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电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137273阅读:191来源:国知局
配电装置的制造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配电装置,该配电装置尤其用于电驱动的机动车辆,该配电装置具有:壳体,该壳体具有分别能与外部电能量源连接的两个电端子;多条贯通导线,该多条贯通导线分别以它们的端部连接至这些电端子之一;以及具有多条电连接导线,该多条电连接导线被引导至该电壳体中用于使多个耗电装置与贯通导线电接触。

本发明还涉及一种机动车辆、尤其是电驱动的机动车辆,该机动车辆具有两个分开的电连接插座用于将该机动车辆电连接至一个或多个电能量源。



背景技术:

这种类型的配电装置用于在机动车辆中分配来自外部电能量源的电能,并且给该机动车辆的不同的耗电装置提供相应的电压。

配电装置、特别是用于机动车辆的配电装置通常具有被引导到分配器壳体中并被连接至电能量源的电力总线、以及被连接至不同的耗电装置的多条连接导线。这些连接导线在该分配器壳体中被电连接至该电力总线,以便对这些耗电装置分开地提供电压。例如从US 6,707,369 B2已知所述类型的配电装置。所述配电装置的这些电连接导线被固定到与电力总线相邻的电路板,并且分别通过引线键合连接的方式来分开地与该电力总线电接触。

在此,缺点是这些连接导线到电力总线的电连接在技术上是麻烦的和昂贵的。

此外,已知的是将多条单独的电导线引导至一个分配器壳体中并且使 这些电导线在该分配器壳体的内部通过多条单独的缆线而彼此接触,以便实现相应的电功率的分配。在此,缺点是仅在将这些连接导线的缆线端部连接至该壳体之后才可能使这些连接导线在壳体内部中电接触,从而该配电装置的安装通常是麻烦且昂贵的。



技术实现要素:

因此,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能够以很少的技术耗费廉价地安装的配电装置。

在引言中所提及的配电装置中,该目的由此实现,将贯通导线设计为刚性的汇流排,其中,所述连接导线分别与这些汇流排之一固定连接。

在引言中所提及的机动车辆中,该目的还通过根据本发明的配电装置来实现,其中,连接插座分别与这些电端子之一电连接。

凭借将这些贯通导线构造为刚性汇流排,可以将这些贯通导线预先安装并通过这些电端子来连接至对应的电插头连接件,其中,连接导线可以在这样的预先安装状态下很容易地连接至刚性汇流排,使得总体上降低了用于使电连接导线与贯通导线电接触的技术开销。

本发明的目的因此被全面地实现。

在一个优选实施例中,连接导线分别通过螺纹连接与汇流排连接。

以此方式,连接导线能够以很少的技术耗费与汇流排固定地连接。

在此,特别优选的是将环形缆线接线片(Ringkabelschuhe)固定到连接导线上,用于将连接导线固定连接至汇流排。

以此方式,连接导线能够以很少的技术耗费在电气上和机械上可靠地连接至汇流排。

在一个具体实施例中,连接导线分别通过焊接连接来结合地连接至汇流排。

以此方式,连接导线能够以很少的技术耗费和没有附加连接元件地在电气上和在机械上固定地连接至汇流排。

在一个优选实施例中,汇流排分别在它们的端部具有接触片 (Kontaktierungsmesser)。

以此方式,汇流排能够以很少的技术耗费可靠地电连接至连接缆线,因为接触片与连接缆线可以形成可靠的电气连接。

在此,特别优选的是,汇流排设计为冲压件,并且端部分别构造为接触片的形式。

以此方式,汇流排能够以很少的技术耗费来制造并且可以形成可靠的电接触。

此外优选的是,汇流排的端部分别被引导穿过壳体中的开口。

以此方式,汇流排可以在壳体的外侧同时形成电接触,由此可以进一步降低技术耗费。

此外,优选的是,连接导线被引导穿过壳体中的通孔,这些通孔是与该壳体的安装开口分开地形成的。

以此方式,连接导线可以被引导穿过通孔并且在它们的端部与汇流排连接,从而进一步降低安装耗费。

在一个优选实施例中,连接导线被压入到壳体中。

以此方式,连接导线能够以很少的技术耗费机械地固定连接至壳体。

在一个优选实施例中,连接导线分别被机械地固定连接至这些汇流排之一。

以此方式,可以在电气上和机械上可靠地连接到汇流排。

此外,优选的是,汇流排设计成长形以及电端子被构造在该壳体的对置侧。

以此方式,壳体的电端子可以被设置在对置侧上,由此可以从机动车辆的相反侧进行接触,使得机动车辆中的紧凑电接触成为可能。

此外,优选的是,连接导线分别具有导电的包套/屏蔽件,该包套/屏蔽件分别与壳体电连接,其中该壳体至少在局部设计为导电的。

以此方式,连接导线可以是相对于周围环境电磁屏蔽的,从而可以改善电磁兼容性。

总之,通过根据本发明的配电装置,能够以很少的技术耗费提供机动 车辆的电气部件的可靠电接触,其中由于刚性汇流排和至连接导线的固定连接而相当大地降低了安装耗费并且因此降低了制造成本。

