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连接器组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707988阅读:189来源:国知局
电连接器组件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关于一种电连接器组件,尤其涉及一种具有锁扣件的电连接器组件。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请参考中国发明专利第CN105261855A号揭露的电连接器,其包括绝缘本体、收容于所述绝缘本体内的导电端子、包覆于所述绝缘本体外的遮蔽壳体及收容于所述遮蔽壳体内的锁扣件,其锁扣件仅与所述绝缘本体相互限位。再参考中国实用新型专利第CN203850559U号揭露的电连接器,其包括绝缘本体、收容于所述绝缘本体内的导电端子、包覆于所述绝缘本体外的遮蔽壳体及收容于所述绝缘本体内的锁扣件。上述锁扣件均仅设有与绝缘本体相定位的定位臂,当电连接器与对接连接器插拔的过程中,很容易因锁扣件的固持力不足导致锁扣件脱扣。

因此,有必要对现有的技术进行改进以克服上述缺陷。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结构稳固的电连接器组件。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电连接器组件,其包括绝缘本体、收容于所述绝缘本体内的若干导电端子、设置于所述绝缘本体外的遮蔽壳体、收容于所述遮蔽壳体内的锁扣件及组装于所述遮蔽壳体后端的电路板,所述锁扣件包括基部,自所述基部向前延伸形成的锁扣臂及自所述基部延伸形成的第一固持臂及第二固持臂,所述第一固持臂收容于所述绝缘本体内,所述第二固持臂固定于所述电路板。

进一步的,所述遮蔽壳体包括与所述电路板相固定的后固持臂。

进一步的,所述遮蔽壳体包括位于两侧的左壳与右壳,所述后固持臂包括自所述左、右壳分别向后延伸的横固持臂及自所述横固持臂的尾端弯折向下延伸形成的竖固持臂。

进一步的,所述电路板沿竖直方向放置,其上设有收容所述第二固持臂的第一收容缺口及收容所述后固持臂的第二收容缺口,所述绝缘本体上设有收容所述第一固持臂的收容孔。

进一步的,所述电路板设有顶表面,所述第一收容缺口自所述电路板的顶表面向下凹陷形成。

进一步的,所述锁扣件还包括自所述基部向上延伸形成的按压部,所述按压部收容于所述第一收容缺口内。

进一步的,所述电路板上设有固定导电片,所述第二固持臂及所述后固持臂分别焊接于所述固定导电片上。

进一步的,所述固定导电片位于所述第一收容缺口与第二收容缺口之间,位于所述电路板同一侧的所述第二固持臂与所述后固持臂焊接于同一固定导电片上。

进一步的,所述基部包括竖直部及自所述竖直部的上、下两端分别弯折向前延伸的上臂与下臂,所述锁扣臂自所述上臂向前延伸形成,所述第一固持臂自所述下臂向前延伸形成,所述第二固持臂自所述下臂的下表面局部向下延伸形成,所述锁扣臂包括自所述基部向前延伸形成的横臂及自所述横臂向上凸出形成的锁扣块。

进一步的,所述电连接器组件还包括包覆所述电路板及所述遮蔽壳体后端的盖体,所述盖体包括组装于所述锁扣件上的上盖及包覆于所述电路板前、后端的前盖与后盖,所述绝缘本体上还设有收容所述锁扣臂的收容槽。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通过在锁扣件上同时设置与绝缘本体相固定的第一固持臂及与电路板相固定的第二固持臂,以增加锁扣件的保持力,避免锁扣件在使用的过程中脱扣。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组件的立体组合图。

