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二芯三层伴热电缆制造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686153阅读:178来源:国知局
一种二芯三层伴热电缆制造装置的制造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电线电缆制造设备领域,主要涉及一种二芯三层伴热电缆制造装置。



背景技术:

近年来,国内电缆行业已普遍地采用三层共挤装置了,国内一些厂家也参考进口的三层共挤装置,进行了制造。但是,进口的和国内一些厂家制造的三层共挤装置的机头多采用环形进料通道,这是目前普遍的做法,但是这种供给装置的机头有如下缺点:目前采用在金属内芯和PTC材料之间添加一层过渡层,目前,这个过渡层主要依赖其本身材料的特性,与金属内芯和PTC内芯产生良好的固定,但是目前这种固定仍然不是十分牢固的,仍然会出现使用时间过长后出现短路、失配的情况。因而,现有技术还有待于改进和提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二芯三层伴热电缆制造装置用以克服上述技术缺陷。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二芯三层伴热电缆制造装置,包括机头、主动放线机、导体放线盘、舞蹈轮,加热器、恒温水槽、牵引装置和收线盘,所述机头为二芯三层自定心共挤机头,包括壳体、模芯支撑套、双芯模具和,壳体中装有模芯支撑套,模芯支撑套内开有锥型孔道,进线定位模、内导体层模、PTC层模和绝缘层模四块模具依次装在锥型孔道内,模芯支撑套两端分别用前压盖和后压盖定位固定,壳体上的进料通道与安装在壳体上的联接套相通,所述进线定位模与所述内导体层膜之间设置有第一进料通道,所述第一进料通道包括第一支路与第一旁路,所述第一支路垂直连通所述进线定位模与所述内导体层膜之间形成的第一熔融空间。

较佳的,所述第一旁路倾斜连通所述第一支路与所述第一熔融空间。

较佳的,所述第一旁路具有弧度。

较佳的,所述第一进料通道还包括一环形进料通道,所述第一旁路连通所述环形进料通道与所述第一支路。

较佳的,若干所述第一支路之间具有不相同的轴线。

较佳的,所述内导体层模与PTC层模之间设置有第二进料通道,所述内导体层模与PTC层模之间形成第二熔融空间。

较佳的,所述第二进料通道包括第二支路与第二旁路。

较佳的,所述第二旁路倾斜连接所述第二支路与所述第二熔融空间。

较佳的,所述第二旁路倾斜方向与所述第一旁路倾斜方向相反。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能够形成第一熔融空间和第二熔融空间内部形成熔融液的旋转,使加工出来的电缆缆线相应的结构之间形成更牢固的固定,使电缆安全性和稳定性进一步提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二芯三层自定心机头现有技术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机头剖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AA`向结构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AA`向结构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三AA`向结构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四BB`向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上述的和另外的技术特征和优点作更详细的说明。

参见图1,为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从两个主动放线机100和两个放线盘200主动放出两根导体1200,经舞蹈轮300张紧和加热器400加热后,进入三台塑料挤出机600、700、800之间的二芯三层自定心共挤机头500内被一次性包覆上内导体层、PTC发热体层、复合绝缘层后,再经恒温水槽900冷却后,被牵引装置1000和收线盘1100收好。:从两个主动放线机100和两个放线盘200主动放出两根导体1200,经舞蹈轮3 00张紧和加热器400加热后,进入三台塑料挤出机600、700、800之间的二芯三层自定心共挤机头500内被一次性包覆上内导体层、PTC发热体层、复合绝缘层后,再经恒温水槽900冷却后,被牵引装置1000和收线盘1100收好。两根导体1200 的张紧力应保持一致。

参见图2,图2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二芯三层自定心共挤机头的现有技术结构示意图。现有技术中的二芯三层自定心共挤机头,主要包括客体1、模芯支撑套2、双芯模具和压盖3和4,壳体1中装有模芯支撑套2,模芯支撑套2内开有方型孔道,进线定位模15、内导体层模16、PTC层模17和绝缘层模18四块模具依次装在锥型孔道内,模芯支撑套2两端分别用前压盖3和后压盖4定位固定,模芯支撑套2外缘有三条进料通道分别与模芯支撑套2内的内导体层模15、PTC层模17和绝缘层模18相通,壳体1上的进料通道与安装在壳体1上的联接套相通。

