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充电设备和充电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861974阅读:213来源:国知局
一种充电设备和充电系统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一般而言涉及感应式能量传输,并且更具体而言涉及在感应式能量传输系统中用于改进的感应式能量传输的线圈构造。



背景技术:

许多电子设备包括一个或多个经常需要外部电力来再充电的可再充电电池。这些设备常常可以利用类似的电源线或连接器充电,例如通用串行总线(“USB”)连接器。但是,尽管具有公共连接类型,但设备通常需要具有不同电力输出的单独电源。这多个电源对于使用、存储和从一个地方到另一个地方运输会很麻烦。因此,设备便携性的好处大大受限。

此外,充电线在某些条件下使用会不安全。例如,在尝试把电子设备插入车辆充电器时,车辆的驾驶员会分心。在另一个例子中,如果不注意,充电线会存在绊倒的危险。

为了解决便携式电子设备的这些和其它缺点,一些设备包括感应式充电设备。为了把能量从充电设备传输到电子设备,用户可以简单地把电子设备放在充电设备的感应式充电表面上。充电设备通过充电设备中的发送器线圈与电子设备中的接收器线圈之间的感应耦合向电子设备传输能量。但是,在一些条件下,发送器和接收器线圈中的损耗降低能量传输的效率。作为一个例子,损耗会由于线圈中一根或多根导线的电阻而产生。



技术实现要素:

本文所描述的实施例提供了可以减小发送器和接收器线圈中损耗的导线和线圈构造。在一方面,便携式电子设备中的电感线圈包括三层或更多层的单一导线。线圈的绕组在这三层或更多层中的至少两层中交织,使得导线的输入端和输出端都在线圈的同一侧进入和离开线圈。便携式电子设备可以是发送器设备或接收器设备。导线的输入端和输出端可以在输入和输出端进入和离开线圈的位置彼此邻接。电感线圈的至少一个边缘的形状可以补足电子设备的形状。

另一方面,电感线圈中的导线可以利用两束或更多束围绕沿导线长度延伸的轴捻合的线股构造。每束可以包括多根单独导电线股,这些线股也可以围绕沿导线长度延伸的轴捻合。作为一个例子,一束可以包括七根单独的围绕沿导线长度延伸的轴捻合的导电线股。导线可以包括围绕轴捻合的四束。

在还有另一方面,用于形成电感线圈的方法可以包括通过在心轴上或围绕其缠绕导线而在心轴上形成电感线圈。电感线圈形成为第一电感线圈结构。通常,粘接剂或粘合剂布置在绕组上,以固定或稳固电感线圈结构。然后,粘接剂可以被处理,以使粘接剂变得具有延展性。在一些实施例中,粘接剂可被加热,以产生柔韧的粘接剂。然后,通过把电感线圈成形到模具或表面上,电感线圈被形成为第二电感线圈结构。例如,电感线圈可以以矩形形状来构造。线圈中的粘接剂可以被加热并且电感线圈被压到弯曲的表面上,以产生梯形形状。线圈的至少一个边缘或表面将被形成为补足弯曲表面的形状,其中该边缘与弯曲的表面接触。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公开了一种充电设备,用于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充电设备包括:外壳,其具有以与要充电的电子设备的补足形状配合的特定形状配置的凹形接口表面;以及外壳内的电感线圈,包括:单一导线,形成多个层并具有输入端和输出端;所述导线限定在所述多个层中的至少两层内交织的多个绕组;和在线圈的同一侧,所述输入端进入线圈并且所述输出端离开线圈;其中,所述多个层中的顶层遵循外壳的接口表面的凹形轮廓。

根据一个优选实施例,导线的所述输入端和所述输出端彼此邻接。

根据一个优选实施例,所述线圈包括三层和十二个绕组。

根据一个优选实施例,电感线圈中的每一层具有与其它层相同的列数。

根据一个优选实施例,接口表面的凹形轮廓与电子设备的外壳的表面的凸形轮廓基本上相同。

根据一个优选实施例,电感线圈的相邻列沿与列的轴平行的方向彼此偏置,以形成限定凹形轮廓的顶层。

根据一个优选实施例,导线的输入端在线圈的第一层进入线圈;以及导线的输出端从线圈的与第一层相邻的第二层离开线圈。

根据一个优选实施例,线圈的第一层为底层;以及线圈的第二层为中间层。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方面,公开了一种充电系统,用于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充电系统包括:可穿戴设备,包括:外壳,限定弯曲的接口表面;以及外壳内的接收器线圈,接近所述弯曲的接口表面:以及充电设备,包括:外壳;外壳内的发送器线圈,包括:导线,形成多个层并具有输入端和输出端;其中所述导线限定布置成交织模式的多个绕组;所述导线的所述输入端和所述输出端在共同的位置进入和离开线圈并且彼此邻接;以及发送器线圈的上层具有对应于可穿戴设备的弯曲的接口表面的形状。