图2是图1所示电连接器组件的部分分解图。

图3是图2的另一角度视图。

图4是图1所示电连接器组件中的绝缘本体、遮蔽壳体、端子模块及锁扣件的立体分解图。

图5是图4的另一角度视图。

图6是组装有绝缘本体、端子模块及锁扣件的遮蔽壳体与电路板组装前的立体分解图。

图7是组装有绝缘本体、端子模块及锁扣件的遮蔽壳体与电路板组装后的立体组装图。

图8是图7的另一角度视图。

【主要组件符号说明】

绝缘本体 1 收容空间 10

电连接器组件 100 收容槽 11

上壁 12 下壁 13

左侧壁 14 右侧壁 15

收容孔 16 舌部 17

基座 18 导电端子 2

第一导电端子 21 第二导电端子 22

遮蔽壳体 3 收容腔 30

上壳 31 缺口 311

下壳 32 左壳 33

右壳 34 横固持臂 341

竖固持臂 342 后固持臂 344

对接部 36 锁扣件 4

基部 40 竖直部 401

上臂 402 下臂 403

锁扣臂 41 锁扣块 411

横臂 412 第一固持臂 42

第二固持臂 43 按压部 44

电路板 5 连接导电片 51

第二收容缺口 52 第一收容缺口 53

后表面 56 固定导电片 561

盖体 6 前盖 61

开口 611 后盖 62

上盖 63 操作部 631

固定部 632 定位部 633

固定槽 635 第一塑胶块 71

第二塑胶块 72 第一端子模块 74

第二端子模块 75

如下具体实施方式将结合上述附图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照图1至图5所示,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组件100包括绝缘本体1,收容于所述绝缘本体1内的若干导电端子2、设置于所述绝缘本体1外的遮蔽壳体3、收容于所述遮蔽壳体3内的锁扣件4、组装于所述遮蔽壳体3后端且与所述导电端子2电性连接的电路板5、包覆于所述遮蔽壳体3后端及电路板5外的盖体6。本实用新型中,定义电连接器的对接方向为水平方向,与对接方向垂直的方向为竖直方向。

请参照图4至图5所示,本实施例中,导电端子2包括一排第一导电端子21及一排第二导电端子22。本实施例中,第一导电端子21收容于第一塑胶块71内形成第一端子模块74,第二导电端子22收容于第二塑胶块72形成第二端子模块75。第一端子模块74与第二端子模块75上下组装后,组装入绝缘本体1内。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一导电端子21与第二导电端子22也可直接收容于绝缘本体1内。

绝缘本体1包括与对接连接器对接的呈水平延伸的舌部17及自舌部17向后延伸的基座18。舌部17包括上壁12、下壁13、左侧壁14、右侧壁15及由所述上壁12、下壁13、左侧壁14及右侧壁15围绕形成的收容空间10。所述绝缘本体1还包括分别位于左、右两侧的收容槽11及位于所述收容槽11下方的收容孔16。

锁扣件4包括基部40、自基部40向前延伸形成的锁扣臂41、自基部40向上延伸形成的按压部44、自基部40向前延伸形成的第一固持臂42、自基部40向下延伸形成的第二固持臂43。锁扣臂41包括自基部40向前延伸形成的横臂412及自横臂412的前端向上凸出形成的锁扣块411。本实施例中,基部40为U形,其包括竖直部401及自竖直部401的上、下两端分别弯折向前延伸的上臂402与下臂403。锁扣臂41自上臂402向前延伸形成,按压部44自上臂402上表面局部向上延伸形成。第一固持臂42自下臂403向前延伸形成,第二固持臂43自下臂403的下表面局部向下延伸形成。第一固持臂42位于锁扣臂41下方,且第一固持臂42大致平行于锁扣臂41。在其他实施例中,所述基部40的形状可依实际情况作适应性变化。锁扣件4也可根据基部40的具体情况作适应性变化。本实用新型中共有一对用于与对接连接器对接的锁扣件4,锁扣件4的锁扣臂41分别收容于绝缘本体1内的收容槽11内,第一固持臂42收容于绝缘本体1内的收容孔16内。

遮蔽壳体3设有收容舌部17的对接部36。对接部36包括上壳31、下壳32、左壳33、右壳34及由所述上壳31、下壳32、左壳33及右壳34围绕而成的收容腔30。遮蔽壳体3还包括自所述左壳33与右壳34分别向后延伸形成的后固持臂344,后固持臂344包括自所述左壳33与右壳34分别向后延伸形成的横固持臂341及自所述横固持臂341的尾端弯折向下延伸形成的竖固持臂342。本实施例中,两横固持臂341分别自左壳33及右壳34向外弯折再向后延伸形成,两横固持臂341之间的距离大于左壳33与右壳34之间的距离。横固持臂341与竖固持臂342相互垂直。在其他实施例中,横固持臂341与竖固持臂342也可沿其他角度延伸,只要具有横向与竖向的分量即可。上壳31的左右两侧分别设有供所述锁扣块411向上穿出的缺口311。

