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信用连接器及带电线的通信用连接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651477发布日期:2018-06-08 21:54阅读:178来源:国知局
通信用连接器及带电线的通信用连接器的制作方法

在本说明书中公开一种涉及通信用连接器的技术。



背景技术:

以往已知通信用连接器。在专利文献1中记载有能接受四个USB插塞连接器的电连接器。该电连接器具备壳体、呈L字折弯的由金属构成的电触点、外部屏蔽件以及内部屏蔽件。电触点按各USB插塞连接器以沿左右排列多个的方式固定。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表2008-507110号公报



技术实现要素:

発明所要解决的课题

但是,在作为导电体不是使用金属棒而使用一并包覆有多根电线的电缆的情况下,电缆的末端部的将包覆部除去的部分会露出多根电线。该露出电线的部分因为多根电线之间的间隔容易改变,所以有可能产生电线的阻抗的变化点而反射信号,从而通信质量。

本发明是基于如上述的情况完成的,目的是抑制通信质量的下降。

用于解决课题的方案

本发明的通信用连接器具备:多个端子,其连接到传送通信用信号的多根电线部一并由包覆部包围而构成的电缆的所述包覆部被除去而露出的所述多根电线;壳体,其以使所述多个端子并列且排列成多层的方式保持所述多个端子;以及排列部件,其具有金属制的分隔壁,该分隔壁配置于所述包覆部被除去而露出的所述多根电线之间。

根据本构成,关于通过将电缆的包覆部除去使电线露出从而电线间的阻抗发生变化的部分,在电线之间配置有金属制的分隔壁,因此能抑制电线的阻抗的变化。由此,能抑制阻抗的变化点的信号的反射,因此能抑制通信质量的下降。

另外,当设为例如在壳体将多个端子并列地排列成一层的构成时,在端子的排列方向上通信用连接器容易变长,因此有配置空间容易产生制约的问题。另一方面,根据本构成,多个端子以并列且排列成多层的方式保持于壳体,因此通信用连接器在整体上成为凑在一起的形状,不易产生配置空间的制约。