根据一个优选实施例,所述发送器线圈包括三层和布置成四列的十二个绕组。

根据一个优选实施例,所述发送器线圈的横截面被如下限定:第一层从列1至列4包括:第一绕组、第二绕组、第三绕组和第四绕组;第二层从列1至列4包括:第十二绕组、第九绕组、第八绕组和第五绕组;以及第三层从列1至列4包括:第十一绕组、第十绕组、第七绕组和第六绕组;以及第一绕组和第十二绕组包括所述输入端和所述输出端。

根据一个优选实施例,发送器线圈中的每一层具有与其它层相同的列数。

根据一个优选实施例,所述充电设备包括:谐振电路,操作地耦合至发送器线圈;以及DC至AC转换器,操作地耦合至谐振电路。

根据一个优选实施例,所述接收器线圈被配置成当弯曲的接口表面位于充电设备上时与发送器线圈感应地耦合。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又一方面,公开了一种充电设备,用于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充电设备包括:外壳,限定对应于电子设备的表面的接口表面;以及外壳内的发送器线圈,被配置成感应地耦合到电子设备的接收线圈;其中:发送器线圈包括导线,所述导线形成散布在多个层中的多个交织绕组;所述导线包括输入端和输出端;以及所述输入端和所述输出端在所述输入端和所述输出端离开发送器线圈的位置处彼此邻接。

根据一个优选实施例,发送器线圈的相邻列在与列的轴平行的方向上彼此偏置,以形成具有凹形轮廓的顶层。

根据一个优选实施例,第一组绕组中的每个绕组在相同层内开始和结束;以及第二组绕组中的每个绕组在不同层内开始和结束。

根据一个优选实施例,第一组绕组形成第一层的至少一部分;以及第二组绕组形成第二层和第三层的至少一部分。

根据一个优选实施例,每一层具有与其它层相同的列数。

根据一个优选实施例,第一组绕组跨列是线性的,并且第二组绕组在第二层开始和结束。

附图说明

参考以下附图,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得到更好的理解。附图的元素不必关于彼此是按比例的。在可能的时候,使用完全相同的标号来指示附图中公共的完全相同的特征。

图1和2是感应式能量传输系统的一个例子的透视图;

图3绘出了沿图2中线3-3所截取的感应式能量传输系统的横截面视图;

图4绘出了图1和2中所示的感应式充电系统100的一个例子的简化框图;

图5是适于用在图4中所示发送器线圈406和/或接收器线圈408 中的束的透视图;

图6是沿图5中线6-6所截取的束506的横截面视图;

图7是沿图5中线7-7所截取的束506的横截面视图;

图8是沿图5中线8-8所截取的束506的横截面视图;

图9是适于用在图4中所示发送器线圈406和/或接收器线圈408 中的导线的一个例子的透视图;

图10是沿图9中线10-10所截取的导线900的横截面视图;

图11是适于用在图4中所示发送器线圈406和/或接收器线圈 408中的线圈的一个例子的透视图;

图12是沿图11中线12-12所截取的线圈1100的横截面视图;

图13是图1和2中所示的发送器设备102的展开图;

图14和15是发送器设备的其它例子的展开图;及

图16是用于形成图13-15中所示的电感线圈的方法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文所描述的实施例提供了感应式地从发送器设备向接收器设备传输能量以便给电池充电或者操作接收器设备的感应式能量传输系统。此外或者作为替代,通信或控制信号可以在发送器和接收器设备之间感应式地发送。例如,在充电时,高频脉冲可以添加到感应式充电频率上,以便使得既能充电又能通信。作为替代,所传输的能量可以仅仅被用于通信。因此,术语“能量”、“电力”或“信号”意味着涵盖用于无线充电的传输能量、作为通信和/或控制信号的传输能量,或者既用于无线充电又作为通信和/或控制信号传输的传输能量。

