涂布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453287阅读:268来源:国知局
涂布装置的制造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边输送箔状的电极片一边在其表面上涂布二次电池用电极材料的涂布装置。



背景技术:

以往,在二次电池的制造工序中,在铜、铝等箔状的电极片的表面上涂布被称为正极用活性物质或负极用活性物质的电极材料并使其干燥。另外,在电极片上设置有未涂布电极材料的区域(即、电极材料非涂敷部),该电极材料非涂敷部作为与二次电池的集电体连接的引线部发挥功能。并且,在电极材料的涂敷端部乃至电极材料非涂敷部涂布有绝缘材料(例如,专利文献1、2)。

并且,公知有下述涂布装置:该涂布装置为了在电极片上涂布电极材料、绝缘材料,独立地具有涂布电极材料的喷嘴(主喷嘴)以及用于在电极材料的两端部形成绝缘膜的喷嘴(副喷嘴)(例如,专利文献3)。

在该涂布装置中,连续输送电极片,利用主喷嘴将使活性物质等电极材料形成为膏状的材料涂布在被连续输送的电极片的单面或双面上,进而按照与该所涂布的电极材料的两端部相连的方式或者按照覆盖在一部分上的方式,利用副喷嘴涂布绝缘材料。并且,该副喷嘴与主喷嘴独立地进行间隙调整、角度调整等。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4-55537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09-043515号公报

专利文献3:日本特开2013-157091号公报



技术实现要素:

发明要解决的课题

在现有方式(分体式)的喷嘴中,能够单独地进行位置调整,因此具有能够根据种类替换等进行换产调整的优点。

但是,由于按照使所涂布的材料的膜厚恒定的方式实时控制主喷嘴与电极片的间隙,因此也需要实时控制副喷嘴侧的涂布间隙。

另外,在分体式的喷嘴的情况下,在电极片的输送方向上观察,分体式的喷嘴是前后配置的,因此副喷嘴侧的涂布间隙会由于由主喷嘴涂布的材料的膜厚、重量而发生变化,成为绝缘膜的膜厚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另外,在副喷嘴侧,需要同时进行与被输送的电极片之间的涂布间隙的最优化调整和喷出量的最优化调整,因此至确定最优条件为止需要时间。而且,相对于一个主喷嘴通常配置两个副喷嘴,进一步成为花费调整时间的主要原因。

因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实现调整作业的简略化的涂布装置。

用于解决课题的手段

为了解决上述课题,本发明的一个方式为一种涂布装置,其特征在于,该涂布装置具有:

片输送部,其对电极片进行输送;

涂布喷嘴,其朝向输送中的所述电极片喷出电极材料和绝缘材料;以及

间隙调节部,其对输送中的所述电极片与所述涂布喷嘴之间的间隔进行调节,

在所述涂布喷嘴中,在与所述电极片的输送方向交叉的方向上并列配置有喷出电极材料的电极材料喷出部和喷出绝缘材料的绝缘材料喷出部,

所述间隙调节部对输送中的所述电极片与所述电极材料喷出部之间的间隔以及该电极片与所述绝缘材料喷出部之间的间隔同时进行调节。

发明效果

本发明的涂布装置能够对电极片与电极材料喷出部之间的间隔以及电极片与绝缘材料喷出部之间的间隔同时进行调节,因此省去了单独调整多个配置的喷嘴的工夫,实现调整作业的简略化。

附图说明

图1是示出实现本发明的方式的一例的侧视图。

图2是示出实现本发明的方式的一例的主要部分的立体图。

图3是示出实现本发明的另一方式的一例的主要部分的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使用附图对用于实施本发明的方式进行说明。

在以下各附图中,将直角坐标系的三个轴设为x、y、z,将xy平面设为水平面,将z方向设为铅垂方向。特别是,x方向上将箭头的方向表示为输送方向下游侧、将其反方向表示为输送方向上游侧,z方向上将箭头的方向表示为上、将其反方向表示为下。另外,y方向表示为宽度方向,y方向上将箭头的方向表示为右、将其反方向表示为左。

图1是示出实现本发明的方式的一例的侧视图,示出作为本发明的涂布装置的一个实施方式的双面涂布装置1的整体结构。双面涂布装置1在被连续输送的电极片10的双面上涂布电极材料以及绝缘材料(即、涂布材料),是本发明的涂布装置的一个实施方式。