请参图2至图3及图6至图8所示,电路板5沿竖直方向放置,其放置方向垂直于遮蔽壳体3的延伸方向。电路板5上设有与所述导电端子2电性连接的连接导电片51、与遮蔽壳体3定位的固定导电片561、收容所述锁扣件4的第二固持臂43的第一收容缺口53及收容所述遮蔽壳体3的后固持臂344的第二收容缺口52。固定导电片561位于第一收容缺口53与第二收容缺口52之间。在最佳实施例中,竖固持臂342与第二固持臂43大致位于同一高度,分别收容于第二收容缺口52及第一收容缺口53中,固定导电片561位于竖固持臂342与第二固持臂43之间。第一收容缺口53自电路板5的顶表面向下凹陷形成,本实施例中,按压部44也部分收容于第一收容缺口53中,在其他实施例中,按压部44可根据实际情况,将其完全收容于第一收容缺口53或者完全不收容于第一收容缺口53。当按压部44部分收容于或者完全收容于第一收容缺口53时,因第一收容缺口53为上端开放的缺口,其上端与外部连通,故按压部44及锁扣臂41可自由的上下运动。

请参图1至图3所示,盖体6包覆于遮蔽壳体3的后端,并将电路板5包覆于其中,其包括前盖61、后盖62及上盖63。上盖63设有操作部631、与按压部44相固定的固定部632及与前盖61和后盖62相定位的定位部633。固定部632上设有收容按压部44的固定槽635。前盖61及后盖62上分别设有若干与定位部633配合的定位部633。前盖61上设有供遮蔽壳体3穿出的开口611。本实施例中,定位部633分别为相互定位的凹、凸块。在其他实施例中,也可以为其他定位结构。当操作部631受力向下按压,按压部44向下运动,锁扣臂41随之向下运动,实现锁扣块411向下运动从而从对接连接器中解锁。

组装时,请参图1至图8所示,第一端子模块74、第二端子模块75及锁扣件4分别组装入绝缘本体1中,锁扣件4的锁扣臂41收容于绝缘本体1内的收容槽11内,第一固持臂42自后向前插入收容孔16内,再将装有导电端子2与锁扣件4的绝缘本体1组装入遮蔽壳体3中,锁扣块411从缺口311穿出遮蔽壳体3的上壳31外用于与对接连接器对接。接着,将电路板5组装于遮蔽壳体3的后端,将锁扣件4的基部40及第二固持臂43插入电路板5的第一收容缺口53,基部40穿出第一收容缺口53,第二固持臂43收容于第一收容缺口53内并部分穿出第一收容缺口53,遮蔽壳体3的后固持臂344插入第二收容缺口52并部分穿出第二收容缺口52,第二固持臂43及后固持臂344的后端面分别暴露于电路板5的后表面56外,通过焊接的方式,将暴露于电路板5外的第二固持臂43与后固持臂344分别焊接于固定导电片561上,既将遮蔽壳体3与锁扣件4与电路板5稳定的定位,又将遮蔽壳体3与锁扣件4同时接地达到最佳电磁屏蔽效果。在最佳实施例中,后固持臂344的竖固持臂342与第二固持臂43大致位于同一高度,仅需将竖固持臂342与第二固持臂43焊接于固定导电片561上即可。最后,将盖体6的上盖63自上而下,组装于锁扣件4的上端,锁扣件4的按压部44收容于固定槽635内,遮蔽壳体3的对接部36自开口611穿出前盖61,前盖61与后盖62一前一后分别包覆于电路板5的前后两侧,再将上盖63、前盖61及后盖62三者组装在一起。

请参图6至图8所示,本实用新型中,通过在锁扣件4上增设固定于电路板5上的第二固持臂43,锁扣件4通过第一固持臂42在水平方向上固定于绝缘本体1内,第二固持臂43沿竖直方向插入电路板5内并焊接固定,增加锁扣件4的保持力,使得锁扣件4、绝缘本体1及电路板5这三者牢固的固定。当与对接连接器对接或解锁的过程中,不会因锁扣件4保持力不足,导致锁扣件4脱扣。此外,将遮蔽壳体3后增设具有竖固持臂342的后固持臂344,且后固持臂344与第二固持臂43同时焊接于固定导电片561上,将遮蔽壳体3进一步与电路板5固定,这样不仅方便操作,还实现了遮蔽壳体3与锁扣件4同时接地,而且整个电连接器组件100的结构更佳紧凑,整体结构更佳稳定。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