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空断路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449636阅读:684来源:国知局
真空断路器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高压配电设备,特别是指一种真空断路器。



背景技术:

目前,真空断路器的结构一般有两种形式,第一种、将高压带电部分安装在以密封箱体内,采用SF6气体或绝缘罩作为高压带电部分的绝缘介质,导电回路通过硅橡胶套管引导密闭箱体外部,操动机构单独挂装在密封箱体外部;第二种、将高压带电部分固封在环氧树脂内部形成固封极柱,再将固封极柱安装在机架上,操动机构安装在机架内部。第一种结构形式因密封箱体成形困难,导致造价高,且带电体裸漏在箱体内,在户外环境中如果温差变化大,内部容易产生凝露导致绝缘事故。第二种结构形式因固封极柱裸漏在空气中,固封极柱耐老化、抗紫外线能力差,长期运行后,固封极柱的绝缘性能会下降。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真空断路器,解决了现有真空断路器固封极柱绝缘性能下降等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真空断路器,包括箱体、设于该箱体内的操作机构、设于箱体上的极柱体及设于极柱体一侧的电流互感器,所述电流互感器为穿心式电流互感器,该电流互感器与极柱体连接部分的外表面设有绝缘伞群,每一极柱体包括位于箱体上的操作部及位于操作部上的切断部,所述操作部包括由环氧树脂层压成的第一绝缘筒、设于该第一绝缘筒外的第一聚合物波纹套及设于第一绝缘筒内的绝缘操作杆,该绝缘操作杆与箱体内的操作机构相连接,所述切断部包括一真空管、设于该真空管外表面的绝缘层、设于绝缘层外周面且由环氧树脂层压成的第二绝缘筒、套设于第二绝缘筒外的第二聚合物波纹套及设于真空管内并位于操作部的绝缘操作杆上的一动轴、与该动轴相对设置的一定轴及设于该动轴与定轴上的一对接点,该第一绝缘筒与第二绝缘筒之间设有法兰盘,该真空管的上下两端分别设有一导体,并于各导体上分别连接有上出线及下出线,该动轴对应真空管下端的导体位置设有触端。

优选方案为,所述绝缘层为环氧树脂层或聚酯层。

优选方案为,所述绝缘层内添加有硅石或氧化钛。

优选方案为,所述第一聚合物波纹套及第二聚合物波纹套为硅酮橡胶套或EP橡胶套。

优选方案为,所述极柱体为并排设置的三个,且中间的极柱体无电流互感器的结构。

优选方案为,所述穿心式电流互感器包括安装板及固定在安装板上的绝缘外壳,所述绝缘外壳的中部设有供被测一次线圈穿过的穿线孔,在绝缘外壳内设有多个分别缠绕有二次线圈的环形铁芯,所述环形铁芯沿着穿线孔方向依次隔开设置,各个环形铁芯上的二次线圈依次串联在一起,使得第一个环形铁芯上的二次线圈的首端形成一个二次出线端,最后一个环形铁芯上的二次线圈的尾端形成另一个二次出线端,所述绝缘外壳的顶端设置有与两个二次出线端分别连接的二次出线螺栓。

优选方案为,所述操作机构包括连锁轴、分合闸操作手柄、吊环、储能操作手柄、储能标识牌、分合标识牌、接地螺母、铭牌,该连锁轴为两个,且分别位于箱体的两侧,该分合闸操作手柄、储能标识牌、储能操作手柄及分合标识牌均位于箱体的前侧,该分合闸操作手柄及储能操作手柄均通过电源线与极柱体连接,该分合闸操作手柄及储能操作手柄分别通过传动齿轮与储能标识牌及分合标识牌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本实用新型中的真空断路器的极柱体的结构设置可以大幅度提高真空管外部的绝缘承受力,从而防止长期运行后极柱体的绝缘性能下降等问题。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真空断路器的侧面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另一角度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1中采用的电流互感器的另一角度的结构图;

图4为图3的剖视图;

图5为图1的极柱体的剖视图。

图中:

10、箱体;20、操作机构;30、极柱体;50、电流互感器;21、连锁轴;22、分合闸操作手柄;23、吊环;24、储能操作手柄;25、储能标识牌;26、分合标识牌;27、接地螺母;28、铭牌;31、操作部;32、切断部;310、第一绝缘筒;311、第一聚合物波纹套;312、绝缘操作杆;313、法兰盘;320、真空管;321、绝缘层;322、第二绝缘筒;323、第二聚合物波纹套;325、动轴;326、定轴;328、接点;324、上出线;327、下出线;329、导体;330、触端;51、绝缘伞群;52、安装板;53、绝缘外壳;54、穿线孔;55、环形铁芯;56、二次出线螺栓。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如图1及图2所示,该真空断路器包括箱体10、设于该箱体10内的操作机构20、设于箱体10上的极柱体30及设于极柱体30一侧的电流互感器50。

该操作机构20包括连锁轴21、分合闸操作手柄22、吊环23、储能操作手柄24、储能标识牌25、分合标识牌26、接地螺母27、铭牌28。该连锁轴21为两个,且分别位于箱体10的两侧。该分合闸操作手柄22、储能标识牌25、储能操作手柄24及分合标识牌26均位于箱体10的前侧。该分合闸操作手柄22及储能操作手柄24均通过电源线与极柱体30连接。该分合闸操作手柄22及储能操作手柄24分别通过传动件与储能标识牌25及分合标识牌26连接。该吊环23为四个,且对称设于箱体10的上侧面上。该接地螺母27位于箱体10的右下角。

所述极柱体30为三个,分别位于箱体10上,且中间的极柱体30并未设置电流互感器的结构。

请同时参阅图5,每一极柱体30包括位于箱体10上的操作部31及位于操作部31上的切断部32。该操作部31包括由环氧树脂层压成的第一绝缘筒310、设于该第一绝缘筒310外的第一聚合物波纹套311及设于第一绝缘筒310内的绝缘操作杆312。该绝缘操作杆312与箱体10内的操作机构20相连接以控制其通断。该切断部32包括一真空管320、设于该真空管320外表面的绝缘层321、设于绝缘层321外周面且由环氧树脂层压成的第二绝缘筒322、套设于第二绝缘筒322外的第二聚合物波纹套323及设于真空管320内并位于操作部31的绝缘操作杆312上的一动轴325、与该动轴325相对设置的一定轴326及设于该动轴325与定轴326上的一对接点328。该真空管320的上下两端分别设有一导体329,并于各导体上分别连接有上出线324及下出线327。该动轴325对应真空管320下端的导体329位置设有触端330。该绝缘层321为环氧树脂层或聚酯层,该绝缘层321内可添加有硅石或氧化钛等填充剂。该第一绝缘筒310及第二绝缘筒322可分别为一玻璃钢筒。该第一绝缘筒310与第二绝缘筒322之间设有一法兰盘313。该第一聚合物波纹套311及第二聚合物波纹套323可为硅酮橡胶套或EP橡胶套。该极柱体30的结构设置可以大幅度提高真空管320外部的绝缘承受力,从而防止长期运行后极柱体30的绝缘性能下降等问题。

该电流互感器50为穿心式电流互感器,且与极柱体30相连接。该电流互感器50与极柱体30连接部分的外表面设有绝缘伞群51。请同时参阅图3及图4,该穿心式电流互感器50包括安装板52及固定在安装板52上的绝缘外壳53,所述安装板52与绝缘外壳53一体环氧注塑成型。该绝缘外壳53中部设有供被测一次线圈穿过的穿线孔54,在绝缘外壳53内设有多个分别缠绕有二次线圈的环形铁芯55。所述环形铁芯55沿着穿线孔54方向依次隔开设置,各个环形铁芯55上的二次线圈依次串联在一起,使得第一个环形铁芯55上的二次线圈的首端形成一个二次出线端,最后一个环形铁芯55上的二次线圈的尾端形成另一个二次出线端。该绝缘外壳53的顶端设置有一个凸台,该凸台上设有两个螺孔。在两个螺孔内分别螺纹连接有与二次出线端连接的二次出线螺栓56。该穿心式电流互感器50内部的串联结构,使得其容量增加15%,角差减少±5分,比差减少±2/100,串联后的二次线圈与被测一次线圈的变比可为50/5、60/5、75/5、100/5或150/5。具体实施时,所述环形铁芯55的个数不受本实施例的限制,其可为两个或两个以上。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