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的笼形条簧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276239阅读:336来源:国知局
一种新型的笼形条簧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发明属于新能源领域,涉及一种新型的笼形条簧。



背景技术:

目前在新能源汽车大电流传输中,为了保证插针和插孔可靠的电连接,一般在插孔中设置有条簧,现有的条簧一般呈笼形,两端的连接带中间设置有矩形的条簧,条簧中间向笼形的轴心凸起,凸起与插针接触,起到导通电路的作用;新能源大电流传输中一般要求较低的温升和较小的插拔力,而现有的条簧一般接触点较少、插拔力较大,无法满足大电流传输中对温升和插拔力的越来越高的要求。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为解决新能源汽车电流传输中电流连接的技术难题,公开了一种新型的笼形条簧。

为解决上述技术难题,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新型的笼形条簧,包括簧条、插针和插孔,所述笼形条簧呈笼式形状,在笼形条簧上设有上连接带和下连接带,上连接带上呈环状分布有远离笼形中心轴方向的凸起结构Ⅰ,下连接带上呈环状分布有远离笼形中心轴方向的凸起结构Ⅱ;上连接带和下连接带之间设有簧条,簧条呈圆筒状分布在上连接带和下连接带之间,所述簧条呈正置、倒置相隔排列;所述簧条上端与上连接带通过凸起结构Ⅰ相连,簧条下端与下连接带通过凸起结构Ⅱ相连;簧条中部设有向笼形中心轴的凸起,凸起由正置的簧条上的上凸起和倒置的簧条上的下凸起构成,凸起处设有凹坑结构;所述插针上设有圆柱接触面;所述插孔上设有内凹圆柱面。

所述簧条的凸起360°围绕笼形条簧分布。

所述簧条为中间的凸起处宽,两端窄的结构。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本发明具有多接触点、接触点与插针分层接触、与插针对配插入力小等优势,能通载大电流而温升不至于过高;所述簧条的设计是简支梁结构,所以插拔耐久性、接触稳定性较好,能满足新能源汽车中长期传输大电流的要求,且结构易于制造。

附图说明

图1为一种新型的笼形条簧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一种新型的笼形条簧的剖切示意图。

图3为一种新型的笼形条簧的剖切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4为一种新型的笼形条簧的料带示意图。

图5为一种新型的笼形条簧与插针插孔配合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5所示的一种新型的笼形条簧,包括簧条2、插针3和插孔4,所述笼形条簧1呈笼式形状,在笼形条簧1上设有上连接带101和下连接带102,上连接带101和下连接带102之间设有簧条2;簧条2中部设有向笼形中心轴的凸起201,凸起201由正置的簧条2上的上凸起201′和倒置的簧条2上的下凸起201″构成,簧条2与上连接带101的连接处设有远离笼形中心轴方向的凸起结构Ⅰ203,簧条2与下连接带102的连接处设置有远离笼形中心轴方向的凸起结构Ⅱ204;所述插针3上设有圆柱接触面301;所述插孔4上设有内凹圆柱面401。

在使用过程中,笼形条簧1上的凸起201和插针3上的圆柱接触面301接触,实现笼形条簧1和插针3的连通。笼形条簧1上的凸起结构Ⅰ203、凸起结构Ⅱ204和插孔4上的内凹圆柱面401接触,实现笼形条簧1和插孔4的连通。簧条2形状设置为中间凸起201处宽,两端窄,这样有效的减少了插针3插入插孔4中的插入力;簧条2上的凸起201分别设置在不同的平面上,在插针3插入插孔4的过程中,上凸起201′先与插针3接触,下凸起201″后与插针3接触,这样可以把插针3和插孔4的插入力分解为两部分。簧条2的形状设置为中间凸起201处宽,两端窄,而凸起201分别设置在不同的平面上,这样就可以布置更多的簧条2,增大笼形条簧1和插针3、插孔4的接触点,有效的降低接触电阻,增加载流能力。簧条2上的凸起201处设置有凹坑结构202,凹坑结构202把凸起201分为两个,使笼形条簧2与插针3的接触点增加了一倍,进一步降低接触电阻,增大载流能力。

此外,在上述实施方案中凸起201分布在垂直于笼形中心轴的两个平面上,但当然也可以分布在三个及以上的平面上;在上述实施方案中每个条簧有一个凸起201,但当然可以有多个凸起。

除此以外,只要不脱离本发明的主旨,也可以取舍选择上述实施方式中列举的结构或将其适当变更为其他结构。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