灯座转接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482988阅读:697来源:国知局
灯座转接器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灯的支撑和电连接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在现有技术的电灯泡电连接装置,如图1的中所示,其中公开了一种电灯泡电连接装置。该电连接装置包括电连接器30,电线31和灯头32。其中,灯头32用于与灯座连接,实现与电网的电连通。电连接器30用于无法与上述灯座匹配之电灯泡的连接。电线31用于电连接器30与灯头32之间的电连接。

其存在的缺点是由于电线31具有柔软性,当电灯泡的安装在电连接器30上后处于随意移动的状态,一旦受到外力作用就会发生位置的移动,不但电灯泡无法固定,而且容易受到拉扯而产生电接触不良现象。电线31撑开后占体积,铜线、绝缘材料用量大。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与电灯泡的电连接器与本体成为整体结构,既能固定电灯泡,又能实现电的连接,节省材料结构简单的灯座转接器。

为实现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所述的灯座转接器,包括有本体,设置在本体外侧上的口圈,和设置在本体尾端的中心电极,在本体前端设有绝缘插头,所述的绝缘插头中设有通孔,所述的通孔通至本体的腔体内,所述的腔体内设有前端通至通孔中第一电极片和第二电极片,所述的第一电极片的尾端电连接在中心电极上,所述的第二电极片的尾端电连接在口圈上。

本体其外表面上设有具有螺纹的导电金属口圈,可制成适于各种螺口灯头结构,以便与对应的螺口灯座安装连接。本体前端设有绝缘插头,当灯座转接器安装在灯座上后,可以避免人体接触到插头端部而产生触电。当电灯泡上的插座与该绝缘插头连接在一起后,电灯泡的插座一方面套在该绝缘插头上,使得电灯泡可以得到固定,另一方面电灯泡上对应的电极插头将伸入到通孔中,与第一电极片和第二电极片接触,实现电连接。这样,通过内外接插连接,可以使电灯泡在灯座转接器连接的更紧密牢固,特别是LED灯泡可以直接固定在灯座转接器上,使得安装、更换变得更简单。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技术的电灯泡电连接装置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灯座转接器立体图。

图3为实施例1的灯座转接器立体装配图。

图4为实施例2的灯座转接器立体装配图。

图5为实施例3的灯座转接器立体装配图。

图6为实施例4的灯座转接器立体装配图。

图7为图6另一个角度立体装配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灯座转接器的三个具体实施例作进一步详述:

实施例1,如图2、3中所示,本实用新型灯座转接器,包括有塑料制成的本体1,在本体1外侧上套有一个口圈2,并且该口圈2被紧固在本体1的圆柱面上。口圈2由金属片冲压成型,类似筒状结构,口圈2的壁面呈螺纹状,并且可与灯座螺接。在本体1尾端设有一个可以触及灯座电极的中心电极3,在本体1前端设有两个并排设置的绝缘插头4,该绝缘插头4可与对应的插座接插,以实现电的连接。每个绝缘插头4中设有一个方形通孔5,该通孔5通至本体1的腔体6内。腔体6内设有前端通至通孔5中第一电极片7和第二电极片8,第一电极片7的尾端电连接在中心电极3上,第二电极片8的尾端电连接在口圈2上。两个绝缘插头4可以增大第一电极片7和第二电极片8之间绝缘强度,也便于将第一电极片7和第二电极片8分别卡在对应的方形通孔5中,方便装配。

使用时,先将灯座转接器旋接在灯座上,旋紧后灯座转接器则被固定在灯座上无法挪动,特别方便插座与之接插。当插座与该绝缘插头4接插在一起后,火线和零线电压将传导至第一电极片7和第二电极片8上。

本体1由塑料制成,而内部则形成空心状的腔体6,既便于本体1的制造,又节省了材料。口圈2由导电金属,如铜制成,其螺纹制成适于各种灯头的结构,以便与对应的灯座螺接。第一电极片7和第二电极片8由铜片冲压成型,具有一定的弹力,分别固定在本体1中,其前端分别置于对应的通孔5中固定,尾端则分别固定在中心电极3和口圈2上。使得火线和零线上的电压可以分别通过中心电极3和口圈2传导至第一电极片7和第二电极片8上。该结构导电的用铜特别少,但整体导电截面积却特别大,即铜制电极片的截面积,实现了能承担的过电流最大化,而且结构紧凑,接插简单、方便。

本体1设有后座13和端盖14,口圈2设置在后座13上,绝缘插头4设置在端盖14上。后座13上设有卡槽15,端盖14上设有扣钩16,扣钩16勾在卡槽15中使端盖14扣合在后座13上。第一电极片7和第二电极片8分别设有弯钩23。将中心铆钉11、口筒铆钉12分别铆接在本体1上。二个电极片上的弯钩23分别弹压在中心铆钉11和口筒铆钉12的内侧上。当后座13与端盖14扣合在一起时,第一电极片7和第二电极片8在本体1的腔体6内适度地弯曲,使其尾端分别弹压在中心电极3和口圈2上,实现电连接,装配简单、快捷。