这里,作为电极片10的一个类型,例示了电池电极用芯材(例如,铝、铜、不锈钢等箔材),作为涂布在该电极片10上的电极材料,例示了将活性物质、碳等混炼混配而得到的浆料材料进行说明。

另外,以下所述的电极片的a面是指对电极片10先涂布电极材料的那一侧的面。另一方面,电极片的b面是指与电极片10的先涂布电极材料的a面处于正背面关系的相反一侧的面,是后涂布电极材料的一侧的面。

双面涂布装置1构成为具有片输送部2、a面侧涂布喷嘴3a、b面侧涂布喷嘴3b、a面侧送液部4a、b面侧送液部4b、a面侧间隙调节部5a以及b面侧间隙调节部5b。另外,双面涂布装置1根据需要构成为具有干燥部dr以及压制部pd。

电极片输送部2连续输送电极片10。具体而言,电极片输送部2构成为具有电极片卷出部28和电极片卷取部29。电极片卷出部28一边使卷绕有电极片10的辊旋转一边将电极片10卷出。电极片卷取部29一边使辊旋转一边将完成了涂布材料的涂布、干燥(或之后的压制加工)的电极片10d卷绕在该辊上。另外,电极片输送部2根据需要构成为具有输送支承辊21、22和涂布支承辊23。

输送支承辊21、22用于将输送中的电极片10的姿势保持恒定。具体而言,输送支承辊21、22为圆筒状的旋转体,其在电极片10的宽度方向上具有规定的长度,以该宽度方向为旋转轴进行旋转。输送支承辊21、22按照使所输送的电极片10的输送方向发生变化的方式(即、高度不同地)配置,通过向输送中的电极片10赋予张力而将其姿势保持恒定。

涂布支承辊23按照一边将电极片10与后述的涂布喷嘴3a的各涂布材料喷出部之间的间隙保持恒定一边输送电极片10的方式从b面侧支承电极片10。具体而言,涂布支承辊23为圆筒状的旋转体,其在电极片10的宽度方向上具有规定的长度,以该宽度方向为旋转轴进行旋转。电极片10一边沿着涂布支承辊23的外周面一边被输送。

由于电极片输送部2采用这样的结构,因此能够将涂布前的电极片10乃至完成了涂布、干燥工序的电极片10d在箭头v的方向上连续输送。

图2是示出实现本发明的方式的一例的主要部分的立体图,图2中用实线表示a面侧涂布喷嘴3a的具体的外观,用虚线表示其内部构造。

a面侧涂布喷嘴3a对输送中的电极片10先(即、对a面侧)涂布电极材料以及绝缘材料。a面侧涂布喷嘴3a中具有喷出电极材料的电极材料喷出部31a、喷出绝缘材料的绝缘材料喷出部32a和抽吸减压部33a。

具体而言,a面侧涂布喷嘴3a与涂布支承辊23(以双点划线图示)隔开规定的间隔对置配置,该涂布支承辊23使电极片10沿着外周面并且进行输送。更具体而言,a面侧涂布喷嘴3a采用分割为上游侧模301和下游侧模302并将它们紧贴而组合的构造。上游侧模301配置在电极片10的输送方向上游侧,下游侧模302配置在电极片10的输送方向下游侧。在图2中,电极片10向箭头v的方向(即、从纸面下方向上方)输送。

在下游侧模302中设置有开口部310、电极材料导入口311、歧管312、电极材料导流路313、唇部315、绝缘材料导入口316、歧管317、绝缘材料导流路318以及隔壁319。在上游侧模301中设置有进气口320、排出口321、歧管322、进气流路323以及唇部325。