现在参考图1,示出了处于未配对配置的感应式能量传输系统的一个例子的透视图。所示例的实施例示出了配置为无线地向接收器设备104传递能量的发送器设备102。接收器设备104可以是包括一个或多个电感器的任何电子设备,诸如便携式电子设备或可穿戴附件。

可穿戴附件,诸如图1中所绘出的,可以被配置为提供与健康相关的信息或数据,诸如但不限于心率数据、血压数据、温度数据、氧含量数据、饮食/营养信息、医疗提醒、健康相关的提示或信息,或其它与健康相关的数据。相关联的监视设备可以是,例如,台式计算设备、电话、个人数字助理、计算机,等等。

可穿戴附件可以包括连接到对固定到用户有用的绑带或带子的耦合机制。例如,智能手表可以包括固定到用户手腕的带子或绑带。在另一个例子中,可穿戴的健康助理可以包括围绕用户胸部连接的绑带,或者作为替代,可穿戴的健康助理可以适于与系绳或项链一起使用。在还有更多例子中,可穿戴设备可以固定到或者在用户身体的另一部分中。在这些和其它实施例中,绑带、带子、系绳或其它固定机制可以包括与附件无线或有线通信的一个或多个电子元件或传感器。例如,固定到智能手表的带子可以包括一个或多个传感器、辅机电池、相机或者任何其它合适的电子元件。

在许多例子中,可穿戴附件,诸如在图1中所绘出的,可以包括与存储器耦合或通信的处理器,一个或多个通信接口,诸如显示器和扬声器的输出设备,诸如生物测定和成像传感器的一个或多个传感器,以及诸如按钮、刻度盘、麦克风或基于触摸的接口的一个或多个输入设备。一个或多个通信接口可以在通信设备与任何外部通信网络、设备或平台之间提供电子通信,所述通信接口诸如但不限于无线接口、蓝牙接口、近场通信接口、红外线接口、USB接口、Wi-Fi接口、 TCP/IP接口、网络通信接口或者任何常规的通信接口。除了通信之外,可穿戴设备还可以提供关于时间、健康、状态或外部连接设备或通信设备和/或在这种设备上执行的软件、消息、视频、操作命令等等的信息(并且可以从外部设备接收任何前述信息)。

虽然图1和2中所示例的系统100绘出了腕表或智能手表,但是任何电子设备都可以适于从发送器设备感应式地接收能量。例如,合适的电子设备可以是可感应式地接收能量的任何便携式或半便携式电子设备(“接收器设备”),并且合适的对接设备可以是可感应式地发送能量的任何便携式或半便携式插接站或充电设备(“发送器设备”)。

发送器设备102和接收器设备104可各自分别包括外壳106、 108,以便在其中装入电子、机械和结构部件。在许多例子中,并且如所绘出的,接收器设备104可以比发送器102具有更大的侧向横截面,但这种配置不是必需的。在其它例子中,发送器设备102可以比接收器设备104具有更大的侧向横截面。在还有更多例子中,横截面可以基本上相同。而且在其它实施例中,发送器设备可以适于被插入接收器设备中的充电端口。

在所示例的实施例中,发送器设备102可以通过电线或连接器 110连接到电源。例如,发送器设备102可以从墙上的插口或者通过连接器,诸如USB连接器,从另一电子设备接收电力。此外或者作为替代,发送器设备102可以是电池操作的。类似地,虽然所示例的实施例示出连接器110耦合到发送器设备102的外壳,但是连接器 110可以通过任何合适的手段连接。例如,连接器110可以是可移除的并且可以包括大小适合放入发送器设备102的外壳106中的小孔或开放的插座内的连接器。

接收器设备104可以包括第一接口表面112,该第一接口表面 112可以与发送器设备102的第二接口表面114接口、对齐或以其它方式接触。以这种方式,接收器设备104和发送器设备102可以相对于彼此可定位。在某些实施例中,发送器设备102的第二接口表面 114可以以与接收器设备104的补足形状配合的特定形状配置(参见图2)。示例性第二接口表面114可以包括遵循选定曲线的凹形状。接收器设备104的第一接口表面112可以包括遵循与第二接口表面 114相同或基本相似的曲线的凸形状。

