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安全警报系统的安全传输线缆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406485阅读:191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安全线缆制造的技术领域,特别是一种安全警报系统的安全传输线缆的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警报装置是指在自动报警系统中,用以发出区别于环境声、光的火灾警报信号的装置称为警报装置,警报器是一种最基本的警报装置,通常与报警控制器组合在一起,它以声、光音响方式向报警区域发出警报信号,以警示人们采取安全疏散措施。在初期确保将物理量,通过火灾自动检测采集信号,并通过电缆通讯在该区域控制室或值班室的屏幕上显示报警部位,及时采取有效措施,最大限度的减少造成的生命和财产的损失。在这一过程中,传输线缆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传统的传输线缆结构单一,难以满足恶劣环境下的信号通畅,存在极大的安全隐患。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是解决现有技术中的问题,提出一种安全警报系统的安全传输线缆,能够使传输线缆的信号传输更加高效稳定,对外界环境的影响具有更高的抗性,利于推广应用。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安全警报系统的安全传输线缆,包括信号线芯、电源线芯、阻燃隔热线套、屏蔽线套、防潮塑膜、铝箔屏蔽层、排扰线束、抗拉撕裂绳、阻燃外护套,所述屏蔽线套套设在信号线芯上,所述阻燃隔热线套套设在电源线芯上,所述防潮塑膜包覆在屏蔽线套和阻燃隔热线套外侧,所述铝箔屏蔽层套设在防潮塑膜上,所述阻燃外护套套设在铝箔屏蔽层上,所述阻燃外护套和铝箔屏蔽层之间设置有排扰线束和抗拉撕裂绳。

作为优选,所述信号线芯采用直径为0.05mm的紫铜丝绞合构成,所述信号线芯的绞合节径比范围为4-7,所述屏蔽线套为镀锡钢丝夹心线套。

作为优选,所述电源线芯采用直径为0.1mm的无氧铜丝束绞而成,所述电源线芯的绞合节径比范围为10-12,所述阻燃隔热线套为特氟龙线套。

作为优选,所述防潮塑膜为透明塑膜,所述排扰线束采用直径为0.15mm的镀锡钢丝束合而成。

作为优选,所述阻燃外护套为低烟无卤聚乙烯护套,所述阻燃外护套的内侧设置有防水屏蔽膜。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通过将信号线芯、电源线芯、阻燃隔热线套、屏蔽线套、防潮塑膜、铝箔屏蔽层、排扰线束、抗拉撕裂绳、阻燃外护套结合在一起,经过实验优化,屏蔽线套可以加强信号线芯的屏蔽效果,同时起到抗拉伸的作用,阻燃隔热线套可以保证电源线芯的稳定,铝箔屏蔽层和排扰线束进一步加强了抗干扰能力,阻燃外护套保证了整体的耐热阻燃性能。本实用新型能够使传输线缆的信号传输更加高效稳定,对外界环境的影响具有更高的抗性,利于推广应用。

本实用新型的特征及优点将通过实施例结合附图进行详细说明。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安全警报系统的安全传输线缆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信号线芯、2-电源线芯、3-阻燃隔热线套、4-屏蔽线套、5-防潮塑膜、6-铝箔屏蔽层、7-排扰线束、8-抗拉撕裂绳、9-阻燃外护套。

【具体实施方式】

参阅图1,本实用新型一种安全警报系统的安全传输线缆,包括信号线芯1、电源线芯2、阻燃隔热线套3、屏蔽线套4、防潮塑膜5、铝箔屏蔽层6、排扰线束7、抗拉撕裂绳8、阻燃外护套9,所述屏蔽线套4套设在信号线芯1上,所述阻燃隔热线套3套设在电源线芯2上,所述防潮塑膜5包覆在屏蔽线套4和阻燃隔热线套3外侧,所述铝箔屏蔽层6套设在防潮塑膜5上,所述阻燃外护套9套设在铝箔屏蔽层6上,所述阻燃外护套9和铝箔屏蔽层6之间设置有排扰线束7和抗拉撕裂绳8,所述信号线芯1采用直径为0.05mm的紫铜丝绞合构成,所述信号线芯1的绞合节径比范围为4-7,所述屏蔽线套4为镀锡钢丝夹心线套,所述电源线芯2采用直径为0.1mm的无氧铜丝束绞而成,所述电源线芯2的绞合节径比范围为10-12,所述阻燃隔热线套3为特氟龙线套,所述防潮塑膜5为透明塑膜,所述排扰线束7采用直径为0.15mm的镀锡钢丝束合而成,所述阻燃外护套9为低烟无卤聚乙烯护套,所述阻燃外护套9的内侧设置有防水屏蔽膜。

本实用新型工作过程:

本实用新型通过将信号线芯1、电源线芯2、阻燃隔热线套3、屏蔽线套4、防潮塑膜5、铝箔屏蔽层6、排扰线束7、抗拉撕裂绳8、阻燃外护套9结合在一起,经过实验优化,屏蔽线套4可以加强信号线芯1的屏蔽效果,同时起到抗拉伸的作用,阻燃隔热线套3可以保证电源线芯2的稳定,铝箔屏蔽层6和排扰线束7进一步加强了抗干扰能力,阻燃外护套9保证了整体的耐热阻燃性能。本实用新型能够使传输线缆的信号传输更加高效稳定,对外界环境的影响具有更高的抗性,利于推广应用。

上述实施例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不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任何对本实用新型简单变换后的方案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