开口部310构成为被下游侧模的唇部315和上游侧模的唇部325包围,从开口部310喷出电极材料以及绝缘材料。

歧管312、电极材料导流路313、歧管317以及绝缘材料导流路318由设置在下游侧模302的凹部和上游侧模301的壁面形成。

电极材料导入口311用于从外部的送液单元向下游侧模302的歧管312导入电极材料。

歧管312用于将从电极材料导入口311导入的电极材料均等地分配到宽幅的电极材料导流路313的各个角落。

电极材料导流路313用于将通过歧管312而被导入的电极材料向开口部310引导。电极材料导流路313的出口作为电极材料喷出部31a发挥功能。

绝缘材料导入口316用于从外部的送液单元向下游侧模302的歧管317导入绝缘材料。

歧管317用于将从绝缘材料导入口316导入的绝缘材料均等地分配到宽幅的绝缘材料导流路318的各个角落。

绝缘材料导流路318用于将通过歧管317而被导入的电极材料向开口部310引导。绝缘材料导流路318的出口作为绝缘材料喷出部32a发挥功能。

隔壁319将歧管312与歧管317以及电极材料导流路313与绝缘材料导流路318隔开。另外,隔壁319的开口部310侧的端部配置在比下游侧模302的唇部315靠内部侧的位置。即,在开口部310的内部侧,电极材料喷出部31a与绝缘材料喷出部32a连通。

进气口320用于降低绝缘材料喷出部32a的背压而使绝缘材料的涂膜变薄。进气口320配置在上游侧模301的前端部分,且配置在靠近绝缘材料喷出部32a的、电极片10的输送方向上游侧。排出口321用于为了使歧管322、进气流路323与外部空气相比成为负压状态而与外部的抽吸单元vac连接。歧管322用于使均等的负压状态遍及到进气流路323的各个角落、并且将从进气口320吸入的外部空气向排气口321引导。作为外部的抽吸单元vac,使用真空泵、排出器以及排气鼓风机等。

由于采用这样的结构,因此即使在对a面侧涂布喷嘴3a进行了分解/清扫之后再次重新组装,电极材料喷出部31a与绝缘材料喷出部32a的宽度方向上的位置关系也不会发生变化。另外,在a面侧涂布喷嘴3a中,电极材料与导电材料在按照不会分离或产生气蚀的方式紧密接触的状态下从开口部310朝向电极片10喷出。另外,在a面侧涂布喷嘴3a中,排气口320作为抽吸减压部33a发挥功能,能够使从绝缘材料喷出部32a喷出的绝缘材料的涂膜变薄。

a面侧涂布材料提供部4a向a面侧涂布喷嘴3a提供作为涂布材料的电极材料和绝缘材料。a面侧涂布材料提供部4a构成为具有电极材料送液泵41a和绝缘材料送液泵42a。

电极材料送液泵41a向a面侧涂布喷嘴3a提供电极材料。具体而言,电极材料送液泵41a通过送液配管而与电极材料导入口311连接。因此,通过从电极材料送液泵41a提供电极材料而从a面侧涂布喷嘴3a的电极材料喷出部31a喷出电极材料。

绝缘材料送液泵42a向a面侧涂布喷嘴3a提供绝缘材料。具体而言,绝缘材料送液泵42a通过送液配管而与绝缘材料导入口316连接。因此,通过从绝缘材料送液泵42a提供绝缘材料而从a面侧涂布喷嘴3a的绝缘材料喷出部32a喷出绝缘材料。

a面侧间隙调节部5a调节电极片10与a面侧涂布喷嘴3a之间的间隔。更详细而言,a面侧间隙调节部5a对电极片10与下游侧模302的唇部315之间的间隔(所谓的喷嘴间隙)进行调节。双面涂布装置1根据该喷嘴间隙、电极材料喷出部31a的尺寸以及绝缘材料喷出部32a的尺寸、来自电极材料送液泵41a的喷出流量以及来自绝缘材料送液泵42a的喷出流量、和电极片10的输送速度等的关系,来确定要涂布的电极材料以及绝缘材料的涂膜的厚度。

具体而言,a面侧间隙调节部5a由直接或借助连结部件等安装在双面涂布装置1的框架等上的致动器构成。该致动器构成为具有能够在箭头48所示的电极片10的厚度方向(在图1中为x方向)上改变位置的可动部。并且,在该可动部上安装有a面侧涂布喷嘴3a。因此,通过调节电极片10与a面侧涂布喷嘴3a之间的间隔,能够同时调节电极片10与电极材料喷出部31a之间的间隔以及电极片10与绝缘材料喷出部32a之间的间隔,能够同时改变涂布在电极片10上的电极材料和绝缘材料的涂膜的厚度而调整为期望的厚度。

b面侧涂布喷嘴3b在涂布于该a面侧的电极材料未干燥的阶段,之后将电极材料以及绝缘材料(即、涂布材料)涂布于与电极片10上被涂布了电极材料的面侧(即、a面侧)相反的一侧(即、b面侧)。

