断路器分闸防弹跳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859070阅读:358来源:国知局
断路器分闸防弹跳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低压电器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断路器分闸防弹跳装置。



背景技术:

由于断路器分闸时速度很快,而且断路器机构都采用刚性材料,所以一般的低压断路器若没有防回弹装置,在分闸的过程中动触头都会产生回弹,而过多的回弹会使得动触点与静触点之间的距离过近使得电弧重燃,导致动触头与静触头烧毁,甚至造成更加严重的后果。所以解决断路器在分闸过程中动触头的回弹距离过大一直是低压电器行业内重点研究的问题,然而现在一般的防回弹装置在实际运用中作用却不明显,无法解决回弹过大的问题。

虽然业界一直致力于寻找一种既可靠又简单的方式实现防弹跳功能,但是一直没有特别好的方案。公知的断路器的防弹跳装置,包括主轴,传动件,连杆,止挡,锁紧件,轴销,限位杆侧板,复位扭簧,所述的侧板固定在整个断路器壳架上,对断路器机构部件起支撑限位作用,主轴穿过侧板上的限位孔并可以转动,传动件固定在主轴上,连杆与主轴相连接,止档固定在侧板上,轴销固定在侧板上,锁紧件穿过轴销并可以绕轴销转动,限位杆固定在锁紧件上,限位杆伸入传动件上的限位孔并被限位孔限位,复位扭簧套在轴销上,其作用是使断路器在稳定状态时,锁紧件不会往下掉而影响断路器合闸。在断路器中一般对称的安装有两个防弹跳装置。其防弹跳原理是:断路器分闸时,锁紧件随着主轴一起逆时针方向转动,当传动件与止档碰撞后,断路器动触头随着传动件反弹,但是锁紧件在惯性力的作用下,仍有逆时针转动的趋势,相对传动件会有一定的转动,使得锁紧件与止档碰撞而起到防弹跳的作用。此公知的防弹跳装置在短路大电流时有时候能起防弹跳的作用,但是可靠性不高;在短路小电流时几乎不能起作用。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是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而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可靠性高的断路器分闸防弹跳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一种断路器分闸防弹跳装置,包括主轴、锁紧件、悬臂、档杆、拉簧及副轴,所述的悬臂焊接在主轴上,可以随着主轴一起转动,悬臂的一侧端部为断路器动触头连接端,所述的锁紧件连接在悬臂上,所述的档杆位于悬臂下方,所述的拉簧一端挂在副轴上,另一端挂在悬臂上,所述的锁紧件为钩状锁紧件,其后端转动连接在悬臂上,其前端开设有钩状结构。

所述的钩状结构上设有锁紧件下边缘,当断路器分闸时,悬臂及连接在悬臂上的锁紧件逆时针方向转动,悬臂首先与档杆发生碰撞,锁紧件在惯性作用下有个向下摆动的运动使锁紧件下边缘与档杆发生碰撞,随后锁紧件前端的钩状结构挂在或钩在档杆上。

所述的钩状结构的形状满足其能挂在或钩在档杆上,并且其内表面光滑,为圆滑过渡形状。

所述的锁紧件通过轴销与悬臂连接并通过卡簧固定。

在锁紧件上固定有限位轴,在悬臂上设有一个腰型限位孔,所述的腰型限位孔可供限位轴穿入并活动。

在悬臂与锁紧件之间设有扭簧,扭簧套在轴销上,扭簧一端抵在限位轴下方,另一端抵在主轴的后方。

所述的主轴、副轴及档杆均平行设置,所述的副轴与档杆均固定在断路器内的侧板上,所述的主轴穿过断路器的侧板并与断路器侧板转动连接,所述的侧板一般固定在断路器的壳架上。

所述的悬臂两端开设有在分闸与合闸状态下均与档杆抵接的限位槽。

优选地,本实用新型的断路器中一般对称的安装有两个防弹跳装置,即悬臂、锁紧件、拉簧均设置两组。

本实用新型的断路器分闸防弹跳装置工作原理为:

当断路器分闸时,拉簧释放力使主轴、悬臂带动锁紧件做逆时针转动,所述的锁紧件上的限位轴也受惯性力的作用从初始的紧贴腰型限位孔上沿位置开始向下运动,并且锁紧件下边缘与档杆发生碰撞,从而抵消掉一部分冲击力降低了回跳的幅度,在碰撞所产生的反弹力作用下限位轴有一个向上的运动,但在腰型限位孔的限制下又马上停止向上,转而向下运动,由于锁紧件端部的的钩状结构的形状满足其能挂在或钩在档杆上,这样成功的改变了锁紧件的质心位置,很好的利用了惯性效应加大了锁紧件向下摆动的幅度,使得锁紧件的钩状结构挂在或钩在档杆上,强行阻止断路器动触头的回跳。