不言自明的是,上述这些特征以及仍有待在以下进行讨论的特征不仅能够以对应说明的组合的形式来使用、而且还能够以其他组合的形式或单独地使用而不脱离本发明的范围。

附图说明

在附图中展示了本发明的多个示例性实施例并且在以下的描述中对其进行更详细的讨论。在附图中:

图1示出了具有用于电接触不同的耗电装置的配电装置的机动车辆的示意图;

图2示出了该配电装置的示意性截面视图;以及

图3是图2所示的配电装置的透视图示。

具体实施方式

在图1中,在示意性俯视图中展示了机动车辆并且总体上用10来表示。机动车辆10可以是纯电力驱动的车辆或是带有混合驱动装置的机动车辆,具有两个电连接插座12、14,用以通常将机动车辆10电连接至一个或两个外部电能量源16、18(举例如两个充电站16、18),并且相应地对耗电装置和/或电能存储器提供电能。

连接插座12、14分别被电连接至配电装置20,其中,配电装置20被电连接至机动车辆10的两个耗电装置22、24。配电装置20通常用于给耗电装置22、24传导或分配来自外部电能量源第16、18的电压,特别是高电压。

配电装置20具有第一电端子26和第二电端子28,配电装置20通过这些电端子分别被电连接至连接插座12、14之一。电端子/电接头26、28设计成插头连接器(Stiftwannen),并且被固定地连接至配电装置20的壳体30。电端子26、28在壳体30中被连接至配电装置20的贯通导线,电连接 导线32、34被连接至贯通导线,用于将耗电装置22、24电连接至连接插座12、14和外部电能量源16、18。耗电装置22、24优选是车载充电装置并且将由电能量源16、18提供的电压转换为车辆10的电压,使得可以给机动车辆10的相应连接的耗电装置35提供相应的电压。

在图2中,在示意性截面图中示出了配电装置20。配电装置20具有壳体30,电端子26、28被形成在该壳体上。电端子26、28分别被连接至一个插头36、38或插头连接器36、38,用于使配电装置20通过电导线40、42分别电连接至连接插座12、14。在壳体30的内部安排了多个汇流排44、46,这些汇流排分别被连接至电端子26、28并且使这些电端子26、28彼此电连接并形成贯通导线。汇流排44、46分别在它们的端部具有接触片,或者汇流排的端部设计成接触片,以用于使电导线40、42的连接变得容易并且形成可靠的电连接。汇流排44、46优选是冲压件。汇流排44、46的端部被引导穿过壳体30中的缺口并且在壳体30的外侧分别形成电端子或点接头8。

电连接导线32、34被引导穿过壳体30中的通孔48、50并且被电连接至汇流排44、46。在壳体30的与汇流排44、46的连点54、56相对置的一侧,构造有于将电连接导线32、34连接至汇流排44、46的安装开口52。安装开口52与通孔48、50分开地形成,使得电连接导线32、34可以被引导穿过通孔48、50并且可以被连接至汇流排44,46,而在安装过程中不会损害电连接导线32、34的穿引。

电连接导线32、34优选地通过缆线接线片和螺纹连接的方式连接至汇流排44、46、或者可替代地通过焊接连接的方式来连接至这些汇流排44、46,从而可以形成与汇流排44、46在机械上固定的以及气上可靠的连接。电连接导线32、34优选地通过超声波焊接到汇流排44、46。

电连接导线32、34分别具有导电的包套/屏蔽件,这些包套或屏蔽件是外部屏蔽管或外部导电网的形式。屏蔽件分别电连接至导电的壳体30,具体地在通孔48、50处,这些连接导线32、34被引导穿过所述通孔。连接导线32、34优选分别通过导电套管来连接至通孔48、50,其中,这些 套管被推压在对应的屏蔽件上并且被安排和/或固定在通孔48、50中。以此方式,可以整体地改善EMV特性(电磁兼容特性)。

凭借将汇流排引导穿过电端子26、28,可以利用常规配电装置的现有部件接口,其中仅需要用汇流排44、46来取代贯通导线即可。

图3展示了配电装置20的透视图。相同的元件是用相同的附图标记来表示,其中在此将仅仅讨论特定特征。

汇流排44、46分别具有连接点54、56中的一个或多个,这些连接点被形成在汇流排44、46的一侧以用于使电连接导线32、34与汇流排44、46在电气上和在机械上接触。连接点54、56与安装开口52相对置地构造,使得能够以很少的技术耗费来安装电连接导线32、34和连接点54、56。在一个具体实施例中,电连接导线32、34可以被压入到壳体30中。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