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线扭转装置、具备电线扭转装置的电线处理装置及电线处理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4717248发布日期:2018-06-16 01:44阅读:236来源:国知局
电线扭转装置、具备电线扭转装置的电线处理装置及电线处理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扭转包覆电线的芯线部的电线扭转装置、具备电线扭转装置的电线处理装置及电线处理方法。



背景技术:

以往,将由芯线部和覆盖芯线部的包覆部构成的包覆电线的包覆部剥除,进行扭转其中心的芯线部的作业,将芯线部整理好后,进行焊接。例如,专利文献1的扭转电线端部的扭转机具备:切入切口并把持沿着电线滑动至中途的包覆端部的夹盘、使该夹盘绕电线轴旋转而扭转电线的机构、收容包覆端部的管、以及吸引该管内来回收包覆端部的吸引机构。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4-179274号公报



技术实现要素:

发明所要解决的课题

但是,在现有的电线扭转装置中,必须在包覆电线的包覆部切入切口并使其滑动后,暂时使包覆电线后退,之后使其向电线径向移动,向扭转电线端部的扭转机前方搬运后,使端部前端向电线长边方向前进,将其正确地插入到夹盘的一对爪部件之间的间隙的中心。特别是,在把持包覆电线的位置至端部的距离长的情况下,由于端部前端的弯曲而容易产生错位,导致必须在利用夹盘把持包覆电线的状态下将端部前端正确地插入到一对爪部件之间。因此,必须还考虑电线前端的挠曲来正确地插入前端,需要进行正确的位置控制。另外,为了在一对爪部件之间正确地插入电线,如果在其跟前侧配置电线的导向部件、或者使一对爪部件的开口大幅打开,则能够可靠地插入电线,但是,如果配置导向部件,则构件数量增加,结构变得复杂,且如果使爪部件的开口扩大,则该开闭动作需要额外的时间。另外,在包覆电线的包覆部切入切口并使其滑动后,暂时使包覆电线后退,之后使其横向移动,在下次扭转工序处理时,使其从电线前端侧向电线长边方向前进,插入到爪部件之间,在这种情况下,工序时间延长使包覆电线前进后退的量。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鉴于这一点而做出的,其目的在于,形成简单的装置结构,同时通过简单且迅速的操作正确且高效地进行芯线部的扭转作业。

用于解决课题的手段

为了实现所述目的,本发明中,不使包覆电线大幅前进后退而原样地使其水平且沿与电线长边方向交叉的方向移动,将其插入扭转单元。

具体而言,在第一技术方案中,以扭转构成包覆电线的芯线部的电线处理方法为前提。

并且,所述电线处理方法包括:

把持工序,用夹钳部把持包覆电线的端部附近,所述包覆电线在所述包覆电线的端部的包覆部被切入切口而使该包覆部错位、或者除去该包覆部而使芯线部露出;

夹持工序,在扭转所述端部的扭转单元中,将把持该端部的第一部件和第二部件上下打开,形成沿水平方向延伸的水平间隙,使所述夹钳部把持的所述包覆电线的端部在所述水平间隙内水平且沿与电线长边方向交叉的方向移动,之后,闭合所述第一部件和第二部件进行夹持;以及

扭转工序,使把持所述包覆电线的端部的所述第一部件及第二部件在所述夹钳部把持所述包覆电线的端部附近的状态下旋转,并扭转所述包覆电线的端部。

根据所述结构,在包覆电线的端部的包覆部被切入切口而使包覆部错位的半剥离状态、或者除去包覆端部而使芯线部露出的剥离状态下,为了扭转端部而将端部插入扭转单元的第一部件和第二部件之间时,不使包覆电线大幅前进后退而将其水平且沿与电线长边方向交叉的方向移动而插入上下打开的第一部件和第二部件之间的水平的间隙,因此,可以缩短工序时间。而且,不需要如以往那样将端部的前端正确地定位,即使前端稍微挠曲,只要将其原样地水平且沿与电线长边方向交叉的方向移动即可,因此极容易控制。

