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光伏双玻组件用Z字型汇流带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005295阅读:363来源:国知局
一种光伏双玻组件用Z字型汇流带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光伏组件用汇流带,特别是一种光伏双玻组件用Z字型汇流带。



背景技术:

光伏焊带分汇流带和互连带,应用于光伏组件电池片之间的连接,发挥导电聚电的重要作用。互连带直接焊在硅晶体上把太阳能板中的太阳能电池相互连接起来,互连带将太阳能电池的电流输送到汇流带,汇流带布置于太阳能电池板的一端,与接线盒连接。

目前用于光伏组件中的汇流带形状多数采用平面L型,如公告号CN203338794U的专利文献公开了一种光伏组件用折弯汇流带,汇流带本体上设有一个弯折结构,弯折角度为90°。但在部分双玻组件中,单侧设有两根汇流带,由于汇流带间没有绝缘材料隔离,两根汇流带必须上下错开并行排列,这样就造成了处于外侧的汇流带与电池片距离较长,即用于连接汇流带与电池片的互连带长度较长,层压过程中由于封装材料的流动,极易造成互连带的移位,汇流带和互连带的焊接点容易形成虚焊甚至脱落,最终导致光伏组件的可靠性下降。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了一种能有效降低互连带移位、脱落风险,可靠性高的光伏双玻组件用Z字型汇流带。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光伏双玻组件用Z字型汇流带,包括汇流带本体,所述汇流带本体一端设有与汇流带本体同一平面的Z字型结构,所述Z字型结构有两处折弯角,所述Z字型结构的两端相互平行。

本实用新型相较于现有技术,弯折结构使连接汇流带与电池片的互连带长度缩短为原来的1/3-1/2,大大减小了互连带移位的概率,降低了焊点脱落的风险,提高了光伏组件使用的可靠性。

进一步地,所述Z字型结构的两处折弯角均为80-100°。

进一步地,所述汇流带本体的Z字型结构内侧和外侧均设有倒圆角。

采用上述优选的方案,两折弯角为80-100°,在使用折弯模具进行折弯过程中,平均分担应力,倒圆角可以更好地保护汇流带本体,防止对汇流带内部组织造成损伤。

进一步地,远离所述汇流带本体末端的折弯角内侧倒圆角的半径为1mm-20mm。

进一步地,靠近所述汇流带本体末端的折弯角内侧倒圆角的半径为1mm-20mm。

进一步地,所述Z字型结构的两端高度差为5mm-20mm。

采用上述优选的方案,通过对各种规格产品的试验比较,得出最佳使用效果数值,在方便制造成形的同时,有效提升产品良率,保证产品质量稳定。

进一步地,所述汇流带本体另一端还设有一处具有一个80-100°折弯角的弯折结构,折弯角内侧倒圆角的半径为1mm-20mm。

采用上述优选的方案,用折弯代替两根相互点焊的汇流带,使光伏组件不再存在局部凸起,组件内部平整无应力,提高组件的密封性能。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一种光伏双玻组件用Z字型汇流带与电池片连接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数字和字母所表示的相应部件的名称:

1-汇流带本体;2-第一折弯角;3-第二折弯角;4-第三折弯角;5-玻璃;6-电池片;7-互连带;8-传统汇流带。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为了达到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如图1-2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方式为:一种光伏双玻组件用Z字型汇流带,包括汇流带本体1,所述汇流带本体1一端的第一折弯角2和第二折弯角3形成同平面Z字型结构,所述Z字型结构的两端相互平行。该光伏双玻组件用Z字型汇流带与电池片连接原理是:在光伏双玻组件的同一侧,部分电池片6经互连带7串联到该汇流带本体1上,部分电池片6经互连带7串联到传统汇流带8上,该汇流带本体1代替了一根与传统汇流带8相平行的汇流带,该汇流带本体1的使用使得与之连接的互连带7长度变短。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是:Z字型结构使连接汇流带与电池片的互连带长度缩短为原来的1/3-1/2,在两侧使用玻璃5封装时,大大减小了互连带移位的概率,降低了汇流带脱落的风险,提高了光伏组件使用的可靠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些实施方式中,为了达到保护汇流带的目的,所述弯折结构的第一折弯角2和第二折弯角3角度均为80-100°,第一折弯角2和第二折弯角3内侧和外侧均设有倒圆角。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是:在两折弯角为80-100°,使用折弯模具进行折弯过程中,平均分担应力,倒圆角可以更好地保护汇流带本体,防止对汇流带内部组织造成损伤。

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些实施方式中,为了达到方便制造生产的目的,远离所述汇流带本体末端的第一折弯角2内侧倒圆角的半径为1mm-20mm,靠近所述汇流带本体末端的第二折弯角3内侧倒圆角的半径为1mm-20mm,所述弯折结构的两端高度差H为5mm-20mm。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是:通过对各种规格产品的试验比较,得出最佳使用效果数值,在方便制造成形的同时,有效提升产品良率,保证产品质量稳定。

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些实施方式中,为了避免不同侧汇流带点焊连接的目的,所述汇流带本体1另一端还设有一处具有一个80-100°折弯角的第三折弯角4,第三折弯角4内侧倒圆角的半径为1mm-20mm。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是:用折弯代替两根相互点焊的汇流带,使光伏组件不再存在局部凸起,组件内部平整无应力,提高组件的密封性能。

上述实施例只为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构思及特点,其目的在于让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内容并加以实施,并不能以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凡根据本实用新型精神实质所作的等效变化或修饰,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