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动触头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450869阅读:208来源:国知局
一种动触头系统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断路器,具体涉及一种动触头系统。



背景技术:

断路器是指能够关合、承载和开断正常回路条件下的电流并能关合、在规定的时间内承载和开断异常回路条件下的电流的开关装置。

断路器按级数分,有单级、二级、三级和四级等。

现有断路器的动触头系统大都如附图1-2所示,包括杠杆、支架7、动触头6,其中动触头两侧设有侧壁,支架两侧设有侧板,两个侧壁与侧板交错并贴紧配合。

这种结构的动触头结构存在以下几点问题:1、动触头用料多,成本高;2、当断路器的级数为多级时,各级断路器的动触头系统联动配合,其中一侧通过与支架配合实现联动,另一侧则通过与动触头配合实现联动,导致联动性不好,分合闸的动作一致性不好。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克服背景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动触头系统,解决现有动触头系统制作成本高,且多级联动的联动性能差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一种动触头系统,包括杠杆、支架、动触头、扭簧、销轴;所述支架包括第一侧板、第二侧板以及连接第一侧板与第二侧板的连接板;所述动触头呈单片结构,其上端中心处设有铰接孔,铰接孔的一侧设有凸出并能与连接板限位配合的第一限位部,另一侧设有能与扭簧配合的第二限位部,所述动触头的下端为与静触头配合的接触部;所述动触头与杠杆设置于第一侧板与第二侧板之间,并通过销轴连接。

所述连接板的底部设有凹槽,所述扭簧包括簧体及两只扭脚,所述簧体套设在销轴上,其中一只扭脚与凹槽相抵,另一只扭脚与动触头的第二限位部相抵,并驱使动触头的第一限位部与支架的连接板相抵。

所述扭簧设置在第一侧板与动触头之间。

也可以是,所述第一侧板、第二侧板底部均设有向外弯折的限位挡板,所述扭簧为双扭簧结构,包括两个簧体、两只扭脚以及连接簧体的连杆;所述扭簧套设在销轴上,其两个簧体分别置于第一侧板、第二侧板的外侧,两只扭脚分别与两个限位挡板相抵,连杆则与动触头的第二限位部相抵,并驱使动触头的第一限位部与支架的连接板相抵。

所述簧体的内径与销轴之间保持间隙。

所述第二限位部为一凸台结构。

所述杠杆两侧均设有第一环形凸台,所述杠杆通过第一环形凸台与动触头、第二侧板接触。

所述杠杆与动触头接触一侧的第一环形凸台上设有第二环形凸台,所述动触头设置在第二环形凸台上。

所述动触头下端端部为向上弯曲的引弧部。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采用以上方案,动触头采用单片结构,设置于支架的第一侧板与第二侧板之间,动触头用料更少,成本低,而且多级联动时,拨动支架的第一侧板或第二侧板,联动性能更好。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技术触头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现有技术动触头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动触头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动触头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支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杠杆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扭簧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动触头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支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扭簧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杠杆,11-第一环形凸台, 2-支架,21-第一侧板,22-第二侧板,23-连接板,231-凹槽,24-限位挡板,3-动触头,31-铰接孔,32-接触部,33-第一限位部,34-第二限位部,35-引弧部,4-扭簧,41-簧体,42-扭脚,43-连杆,5-销轴。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作进一步说明:

如图3-5所示,一种动触头系统,包括杠杆1、支架2、动触头3、扭簧4、销轴5;所述支架2包括第一侧板21、第二侧板22以及连接第一侧板21与第二侧板22的连接板23;所述动触头3呈单片结构,其上端中心处设有铰接孔31,铰接孔31的一侧设有凸出并能与连接板23限位配合的第一限位部33,另一侧设有能与扭簧4配合的第二限位部34,所述动触头3的下端为与静触头配合的接触部32;所述动触头3与杠杆1设置于第一侧板21与第二侧板22之间,并通过销轴5连接。

动触头3采用单片结构,动触头3用料更少,成本更低,而且由于动触头3设置于支架2的第一侧板21与第二侧板22之间,多级联动时,通过拨动支架2的第一侧板21或第二侧板22实现联动,联动一致性能更好。

如图3、图5、图7所示,所述连接板23的底部设有凹槽231,所述扭簧4包括簧体41及两只扭脚42,所述簧体41套设在销轴5上,其中一只扭脚42与凹槽231相抵,另一只扭脚42与动触头3的第二限位部34相抵,并驱使动触头3的第一限位部33与支架2的连接板23相抵,其中所述第二限位部34为一向外凸出的凸台结构,所述连接板23的底部设有与扭簧4的扭脚配合的凹槽231,安装时更加容易,安装牢靠。

其中,所述扭簧4设置在第一侧板21与动触头3之间,避免扭簧4与杠杆1接触,减少摩擦,杠杆转动更加灵活。

还可以如图8-10所示,所述第一侧板21、第二侧板22底部均设有向外弯折的限位挡板24,所述扭簧4为双扭簧结构,包括两个簧体41、两只扭脚42以及连接簧体41的连杆43;所述扭簧套设在销轴5上,其两个簧体41分别置于第一侧板21、第二侧板22的外侧,两只扭脚42分别与两个限位挡板24相抵,连杆43则与动触头3的第二限位部34相抵,并驱使动触头3的第一限位部33与支架2的连接板23相抵,避免扭簧的簧体接触,进一步减少摩擦,转动更加灵活。

如图3、图8所示,所述簧体41的内径与销轴5之间保持间隙,进一步减少扭簧4受到的摩擦,提高操作的灵活性。

如图6所示,所述杠杆1两侧均设有第一环形凸台11,所述杠杆1通过第一环形凸台11与动触头3、第二侧板22接触,第一环形凸台11的结构减少杠杆1与动触头3、第二侧板22的接触面积,从而减少摩擦力,杠杆转动更加灵活。

所述杠杆1与动触头3接触一侧的第一环形凸台11上设有第二环形凸台12,所述动触头3设置在第二环形凸台12上,能够减少变形,避免影响动触头超程,使动触头系统工作更加稳定,提高产品性能。

如图4所示,所述动触头3下端端部为向上弯曲的引弧部35,动触头断开连接时,其产生的电弧会顺着引弧部35向上进入灭弧罩实现灭弧,充分发挥灭弧罩的灭弧作用,提高灭弧性能,提高产品使用安全性。

实施例不应视为对实用新型的限制,但任何基于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所作的改进,都应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