具体而言,b面侧涂布喷嘴3b采用与图2所示的a面侧涂布喷嘴3a同样的结构,具有喷出电极材料的电极材料喷出部31b和喷出绝缘材料的绝缘材料喷出部32b。另外,在b面侧涂布喷嘴3b中根据需要具有后述的抽吸减压部33b。

同样在b面侧涂布喷嘴3b中,上游侧模301配置在电极片10的输送方向下游侧,下游侧模302配置在电极片10的输送方向上游侧。

电极材料导流路313的出口作为电极材料喷出部31b发挥功能。

绝缘材料导流路318的出口作为绝缘材料喷出部32b发挥功能。

排气口320作为b面侧涂布喷嘴3b的抽吸减压部33b发挥功能,能够使从绝缘材料喷出部32b喷出的绝缘材料的涂膜变薄。

其他具体的结构与a面侧涂布喷嘴3a同样,因此省略了详细的说明。

另外,如图1所示,b面侧涂布喷嘴3b配置成从下方朝向上方喷出涂布材料,电极片10的下表面覆盖在b面侧涂布喷嘴3b上并且被输送,因此涂布材料被涂布在电极片10的b面侧(在图中为输送路径的大致下侧)。

b面侧涂布材料提供部4b向b面侧涂布喷嘴3b提供作为涂布材料的电极材料和绝缘材料。b面侧涂布材料提供部b构成为具有电极材料送液泵41b和绝缘材料送液泵42b。

电极材料送液泵41b向b面侧涂布喷嘴3b提供电极材料。具体而言,电极材料送液泵41b通过送液配管而与电极材料导入口311连接。因此,通过从电极材料送液泵41b提供电极材料,从b面侧涂布喷嘴3b的电极材料喷出部31b喷出电极材料。

绝缘材料送液泵42b向b面侧涂布喷嘴3b提供绝缘材料。具体而言,绝缘材料送液泵42b通过送液配管而与绝缘材料导入口316连接。因此,通过从绝缘材料送液泵42b提供绝缘材料,从b面侧涂布喷嘴3b的绝缘材料喷出部32b喷出绝缘材料。

b面侧间隙调节部5b调节电极片10与b面侧涂布喷嘴3b之间的间隔。

具体而言,b面侧间隙调节部5b由直接或借助连结部件等安装在双面涂布装置1的框架等上的致动器构成。该致动器构成为具有能够在箭头49所示的电极片10的厚度方向(在图1中为z方向)上改变位置的可动部。并且,在该可动部上安装有b面侧涂布喷嘴3b。

由于采用这样的结构,因此在双面涂布装置1中,在涂布部3中,当电极片10一边在a面侧涂布喷嘴3a与支承辊23之间通过一边被输送时,先在电极片10的a面侧(在图1中为输送路径的大致上侧)涂布电极材料和绝缘材料。之后,利用b面侧涂布喷嘴3b在电极片10的b面侧(在图中为输送路径的大致下侧)涂布电极材料和绝缘材料。并且,双面涂布后的电极片10c经干燥部dr、压制部pd而被电极片卷取部29卷取。

[另一方式]

图3是示出实现本发明的另一方式的一例的主要部分的立体图,在图3中,以实线表示a面侧涂布喷嘴3a’的具体的外观,以虚线表示内部构造。

在a面侧涂布喷嘴3a’上具有喷出电极材料的电极材料喷出部31a’、喷出绝缘材料的绝缘材料喷出部32a’以及抽吸减压部33a’。它们分别与上述的a面侧涂布喷嘴3a的电极材料喷出部31a、绝缘材料喷出部32a以及抽吸减压部33a同样,因此对于不同点进行详细说明。

