部108,插块109、定位柱110、挡止部111及抵顶块112,另在按键结构上开有一中央孔113,其中,插块109、挡止部111及抵顶块112用于与导光组配合,并穿设于按键结构10的中央孔113中,定位柱110用于与本体20配合定位,上卡位部108可以为卡勾或卡扣等,以用于与本体20或本体20上的电路板配合,以防止按键结构10发生翘起。请参阅图4,为本发明的本体20的立体图,该本体20包括托块201、下卡位部202、锁固套筒203、凸肋204、加强筋205、定位套筒206、嵌入块207、支撑柱209及本体20底端的第一通孔210、安装孔位及止位孔。托块201与支撑柱209用于支撑电路板30的底端面,下卡位部202用于勾住电路板30的上端面,在一实施例中,下卡位部202可以为卡勾或卡扣等。再者,锁固套筒203的顶端具有第二通孔2031,定位套筒206具有盲孔2061,凸肋204和加强筋205有多个,可以根据本体大小而设置,而凸肋204和加强筋205用于支撑按键结构10的支撑凸缘104,且用于限制非支撑凸缘105在按压过程中的运动距离,另外,该加强筋205也用于加强本体20的结构强度。嵌入块207为从本体20侧端延伸的两平行块,且两平行块之间具有嵌入槽208。请参阅图5,为本发明的电子装置的剖面图,电路板30上端的一侧设有开关31,电路板上另一侧具有第三通孔32,电路板30上端中心处有发光二极管(LED)。电池盖50,电池盖端面上设有止位件及位于两端对称设置的安装柱,与本体底端的安装孔位及止位孔配合。连接件90,此处连接件90为螺栓结构,连接件1穿过本体20的第一通孔210及锁固套筒203的第二通孔2031以与锁固部103的内螺纹孔1031螺纹连接,以使按键结构10及本体20固定。请一并参阅图5,组装时,电路板30位于本体20的内腔中,其中电池40容设在电路板30下端的电池仓内,电路板30的一端滑入嵌入块203的嵌入槽208中,本体20的下卡位部202勾住电路板30的上端面,本体20的托块201托住电路板30的周边,本体20上的支撑柱209用于支撑电路板30下端面,从而使电路板30紧固于本体20内,将按键结构10扣入本体20内,此时按键结构10的上卡位部108勾住电路板30下端面,定位柱110进入定位套筒210的盲孔2061内,螺栓90依次穿过本体20底端的第一通孔210,固定套筒203的第二通孔2031及电路板30的第三通孔32,并与锁固部103的内螺纹孔1031连接,以锁紧按键结构10及本体20,电池盖50上的安装柱穿过本体20底端的安装孔位,旋转电池盖50,使电池盖50上的止位件进入本体20底端的止位孔,从而使电池盖50固定于本体20上。此时,支撑凸缘104的支撑面1041与本体20上的凸肋204及加强筋205相互支撑,使得按键结构支撑凸缘104的支撑面1041与本体20的凸肋204及加强筋205零间隙配合,支撑面1041与凸肋204及加强筋205配合形成支撑位,非支撑凸缘105未与本体20的凸肋204及加强筋205接触,以使按键结构10靠近标示区域101一端与本体20形成一定的间隙,用以限制按键结构10在向下按压时的距离,以避免按键结构10受压后向下运动距离过大,且顶位102的触压端1021与电路板30上的开关31不接触,支撑凸缘104和非支撑凸缘105的设计,很好的利用了按键结构10本身的结构特点,在按压按键结构标示区域101时,可使按键结构10远离标示区域101一端整体下移,以避免标示区域101局部受压变形。使用时,按压按键结构10上的标示区域101,按键结构10以支撑凸缘104的整个支撑面1041为支撑位,因按键结构非支撑凸缘105与本体20一端形成的间隙,使按键结构10靠近标示区域101一侧整体下移,并最终通过非支撑凸缘105下移后与凸肋204及加强筋205进行限位挡止,从而避免上盖10运动过渡及标示区域101周围局部受压变形且用力不当的情况,另通过改变支撑凸缘104的长度以形成不同的支撑位而得到最佳的按压手感,以使顶位102触碰电路板30上的开关31,从而产生相应的信号。另外,本发明中按键结构为塑胶材质,且按键结构和本体的结构也不限定圆形,可以为方形或其它形状。对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可以根据本发明的发明方案和发明构思结合生成的实际需要做出其他相应的改变或调整,而这些改变和调整都应属于本发明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当前第1页1 2 3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