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线对板连接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653976阅读:867来源:国知局
一种线对板连接器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连接端子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线对板连接器。



背景技术:

线对板连接器广泛用于在电线和电元件之间形成电连接。

本申请人在2016.06.23申请的,公开号为CN205680857U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中公开了一种板对板连接器,包括一顶面带有插槽的绝缘壳体以及穿设于插槽中的导电件,所述插槽的外侧一体设置有一平整的吸取面,该吸取面与插槽的开口齐平。

在上述专利中,申请人尝试对连接器的焊接部加以改进:在焊接部两侧增加了凹槽以增加焊接部在焊接时与焊锡的接触面积。在随着市场推广发现,该改进结构在加强连接器的焊接强度上虽然取得了较好效果,但由于焊接部过多地被焊锡包覆,导致连接器通电过程中产生的热量难以散开、温升过高,使得连接器老化速度快。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线对板连接器,其有点在于焊接强度高、温升低。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线对板连接器,包括顶面开设有插接口的壳体、若干穿设在插接口内的导电件,所述导电件一端为插针,插针位于插接口内,所述导电件的另一端为引脚,引脚置于壳体的外侧,引脚的外端为焊接部,所述壳体表面设置有用于容纳焊接部的容置槽,所述容置槽的槽壁、槽底均与焊接部保持有间隙。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容置槽槽壁与焊接部的间隙供融化的焊锡流入以加强其焊接强度;而容置槽槽底与焊接部的间隙因处于焊接部上方只要控制焊锡用量即可免于被焊锡填满,从而用于使焊接部与空气的接触面积增加,令焊接部散热效果显著提高从而有效减少该处温升、避免连接器过早老化。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容置槽内设置有散热通道,所述散热通道与插接口连通。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散热通道的设计一方面增大了容置槽与焊接部之间的间隙,增加空气流量;另一方面连接器壳体为塑料件,热膨胀系数大,其底面单独承受较大温升时内外变形不均匀容易开裂,而散热通道的设置使得连接器内外热量变化更加均匀以避免壳体过快地出现开裂。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引脚、容置槽均位于壳体的底面。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引脚将壳体立着固定在电路板上,使其插接口朝上,方便插接使用。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容置槽的槽壁与焊接部、槽底与焊接部之间的间隙不小于0.02mm。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以保证焊接部与壳体之间留有足够的间隙用于对外进行热交换。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引脚、容置槽的外端均沿着底面延伸并延伸至底面外,所述容置槽的里端具有夹持部,该夹持部的侧壁、底壁均与引脚抵触。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夹持部固定、限制引脚位置,保证其与容置槽留有足够的间隙。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引脚里端背向焊接部延伸出加固部。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利用加固部双向对连接器底面进行焊接,使得连接器与电路板焊接的更加牢固、保持力更大。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壳体的侧面开设有插槽,插槽内固定有固定板,所述固定板延伸至底面且固定板分别位于引脚的两侧。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因导电件位于插接口内,所以引脚位置一般集中在连接器的中部。而通过固定板与线路板焊接则有效提高了引脚两侧的连接效果。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插槽平行于底面。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固定板在与线路板焊接后,通过插槽即可有效限制连接器的纵向位置,避免连接器的壳体与导电件分离。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壳体侧面一体凸起有吸取部,所述吸取部上端设置有与顶面平齐的吸取面。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线对板连接器的加工过程中,自动化吸盘通过平整的吸取面即可拾取连接器,使连接器适用于自动化生产。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吸取部下端设置有沉孔。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利用沉孔的设置减少了吸取部的壁厚,防止在注塑过程中吸取部因料厚过厚导致出现气孔等缺陷。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线对板连接器具有以下优点:

1、焊接部的间隙式热交换结构设计,有效降低焊接部的温升,提高连接器的通电效率;

2、优化的吸取部结构,使连接器适用于自动化生产的同时废品率降低。

附图说明

图1是实施例中壳体顶面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实施例中壳体底面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3是实施例中壳体侧面以及焊接部放大处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3中A-A处的剖面示意图;

图5是图3中B-B处的剖面示意图。

图中,1、壳体;11、顶面;12、底面;13、插接口;2、导电件;21、插针;22、引脚;23、焊接部;24、加固部;3、容置槽;31、夹持部;32、散热通道;4、插槽;5、固定板;6、吸取部;61、吸取面;62、沉孔。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本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解释,其并不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完本说明书后可以根据需要对本实施例做出没有创造性贡献的修改,但只要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内都受到专利法的保护。

一种线对板连接器,用于灯条。参见说明书附图1,包括一长方形注塑成型的壳体1,壳体1的顶面11开设有插接口13,用于与导线插接。在壳体1的底面12穿设有六个导电件2,该导电件2处在插接口13内的一段为插针21,用于与导线电连接。导电件2从底面12穿出至壳体1外部的一段为引脚22。引脚22的外端为焊接部23,用于与线路板焊接。

参见说明书附图2,在壳体1底面12外侧开设有六道容置槽3,容置槽3延伸至底面12边缘。引脚22从底面12穿出后大致呈90度弯折,并顺着容置槽3延伸直至焊接部23伸出底面12边缘。在容置槽3背向焊接部23的一端,其向内侧凸起有夹持部31,夹持部31的侧壁、底壁均与引脚22抵触以固定引脚22。

参见说明书附图3,容置槽3的槽壁、底壁均与焊接部23保持有间隙,其中底壁与焊接部23留有0.06固定板±0.02mm的间隙,槽壁与焊接部23保持与0.10±0.03mm的间隙。

参见说明书附图4,在容置槽3的槽底还开设有散热通道32,该散热通道32靠近焊接部23,且散热通道32与插接口13连通。散热通道32的设置在实际生产中还具有一个作用:连接器壳体1为注塑件,注塑过程中常因连接器长度尺寸较大而出现模塑料因内部组织应力的影响导致长度方向两头出现一定程度上的弯曲变形。而贯穿容置槽3槽底的散热通道32则意外的打散了壳体1上的组织应力,降低了壳体1注塑后的弯曲形变。在引脚22背向焊接部23的一端延伸出加固部24,用以将底面12的另一侧亦焊接固定至电路板上以加强其连接强度、平稳性。六根引脚22并列成组。

参见说明书附图5,壳体1的侧面开设有与底面12平行的插槽4,在插槽4中插设有固定板5,该固定板5向下延伸至底面12,且保持与焊接部23等高,用于在焊接时通过该固定板5加固壳体1两侧。因壳体1与导电件2为过盈配合,在较大的插拔力下两者存在分离的可能性。而固定板5的设置通过横向的插槽4有效防止壳体1与导电件2纵向分离,保证连接器连接的可靠性。

参见说明书附图4,在壳体1的顶面11一侧还一体凸起有吸取部6,该吸取部6的上端为吸取面61,吸取面61与顶面11平齐且吸取面表面平整。用以方便端子适用于自动化加工中吸盘的吸取、码放。在吸取部6的下端则开设有若干沉孔62,从而使得吸取部由一实体结构转为薄壁结构,有效避免注塑过程中出现气孔、空心的缺陷。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