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用来显示是否处于工作状态的电缆及其制造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1868794阅读:172来源:国知局
一种可用来显示是否处于工作状态的电缆及其制造方法与流程
一种可用来显示是否处于工作状态的电缆及其制造方法本申请是名称为:一种可显示是否处于工作状态的电缆、申请日为:2014年08月27日、申请号为201410426837.2的发明专利的分案申请。技术领域本发明属于电力及线缆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可用来显示是否处于工作状态的电缆及其制造方法。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电缆是否处于工作状态是通过所连接的设备来实现的,比如在电缆的端头安装灯泡、电器、负载等来实现。而对于维护人员来说,通常需要了解电缆是否处于工作状态,在没有连接设备时,通常采用仪器仪表来实现;因此,很不方便。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的目的是揭示一种可用来显示是否处于工作状态的电缆及其制造方法,它们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本发明的实施实例1中,一种可用来显示是否处于工作状态的电缆,包含有导电体2、挤塑包覆在导电体外的绝缘层1;其特征在于按重量份计,所述绝缘层由以下含量的原料构成:低密度聚乙烯或中密度聚乙烯或高密度聚乙烯或聚丙烯:50~80份、聚乙烯蜡:5~8份、市售感温变色粉:3~5份、碳酸胍:1~2份、市售型号为1010的线缆护套材料用抗氧化剂:0.5~1份、工业用1#或2#或3#白油:3~5份。本发明的实施实例2中,一种可用来显示是否处于工作状态的电缆,包含有两根平行放置的绝缘导线,绝缘导线外包覆有护套层3;其特征在于所述护套层被隔条4分隔成左右两个封闭空间,两根绝缘导线分别位于两个封闭空间中,隔条与护套层是一体式结构,隔条的左侧具有多个左侧孔、隔条的右侧具有多个右侧孔;每根绝缘导线由导电体2、挤塑包覆在导电体外的绝缘层1构成;所述护套层的材料为聚乙烯或聚丙烯或聚四氟乙烯或聚氯乙烯;或者按重量份计,所述绝缘层由以下含量的原料构成:低密度聚乙烯或中密度聚乙烯或高密度聚乙烯或聚丙烯:50~80份、聚乙烯蜡:5~8份、市售感温变色粉:3~5份、碳酸胍:1~2份、市售型号为1010的线缆护套材料用抗氧化剂:0.5~1份、工业用1#或2#或3#白油:3~5份。本发明的实施实例3中,一种可用来显示是否处于工作状态的电缆,包含有三根平行放置的绝缘导线,绝缘导线外包覆有护套层3;其特征在于所述护套层被三个隔条4分隔成三个封闭空间,三根绝缘导线分别位于三个封闭空间中,隔条与护套层是分开形成的但是连为一体式的结构,每个隔条的左侧具有多个左侧孔、每个隔条的右侧具有多个右侧孔;每个隔条的一端与护套层相接,每个隔条的另一端相互连接;每根绝缘导线由导电体2、挤塑包覆在导电体外的绝缘层1构成;所述护套层的材料为聚乙烯或聚丙烯或聚四氟乙烯或聚氯乙烯;或者按重量份计,所述绝缘层由以下含量的原料构成:低密度聚乙烯或中密度聚乙烯或高密度聚乙烯或聚丙烯:50~80份、聚乙烯蜡:5~8份、市售感温变色粉:3~5份、碳酸胍:1~2份、市售型号为1010的线缆护套材料用抗氧化剂:0.5~1份、工业用1#或2#或3#白油:3~5份。