在其它实施例中,第一和第二接口表面112、114可以具有任何给定的形状和维度。例如,第一和第二接口表面112、114可以是基本上平坦的。此外或作为替代,发送器和接收器设备102、104可以利用一个或多个对齐机制相对于彼此被定位。作为一个例子,一个或多个磁性设备可以包括在发送器和/或接收器设备102、104中并被用于对齐发送器与接收器设备。在另一个例子中,发送器和/或接收器设备102、104中的一个或多个致动器可以被用来对齐发送器和接收器设备。在还有另一个例子中,对齐特征,诸如发送器和接收器设备的外壳中的突起和对应的凹口,可以被用来对齐发送器和接收器设备。接口表面、一个或多个对齐机制以及一个或多个对齐特征的设计或配置可以单独地或者以其各种组合被使用。

图3绘出了沿图2中线3-3所截取的感应式能量传输系统的侧面横截面视图。如前面所讨论的,发送器设备102和接收器设备104都可以包括电子、机械和/或结构部件。例如,接收器设备104可以包括一个或多个处理设备、存储器、显示器、一个或多个输入/输出设备,诸如按钮、麦克风和/或(一个或多个多个)扬声器、用于有线和/或无线通信的通信接口以及触摸输入设备(其可以或可以不结合到显示器中)。为了简化和清晰,图3的所示例实施例略去了电子、机械和/或结构部件。

图3示出了处于配对和对齐配置的示例感应式能量传输系统。接收器设备104包括具有一个或多个绕组的一个或多个接收器线圈。接收器线圈300可以从发送器设备102接收能量,并且可以使用所接收到的能量来执行或协调接收器设备104的一个或多个功能,和/或补充接收器设备104中电池(未示出)的电荷。在所示例的实施例中,接收器线圈300包括布置在两层或行中的十六个绕组。在其它实施例中,接收器线圈300可以具有布置在一层或多层中的不同数量的绕组。

类似地,发送器设备102包括具有一个或多个绕组的一个或多个发送器线圈。发送器线圈302可以向接收器设备104发送能量。在所示例的实施例中,发送器线圈302包括布置在三层中的十二个绕组。在其它实施例中,发送器线圈300可以具有布置在一层或多层中的不同数量的绕组。

发送器和接收器线圈可以利用任何适合类型的电感器来实现。每个线圈可以具有任何期望的形状和维度。发送器和接收器线圈可以具有相同数量的绕组或不同数量的绕组。通常,发送器和接收器线圈被壳体包围,以便在期望的方向(例如,朝向另一线圈)引导磁通。为了简化,该壳体在图3中被略去。示例壳体在图13中示出。

现在参考图4,示出了在图1和2中所示的感应式能量传输系统 100的一个例子的简化框图。发送器设备102包括可操作连接到DC 到AC转换器402的电源400。任何合适类型的DC到AC转换器都可被使用。例如,在一种实施例中,DC到AC转换器可以被构造为 H桥。DC到AC转换器402操作性连接到发送器谐振电路系统404。发送器谐振电路系统404操作性连接到发送器线圈406。DC到AC 转换器402把从电源400接收到的DC信号变换成AC信号,并且该 AC信号流入并流经发送器线圈406。

接收器设备104可以包括可操作连接到接收器谐振电路系统410 的接收器线圈408。接收器谐振电路系统410操作性连接到AC到 DC转换器412。任何合适类型的AC到DC转换器都可被使用。例如,在一种实施例中,AC到DC转换器可以被构造为二极管桥。负载414可操作连接到AC到DC转换器412的输出。在一种实施例中,负载414是可再充电电池。在其它实施例中,可以使用不同类型的负载。

发送器线圈406和接收器线圈408共同构成变压器416。变压器 416通过发送器线圈406与接收器线圈408之间的感应式耦合传输电力或能量(箭头418所表示的能量传输)。从本质上讲,能量是通过由发送器线圈406中AC信号产生变化的磁通而从发送器线圈406向接收器线圈408传输的,其中变化的磁通在接收器线圈408中感应出电流。在接收器线圈408中感应出的AC信号被AC到DC转换器 412接收,AC到DC转换器将AC信号转换为DC信号。在其中负载414是可再充电电池的实施例中,DC信号被用来给电池充电。此外或作为替代,所传输的能量可以被用来向接收器设备或从接收器设备发送通信信号(由箭头420所表示的通信信号)。

