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具有双边保持功能的继电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788014阅读:242来源:国知局
一种具有双边保持功能的继电器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发明涉及继电器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具有双边保持功能的继电器。



背景技术:

继电器是一种具有隔离功能的自动开关元件,其广泛应用于家电、遥控、遥测、通讯、自动控制、机电一体化及电力电子设备中,是最重要的控制元件之一,在控制电路中起自动调节、安全保护、转换电路等作用。

图1为现有技术的一种常规的继电器结构,该继电器包括线圈100、轭铁101、衔铁102、压簧103、推动卡104、铁芯105、动簧部件106和静簧部件,其中,静簧部件可以包含有常闭静簧107和常开静簧108(如图1所示),也可以是只有常开静簧。这种结构的继电器,衔铁102为L型形状,衔铁102的弯折处通过压簧103配合在轭铁101的刀口处,衔铁102的头部1021与铁芯105的头部(设有极靴)相配合,衔铁102的尾部1022与推动卡104的一端相配合,推动卡104的另一端与动簧部件106相配合。给线圈100施加激励电压时,衔铁102的头部1021与铁芯的头部(即极靴)端面闭合,衔铁102的尾部1022带动推动卡104将动簧部件106的动簧片往常开静簧108方向顶出,从而使动触点与常开静簧108的常开静触点闭合。当线圈100电压去除时,动簧部件106的动触点与常开静簧108的常开静触点是凭借动簧部件106的动簧片的复原机械反力实现与常开静触点的分断,最终在动簧片复原机械反力的作用下动触点运动到常闭静簧107的常闭静触点端,与常闭静触点实现闭合;由于其动触点与常开静触点的分断依靠的是动簧片的机械反力,动触点与常闭静触点闭合时的压力也是由动簧片的机械反力提供,而动簧片的机械反力不能设置得很大(动簧片机械反力往往远小于磁路吸力,不然磁路的吸力无法克服动簧片的机械反力,继电器的常开触点端就无法实现闭合),因此常规继电器存在常闭端的触点闭合压力远小于常开端(造成常闭端触点电寿命性能远弱于常开端触点电寿命性能),并且常开端触点分断力不足的弊端。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之不足,提供一种具有双边保持功能的继电器,通过结构的改进,使继电器的常开端触点、常闭端触点都是由电磁系统提供的吸力作为动力,在衔铁与动簧的配合下实现接通与分断,从而能够显著提升其常闭端性能,并且能够加大常开与常闭触点的分断力,使触点不容易粘接。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具有双边保持功能的继电器,包括线圈、轭铁、衔铁、铁芯、动簧部件、磁钢、导磁件和静簧部件;所述铁芯插装在线圈中,所述轭铁配合在线圈的旁边并与铁芯的尾部相连接;所述衔铁为L型形状,衔铁的头部与铁芯的头部处在对应配合的位置,衔铁的尾部与轭铁也处在对应配合的位置,以在线圈施加置位电压时,衔铁的头部能够吸向铁芯的头部并带动动触点与静簧部件的常开端闭合,线圈施加复归电压时,衔铁的尾部能够吸向轭铁并带动动触点与静簧部件的常开端分离;所述导磁件的一端与轭铁相连接,导磁件的另一端通过磁钢与轭铁相连接,以使继电器具有双保持磁路;所述轭铁与磁钢、轭铁与导磁件的两个相接处之间的轭铁上还设有用于增大磁回路磁阻用的隔磁槽,以利用隔磁槽的大小来调节继电器的动作、复归电压参数的相互平衡。

所述轭铁为L型形状,由平行于铁芯的第一轭铁和垂直于铁芯的第二轭铁构成;所述第二轭铁与所述铁芯的尾部相连接;所述第一轭铁的端头设为刀口,衔铁的弯折处适配在轭铁的刀口处,所述衔铁的尾部的内侧面与轭铁的第一轭铁的外侧面处在对应配合的位置。

所述导磁件的一端与第一轭铁的内侧面相连接,导磁件的另一端通过磁钢与第一轭铁的内侧面相连接,所述隔磁槽设在第一轭铁与磁钢、第一轭铁与导磁件的两个相接处之间的第一轭铁上。

动簧部件的动簧片配合在衔铁的尾部的外侧面,且动簧片与衔铁的尾部之间设有挂钩,以在衔铁的头部吸向铁芯时,衔铁的尾部推动所述动簧片使动簧部件的动触点与静簧部件的常开端闭合,衔铁的尾部吸向轭铁时,衔铁的尾部通过挂钩拉动所述动簧片使动簧部件的动触点与静簧部件的常开端分离或者以及与静簧部件的常闭端闭合。