本发明的实施实例4中,一种可用来显示是否处于工作状态的电缆,包含有三根平行放置的绝缘导线,绝缘导线外包覆有护套层3;其特征在于所述护套层被三个隔条4分隔成三个封闭空间,三根绝缘导线分别位于三个封闭空间中,隔条与护套层是一体形成的一体式结构,每个隔条的左侧具有多个左侧孔、每个隔条的右侧具有多个右侧孔;每个隔条的一端与护套层相接,每个隔条的另一端相互连接;每根绝缘导线由导电体2、挤塑包覆在导电体外的绝缘层1构成;所述护套层的材料为聚乙烯或聚丙烯或聚四氟乙烯或聚氯乙烯;或者按重量份计,所述绝缘层由以下含量的原料构成:低密度聚乙烯或中密度聚乙烯或高密度聚乙烯或聚丙烯:50~80份、聚乙烯蜡:5~8份、市售感温变色粉:3~5份、碳酸胍:1~2份、市售型号为1010的线缆护套材料用抗氧化剂:0.5~1份、工业用1#或2#或3#白油:3~5份。当然,上述所述的一种可用来显示是否处于工作状态的电缆,还可以是包含有其它多根平行放置的绝缘导线,具有其它多个隔条,所有隔条将护套层内的空间分为多个封闭空间,多根绝缘导线分别位于多个封闭空间中。本发明中,由于绝缘层材料的特殊成份,电缆处于工作状态时会发出热量,导致绝缘层变色,达到了识别的作用,可以从左侧孔及右侧孔中进行观测到绝缘层的变色情况,而不需要剥开电缆的护套层;当然,也避免了负载识别的功能,以及用手触摸电缆造成可能发生的触电现象。因此,本发明具有以下主要有益效果:电缆工作状态可清晰地显示、不需要额外的负载辅助显示、不需要仪器仪表、更省电力。附图说明图1为本发明实施实例1的一段进行解剖后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发明实施实例2的一段进行解剖后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图2的一个横截面结构示意图。图4为图2截去部分后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发明实施实例3的一段进行解剖后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6为图5截去部分后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7为本图5的一个横截面结构示意图。图8为本发明实施实例4的一个横截面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实施实例1请见图1,一种可用来显示是否处于工作状态的电缆,包含有导电体2、挤塑包覆在导电体外的绝缘层1;其特征在于按重量份计,所述绝缘层由以下含量的原料构成:低密度聚乙烯或中密度聚乙烯或高密度聚乙烯或聚丙烯:50~80份、聚乙烯蜡:5~8份、市售感温变色粉:3~5份、碳酸胍:1~2份、市售型号为1010的线缆护套材料用抗氧化剂:0.5~1份、工业用1#或2#或3#白油:3~5份。实施实例2请见图2至图4,一种可用来显示是否处于工作状态的电缆,包含有两根平行放置的绝缘导线,绝缘导线外包覆有护套层3;其特征在于所述护套层被隔条4分隔成左右两个封闭空间,两根绝缘导线分别位于两个封闭空间中,隔条与护套层是一体式结构,隔条的左侧具有多个左侧孔、隔条的右侧具有多个右侧孔;每根绝缘导线由导电体2、挤塑包覆在导电体外的绝缘层1构成;所述护套层的材料为聚乙烯或聚丙烯或聚四氟乙烯或聚氯乙烯;或者按重量份计,所述绝缘层由以下含量的原料构成:低密度聚乙烯或中密度聚乙烯或高密度聚乙烯或聚丙烯:50~80份、聚乙烯蜡:5~8份、市售感温变色粉:3~5份、碳酸胍:1~2份、市售型号为1010的线缆护套材料用抗氧化剂:0.5~1份、工业用1#或2#或3#白油:3~5份。上述所述的一种可用来显示是否处于工作状态的电缆,隔条的左侧具有多个左侧孔、隔条的右侧具有多个右侧孔;左侧孔为上部的上表面左侧孔52及下部的下表面左侧孔54;右侧孔为上部的上表面右侧孔51及下部的下表面右侧孔53。