如图3、4、5中所示,本体1前端设有向腔体6内凹陷的凹槽9,绝缘插头4设置于凹槽9中,绝缘插头4周围与凹槽9的壁面之间形成可容纳插座进入的环形槽。凹槽9的设置,一方面,可以使绝缘插头4向本体1缩入,露出的部分缩短,结构变得更加紧凑。另一方面,凹槽9的内壁面与绝缘插头4外侧面可以夹持住与之接插的插座,使转接器与插座之间接插牢固,不易松脱。由于绝缘插头4向口圈2尾端和中心电极3靠近了,这样就可以缩短第一电极片7和第二电极片8的长度,既节省了铜材,又使制造成本得以降低。

绝缘插头4上设有可容纳插座上的导电体进入的槽口10。槽口10的设置使插座上的电极可以从侧边进入到方形的通孔5内与第一电极片7、第二电极片8接触,实现电的连接。

实施例2,如图2、4中所示,后座13上设有中心铆钉11,中心电极3与第一电极片7通过中心铆钉11铆接在后座13尾端上。中心铆钉11即可将第一电极片7固定在本体1上,又可使中心电极3与第一电极片7实现电连接,而且该电连接比起焊接或接插式夹持连接可以承受更大的电流。

后座13上设有两个铆接在口圈2尾端的口筒铆钉12,口圈2与第二电极片8通过其中一个口筒铆钉12铆接在后座13尾端上。口筒铆钉12既可将第二电极片8固定在本体1上,又可使口筒铆钉12与第二电极片8实现电连接,而且该电连接比起焊接或接插式夹持连接可以承受更大的电流。

实施例3,如图2、5中所示,中心铆钉11由第一电极片7的一部分弯曲而成的C形管体结构,并且是与第一电极片7成一体。中心铆钉11采用条状铜片冲压成型,在该条状铜片的尾段折起一段,再在该段上弯曲卷成一个管状体结构,将该管状体穿入本体1上的铆接孔中,铆接后可以成为一个电极。

口筒铆钉12为设置在第二电极片8的尾端,并且是由第二电极片8的一部分弯曲而成的C形管体结构,并且是与第二电极片8成一体。与上述中心铆钉11类似,口筒铆钉12也是采用条状铜片冲压成型,在该条状铜片的尾段折起一段,再在该段上弯曲卷成一个管状体结构,将该管状体穿入本体1上对应的铆接孔中,铆接后使口筒铆钉12与第二电极片8实现电连通。该管状体结构既具有铆钉功能,可以使第一电极片7、第二电极片8固定在本体1上,又能在电连接上实现直通,省去了电连接通路上的接触点,相比于独立的铆钉与电极片之间的铆接在电连接上更加可靠。

装配时,将第一电极片7、第二电极片8与在后座13上的口圈2和中心电极3铆接固定,然后将第一电极片7和第二电极片8对准绝缘插头4中的通孔5放入,最后将盖14扣合在后座13上。

实施例4,如图2、6、7中所示,本体1设有管体17,管体17前端设有端面18,管体17与端面18呈一体结构,口圈2套设在管体17上,绝缘插头4设置在端面18上,第二电极片8尾部设有勾在管体17尾端上的弯折部19,弯折部19被夹持处在口圈2与管体17之间,弯折部19与口圈2之间处于电接触状态,口圈2中央设有绝缘环20,第一电极片7尾端固定在绝缘环20的中心孔22中。装配时,先将第一电极片7和第二电极片8置入绝缘插头4中的通孔5中,并使第二电极片8尾部的弯折部19勾在管体17尾端上,第一电极片7尾端处在绝缘环20的中心孔22中,再将带有螺纹结构的口圈2旋拧在管体17的外螺纹上,此时,弯折部19被夹紧在口圈2与管体17之间得以固定,并且与口圈2之间实现了电连接,装配简单、快捷。

口圈2尾端设有一个环面21,绝缘环20夹在环面21的内侧边上固定,中心电极3为拧入中心孔22中的自攻螺钉。绝缘环20为在口圈2的环面21上注塑成型塑料件,既有绝缘效果,又具有一定的塑性,当自攻螺钉拧入圆形中心孔22中时,一方面可以使第一电极片7尾端变形呈弧形,被夹紧贴靠在圆形中心孔22壁面上固定,另一方面可以在圆形中心孔22壁面上产生相应的螺纹,使得中心电极3牢固地固定在本体1上,而且不易松脱,同时又实现了第一电极片7与中心电极3之间的电连接。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灯座转接器省去了现有技术中的电线,不但大大节省了材料,而且使得结构紧凑,便于电灯泡的固定、安装和更换,而且电连接更加安全可靠。特别是对于LED灯泡,由于其轻的特点,可以直接安装、接插、固定,并且不易脱落。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