第二技术方案在第一技术方案中包括包覆屑排出工序,在包覆屑排出工序中,在所述扭转单元扭转所述芯线部后,在向左右打开了所述第一部件和第二部件的状态下压出空气,将所述包覆部的屑吹向下方或上方。

根据上述结构,能够容易且迅速地除去包覆部的屑。

第三技术方案在第一技术方案中,包括包覆屑吸引工序,在所述包覆屑吸引工序中,在所述扭转单元扭转所述芯线部后,在向左右打开了所述第一部件和第二部件的状态下将所述包覆部的屑吸入下方或上方。

根据所述结构,能够容易且迅速地回收包覆部的屑。

第四技术方案的电线处理方法还包括:

钎焊工序,使焊料附着于在所述扭转工序中扭转后的所述包覆电线的前端。

根据所述结构,能够以短的工序高精度地使焊料附着于扭转后的包覆电线的端部。

在第五技术方案中,以扭转构成包覆电线的芯线部的电线扭转装置为前提。

而且,所述电线扭转装置具备:

夹钳部,其把持所述包覆电线的端部附近,所述包覆电线在所述包覆电线的端部的包覆部被切入切口而使该包覆部错位、或者除去该包覆部而使芯线部露出;

扭转单元,其构成为把持所述端部的第一部件和第二部件能够开闭且整体能够旋转;以及

控制部,其控制所述夹钳部及所述扭转单元,

所述控制部构成为,通过所述夹钳部将所述包覆电线的端部沿与电线长边方向交叉的方向插入所述扭转单元的所述第一部件和第二部件上下打开了的沿水平方向延伸的水平间隙,

通过所述扭转单元闭合所述第一部件和第二部件以夹持所述包覆电线的端部的状态使所述包覆电线旋转而进行扭转。

根据所述结构,在包覆电线的端部的包覆部切入切口而使包覆部错位的半剥离状态、或者除去包覆端部而使芯线部露出的剥离状态下,为了扭转端部而将端部插入扭转单元的第一部件和第二部件之间时,不使包覆电线大幅前进后退而将其水平且沿与电线长边方向交叉的方向移动而插入上下打开的第一部件和第二部件之间的水平的间隙,因此,可以缩短工序时间。而且,不需要如以往那样将端部的前端正确地定位,即使前端稍微挠曲,只要将其原样地水平且沿与电线长边方向交叉的方向移动即可,因此,极其容易控制。

第六技术方案在第五技术方案中,

在所述扭转单元的第一部件及第二部件的包覆电线的插入侧,以使朝向所述端部的把持位置间隔变窄的方式,分别形成有倾斜面。

根据上述结构,仅通过将第一部件和第二部件的包覆电线的进入侧的形状以使朝向包覆电线的把持位置间隔变窄的方式形成,即可在插入包覆电线时,由一对倾斜面进行引导,能够更顺畅地插入包覆电线。因此,能够进一步降低包覆电线的把持错误。

第七技术方案在第五技术方案中,

具备包覆屑排出部,所述包覆屑排出部在所述扭转单元扭转所述芯线部后,在向左右打开了所述第一部件和第二部件的状态下压出空气,将所述包覆部的屑吹向下方或上方。

根据上述结构,能够以简单的构造适当地除去包覆部的屑。

第八技术方案在第五技术方案中,

具备包覆屑吸引部,所述包覆屑吸引部在所述扭转单元扭转所述芯线部后,在向左右打开了所述第一部件和第二部件的状态下将所述包覆部的屑吸入下方或上方。

根据上述结构,能够以简单的构造适当地回收包覆部的屑。

第九技术方案的电线处理装置具备:

第五至第八技术方案中任一技术方案所述的电线扭转装置;以及

钎焊单元,使焊料附着于利用所述电线扭转装置扭转后的所述包覆电线的前端。

根据上述结构,能够以短的工序高精度地使焊料附着于扭转后的包覆电线的端部。

发明效果

如以上说明,利用夹钳部把持包覆电线的端部附近,将扭转单元的第一部件和第二部件上下打开而形成水平间隙,使利用夹钳部把持的包覆电线的端部向水平间隙内水平移动并对其进行夹持,使扭转单元把持的包覆电线的端部旋转而进行扭转,由此,能够正确且高效地进行芯线部的扭转作业。