上述所述的一种可用来显示是否处于工作状态的电缆,上表面左侧孔、上表面右侧孔都是贯通护套层的上表面的。上述所述的一种可用来显示是否处于工作状态的电缆,下表面左侧孔、下表面右侧孔都是贯通护套层的下表面的。上述所述的一种可用来显示是否处于工作状态的电缆,上表面左侧孔、上表面右侧孔都是都靠近隔条,即位于隔条附近的护套层上。上述所述的一种可用来显示是否处于工作状态的电缆,下表面左侧孔、下表面右侧孔都是都靠近隔条,即位于隔条附近的护套层上。上述所述的一种可用来显示是否处于工作状态的电缆,上表面左侧孔的中心可以位于一条直线上;下表面左侧孔的中心可以位于一条直线上;上表面右侧孔的中心可以位于一条直线上;下表面右侧孔的中心可以位于一条直线上。上述所述的一种可用来显示是否处于工作状态的电缆,上表面左侧孔可以是断续的或连续的,下表面左侧孔也可以是断续的或连续的,上表面右侧孔也可以是断续的或连续的,下表面右侧孔也可以是断续的或连续的。上述所述的一种可用来显示是否处于工作状态的电缆,其特征在于上表面左侧孔、上表面右侧孔二者与下表面左侧孔、下表面右侧孔另二者可不同时出现,也可以同时出现;同时出现时,电缆的布放可以不论上表面还是下表面,都可达到显示、判断电缆是否处于工作状态的目的。本实施例中,护套层与隔条可以采用一起挤塑成型的方式来实现;还可以采用粘结密封的方式来实现。本实施实例的一种可用来显示是否处于工作状态的电缆,它的制造包含依次进行的以下步骤:第一步,制造绝缘导线的步骤:在导电体外通过挤塑机挤塑包覆绝缘层形成第一绝缘导体,绕放在第一周转盘具上,绝缘层厚度为0.3~1.6mm;然后再取另一根导电体,在另一根导电体外通过挤塑机挤塑包覆绝缘层形成第二绝缘导体,绕放在第二周转盘具上,绝缘层厚度为0.3~1.6mm;所述绝缘层按重量份计,是由以下含量的原料构成:低密度聚乙烯或中密度聚乙烯或高密度聚乙烯或聚丙烯:50~80份、聚乙烯蜡:5~8份、市售感温变色粉:3~5份、碳酸胍:1~2份、市售型号为1010的线缆护套材料用抗氧化剂:0.5~1份、工业用1#或2#或3#白油:3~5份;第二步,制造隔条及护套层的步骤:将第一绝缘导体及第二绝缘导体穿过挤塑机的机头模具,形成电缆半成品并被冷却及不断牵引;挤塑机的机头模具保证第一及第二绝缘导体平行放置、护套层包覆在第一及第二绝缘导线外,隔条将护套层隔成左右两个封闭空间,两根绝缘导线分别位于两个封闭空间中,隔条与护套层是一体式形成的结构;第三步,制造左侧孔及右侧孔的步骤:在第二步形成的电缆半成品并被冷却及不断牵引时,使用冲击工具在隔条的左侧反复冲击形成左侧孔,在隔条的右侧反复冲击形成右侧孔;左侧孔及右侧孔都是贯穿护套层的,左侧孔及右侧孔都是断续的;完成可显示是否处于工作状态的电缆的制造。实施实例3请见图5至图7,一种可用来显示是否处于工作状态的电缆,包含有三根平行放置的绝缘导线,绝缘导线外包覆有护套层3;其特征在于所述护套层被三个隔条4分隔成三个封闭空间,三根绝缘导线分别位于三个封闭空间中,隔条与护套层是分开形成的但是连为一体式的结构,每个隔条的左侧具有多个左侧孔、每个隔条的右侧具有多个右侧孔;每个隔条的一端与护套层相接,每个隔条的另一端相互连接;每根绝缘导线由导电体2、挤塑包覆在导电体外的绝缘层1构成;所述护套层的材料为聚乙烯或聚丙烯或聚四氟乙烯或聚氯乙烯;或者按重量份计,所述绝缘层由以下含量的原料构成:低密度聚乙烯或中密度聚乙烯或高密度聚乙烯或聚丙烯:50~80份、聚乙烯蜡:5~8份、市售感温变色粉:3~5份、碳酸胍:1~2份、市售型号为1010的线缆护套材料用抗氧化剂:0.5~1份、工业用1#或2#或3#白油:3~5份。隔条左、右侧的孔分别为上表面左侧孔52、上表面右侧孔51、下表面左侧孔54、下表面右侧孔53、中表面右侧孔55、中表面左侧孔(在图上未示意,但所属人员根据上面的描述完全可以推知)。本实施例中,护套层与隔条可以采用粘结密封的方式来实现。