控制电缆铠甲快速分离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872418阅读:1175来源:国知局
控制电缆铠甲快速分离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快速分离装置,尤其涉及一种控制电缆铠甲快速分离装置。



背景技术:

常用的控制电缆规格为ZR-KVVP2 阻燃式铜带屏蔽钢带铠装控制电缆。主要使用范围:敷设在室内、电缆沟、管道等要求屏蔽的固定场合。适用于交流电压450/750V及以下,电站、变电所,矿山,石化企业等的单机控制或机组设备控制。现在常用的控制电缆包括,铜导体,该铜导体外包裹绝缘层,多根包裹绝缘层的铜导体通过包带包裹,该包带的外侧再用铜带屏蔽层包裹,该铜带屏蔽层外设置地线,地线外再设置包带,该包带的外层设置内护套,内护套外设置钢带铠装,也就是电缆的铠甲,该钢带铠装的外侧设置外护套,这就是多层结构的控制电缆。可见,钢带铠装就是指在电缆最外层的黑色护套内有一层钢制的铠甲,用于保护电缆内部免受机械损伤。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是,剥电缆的工作非常繁重。以110kV大庄变电站为例,查阅竣工图纸。所用到的控制电缆共有363根,需要做726个电缆头。每个电缆头均需要剥电缆。而且在剥电缆过程中,铠甲分离是剥电缆工作中比较费时费力的一个环节。因为钢制铠甲较硬,在剥落铠甲的过程中,比较难操作,很容易挤压在一起,费时较长,由于铠甲较为锋利而且很容易伤到手或勾到衣服。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就是针对现有技术所存在的不足,而提供一种剥离简单,省时省力,剥离过程中铠甲不挤压的控制电缆铠甲快速分离装置。

本方案是通过如下技术措施来实现的:本发明的控制电缆铠甲快速分离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手电钻、连接器和长管,所述连接器一端设置有连接手柄,连接器的另一端设置有空心套管,该空心套管与连接手柄固定连接;所述手电钻与连接器的连接手柄相连;所述长管套装在连接器的空心套管内,并与空心套管固定连接,该长管远离空心套管的一端开有开口槽。使用时先将控制电缆最外层的黑色护套剥离,再将铠甲沿电缆长度方向剪个开口,将控制电缆放入空心套管内,并将剪开的铠甲分开放置在开口槽上固定,使剪开的铠甲分别覆盖在开口槽的两侧;开动手电钻,使手电钻带动连接器及长管一起转动,手电钻及长管的转动方向与铠甲的缠绕方向相反,由于剪开的铠甲覆盖在开口槽的两侧,加上长管的转动,使得铠甲被剪开的开口不断扩大,并使剪开的铠甲在长管内螺旋前进,将铠甲剥离到一定长度后,剪断铠甲,使控制电缆与剥离的铠甲分离。再将剥离铠甲的控制电缆慢慢从长管内抽出,最后再将长管内分离的、螺旋状的铠甲抽出长管,快速完成部分铠甲的剥离,操作过程不仅省时省力,由于剥离后的铠甲在长管内,避免了铠甲伤人、伤衣服等事件的发生。

本发明的控制电缆铠甲快速分离装置,其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空心套管上设置有两个通孔,该两个通孔的轴线在一条直线上,并与空心套管的轴线垂直;长管对应位置设置有两个通孔,空心套管与长管通过螺栓螺母固定连接。即在空心套管径向位置设置两个通孔,在长管对应的径向位置设置两个通孔,将螺栓贯穿空心套管及长管的通孔,伸出空心套管外的螺栓上设置螺母,通过螺栓螺母将空心套管与长管固定连接。通过螺栓、螺母方式固定连接的空心套管和长管,当铠甲旋进到螺栓位置,螺栓阻止铠甲进行旋进,一是能够包括空心套管,二是铠甲与螺栓摩擦发出声响,使工作人员停止转动手电钻。

本发明的控制电缆铠甲快速分离装置,其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空心套管上设置有两个螺纹孔,两个螺纹孔的轴线在一条直线上,并与空心套管的轴线垂直;长管对应位置设置有螺纹孔,空心套管通过螺纹孔、螺栓与长管固定连接。即在空心套管径向上设置两个螺纹孔,在长管对应位置设置两个螺纹孔,通过两个螺栓分别将空心套管与长管螺纹固定连接。使用螺栓、螺纹孔方式连接,相对简单。

本发明的控制电缆铠甲快速分离装置,其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空心套管与连接手柄之间螺纹固定连接。该空心套管与连接手柄之间螺纹的旋向与手电钻的转动方向一致。

本发明的控制电缆铠甲快速分离装置,其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空心套管与连接手柄之间焊接固定。通过焊接固定,强度增大,不会因为手电钻的转动而松动。

本发明的控制电缆铠甲快速分离装置,其进一步改进在于:连接器的空心套管内还设置有中心钻,该中心钻与空心套管固定连接。

本发明的控制电缆铠甲快速分离装置,其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长管为PVC管或PPR管。PVC管和PPR管

本方案的有益效果可根据对上述方案的叙述得知,由于在该方案中设置有电钻、连接器和长管,将剥离黑色护套的控制电缆铠甲剪开开口,分别固定在长管开口槽的两侧,开动手电钻,使手电钻带动连接器及长管一起转动,手电钻及长管的转动方向与铠甲的缠绕方向相反,由于剪开的铠甲覆盖在开口槽的两侧,加上长管的转动,使得铠甲被剪开的开口不断扩大,并使剪开的铠甲在长管内螺旋前进,将铠甲剥离到一定长度后,剪断铠甲,使控制电缆与剥离的铠甲分离。使用本方案省时省力,还能防止剥离后的铠甲伤害工作人员,损害衣物等。由此可见,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突出的实质性特点和显著的进步,其实施的有益效果也是显而易见的。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具体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的连接器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的连接器的另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的长管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手电钻;2-连接器;3-长管;4-中心钻;21-空心套管;22-通孔或螺纹孔;23-连接手柄;31-开口槽;32-弧形槽。