附图说明

图1A是表示根据本发明实施方式的、上下打开的状态的电线扭转装置的扭转单元及其周边的侧视图。

图1B是表示根据本发明实施方式的、上下打开的状态的电线扭转装置的扭转单元及其周边的侧视图;

图2A是表示根据本发明实施方式的、上下打开的状态的电线扭转装置的扭转单元及其周边的主视图;

图2B是表示根据本发明实施方式的、上下闭合的状态的电线扭转装置的扭转单元的主视图;

图3A是表示根据本发明实施方式的、上下打开的状态的电线扭转装置的扭转单元的剖视图;

图3B是表示根据本发明实施方式的、上下闭合的状态的电线扭转装置的扭转单元的剖视图;

图4是表示电线处理装置整体的概要的平面图;

图5是表示根据本发明实施方式的电线处理方法的流程图。

符号说明

1 电线处理装置

2 测长组件

2a 前夹钳(夹钳部)

3 切割单元

4 后夹钳(夹钳部)

5 扭转单元

6 助焊剂单元

6a 助焊剂槽

7 钎焊单元

7a 焊料槽

8 端子压接单元

9、10 移动单元

11 电线扭转装置

12 包覆电线

12a 芯线部

12b 包覆部

22 旋转轴

23 伺服电机

23a 输出轴

24 连动机构

24a 驱动同步带轮

24b 从动同步带轮

24c 同步带

25 开闭机构

25a 开闭气缸

25b 摆动连杆

25c 开闭连杆

26 夹盘部

26a 第一部件

26b 第二部件

26c 水平间隙

26d 倾斜面

27 包覆屑排出部

27a 空气配管

27b 喷嘴部

36 控制部

37 操作面板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基于附图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

如图4所示,根据本发明实施方式的电线处理装置1具有:具备前夹钳2a的测长组件2;切割单元3;作为夹钳部的后夹钳4;扭转单元5;助焊剂单元6;钎焊单元7;端子压接单元8;以及使测长组件2及后夹钳4移动的移动单元9、10。

而且,对包覆电线12的处理流程进行简单说明,利用测长组件2将包覆电线12沿着电线供给线X向箭头P方向进给规定量,并利用作为夹钳部的前夹钳2a把持包覆电线12。

前夹钳2a侧的包覆电线12其端部被切割单元3切断后,为了使端部的芯线露出而进行剥皮处理,之后,使其向端子压接单元8的位置移动,通过端子压接单元8将端子压接于包覆电线12的前端部,之后,前夹钳2a返回初始位置。

之后,解除前夹钳2a的把持,对包覆电线测长的同时进给包覆电线,送出规定长度。之后,由前夹钳2a和后夹钳4这两个夹钳把持,利用切割单元3切断包覆电线12,并对切断的包覆电线12的两端部的包覆部12b进行剥皮处理。此时,后夹钳4侧把持的切断后的包覆电线12的包覆部12b不从芯线部12a脱落,成为所谓的半剥离状态。此外,也可以设为使包覆部12b脱落的剥离状态。

然后,后夹钳4侧的包覆电线12之后通过移动单元10向扭转单元5的位置移动,通过扭转单元5对芯线部12a实施扭转加工,同时,将包覆部12b从芯线部12a拔出。

之后,使包覆电线12向助焊剂单元6的位置移动,将芯线部12a浸渍在助焊剂单元6的助焊剂槽6a内。

接着,使附着有该助焊剂液的包覆电线12向钎焊单元7的位置移动,将芯线部12a浸渍在钎焊单元7的焊料槽7a内,使芯线部12a附着有焊料。将附着有焊料的包覆电线12向规定的电线排出部(未图示)排出。之后,如图4所示,使前夹钳2a和后夹钳4向对置的初始位置返回。