所述挂钩设在所述动簧片上,所述衔铁的尾部设有一通孔,所述动簧片的挂钩从衔铁的尾部的外侧面伸入衔铁的尾部的通孔中,以在衔铁的尾部吸向第一轭铁时,该挂钩能够钩住衔铁的尾部的内侧面。

所述挂钩为动簧片上开设U形槽后所形成的舌片弯折后构成。

所述动簧片上,在靠近衔铁的弯折处还设有弹性压片,所述弹性压片作为压簧将衔铁的弯折压在轭铁的刀口处。

进一步的,还包括底座,所述线圈、轭铁和静簧部件分别装在底座上,动簧片的根部固定在底座上;所述底座中,在对应于衔铁的尾部的末端与所述第一轭铁的外侧面的配合位置处还设有空气间隙,在衔铁的尾部吸向第一轭铁时,衔铁的尾部的内侧面没有完全贴合于第一轭铁的外侧面上。

所述衔铁的尾部的末端与所述第一轭铁的外侧面之间的空气间隙处设有一隔磁墙,在衔铁的尾部吸向第一轭铁时,隔磁墙挡在衔铁的尾部的末端与第一轭铁的外侧面之间,使衔铁的尾部的内侧面不能完全贴合于第一轭铁的外侧面上。

所述衔铁的尾部的末端与隔磁墙的相接触处均为斜面配合。

所述底座中,在对应于第一轭铁的内侧面与线圈之间还设有挡墙,以实现继电器中强电与弱电之间的隔离。

与现有技术相比较,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本发明的继电器常开触点端和常闭触点端都是经由磁路吸力的作用而实现闭合,从而相比于常规继电器,本发明的继电器提升了常开端的触点分断力和常闭端的触点闭合压力,从而使继电器常开端与常闭端的触点电寿命性能都得以极大提升;同时,由于本发明的继电器是通过电磁吸力作用实现常开端的触点分断功能,而不是常规继电器所依靠的采用动簧复原反力实现常开端触点分断,因此,本发明的继电器其动簧无需设置特定的复原反力值,从而避免了常规继电器由于动簧复原反力不稳定所需要进行的校正调节工序,降低了生产难度。

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说明;但本发明的一种具有双边保持功能的继电器不局限于实施例。

附图说明

图1是现有技术的常规继电器的磁路部分和接触部分的构造示意图;

图2是实施例本发明的磁路部分和接触部分相配合(继电器置位时)的构造示意图;

图3是实施例本发明的磁路部分和接触部分相配合(继电器复归时)的构造示意图;

图4是实施例本发明的磁路部分和底座相配合的构造示意图;

图5是实施例本发明的磁路部分和底座相配合的主视图;

图6是实施例本发明的底座的构造示意图;

图7是实施例本发明的底座(转动一个角度)的构造示意图;

图8是实施例本发明的轭铁的构造示意图;

图9是实施例本发明的导磁件的构造示意图;

图10是实施例本发明的磁钢的构造示意图;

图11是实施例本发明的衔铁的构造示意图;

图12是实施例本发明的动簧片的构造示意图;

图13是实施例本发明的动簧片与衔铁相配合的构造示意图;

图14是实施例本发明的动簧片与衔铁相配合的主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

参见图2至图14所示,本发明的一种具有双边保持功能的继电器,包括线圈1、轭铁2、衔铁3、铁芯4、磁钢81、导磁件82、动簧部件和静簧部件;其中,动簧部件包括动簧片51和动触点52,静簧部件包括常开静簧端61和常闭静簧端62,当然,也可以是只有常开静簧端61;所述铁芯4插装在线圈1中,所述轭铁2配合在线圈1的旁边并与铁芯4的尾部相连接;所述衔铁3为L型形状,由弯折处30分成衔铁的头部31和衔铁的尾部32,衔铁的头部31与铁芯4的头部(设有极靴的一端)处在对应配合的位置,衔铁的尾部32与轭铁2也处在对应配合的位置,以在线圈1施加置位电压时,衔铁的头部31能够吸向铁芯4的头部,线圈施加复归电压时,衔铁的尾部32能够吸向轭铁2;动簧部件的动簧片51配合在衔铁的尾部32的外侧面,且动簧片51与衔铁的尾部32之间设有挂钩7,以在衔铁的头部31吸向铁芯的头部时,衔铁的尾部32(衔铁呈翘翘板)推动所述动簧片51使动簧部件的动触点52与静簧部件的常开端61闭合,衔铁的尾部32吸向轭铁2时,衔铁的尾部32通过挂钩7拉动所述动簧片51使动簧部件的动触点52与静簧部件的常开端61分离,以及与静簧部件的常闭端62闭合。