具体实施方式

为能清楚说明本方案的技术特点,下面通过一个具体实施方式,并结合其附图,对本方案进行阐述。

通过附图可以看出,本发明的控制电缆铠甲快速分离装置,包括手电钻1、连接器2和长管3,所述连接器2一端设置有连接手柄23,连接器2的另一端设置有空心套管21,该空心套管21与连接手柄23固定连接;所述手电钻1与连接器2的连接手柄23相连;所述长管3套装在连接器2的空心套管21内,并与空心套管21固定连接,该长管3远离空心套管21的一端开有开口槽31。可以在该开口槽31的一端设置弧形槽32。使用时先将控制电缆最外层的黑色护套剥离,再将铠甲沿电缆长度方向剪个开口,将控制电缆放入空心套管内,并将剪开的铠甲分开放置在开口槽上固定,当设置有弧形槽32时,开口槽31和弧形槽32配合,使铠甲固定更牢固。使剪开的铠甲分别覆盖在开口槽的两侧;开动手电钻,使手电钻带动连接器及长管一起转动,手电钻及长管的转动方向与铠甲的缠绕方向相反,由于剪开的铠甲覆盖在开口槽的两侧,加上长管的转动,使得铠甲被剪开的开口不断扩大,并使剪开的铠甲在长管内螺旋前进,将铠甲剥离到一定长度后,剪断铠甲,使控制电缆与剥离的铠甲分离。再将剥离铠甲的控制电缆慢慢从长管内抽出,最后再将长管内分离的、螺旋状的铠甲抽出长管,快速完成部分铠甲的剥离,操作过程不仅省时省力,由于剥离后的铠甲在长管内,避免了铠甲伤人、伤衣服等事件的发生。

本发明的控制电缆铠甲快速分离装置,其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空心套管上设置有两个通孔,该两个通孔的轴线在一条直线上,并与空心套管的轴线垂直;长管对应位置设置有两个通孔,空心套管与长管通过螺栓螺母固定连接。即在空心套管径向位置设置两个通孔,在长管对应的径向位置设置两个通孔,将螺栓贯穿空心套管及长管的通孔,伸出空心套管外的螺栓上设置螺母,通过螺栓螺母将空心套管与长管固定连接。通过螺栓、螺母方式固定连接的空心套管和长管,当铠甲旋进到螺栓位置,螺栓阻止铠甲进行旋进,一是能够包括空心套管,二是铠甲与螺栓摩擦发出声响,使工作人员停止转动手电钻。

本发明的控制电缆铠甲快速分离装置,其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空心套管上设置有两个螺纹孔,两个螺纹孔的轴线在一条直线上,并与空心套管的轴线垂直;长管对应位置设置有螺纹孔,空心套管通过螺纹孔、螺栓与长管固定连接。即在空心套管径向上设置两个螺纹孔,在长管对应位置设置两个螺纹孔,通过两个螺栓分别将空心套管与长管螺纹固定连接。使用螺栓、螺纹孔方式连接,相对简单。

本发明的控制电缆铠甲快速分离装置,其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空心套管与连接手柄之间螺纹固定连接。该空心套管与连接手柄之间螺纹的旋向与手电钻的转动方向一致。

本发明的控制电缆铠甲快速分离装置,其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空心套管与连接手柄之间焊接固定。通过焊接固定,强度增大,不会因为手电钻的转动而松动。

本发明的控制电缆铠甲快速分离装置,其进一步改进在于:连接器的空心套管内还设置有中心钻,该中心钻与空心套管固定连接。

本发明的控制电缆铠甲快速分离装置,其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长管为PVC管或PPR管。PVC管和PPR管。

由于保护屏高度在两米左右,通常接线的长度不会超过三米,选取长管的长度只要大于需要剥的电缆的长度即可,因此,塑料管的长度在1米—3米左右即可。常见的控制电缆型号:4*4、4*2.5、4*1.5、7*1.5、10*1.5、14*1.5等。对一般的控制电缆而言,选取外径为40mm的PVC管即可。

本方案的有益效果可根据对上述方案的叙述得知,由于在该方案中设置有电钻、连接器和长管,将剥离黑色护套的控制电缆铠甲剪开开口,分别固定在长管开口槽的两侧,开动手电钻,使手电钻带动连接器及长管一起转动,手电钻及长管的转动方向与铠甲的缠绕方向相反,由于剪开的铠甲覆盖在开口槽的两侧,加上长管的转动,使得铠甲被剪开的开口不断扩大,并使剪开的铠甲在长管内螺旋前进,将铠甲剥离到一定长度后,剪断铠甲,使控制电缆与剥离的铠甲分离。使用本方案省时省力,还能防止剥离后的铠甲伤害工作人员,损害衣物等。另外,在有新建或大型技改工程时,需要大批量的剥电缆时,使用这款工具批量分离铠甲可以减轻很大一部分工作量,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工具结构简单,单人可轻松安装,操作简单,由此可见,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突出的实质性特点和显著的进步,其实施的有益效果也是显而易见的。

本发明未经描述的技术特征可以通过现有技术实现,在此不再赘述。当然,上述说明并非是对本发明的限制,本发明也并不仅限于上述举例,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发明的实质范围内所做出的变化、改型、添加或替换,也应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