当分闸完毕后,锁紧件上的限位轴在扭簧的作用下复位到腰型限位孔上沿,同时锁紧件的钩状结构也与档杆分离回到初始位置,确保断路器壳再次合闸动作。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对传统的锁紧件结构进行改进设计,将锁紧件的端部设置成类似钩子的形状,这样成功的改变了锁紧件的质心位置,很好的利用了惯性效应加大了锁紧件向下摆动的幅度,并且由于锁紧件设计成了钩子形状,因此,可以在锁紧件向下摆动的过程中,使得锁紧件的钩状结构能挂钩在档杆上,强行阻止断路器动触头的回跳。因此,本实用新型结果防弹跳效果好,可靠性强。并且由于钩状结构内表面光滑,为圆滑过渡形状,当分闸完毕后,锁紧件上的限位轴在扭簧的作用下复位到腰型限位孔上沿,同时锁紧件的钩状结构能够方便迅速地与档杆分离回到初始位置,确保断路器壳再次合闸动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断路器分闸防弹跳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锁紧件及相关组件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防弹跳装置合闸状态结构平面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防弹跳装置合闸状态结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防弹跳装置分闸状态结构平面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防弹跳装置分闸状态结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的防弹跳装置分闸完毕状态平面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的防弹跳装置分闸完毕状态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中标号:1-主轴,2-锁紧件,3-悬臂,4-腰型限位孔,5-限位轴,6-档杆,7-拉簧,8-副轴,9-扭簧,10-卡簧,11-轴销,12-锁紧件下边缘。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说明。

实施例

一种断路器分闸防弹跳装置,如图1、图2所示,包括主轴1、锁紧件2、悬臂3、档杆6、拉簧7及副轴8,悬臂3焊接在主轴1上,可以随着主轴1一起转动,悬臂3的一侧端部为断路器动触头连接端,锁紧件2连接在悬臂3上,档杆6位于悬臂3下方,拉簧7一端挂在副轴8上,另一端挂在悬臂3上,锁紧件2为钩状锁紧件,其后端转动连接在悬臂3上,其前端开设有钩状结构。

锁紧件2通过轴销11与悬臂3连接并通过卡簧10固定。在锁紧件2上固定有限位轴5,在悬臂3上设有一个腰型限位孔4,腰型限位孔4可供限位轴5穿入并活动。在悬臂3与锁紧件2之间设有扭簧9,扭簧9套在轴销11上,扭簧9一端抵在限位轴5下方,另一端抵在主轴1的后方。主轴1、副轴8及档杆6均平行设置,副轴8与档杆6均固定在断路器内的侧板上,主轴1穿过断路器的侧板并与断路器侧板转动连接,侧板一般固定在断路器的壳架上。悬臂3两端开设有在分闸与合闸状态下均与档杆6抵接的限位槽。

钩状结构上设有锁紧件下边缘12,当断路器分闸时,悬臂3及连接在悬臂3上的锁紧件2逆时针方向转动,悬臂3首先与档杆6发生碰撞,锁紧件2在惯性作用下有个向下摆动的运动使锁紧件下边缘12与档杆6发生碰撞,随后锁紧件2前端的钩状结构挂在或钩在档杆6上。钩状结构的形状满足其能挂在或钩在档杆6上,并且其内表面光滑,为圆滑过渡形状。

本实施例中,断路器安装有两个防弹跳装置,即悬臂3、锁紧件2、拉簧7均设置两组。

如图3-图8所示,本实施例的断路器分闸防弹跳装置工作原理为:

当断路器分闸时,拉簧7释放力使主轴1、悬臂3带动锁紧件2做逆时针转动,锁紧件2上的限位轴5也受惯性力的作用从初始的紧贴腰型限位孔4上沿位置开始向下运动,并且锁紧件下边缘12与档杆6发生碰撞,从而抵消掉一部分冲击力降低了回跳的幅度,在碰撞所产生的反弹力作用下限位轴5有一个向上的运动,但在腰型限位孔4的限制下又马上停止向上,转而向下运动,由于锁紧件2端部的的钩状结构的形状满足其能挂在或钩在档杆6上,这样成功的改变了锁紧件2的质心位置,很好的利用了惯性效应加大了锁紧件2向下摆动的幅度,使得锁紧件2的钩状结构挂在或钩在档杆6上,强行阻止断路器动触头的回跳。

当分闸完毕后,锁紧件2上的限位轴5在扭簧9的作用下复位到腰型限位孔4上沿,同时锁紧件2的钩状结构也与档杆6分离回到初始位置,确保断路器壳再次合闸动作。

上述的对实施例的描述是为便于该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能理解和使用实用新型。熟悉本领域技术的人员显然可以容易地对这些实施例做出各种修改,并把在此说明的一般原理应用到其他实施例中而不必经过创造性的劳动。因此,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上述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揭示,不脱离本实用新型范畴所做出的改进和修改都应该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