通过重复以上的动作,依次制造一端压接有端子而另一端附着有焊料的包覆电线12。

接下来,对本发明的特征即包含扭转单元5的电线扭转装置11进行详细说明。

如图1A~图3B所示,电线扭转装置11的扭转单元5具备:装置架台(省略图示);绕水平轴心旋转自如地轴支承于该装置架台的上部的旋转轴22;设置于装置架台的上部的伺服电机23;以及用于通过该伺服电机23的正反驱动使上述旋转轴22正反转动的连动机构24。另外,扭转单元5具备通过开闭气缸25a驱动的开闭机构25。具体而言,开闭气缸25a的伸缩运动传递到摆动连杆25b,该摆动连杆25b的摆动与开闭连杆25c的开闭运动相关联,与开闭连杆25c分别连结的夹盘部26的第一部件26a及第二部件26b开闭自如。如此,通过开闭气缸25a的伸缩动作,对夹盘部26进行开闭操作,通过该开闭动作,对由后夹钳4搬运来的半剥离状态或剥离状态的包覆电线12解除自如地把持。

连动机构24具备轴支承于伺服电机23的输出轴23a的驱动同步带轮24a、一体旋转地安装于旋转轴22的从动同步带轮24b、以及绕挂于这些带轮上的同步带24c,通过这些结构,可以向任意的方向旋转操作旋转轴22。

而且,通过旋转轴22的旋转,夹盘部26能够切换为第一部件26a和第二部件26b上下打开了的具有沿水平方向延伸的水平间隙26c的接收姿态、以及第一部件26a和第二部件26b左右打开了的具有沿上下方向延伸的垂直间隙(未图示)的排屑姿态。如图2A所示,这些第一部件26a及第二部件26b上的、包覆电线12的插入侧,以使朝向上述端部的把持位置间隔变窄的方式分别形成有倾斜面26d。

另外,还具备控制伺服电机23的驱动等的控制部36,按照对用于输入各种动作数据的操作面板3进行的动作数据的输入,控制伺服电机23的旋转驱动量、旋转速度、停止时间、高压空气的供给定时等。而且,通过变更该动作数据的输入,使旋转驱动量、旋转速度、停止时间、空气吹出定时等变更调整自如。而且,控制部36构成为,利用后夹钳4将包覆电线12的端部从与包覆电线12的长边方向交叉的方向插入扭转单元5的第一部件26a和第二部件26b上下打开了的沿水平方向延伸的水平间隙26c,利用扭转单元5闭合第一部件26a和第二部件26b,以夹着包覆电线12的端部的状态使包覆电线12旋转而进行扭转。

另外,电线扭转装置11具有包覆屑排出部27,该包覆屑排出部27在夹盘部26扭转了芯线部12a后,向左右打开了第一部件26a和第二部件26b的状态下压出空气,将包覆部12b的屑从下方吹跑。具体而言,包覆屑排出部27具备与夹盘部26的上方连接的空气配管27a、以及与该空气配管27a连接的喷嘴部27b,通过由控制部36开闭与未图示的压缩机连接的阀,从喷嘴部27b向第一部件26a及第二部件26b侧喷出高压空气。例如,也可以在夹盘部26的下方设置收集包覆部12b的屑的容器等。

-电线处理方法-

接着,使用图5说明根据本实施方式的电线处理方法的主要的部分。本实施方式中,控制部36根据操作面板37的输入进行电线处理装置1的控制。

首先,在上述的上游侧的各工序中,在包覆电线12的前侧压接端子后,在后侧的包覆部12b切入切口,使包覆部12b稍微错位,成为半剥离状态。

接着,在把持工序,利用后夹钳4把持半剥离状的包覆电线12的端部附近。

接着,将扭转单元5的第一部件26a和第二部件26b上下打开,成为形成有沿水平方向延伸的水平间隙26c的扭转准备状态。

接着,作为夹持工序,在图5的步骤S01,输出扭转请求。然后,将用后夹钳4把持的包覆电线12的半剥离部分从与电线长边方向交叉的方向水平移动而插入水平间隙26c内。

接着,在步骤S02,将第一部件26a和第二部件26b闭合来把持半剥离部分。此时,如图2A所示,由于将第一部件26a和第二部件26b的、包覆电线12的进入侧的形状形成为朝向包覆电线12的把持位置间隔变窄,因此,在插入包覆电线12时,可以由一对倾斜面26d进行引导,将包覆电线12更顺畅地插入。因此,能够进一步减少包覆电线12的把持错误。