一般而言,发送器和接收器谐振电路系统404、410可被包括在感应式充电系统100中,以抵消当电容和电感值接近谐振频率时的一些或全部漏感。任何合适类型的谐振电路系统都可被使用。在一些实施例中,发送器谐振电路系统404是在DC到AC转换器402与发送器线圈406之间串联连接的谐振电容器,并且接收器谐振电路系统 410是在接收器线圈408与AC到DC转换器412之间串联连接的谐振电容器。

变压器中能量传输的效率受多个因素影响,包括发送器和接收器线圈二者的电感和电阻。通常,导电导线中AC电流的分布或电流密度在导线的表面附近最大。电流密度随着进入导线的深度增加而减小。这种现象被称为趋肤效应。在较高的频率,趋肤效应使导线的有效电阻增加,这导致电感器(例如,发送器线圈)的一个或多个绕组中增加的电阻性损耗。

邻近效应也不利地影响变压器中能量传输的效率。当AC信号流经导电导线时,它围绕其创建相关联的交变磁场。交变磁场在相邻的导线中感应出涡流,从而改变流经两条导线的电流的总体分布。其结果是,电流集中在离携带相同方向的电流的相邻导线最远的导线区域中。这被称为邻近效应。邻近效应可以显著增加相邻导线的AC电阻。此外,邻近效应随频率而增加。

为了减少由于导电导线中的趋肤效应和邻近效应导致的损耗,导线的各个线股可以捻合、交织或编织在一起。这种线股结构的一个例子在图5中示出。各个导电线股500围绕轴x旋转或捻合。轴x沿导线的长度延伸,并且,在所示例的实施例中,与位于中间行的中间位置的线股相关联。每个导电线股500通常包括具有围绕其的绝缘层 504的导电导线线股502。捻合的各个线股共同形成束506。

在所示例的实施例中,束506包括七个导电线股。其它实施例可以包括不同数量的导电线股。例如,一束可以包括十三或十九个线股。

图6-8是示例各个线股的捻合的束506的横截面视图。仅仅为了识别,每个线股示为具有不同的交叉影线图案。图6绘出了围绕个别线股的束的外部绝缘600。外部绝缘600是可选的并且因此没有在图 7和8中示出。

比较图6与图7和8,各个线股相对于线股602以逆时针方向 (由箭头700表示)被旋转或捻合。其它实施例可以以顺时针方向捻合线股。对于给定的距离捻合束506中的各个线股使在线股602周围的各个线股占据束中的不同位置。如果每个线股具有相当的阻抗,则电流在束中每个线股当中均匀地分布,这减少或消除趋肤效应和邻近效应的影响。

为了示例线股的不同位置,线股602周围的各线股可以占据束中左上位置、左中位置、左下位置、右下位置、右中位置以及右上位置。看束中的特定线股604,线股604在图6中位于束的左中位置。在图 7中,线股604被捻合到束中的右下位置。并且在图8中,线股604 被捻合到束中的右上位置。因此,在束的整个长度内,线股602周围的所有线股在束中都占据不同位置。

图9是适合用在图4中所示的发送器线圈406和/或接收器线圈 408中的导线的一个例子的透视图。导线900通过在轴x周围捻合多个束来构造。在所示例的实施例中,四个束506在轴x周围被捻合。捻合束506使得每一束中的大部分线股在一段距离上在导线900的外部并且一段距离上在导线900的内部。这可以进一步减小趋肤效应和邻近效应对能量传输效率的影响。

如前所述,在所示例的实施例中,导线900包括四个束。其它实施例可以包括不同数量的束。例如,导线可以包括两个、三个或六个束。

图10是沿图9中的线10-10所截取的导线900的横截面视图。可选的外绝缘层1000可以包围导线中的束。如前所述,每个束中的线股在导线的整个长度上旋转通过中心轴周围的各个位置。

导线900的构造的一个优点是卷曲时导体的更高效横截面使用,这是由于产生发送器和/或接收器线圈的更高整体Q因子的紧凑型导致的。另外,在一些实施例中,发送器线圈中和/或接收器线圈中的线股和/或束可以用软磁性材料(诸如铁、镍或钴)涂覆,以通过减少邻近效应而降低导线的AC电阻。