实施实例4请见图8,并参考图5至图7,一种可用来显示是否处于工作状态的电缆,包含有三根平行放置的绝缘导线,绝缘导线外包覆有护套层3;其特征在于所述护套层被三个隔条4分隔成三个封闭空间,三根绝缘导线分别位于三个封闭空间中,隔条与护套层是一体形成的一体式结构,每个隔条的左侧具有多个左侧孔、每个隔条的右侧具有多个右侧孔;每个隔条的一端与护套层相接,每个隔条的另一端相互连接;每根绝缘导线由导电体2、挤塑包覆在导电体外的绝缘层1构成;所述护套层的材料为聚乙烯或聚丙烯或聚四氟乙烯或聚氯乙烯;或者按重量份计,所述绝缘层由以下含量的原料构成:低密度聚乙烯或中密度聚乙烯或高密度聚乙烯或聚丙烯:50~80份、聚乙烯蜡:5~8份、市售感温变色粉:3~5份、碳酸胍:1~2份、市售型号为1010的线缆护套材料用抗氧化剂:0.5~1份、工业用1#或2#或3#白油:3~5份。本实施例中,护套层与隔条可以采用一起挤塑成型的方式来实现。当然,上述所述的一种可用来显示是否处于工作状态的电缆,还可以是包含有其它多根平行放置的绝缘导线,具有其它多个隔条,所有隔条将护套层内的空间分为多个封闭空间,多根绝缘导线分别位于多个封闭空间中。本发明中,由于绝缘层材料的特殊成份,电缆处于工作状态时会发出热量,导致绝缘层变色,达到了识别的作用,可以从左侧孔及右侧孔中进行观测到绝缘层的变色情况,而不需要剥开电缆的护套层;当然,也避免了负载识别的功能,以及用手触摸电缆造成可能发生的触电现象。本发明中,隔条的存在,在一定程度上隔离了相邻的绝缘导线的发热;采用合适的材料,可以达到理想的隔热效果。本发明中,左侧孔、右侧孔的存在,不仅可以实现观察绝缘层是否变色的功能,而且,可以有效地散发电缆工作时的热量,使电缆的导流能力更强。本发明中的电缆若不工作时,则温度不会急剧升高,或高于环境温度,绝缘层不会变色,因此,若绝缘层与原始颜色相同,则表示电缆处于非工作状态。本发明中的隔条可以是和护套层相同的材料,也可以是和护套层不同的材料。本发明中的导电体可以是单根的金属或合金导体,也可是由多根金属丝或多根合金丝绞合而成的。进一步在,上述所述的导电体的材料可以是铜或铝或铝合金或镁合金或铝镁合金或铜包铝。本发明中的一种可用来显示是否处于工作状态的电缆,绝缘层由以下含量的原料构成时具有最优的温变显示性能和挤出性能:低密度聚乙烯或中密度聚乙烯或高密度聚乙烯或聚丙烯:65份、聚乙烯蜡:6份、市售感温变色粉:4份、碳酸胍:1.5份、市售型号为1010的线缆护套材料用抗氧化剂:0.8份、工业用1#或2#或3#白油:4份。当然,绝缘层由以下含量的原料构成时具有次优的温变显示性能和挤出性能:低密度聚乙烯或中密度聚乙烯或高密度聚乙烯或聚丙烯:80份、聚乙烯蜡:5份、市售感温变色粉:3份、碳酸胍:1份、市售型号为1010的线缆护套材料用抗氧化剂:0.6份、工业用1#或2#或3#白油:3份。当然,绝缘层由以下含量的原料构成时具有次次优的温变显示性能和挤出性能:低密度聚乙烯或中密度聚乙烯或高密度聚乙烯或聚丙烯:50份、聚乙烯蜡:8份、市售感温变色粉:5份、碳酸胍:2份、市售型号为1010的线缆护套材料用抗氧化剂:1份、工业用1#或2#或3#白油:5份。申请人对于本发明中使用的绝缘层材料进行了检验,得到以下数据:上述指标达到了电线电缆、光纤光缆绝缘层、护套料的指标要求;挤塑加工的最高温度为225℃。本发明的绝缘层材料在≥60℃时开始具有颜色变化;申请人使用的市售感温变色粉从深圳市千色变颜料有限公司购买到。因此,本发明具有以下主要有益效果:电缆工作状态可清晰地显示、不需要额外的负载辅助显示、不需要仪器仪表、更省电力。本发明不局限于上述最佳实施方式,应当理解,本发明的构思可以按其他种种形式实施运用,它们同样落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