所述壳体1与模芯支撑套2之间用销8固定。

所述进线定位模15与所述内导体层模16之间设置有第一进料通道21,所述内导体层模16与PTC层模17之间设置有第二进料通道22,所述PTC层模17和绝缘层模18之间设置有第三进料通道30。

所述第一环形进料通道21在壳体1上的部分与第一联接套5相通,第二环形进料通道22在壳体1上的部分与第二联接套6相通,第三环形进料通道30在壳体1上的部分与第三联接套7相通。

在实际的加工过程中,二芯三层电缆的电缆金属内芯从所述进线定位模15的开口进入所述进线定位模15与所述内导体层模16之间形成的第一熔融空间中,这个熔融空间中有熔融状态的内导体层材料,所述金属内芯从所述进线定位模15与所述内导体层模16之间形成的第一熔融空间中包裹所述内导体层材料后,沿所述内导体层模16的开口进入所述内导体层模16与所述PTC层模17之间形成的第二熔融空间,第二融入空间中有熔融状态的PTC,同理,最后的绝缘层采用相似的方法包裹在已经包裹了内导体层与PTC层的电缆内欣赏。而所述第一进料通道21供所述内导体层熔融材料通过,并注入所述第一熔融空间,所述第二进料通道22、所述第三通道30分别供熔融的PTC材料与绝缘材料进入第二熔融空间与第三熔融空间。

请参见图4所示,其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AA`向截面图。

图中展示了第一熔融空间31、第一进料通道21、第一主路23a与第一旁路24a。

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进料通道包括第一主路23a与第一旁路24a,本实施例中,上下相对的两条所述第一主路轴线交错,所述第一旁路从所述第一主路23a中倾斜延伸至所述第一熔融空间中。这种双路流通熔融液的结构设计,能够使得所述第一熔融空间31中的熔融液呈现出一定程度的旋转,这种旋转能够使得电缆内芯在包裹所述内导体层的过程中,使包裹的内导体层也出现一定程度的旋转,这种旋转带来的是在包裹号的内导体层外表面会出现一定程度的斜纹和皱褶,这种皱褶能够使所述内导体层与所述PTC层之间相接触的过程中更加的紧密,能够显著提升两层之间的固定强度,提高产品的安全性。

实施例二

请参见图5所示,其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的结构示意图。

实施例二与实施例一相似,不同之处在于,请参见图5中的第一主路23b与第一旁路24b,所述第一旁路23b从所述第一主路24b倾斜延伸至所述第一熔融空间31中,并呈现一定的弧度。这种弧度结构能够使所述第一熔融空间31中的熔融液的旋转搅动更加剧烈。

实施例二中将两个所述第一熔融空间31打通,并且在打通的中间设置有导流结构25b,该导流结构的设置能够使两个所述第一熔融空间内的熔融液流动更加剧烈,使加工完成的线缆内导体层与PTC层结合得更加紧密。

实施例三

请参见图6所示,其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三的结构示意图。

实施例三与实施例一相似,不同之处在于,请参见图6中的第一主路23c与第一旁路24c,并且还包括一环形支路26c,所述第一旁路24c一端从所述环形支路26c起始,另一端连接所述第一熔融空间31。

实施例四

请参见图7所示,其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四的结构示意图。

图7展示了图3中截面BB`的示意图。所述第二进料通道22供PTC熔融液进入所述第二熔融空间32,所述第二进料通道22包括第二支路27与第二旁路28,所述第二支路27竖直通向所述第二熔融空间,而所述第二旁路28从所述第二支路27起始,倾斜进入所述第二熔融空间33,使所述第二熔融空间中的熔融PTC材料具有一个与实施例一、二、三中所述的第一熔融空间31中内心层材料旋转搅动的方向相反的方向。

这样,在包裹了内新材料的金属内芯进入所述第二熔融空间32中的时候,所述第二熔融空间32内部的熔融PTC能够产生与内芯材料层相反的旋转,使二者之间的固定更加紧密,提升线缆的稳定性与安全性。

以上内容是结合具体的优选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所作的进一步详细说明,不能认定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只局限于这些说明。对于本实用新型所属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简单推演或替换,都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