其次,在步骤S03,后夹钳4进行张力调整。这是因为未适度地拉伸包覆电线12时不能对芯线部12a施加扭转。

其次,在步骤S04的扭转工序中,使把持包覆电线12的端部的第一部件26a及第二部件26b以旋转轴22为中心旋转,扭转包覆电线12的端部。同时,设定后夹钳4向电线长边方向的后退计时。

接着,在步骤S05,当计时结束时,对后夹钳4进行后退通知。

接着,在步骤S06,结束旋转轴22的旋转,使后夹钳4向电线长边方向的移动结束,打开第一部件26a和第二部件26b。

接着,在步骤S07,判断是否是半剥离模式。如果是半剥离模式,则进入步骤S08,如果不是半剥离模式,则不需要包覆屑排出工序,所以转到步骤S11。

在步骤S08,作为包覆屑排出工序,扭转单元5扭转芯线部12a后,使旋转轴22处于空气排出位置,即,第一部件26a和第二部件26b以左右打开的状态排列的状态。

接着,在步骤S09,使气体排出用空气动作的同时,设定空气计时器。这样,从喷嘴部27b压出高压空气,将包覆部12b的屑吹向下方。通过在下方设置进行回收的容器等,能够容易且迅速地回收包覆部12b的屑。此外,此时,也可以包含包覆屑吸引工序,在包覆屑吸引工序中,扭转单元5扭转芯线部12a后,以向左右打开第一部件26a和第二部件26b的状态将包覆部12b的屑吸入下方。该情况下,也能够容易且迅速地回收包覆部12b的屑。

接着,在步骤S10,当空气计时结束时,停止空气的供给,使旋转轴22返回第一部件26a和第二部件26b上下排列的水平状态。

接着,在步骤S11重置旋转轴22,并相对于下一包覆电线12做准备。

接着,在步骤S12将第一部件26a和第二部件26b上下打开,进行下一扭转作业的准备,并返回步骤S01。

这样,在本实施方式中,使包覆电线12的端部成为半剥离状态,为了扭转包覆电线12的端部而将其插入扭转单元5的第一部件26a和第二部件26b之间时,不使包覆电线12大幅前后移动,而将其水平且沿着与电线长边方向交叉的方向移动而插入上下打开的第一部件26a和第二部件26b之间的水平间隙26c,因此,可以缩短工序时间。而且,不需要如以往那样将端部的前端正确地定位,即使前端稍微挠曲,只要将其原样地水平且沿与电线长边方向交叉的方向移动即可,因此极容易控制。另外,能够以短的工序高精度地使焊料附着于扭转后的包覆电线12的端部。

因此,根据本实施方式的电线扭转装置11,能够正确且高效地进行芯线部12a的扭转作业。

(其它实施方式)

本发明也可以对于上述实施方式设为以下的结构。

即,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在进行端子压接后,施加扭转,进行焊料的附着,但也可以相反,先在前侧施加扭转并进行焊料的附着后,在后侧进行端子压接。另外,本发明也可以用于前侧、后侧这两侧均进行焊料附着的电线处理装置1。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设置包覆屑排出部27,将包覆部12b吹向下方,但也可以设置包覆屑吸引部,该包覆屑吸引部在夹盘部26扭转芯线部12a后,在以向左右打开了第一部件26a和第二部件26b的状态下将包覆部12b的屑吸入下方。该情况下,只要在下方设置空气配管,吸入包覆部12b的屑,就能够可靠地回收屑。此外,此时可以不将屑吸入正下方,也可以从斜方或侧方吸入。

此外,以上的实施方式本质上是优选的示例,不旨在限制本发明、其应用物或用途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