作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优选以下方式。

所述排列部件为多个,一个所述排列部件具备卡止于其他的所述排列部件的卡止部。

这样的话,通过一个排列部件的卡止部卡止于其他的排列部件,从而能保持多个排列部件的相对位置。由此,能抑制由于排列部件相对错位而产生的电线从排列部件电线浮起。

以在所述排列部件的外表面侧配置有所述多根电线的状态从所述多根电线的外侧用带缠绕。

这样的话,能以简化的构成保持多根电线的位置。

所述带是具有金属层的金属带。

这样的话,能利用金属带的屏蔽功能抑制通信质量的下降。

所述多根电线具备低速线和能进行比所述低速线高速的高速传送的一对高速线,所述分隔壁将所述一对高速线之间分隔开。

传送高速信号的电线由于信号反射、放射而容易使信号劣化,但是根据本构成,在这样的情况下能抑制由信号的反射、放射导致的劣化。

一种带电线的连接器,具备所述通信用连接器和连接到所述端子的电线。

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能抑制通信质量的下降。

附图说明

图1是示出实施方式1的带电线的通信用连接器的立体图。

图2是示出带电线的通信用连接器的俯视图。

图3是图2的A-A剖视图。

图4是示出将第2屏蔽壳卸下的状态的通信用连接器的立体图。

图5是示出将第2屏蔽壳卸下的状态的通信用连接器的主视图。

图6是示出将第2屏蔽壳卸下的状态的通信用连接器的后视图。

图7是示出排列部件的立体图。

图8是示出排列部件的俯视图。

图9是示出在电线上安装有排列部件的状态的立体图。

图10是示出在电线上安装有排列部件的状态的俯视图。

图11是图10的B-B剖视图。

图12是示出实施方式2的带电线的通信用连接器的剖视图。

图13是示出排列部件的立体图。

图14是示出在安装有排列部件的电线上缠绕有带的状态的立体图。

图15是示出在安装有排列部件的电线上缠绕有带的状态的俯视图。

图16是图15的C-C剖视图。

图17是示出实施方式3的带电线的通信用连接器的剖视图。

图18是示出排列部件的立体图。

图19是示出排列部件的俯视图。

图20是示出排列部件的后视图。

图21是示出实施方式4的带电线的通信用连接器的剖视图。

图22是示出其他实施方式的带电线的通信用连接器的剖视图。

图23是示出其他实施方式的带电线的通信用连接器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方式1>

参照图1~图11对实施方式1进行说明。

带电线的通信用连接器10搭载于例如电动汽车、混合动力汽车等车辆,配置于车辆内的车载电气元件(导航、ETC、监控器等)与外部设备(照相机等)之间、车载电气元件之间等的有线通信路径。以下,关于前后方向,将图2的左方(Z方向)作为前方,将右方作为后方,关于上下方向及左右方向,以图3的方向为基准(将X方向作为右方,将Y方向作为上方)进行说明。

(带电线的通信用连接器10)

如图2、图3所示,本实施方式的带电线的通信用连接器10具有电缆11和在电缆11的末端部设置的通信用连接器30。电缆11能进行1GHz以上的高速通信,具备传送通信用信号的多根(在本实施方式中为10根)电线12~18、和将电线12~18一并包围的绝缘性的包覆部20。此外,在电缆11的包覆部20的内侧,编织未图示的金属细线而构成的屏蔽层将电线12~18一起包围,在该屏蔽层的内侧填充有通过塞入绝缘性的线、纸带等而将间隙填埋的未图示的填充部件。

图3所示的2组电线12、13(“高速线”的一例)均是利用数据的最大传送速度比电线17、18(“低速线”的一例)快的高速线对(带屏蔽和排扰线的差分对)的电线,在本实施方式中能以USB(Universal Serial Bus)3.0标准进行例如5Gbps的传送。电线12、13在本实施方式中设为双绞线,在包覆部20被除去的露出部分回捻,但是也可以设为电线12、13不使用双绞线的构成。电线17、18是种类与电线12、13不同的一组对(无屏蔽的双绞)电线,在本实施方式中是USB2.0标准的电线。电线14是排扰线。电线16是与电源连接的一根电源线,电线15是接地的一根地线。

各电线12~18是用由绝缘性的合成树脂构成的绝缘层19B将金属的导体部19A包覆的电线,粗细(外径)根据电线12~18的种类而不同。关于电线12~18,左右并列排列的5个电线列配置成上下两层。电缆11的包覆部20被除去而露出的电线12~18的末端部(顶端部)的绝缘层19B被剥掉,从而与端子31连接的导体部19A露出。

(通信用连接器30)

如图3、图4所示,通信用连接器30具备多个(在本实施方式中为10个)端子31、壳体35、一对排列部件40A、40B、以及屏蔽壳50。

(端子31)

端子31的前方侧形成为呈方筒状的端子连接部32,在端子连接部32的后方侧一体形成有与从电线12~18露出的导体部19A连接的板状的电线连接部33。电线12~18的导体部19A利用例如焊锡、焊接等连接到电线连接部33。在端子连接部32设置有弹性接触片,该弹性接触片连接到对方侧的阳端子31。

(壳体35)

壳体35为绝缘性的合成树脂制,具备:主体36,其收纳有各端子31的端子连接部32;伸出部38,其向主体36的后方伸出,上下方向的厚度尺寸比主体36小。主体36为长方体状,以上下两层、左右五个、且隔开间隔地排列的方式配置有腔37,腔37收纳有端子31。各腔37具有与端子连接部32的外周形状相应的矩形截面,根据端子连接部32的长度沿前后方向延伸。端子连接部32在腔37的内部被限制前后方向的移动。

伸出部38从主体36的后端的上下方向的中间部呈板状向后方延伸,具有以能载置各端子31的电线连接部33的方式排列的多个槽状的载置部39。载置部39根据端子31的数量沿左右排列地分别形成于伸出部38的上表面和底面。

(排列部件40A、40B)

一对排列部件40A、40B为相同形状,以与伸出部38的后方连接的方式配置,通过对铝、铝合金、铜、铜合金等金属板材实施冲裁加工及弯曲加工而形成,具备沿左右方向延伸的板状的平板部41、电线12、13插通的插通槽部42A、42B、以及卡止于另一方排列部件40A、40B的卡止部48。插通槽部42A和插通槽部42B隔着共用的分隔壁45朝向反向地配置,电线12、13从上下方向的相反方向插通。