与上述的a面侧涂布喷嘴3相比,a面侧涂布喷嘴3a’的上游侧模801配置在电极片的输送方向上游侧,下游侧模802配置在电极片的输送方向下游侧,电极材料喷出部31a’配置在上游侧模801侧,在与电极材料喷出部31a’隔着间隔板803的下游侧模802侧配置绝缘材料喷出部32a’。

a面侧涂布喷嘴3a’采用下述构造:具有上游侧模801、下游侧模802以及间隔板803,利用上游侧模801与下游侧模802夹持间隔板803并使它们分别紧贴。

在上游侧模801上设置有开口部810、电极材料导入口811、歧管812、电极材料导流路813、唇部815、隔壁819、进气口820、排出口821、歧管822以及进气流路823。在下游侧模802上设置有绝缘材料导入口816、歧管817以及绝缘材料导流路818。

开口部810构成为被上游侧模801的唇部815和间隔板803包围,从开口部810喷出电极材料。

歧管812和电极材料导流路813由设置在上游侧模801的凹部和间隔板803构成。歧管817和绝缘材料导流路818由设置在下游侧模802的凹部和间隔板803构成。

电极材料导入口811用于从外部的送液单元向上游侧模801的歧管812导入电极材料。歧管812和电极材料导流路813与上述的歧管312和电极材料导流路313同样。电极材料导流路813的出口、即开口部810作为电极材料喷出部31a’发挥功能。

绝缘材料导入口816用于从外部的送液单元向下游侧模802的歧管817导入绝缘材料。歧管817和绝缘材料导流路818与上述的歧管317和绝缘材料导流路318同样。绝缘材料导流路818的出口作为绝缘材料喷出部32a’发挥功能。

隔壁819将歧管812以及电极材料导流路313与歧管822以及进气流路823隔开。

进气口820用于降低绝缘材料喷出部32a’的背压而使绝缘材料的涂膜变薄。进气口820为上游侧模801的前端部分,配置在靠近绝缘材料喷出部32a’的、电极片10的输送方向上游侧。排出口821用于为了使歧管822、进气流路823与外部空气相比成为负压状态而与外部的抽吸单元vac连接。歧管822用于使均等的负压状态遍及进气流路823的各个角落、并且将从进气口820吸入的外部空气向排气口821引导。作为外部的抽吸单元vac,使用真空泵、排出器以及排气鼓风机等。

在a面侧涂布喷嘴3a’中,关于涂布材料喷出部31a’的两端部与绝缘材料喷出部32a’的内侧端部的位置关系,在涂布喷嘴3a’的宽度方向(即、y方向)上观察配置在相同的位置。

由于采用这样的结构,因此a面侧涂布喷嘴3a’能够在刚在电极片10上涂布了电极材料之后,以与该电极材料的涂布端部紧密接触的状态在其外侧涂布绝缘材料。另外,在a面侧涂布喷嘴3a’中,排气口820作为抽吸减压部33a’发挥功能,能够使从绝缘材料喷出部32a’喷出的绝缘材料的涂膜变薄。

另外,不限于上述的结构,可以是,在a面侧涂布喷嘴3a’中,关于涂布材料喷出部31a’的两端部与绝缘材料喷出部32a’的内侧端部的位置关系,也可以配置成在涂布喷嘴3a’的宽度方向(即、y方向)上观察时部分重叠。这样的话,能够在刚在电极片10上涂布了电极材料之后,与该电极材料的涂布端部部分重叠并且将绝缘材料涂布在其外侧。

另外,可以构成为具有与上述的a面侧涂布喷嘴3a’同样结构的b面侧涂布喷嘴3b’。该情况下,电极材料导流路813的出口、即开口部810作为电极材料喷出部31b’发挥功能。另外,绝缘材料导流路818的出口作为绝缘材料喷出部32b’发挥功能。另外,排气口820作为b面侧涂布喷嘴3b’的抽吸减压部33b’发挥功能,能够使从绝缘材料喷出部32b’喷出的绝缘材料的涂膜变薄。

[另一方式]

另外,在本发明的涂布装置中,抽吸减压部33a、33b等并非必需的结构,可以是不具有a面侧涂布喷嘴或b面侧涂布喷嘴的任一方或者双方的结构。

[另一方式]

另外,在上述中示出下述结构:在下游侧模302设置开口部310,在开口部310的内部侧设置电极材料喷出部31a和绝缘材料喷出部32a,在上游侧模301设置抽吸减压部33a。但是,如果是不具有抽吸减压部33a的结构,则不限于这样的结构,可以是下述结构:在上游侧模设置开口部,在该开口部的内部侧设置电极材料喷出部31a和绝缘材料喷出部32a。

