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锁开关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253703阅读:1021来源:国知局
自锁开关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子元件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自锁开关。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自锁开关有圆珠笔式自锁开关和SD卡台阶式自锁开关。其中,圆珠笔式自锁开关结构简单、成本较低,但是使用时锁定时声音较大且按压寿命较短。SD卡台阶式中,锁止件在心形槽中滑动,并当锁止件位于心形槽的不同位置时实现开关的接通、锁止与断开。为保证锁止件在心形槽中单向运动,心形槽的槽底会设置止逆卡,锁止件在心形槽中滑动时,始终压紧心形槽的槽底,并在止逆卡的阻挡下实现单向运动。这样的设置在使用过程中亦会产生较大的声音,同时,由于锁止件始终压紧心形槽的槽底,长时间使用容易发生磨损而失效。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使用过程中噪声小的自锁开关。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所述的技术方案:

一种自锁开关,其包括有:按钮,所述按钮一侧设心形槽,所述心形槽一侧设伸入所述心形槽下端内并与所述心形槽壁相抵止的导向弹性件,所述按钮上固定有连接弹片;外壳,所述外壳上固定有接线端子,所述外壳的底部与所述按钮之间设弹簧,当所述弹簧压缩,所述连接弹片与所述接线端子接触,自锁开关导通,当所述弹簧回伸,所述连接弹片与所述接线端子分离,自锁开关断开;锁止件,所述锁止件的尾部连接于外壳,所述锁止件的端头伸入所述心形槽并可在所述心形槽中滑动。

优选地,所述锁止件的尾部固定于所述外壳,所述锁止件的端头被设置为具有朝向所述导向弹性件一侧的回复力。

优选地,所述心形槽下方最低点为初始点,所述心形槽左上方的最高点为第一极限点,所述心形槽右上方的最高点为第二极限点,所述第一极限点与所述第二极限点之间的最低点为锁止点,在所述心形槽内,所述起始点与所述第一极限点之间形成第一槽段,所述第一极限点与所述锁止点之间形成第二槽段,所述锁止点与所述第二极限点之间形成第三槽段,所述第二极限点与所述初始点之间形成第四槽段,所述导向弹性件一端固定于所述心形槽右侧,另一端伸入所述第四槽段并与所述第四槽段的左侧壁相抵止。

优选地,所述第一槽段与所述第二槽段连接部位设第一圆角,所述第三槽段与所述第四槽段连接部位设第二圆角。

优选地,所述导向弹性件与所述第四槽段相抵止的一端向右下侧弯折形成导向端。

优选地,所述锁止件为弹性钢丝弯折形成,所述外壳底部设锁止件容纳腔,所述锁止件容纳腔设有开口,所述锁止件的尾部容置于所述锁止件容纳腔内,所述锁止件的端头从所述开口伸出并伸入所述心形槽,所述锁止件的尾部位于所述第二极限点的右侧。

优选地,所述按钮背离所述心形槽的一侧设连接弹片容纳腔,所述接线端子包括与所述连接弹片容纳腔相对设置的正极触片与负极触片,所述连接弹片中部容置于所述连接弹片容纳腔内,所述连接弹片两端头分别平行于所述正极触片与所述负极触片。

优选地,所述外壳底部设定位柱,所述按钮朝向所述外壳底部的一面相应地设弹簧容纳腔,所述弹簧一端套于所述定位柱上,另一端容置于所述弹簧容纳腔内。

优选地,所述定位柱、所述弹簧容纳腔与所述弹簧均为两个。

优选地,所述外壳包括上盖与底座,所述上盖设按钮孔,所述按钮从所述按钮孔伸出所述上盖,所述上盖与所述底座热熔结合成整体。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技术效果在于:伸入心形槽下端内并与心形槽壁相抵止的导向弹性件使得锁止件的端头可在心形槽中单向运动,避免了在槽底设止逆卡而在使用过程中产生噪音和磨损的现象。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自锁开关的爆炸图。

图2是按钮的示意图。

图3是按钮另一个角度的示意图。

图4是底座的示意图。

图5是锁止件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自锁开关去掉外壳上盖后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更加清楚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阐述。

如图1至图3所示,自锁开关包括外壳2,一端位于外壳2内部、另一端穿出外壳2的按钮1,以及尾部设于外壳2,端头伸入按钮1的侧面心形槽11之中的锁止件3。

按钮1的侧面设心形槽11,心形槽11下方最低点为初始点111,心形槽左上方的最高点为第一极限点112,所述心形槽右上方的最高点为第二极限点114,第一极限点112与第二极限点114之间的最低点为锁止点113。在心形槽11内,初始点111与第一极限点112之间形成第一槽段115,第一极限点112与锁止点113之间形成第二槽段116,锁止点113与第二极限点114之间形成第三槽段117,第二极限点114与初始点111之间形成第四槽段118。第一槽段115、第二槽段116、第三槽段117以及第四槽段118的底部位于同一平面。附图所示的实施例中,心形槽11的右侧设导向弹性件12,导向弹性件12一端固定于按钮1,另一端伸入第四槽段118并与第四槽段118的左侧壁1181相抵止。附图所示的实施例中,导向弹性件12与第四槽段118相抵止的一端向右下侧弯折形成导向端121,导向段121的下侧与第一槽段115的上侧壁位于同一直线上。按钮1背离心形槽11的一面设有连接弹片容纳腔13,连接弹片14中部141容置于连接弹片容纳腔内13,连接弹片14的两接线端头142伸出容纳腔13。

