条形无励磁分接开关的静触头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771883阅读:293来源:国知局
条形无励磁分接开关的静触头结构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条形无励磁分接开关的静触头结构。



背景技术:

在中国专利CN201130595Y中公开了一种条形无励磁分接开关,其触头部分由动触头和静触头等组成,其中动触头为夹片状,静触头为条形柱状,上下两片动触头通过弹簧压紧跨接在静触头上,开关换档时上下两片动触头在静触头上滑动。由于静触头整体为条形柱状结构,尤其电流较大时引线通过接线端子与触头联接,这样引线需经二次弯折至开关触头,不仅接线不方便,容易使断裂,而且引线长度比较长,占用变压器内部高度尺寸也较大,使分接开关所占用变压器内部的空间比较大,导致变压器体积大,引线布置困难与不美观。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针对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种能减小引线弯曲半径,节约安装空间、连接可靠的条形无励磁分接开关的静触头结构。

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条形无励磁分接开关的静触头结构,包括绝缘杆和撑架,所述撑架上安设操作定位装置,在绝缘杆上沿其长度方向间隔安设有静触头,每相静触头配置有一个动触头组件,动触头组件中的动触头跨接于每相相邻的静触头之间,其特征在于:所述静触头包括柱状静触头本体和接线端子,所述静触头本体与动触头相配置,所述静触头本体的外端向下弯折形成接线端子,所述接线端子为扁平状。

按上述技术方案,在接线端子上设有螺纹孔或连接通孔。

按上述技术方案,所述静触头为空心棒体或实心棒体外侧压成扁平状后弯折而成。

按上述技术方案,在静触头本体与绝缘杆之间还设有止转机构,用于防止静触头转动。

按上述技术方案,所述止转机构包括在静触头本体上设置的止转凸起或止转凹坑,所述止转凸起或止转凹坑与在绝缘杆上设置的止转凹坑或止转凸起相配合。

按上述技术方案,所述动触头组件包括动触头支架和安设在动触头支架内的动触头,所述动触头为滚动式动触头或夹片式动触头。

按上述技术方案,所述夹片式动触头包括上下两片动触头,所述动触头通过弹簧压紧跨接在每相相邻的静触头之间,所述弹簧套装在弹簧导向件外,所述弹簧导向件固定在动触头支架内,所述弹簧导向件为塑料材质。

按上述技术方案,所述动触头为U型,在每个U型动触头内安设两个弹簧及两个弹簧导向件。

按上述技术方案,该导向件可为凸台也可为凹坑。

按上述技术方案,在动触头支架上对应U型动触头的两浮动端均设有限位块,用于对U型动触头的限位。

本实用新型所取得的有益效果为:

1、本实用新型中静触头的接线端子向下弯折后更有利于与从分接开关下方来的引线连接,使引线弯曲呈曲线状与静触头连接不需要经二次弯折至开关触头,不仅使引线弯曲半径减小,缩小分接开关占用变压器内部的空间,而且引线排线更美观且不易断裂,且由于接线端子为扁平状,使其与引线的连接更加可靠稳定;

2、本实用新型通过在静触头上设置止转机构,防止静触头转动,从而保证接线端子与引线的接线端子接触更可靠;

3、本实用新型中通过弹簧导向件代替现有的金属弹簧销轴,有利于改善电场,使变压器内的电场环境更好,进一步提高了分接开关的可靠性;

4、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限位块,防止动触头在动触头支架内转动,只能随动触头支架的移动而移动,使本实用新型的结构更加紧凑、稳定;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图。

图2为图1中的B-B剖视图。

图3为图2中的C-C剖视图。

图4为图1中的D-D剖视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提供的一种静触头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提供的另外一种静触头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如图1-3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条形无励磁分接开关的静触头结构,包括绝缘杆3和撑架2,所述撑架2上安设操作定位装置1,操作定位装置下端设置驱动齿轮,所述绝缘杆3对方设置有齿条移动架10,齿条移动架的齿条与操作定位装置的齿轮相啮合,使齿条移动架能沿绝缘杆长度方向来回移动;在绝缘杆3上沿其长度方向间隔安设有静触头4,每相静触头4配置有一个动触头组件,所述动触头组件包括动触头支架8和安设在动触头支架8内的动触头12,动触头支架8与齿条移动架10相连。所述静触头4包括柱状静触头本体17和扁平状接线端子16,所述静触头本体17与动触头12相配置,所述静触头本体17的外端向下弯折(向引线方向弯折一定角度)形成接线端子16,在接线端子16上设有螺纹孔或连接通孔15,用于与引线6通过螺栓5相连接。其中,所述静触头4为空心棒体或实心棒体外侧压成扁平状后弯折而成(图5、6示出了两种结构的静触头)。静触头4可为圆柱状也可为扁平柱状架构。

本实施例中,在静触头上设有止转机构与绝缘杆3相配置,用于实现静触头5的止转。如图4所示,所述止转机构包括在静触头本体外周设置的两个止转凸起18或止转凹坑,所述止转凸起或止转凹坑与在绝缘杆3上设置的止转凹坑或止转凸起相配合,从而实现静触头的止转,使接线端子16与引线6的接线端子接触更可靠、稳定。此外,静触头4与绝缘杆3之间还可通过销或过盈配合,防止其转动。

本实施例中,所述动触头12可以为滚动式动触头,也可以为夹片式动触头。其中,滚动式动触头可以采用现有滚动式动触头。当采用现有的夹片式动触头时,动触头通过弹簧中心的金属销轴压紧跨接在静触头上,其中金属销轴容易影响分接开关的电场,由此,在本实施例中还针对现有的夹片式动触头的结构也相应的做了改进,如图2、3所述,所述夹片式动触头包括上下两片U型动触头12,所述动触头通过弹簧11压紧跨接在每相相邻的静触头之间,所述弹簧套装在凸起圆柱状的弹簧导向件7外(也可设置为凹坑来套装弹簧),所述弹簧导向件7固定在动触头支架8内,其为塑料材质,与动触头支架8一体成型。在每个U型动触头12内安设两个弹簧及两个弹簧导向件,使接触面更均匀、接触性能更好。在动触头支架8上对应U型动触头12的两浮动端均设有限位块13,使动触头在换挡运动中上下浮动平稳、开关操作力矩小。触头腔14呈凹型状,用于对U型动触头12的移动运动限位与驱动,使动触头12只能随动触头支架移动,在触头腔内部不能转动,使本实用新型的结构更加紧凑、稳定。

本实用新型更适用于电流大于63A的条形开关。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