[另一方式]

上述的a面侧涂布喷嘴3a、3a’、b面侧涂布喷嘴3b、3b’是本发明的涂布喷嘴的实施方式的一个类型。另外,a面侧送液部4a、b面侧送液部4b是本发明的涂布材料提供部的实施方式的一个类型。另外,a面侧间隙调节部5a、b面侧间隙调节部5b是本发明的间隙调节部的实施方式的一个类型。

在上述中,示出a面侧涂布喷嘴3a、3a’、b面侧涂布喷嘴3b、3b’均为同样的结构的例子。但是,可以是,使a面侧涂布喷嘴为现有型(即、分体型)、并且仅使b面侧涂布喷嘴3b、3b’为本发明的结构。

这是因为,对于双面涂布装置的b面侧而言,在夹着电极片而对置的那一侧未配置支承部位,因此容易受到先涂布的材料的重量平衡的影响,b面侧的喷嘴间隙容易受到先涂布的材料(即、a面侧的涂布材料)的重量平衡的影响。

因此,通过使用b面侧涂布喷嘴3b、3b’,能够同时控制/调节电极材料喷出部以及绝缘材料喷出部的间隔,容易进行涂布间隙的调节,可以说是优选的。

[另一方式]

另外,在上述的a面侧涂布喷嘴3a’中,示出电极材料导入口811和歧管812均配备在上游侧模801侧的例子。但是,不限于这样的结构,可以是下述结构:将电极材料导入口811、歧管812设置在下游侧模802侧,在间隔板803设置开口部。于是,能够并设电极材料与绝缘材料的提供路线,维修性提高。

另外,a面侧涂布喷嘴3a先对电极片10涂布涂布材料,因此如图1所示,电极材料喷出部31a和绝缘材料喷出部32a不限于朝向水平方向的配置,也可以从上方朝下或者从下方朝上地喷出涂布材料。因此,根据对涂布材料进行涂布的方向,适当设定电极片10沿着支承辊23的外周面的区间即可,在该区间内适当设定a面侧涂布喷嘴3a与支承辊23的配置以使a面侧涂布喷嘴3a的各喷出部31a、32a与支承辊23的外周面对置配置即可。

另外,a面侧间隙调节部5a可以使a面侧涂布喷嘴3a、3a’的左端、右端同时移动相同的量,也可以单独地对左端、右端进行位置调整。b面侧间隙调节部5b也同样。

标号说明

1:双面涂布装置;2:片输送部;3a:a面侧涂布喷嘴;3b:b面侧涂布喷嘴;3a’:a面侧涂布喷嘴(另一方式);3b’:b面侧涂布喷嘴(另一方式);4a:a面侧涂布材料提供部;4b:b面侧涂布材料提供部;5a:a面侧间隙调节部;5b:b面侧间隙调节部;10:电极片(芯材);10c:双面涂布后的电极片;10d:电极片(干燥后、或此后的压制加工后);21:输送支承辊;22:输送支承辊;23:涂布支承辊;28:电极片卷出部;29:电极片卷取部;31a:电极材料喷出部;32a:绝缘材料喷出部;33a:抽吸减压部;31a’:电极材料喷出部(另一方式);32a’:绝缘材料喷出部(另一方式);33a’:抽吸减压部(另一方式);301:上游侧模;302:下游侧模;310:开口部;311:电极材料导入口;312:歧管;313:电极材料导流路;315:唇部;316:绝缘材料导入口;317:歧管;318:绝缘材料导流路;319:隔壁;320:进气口;321:排出口;322:歧管;323:进气流路;325:唇部;41a:电极材料送液泵;42a:绝缘材料送液泵;41b:电极材料送液泵;42b:绝缘材料送液泵;vac:抽吸单元;801:上游侧模;802:下游侧模;803:间隔板;810:开口部;811:电极材料导入口;812:歧管;813:电极材料导流路;815:唇部;816:绝缘材料导入口;817:歧管;818:电极材料导流路;819:隔壁;820:进气口;821:排出口;822:歧管;823:进气流路;825:唇部;dr:干燥部;dr1:ir加热器;dr2:暖风风扇;dr3:冷却喷嘴;pd:压制部;pd1:上表面侧压制辊;pd2:下表面侧压制辊;v:箭头(输送方向)。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