插通槽部42A、42B具备槽底43和从槽底43垂直立起的分隔壁44~46。从分隔壁44的端部折回而形成有折回部47,折回部47向相反侧延伸,折回部47的顶端部形成有呈L字状折弯的卡止部48。折回部47及卡止部48形成于分隔壁46的后方侧。

当一对排列部件40A、40B以相互背对的姿势相对配置时,如图11所示,在槽底43与卡止部48之间插通有平板部41的缘部,插通槽部42B的开口由平板部41覆盖。此时,上下的电线列的电线12、13配置于相互对角的位置(较远侧的位置)。并且,当排列部件40A、40B向相互分离的方向错位时,则卡止部48卡止于平板部41,排列部件40A、40B之间的相对移动被限制。

(屏蔽壳50)

屏蔽壳50为铝、铝合金等金属制,如图1所示,具备将壳体35的主体36覆盖的第1屏蔽壳51、以及配置于第1屏蔽壳51的后方、将多根电线12~18覆盖的第2屏蔽壳54。第1屏蔽壳51为方筒状,如图4所示,沿着伸出部38的侧面的板状部51A向后方延伸。在第1屏蔽壳51的侧面设置有卡止于主体36的能挠曲变形的卡止片52。当从壳体35的后方侧将第1屏蔽壳51嵌入到壳体35时,在壳体35的前端部停止向前,并且在壳体35的侧面的凹部将卡止片52卡止,从而第1屏蔽壳51和壳体35得以定位。

第2屏蔽壳54是前方侧开口的箱形,如图1所示,在后端部具备外嵌于电缆11的圆筒形状的屏蔽连接部55。屏蔽连接部55利用例如焊接、压接等连接到例如在电缆11的末端部向包覆部20的外侧折回的屏蔽层。

根据本实施方式,起到以下作用、效果。

根据本实施方式,在电缆11的包覆部20被除去而露出的多根电线12~18之间配置有排列部件40A、40B的金属制的分隔壁44~46,其中电缆11是传送通信用信号的多根电线12~18一并由包覆部20包围而构成的,因此关于电线12~18之间的阻抗容易变化的部分,能抑制电线12~18的阻抗的变化。由此,能抑制阻抗的变化点的信号的反射,因此能抑制通信质量的下降。

另外,例如当设为在壳体35中将多个端子31并列地排列成一层的构成时,在端子31的排列方向上通信用连接器30变长,因此有如下问题:在搭载于车辆的有限的空间时,配置空间容易产生制约。另一方面,根据本实施方式,多个端子31并列地且排列成多层地保持于壳体35,因此通信用连接器30在整体上成为凑在一起的形状,不易产生配置空间的制约。

另外,排列部件40A、40B为多个,一个排列部件40A(40B)具备卡止于其他的排列部件40B(40A)的卡止部48。

这样的话,通过一个排列部件40A(40B)的卡止部48卡止于其他的排列部件40B(40B),从而能保持多个排列部件40A、40B的相对位置。由此,能抑制由于排列部件40A、40B相对地错位而产生的电线12~18从排列部件40A、40B浮起。

另外,多根电线12~18具备低速线(电线17、18)和能进行比低速线高速的高速传送的一对高速线(电线12、13),分隔壁44~46将一对高速线之间分隔开。

传送高速信号(例如,5Gbps)的电线由于信号反射、放射而容易使信号劣化,但是根据本实施方式,在这样的情况下能抑制由信号的反射、放射导致的劣化。

<实施方式2>

参照图12~图16说明实施方式2。实施方式2是排列部件61A、61B未设置实施方式1的卡止部48而将排列部件61A、61B及电线12~18集中地用带缠绕的构成。以下,对与实施方式1相同的构成标注相同的附图标记,省略说明。

通信用连接器60具备多个端子31、壳体35、一对排列部件61A、61B、以及屏蔽壳50。排列部件61A、61B去除了实施方式1的排列部件40A、40B的卡止部48。

