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防脱插座及与其配合的安全防脱插头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837072阅读:253来源:国知局
安全防脱插座及与其配合的安全防脱插头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连接器件,尤其是一种安全防脱插座及与其配合的安全防脱插头。



背景技术:

插座是现代工作及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电器装置,通过插座可在各种用电场所供人们方便安全地从电网中取用电能,但是目前常见的插座大多安全防护性能较低,对于在用电安全方面完全无知的儿童而言存在极大安全隐患,另外,目前的插座还存在插头容易松动、脱落或半脱落的问题,不仅容易损坏电器还存在安全隐患,虽然目前已经有许多防止触电的的安全插座的技术,但是还没有防止插头脱落的技术,不能有效的保护电器。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安全防脱插座及与其配合的安全防脱插头,不仅不容易触电,而且不容易发生松动、脱落或半脱落的情况,也使用电的电器更加安全。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包括插座体、导线、开关、火线、火线拔插、地线及地线拔插,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地线拔插与插座体的侧面垂直,在插座体的侧面设有插孔,火线拔插倾斜的设置在地线拔插的一侧,在地线拔插的外端设有喇叭口状体。

与上述的安全防脱插座相配合的安全防脱插头,包括插把、火线插头及地线插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火线插头为圆柱形,设在插把的中间,地线插头设在火线插头的外侧,在地线插头与火线插头之间设有绝缘层,地线插头的顶端设有与绝缘层连接的环状绝缘层,火线插头的顶端弯曲漏出绝缘层,其弯曲角与火线拔插的倾斜角度相一致,插入插座后旋转90度就可以连接好。

本实用新型通过地线拔插与插座体的侧面垂直设置,在插座体的侧面设有插孔,火线拔插倾斜的设置在地线拔插的一侧,在地线拔插的外端设有喇叭口状体,同时将火线插头设在插把的中间,地线插头设在火线插头的外侧,在地线插头与火线插头之间设有绝缘层,地线插头的顶端设有与绝缘层连接的环状绝缘层,火线插头的顶端弯曲漏出绝缘层,其弯曲角与火线拔插的角度相一致,插入插座后旋转90度就可以连接好,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不仅不容易触电,而且不容易发生松动、脱落或半脱落的情况,也使用电的电器更加安全。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插头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地线插头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3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4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5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所示:1为导线,2为开关,3为插座体,4为火线,5为火线拔插,6为火线插头,7为绝缘层,8为地线插头,9为地线拔插,10为喇叭口状体,11为插把,12为地线,13为连接火线,14为副火线拔插。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参照图1—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结构示意图,在插座体3内设有垂直与侧面的地线拔插9,在地线拔插9外侧的插座体3的侧壁上设有插孔,在地线拔插9靠插孔的一端设有喇叭口状体10,在地线拔插9另一端设有地线12,在地线拔插9的另一端的侧面设有火线拔插5,本实施例中火线拔插5与地线拔插9的夹角为90度,在火线拔插5上设有火线4,火线4通过开关2后与地线12合并成导线1,与之对应的插头上的火线插头6为圆柱形,设在插把11的中间,在火线插头6的外侧设有绝缘层7,在绝缘层7的外侧设有地线插头8,绝缘层7延伸出地线插头8的顶端形成绝缘环,火线插头6伸出绝缘层7,火线插头6的顶部弯曲,其弯曲的角度与火线拔插5与地线拔插9之间的夹角相一致,插头由插孔插入后,旋转90度即可插入到火线拔插5内,并且挂在火线拔插5上,即使向外拔,也很难拔出来,不易松动,也不易脱落或半脱落,即可避免人体触电,也可以防止松动、脱落或半脱落对电器造成的损坏,安全性更强。

实施例2:参照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的结构示意图,与实施例1相比,实施例2的不同之处在于:在地线拔插9另一侧设置了与火线拔插5相对称的副火线拔插14,在副火线拔插14与火线拔插5之间设置了连接火线13,当插头插入插座后,无论向哪个方向旋转90度,都可以,操作起来更加方便。

实施例3:参照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3的结构示意图,与实施例2相比,实施例3的不同之处在于:设置了两个插头,可以插两个电器。

实施例4:参照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4的结构示意图,与实施例2相比,实施例4的不同之处在于:所述的火线拔插5与地线拔插9的夹角为45度,同时火线插头6顶部弯曲的角度也为45度,可以起到同样的作用。

实施例5:参照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5的结构示意图,与实施例4相比,实施例5的不同之处在于:设置了两个插头,可以插两个电器。

以上所述的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创造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化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