现在参考图11,示出了适合用作图4中所示的发送器线圈406 和/或接收器线圈408的线圈的一个例子的透视图。线圈1100可以由单根导线900形成。示例性线圈1100包括捆扎成圆形结构的三行或层和四列导线900。因此,线圈具有十二个绕组。其它实施例可以包括任何数量的层和列。

导线900在层内交织,使得输入端(例如,端部1102)和输出端(例如,端部1104)在基本上相同的位置或者线圈的基本上同一侧1106进入和离开线圈。在所示例的实施例中,导线在两层中交织,并且输入端1102和输出端1104在输入端进入线圈和输出端离开线圈的位置彼此邻接。其它实施例可以在任意数量的层中交错导线。另外,导线的输入和输出端可以在基本上相同的位置,或者线圈的基本上同一侧1106,进入和离开线圈,但不彼此邻接。

图12是沿图11的线12-12所截取的线圈1100的横截面视图。线圈中的每个绕组被编号为一至十二并且示例了线圈的交织模式或绕组配置。层一中的绕组跨列是线性的。换句话说,绕组一至四跨层是顺序的。在层二和三中,绕组在层二开始和结束,在每隔一列中(例如,列1和3)从第二向第三层向上移动,并且在其余的列中(例如,列2和4)从第三向第二层向下移动。

现在参考图13,示出了在图1和2中所示的感应式发送器设备 102的展开图。接收器线圈302包括在包围线圈的四侧当中三侧的壳体1300中。壳体使由发送器线圈302产生的磁通成形并将其引向接收器线圈。在所示例的实施例中,发送器线圈的形状是非矩形的。如前所述,发送器设备102的第二接口表面114的至少一部分可以具有遵循选定曲线的凹形状。因此,发送器线圈具有在图13中所示的实施例中的梯形形状,使得线圈的一个边缘符合第二接口表面114的形状。

图14和15是发送器设备的其它例子的展开图。在图14中,发送器线圈1400可以有三层,其中一层有三列,中间层有四列,最后一层有五列。就像在图13中所示的实施例,发送器线圈1400可以具有(或者发送器线圈的至少一个边缘可以具有)补足第二接口表面 114的形状,或者发送器线圈可以具有不同的形状。

在图15中,发送器线圈1500可以有四层,每一层有3列。再次,发送器线圈1500可以具有(或者发送器线圈的至少一个边缘可以具有)补足第二接口表面114的形状,或者发送器线圈可以具有不同的形状。

在其它实施例中,第二接口表面114和/或发送器线圈可以具有不同的形状。例如,第二接口表面114可以是基本上平坦的。在这些实施例中,发送器线圈的形状可以是矩形的。作为替代,发送器线圈可以具有不同的形状,诸如螺旋形状。线圈的形状可以被设计为引导由线圈产生的磁通和/或减少发送器与接收器线圈之间的距离。

虽然图13-15的实施例已经参考发送器线圈进行了描述,但是所示例的线圈可以包括在接收器设备中。此外,发送器和/或接收器线圈可以具有在基本相同的位置或线圈的基本同一侧1106定位输入端 (例如,端部1102)和输出端(例如,端部1104)的绕组配置。

现在参考图16,示出了用于形成图13-15中所示的线圈的方法的流程图。最初,通过在心轴上或围绕其缠绕导线,在心轴上形成电感线圈(方框1600)。电感线圈被形成为第一电感线圈结构。通常,粘接剂或粘合剂布置在绕组上,以固定或者使电感线圈结构中的绕组牢固。

接下来,如方框1602中所示,粘接剂被处理,以使粘接剂变得具有延展性。在一些实施例中,粘接剂可被加热,以产生柔韧的粘接剂。然后,通过在模具或表面上形成电感线圈,电感线圈被形成为第二电感线圈结构(方框1604)。

例如,电感线圈可以以矩形形状构造。线圈中的粘接剂可以被加热并且电感线圈被压到弯曲的表面上,以产生梯形形状。线圈的至少一个边缘或表面将被形成为补足弯曲表面的形状,其中该边缘与弯曲的表面接触。

各种实施例已经特别地参考其某些特征具体地进行了描述,但是应当理解,在本公开内容的精神和范围内,可以进行变化和修改。而且,虽然具体的实施例已在本文中进行了描述,但是应当指出,本申请不限于这些实施例。特别地,在兼容的地方,关于一个实施例所描述的任何特征也可以在其它实施例中使用。同样,在兼容的地方,不同实施例的特征可以被交换。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