带62也可以在整个面形成有薄的金属层,并在金属层层积有由粘合剂构成的粘接层。另外,为了提高强度,也可以重叠有树脂层,还可以在均具有可挠性的金属层与树脂层之间形成有粘接层。作为金属层,例如能使用铝、铝合金等。

根据实施方式2,以在排列部件61A、61B的外表面侧配置有多根电线12~18的状态从多根电线12~18的外侧缠绕有带62。

这样的话,能以简化的构成保持多根电线12~18的位置。

另外,带62是具有金属层的金属带。

这样的话,能利用金属带的屏蔽功能抑制通信质量的下降。

<实施方式3>

参照图17~图20说明实施方式3。

实施方式3的通信用连接器70对各排列部件71A、71B设置有三个插通槽部73A~73C。以下,对与上述实施方式相同的构成标注相同的附图标记,省略说明。

各排列部件71A、71B为相同形状,以与伸出部38的后方连接的方式配置,通过对铝、铝合金、铜、铜合金等金属板材实施冲裁加工及弯曲加工而形成,具备沿左右方向延伸的板状的平板部72、电线12、13插通的插通槽部73A~73C、以及卡止于另一方排列部件71A、71B的卡止部79。

插通槽部73A~73C隔着共用的分隔壁76、77朝向反向地配置,能从上下相反侧将电线12~14插通。插通槽部73A~73C具备槽底74A、74B和从槽底74A、74B垂直立起的分隔壁75~78。

平板部72及插通槽部73A~73C的宽度尺寸(排列部件71A、71B的宽度尺寸)朝向后方侧呈倾斜状地减小。形成有从分隔壁78的端部向正交的侧方延伸并呈U字状折回的卡止部79。卡止部79形成于分隔壁78的后方侧。

当一对排列部件71A、71B以相互背对的姿势相对配置时,在卡止部79之间的间隙插通平板部72的缘部,当排列部件71A、71B要向分离的方向移动时,则卡止部79卡止于平板部72,从而限制排列部件71A、71B的分离。

<实施方式4>

参照图21说明实施方式4。

实施方式4的通信用连接器80以使实施方式3的插通槽部73A~73C的开口侧缩窄的方式设置有分隔壁85~88倾斜的插通槽部83A~83C。对与上述实施方式相同的构成标注相同的附图标记,省略说明。

根据实施方式4,插通槽部83A~83C的开口侧的宽度变小,因此能将电线12~14保持于插通槽部83A~83C内。

<其他实施方式>

本发明并不限定于通过上述记述及附图说明的实施方式,例如下面的实施方式也包含于本发明的技术范围。

(1)排列部件的形状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的形状,能变更为各种形状。例如,如图22所示,也可以在通信用连接器90的一对排列部件91A、91B设置外方侧开口的三个插通槽部93A~93C和平板部92,且使得电线12~15之间的分隔壁94呈U字状折回而双重重叠。另外,如图23所示,也可以在通信用连接器100的一对排列部件101A、101B设置外方侧开口的三个插通槽部103A~103C和平板部92,且使得电线12~15之间的呈U字状折回而双重重叠的分隔壁104以将插通槽部103A~103C的开口侧缩窄的方式倾斜,并使得在插通槽部103A~103C内保持电线12~18。

(2)排列部件设置有一对,但是也可以使得通信用连接器设置有一个或者三个以上的排列部件。

(3)关于排列部件40A、40B具备卡止部48的构成,也可以使得用带62将排列部件40A、40B及电线12~18缠绕。

(4)不同的电线列的2组电线12、13呈对角配置,但是也可以不是对角。

(5)电线12~18的根数不限于上述的根数,也可以设为不同的根数。

附图标记说明

10:带电线的通信用连接器

11:电缆

12~18:电线

20:包覆部

30、60、70、80:通信用连接器

31:端子

35:壳体

40A、40B、61A、61B、71A、71B、81A、81B、91A、91B、101A、101B:排列部件

42A、42B、73A~73C、83A~83C、93A~93C、103A~103C:插通槽部

44~46、75~78、85~88、94、104:分隔壁

48、79:卡止部

50:屏蔽壳

62:带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