外壳2包括上盖21与底座22,上盖21设有按钮孔211,按钮1从按钮孔211伸出外壳2。附图所示的实施例中,上盖21可以与底座22热熔结合成外壳2。如图4所示,底座22沿内壁设有两接线端子221、222,底座22的底部设有定位柱223,按钮1朝向底座22的一面相应地设弹簧容纳腔15,弹簧224一端套于定位柱223外,另一端伸入弹簧容纳腔15。

锁止件3的尾部31连接于外壳2,锁止件3的端头32伸入心形槽11并可在所述心形槽中滑动。附图所述的实施例中,锁止件3由一根弹性钢丝弯折而成。外壳2底部设锁止件容纳腔225,锁止件容纳腔设有开口2251,尾部31容置于锁止件容纳腔225内,端头32从开口2251伸出并伸入心形槽11。于其他实施例中,锁止件3也可采用其他方式连接于外壳2。例如,可在外壳2上设一横向槽,将锁止件3的尾部31置入该横向槽中从而使锁止件3可沿该横向槽左右滑动,同时将锁止件3的端头32伸入心形槽。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如下:

初始位置时,锁止件3的端头32位于初始点111,当按钮1受到外力按压向下运动时,弹簧224收缩,端头32的上端受到导向弹性件12的导向段121的阻碍,从而发生偏转向左移动,进入第一槽段115。端头32在第一槽段115中从初始点111向第一极限点112滑动。此过程中,连接弹片14的两接线端头142与设于底座22内壁的两接线端子221、222接触,开关导通。当按钮1继续受到外力按压时,端头32越过第一极限点112并沿心形槽11的第二槽段116向右滑动到达锁止点113。当端头32到达锁止点113时,由于弹簧224具有向上的回复力,此时开关锁定并一直处于导通状态。当按钮1继续受到外力按压时,端头32从锁止点113沿第三槽段117向第二极限点114滑动,当端头32越过第二极限点114时,撤掉外力,弹簧224产生的回复力使按钮1向上运动,连接弹片14的两接线端头142与设于底座22内壁的两接线端子221、222分离,开关断开。在此过程中,端头32在第四槽段118中从第二极限点114向初始点111滑动。由于导向弹性件12的一端伸入第四槽段118并与第四槽段118的左侧壁1181相抵止,端头32从第二极限点114向初始点111滑动的过程中,会与导向弹性件12的一端相接触,当端头32与导向弹性件12相接触时,弹簧224的回复力迫使按钮1向上运动同时导向弹性件12的一端发生向右偏转,从而使端头32越过导向弹性件12而到达初始点。自此,自锁开关的一个行程结束。

本实用新型以导向弹性件12代替了现有技术中设置于心形槽底部的止逆卡实现端头32止逆的功能。由于导向弹性件12的设置,使得端头32在自锁开关的行程内不需要紧压槽底,从而避免了噪音和磨损的出现。

本实施例中,锁止件3的尾部31固定于外壳2,为使锁止件3的端头32可以沿心形槽顺时针滑动,需要使端头32具有朝向右侧的回复力。这样,在端头32沿第二槽段116及第三槽段117滑动时,即从第一极限点112向第二极限点114运动过程中不至于发生反向运动。如图5所示,本实施例中,锁止件31以一根弹性钢丝弯折而成,并将该弹性钢丝的尾部32固定于第二极限点114右侧,以保证锁止件3的端头32具有朝向右侧的回复力。需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导向弹性件12位于心形槽11的右侧,所以需要将端头32设置为具有朝向右侧的回复力,而端头32在心形槽11中沿顺时针方向滑动。于其他实施例中,导向弹性件12可设置于心形槽的左侧,这种情况下,端头32需要被设置为具有朝向左侧的回复力,而端头32在心形槽11中沿逆时针方向滑动。

本实施例中,为保证自锁开关的静音效果,如图6所示,可以在第一槽段115与第二槽段116连接部位设第一圆角1151,在第二槽段116与第三槽段117连接部位设第二圆角1161,在第三槽段117与第四槽段118连接部位设第三圆角1171。当端头32运动至第一极限点112、锁止点113以及第二极限点114时,将发生方向偏转,圆角的设置使得端头32在发生方向偏转时声音减小,从而优化静音效果。

本实施例中,按钮1背离心形槽11的一面设有连接弹片容纳腔13,连接弹片14中部141容置于连接弹片容纳腔13内,连接弹片14的两接线端头142伸出容纳腔13。底座22沿内壁设包括有正极触片221以及负极触片222的接线端子,连接弹片14的两接线端头142与接线端子平行设置,当按钮1受力向下运动时,接线端头142与接线端子接触,开关导通。本实施例中,接线端头142、正极触片221以及负极触片222被设置为具有一定的宽度,这样的设计使得接线端子与接线端头的接触面增大,可使自锁开关在较大电流的环境下工作。

本实施例中,底座22的底部设有两个定位柱223,相应的,按钮1朝向底座22的一面设两个弹簧容纳腔15,而弹簧224也设2组。两组弹簧的设置既保证了自锁开关在行程中具有足够的回复力,也帮助了按钮与外壳位置的相对固定。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非对本实用新型做任何形式上的限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施以各种等同的更改和改进,凡在权利要求范围内所做的等同变化或修饰,均应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