当对线圈1施加置位激励电压时,衔铁的头部31与铁芯4闭合,衔铁的尾部32推动动簧部件的动簧片51,从而使动触点52与静簧部件的常开端61(即常开静触点)闭合;当对线圈1施加复归激励电压时,衔铁的尾部32在电磁吸力的作用下往轭铁面运动,同时通过动簧片51与衔铁的尾部32之间的挂钩7的作用将动触点52与静簧部件的常开端61分开,最终当衔铁的尾部32贴合于轭铁面时,动触点52与静簧部件的常闭端62(即常闭静触点)实现闭合。

本实施例中,轭铁2为L型形状,由平行于铁芯的第一轭铁21和垂直于铁芯的第二轭铁22构成;所述第二轭铁22与所述铁芯4的尾部相连接;所述第一轭铁21的端头211设为刀口,衔铁的弯折处30适配在轭铁的刀口211处,所述衔铁的尾部32的内侧面与轭铁的第一轭铁21的外侧面处在对应配合的位置。

本实施例中,所述导磁件82的一端与第一轭铁21的内侧面相连接,导磁件82的另一端通过磁钢81与第一轭铁21的内侧面相连接,以使继电器具有双保持磁路。

如图2、图3所示,衔铁3处于置位位置时,衔铁的头部31吸向铁芯4的头部,在置位位置,磁钢产生的永磁磁通S1经由磁钢81(假设磁钢81的N极在上,S极在下)、第一轭铁21、衔铁的头部31、铁芯4、第二轭铁22、第一轭铁21、导磁件82形成闭合磁回路,从而使衔铁的头部31与铁芯4的头部保持贴合,使继电器稳定在置位状态。衔铁处于复归位置时,衔铁的尾部32吸向第一轭铁21,在复归位置,磁钢产生的永磁磁通S2经由磁钢81、第一轭铁21、衔铁的尾部32、第一轭铁21、导磁件82形成闭合磁回路,从而使衔铁的尾部32与第一轭铁21保持贴合,使继电器稳定在复归状态。

本实施例中,在第一轭铁21与磁钢81、第一轭铁21与导磁件82的两个相接处之间的第一轭铁21上还设有用于增大磁回路磁阻用的隔磁槽212,以利用隔磁槽212的大小来调节继电器的动作、复归电压参数的相互平衡。

本发明的一种具有双边保持功能的继电器,还包括底座9,所述线圈1、轭铁2和静簧部件(常开静簧端61和常闭静簧端62)分别装在底座9上,动簧片51的根部也固定在底座9上;所述底座9中,在对应于衔铁的尾部32的末端与所述第一轭铁21的外侧面的配合位置处还设有一隔磁墙91,在衔铁的尾部32吸向第一轭铁21时,隔磁墙91挡在衔铁的尾部32的末端与第一轭铁21的外侧面之间,使衔铁的尾部32的内侧面不能完全贴合于第一轭铁21的外侧面上。

为了使施加置位脉冲电压时,衔铁的尾部32能够在规定的电压下与第一轭铁21的外侧面分离,在衔铁的尾部32与第一轭铁21的外侧面之间设置了隔磁墙91。在没有隔磁墙91时,衔铁的尾部32基本上会整体与第一轭铁21的外侧面贴合,永磁体(即磁钢81)产生的磁通对衔铁的尾部32的磁吸力极大,此时对线圈1施加置位电压,线圈1在规定电压内所产生的吸力不足以克服由永磁体在衔铁的尾部32与第一轭铁21的外侧面之间所产生的吸力,因此磁路便无法从复归状态转换为置位状态。底座9上设置有隔磁墙91后,通过隔磁墙91的作用,使得处于复归位置时衔铁的尾部32不能完全贴合于第一轭铁21的外侧面上,从而在衔铁的尾部和第一轭铁21的外侧面之间留有一定的空气间隙83,因此,在复归位置,如图5所示,磁钢81产生的永磁磁通S2是经由磁钢81、第一轭铁21、衔铁的尾部32、空气间隙83、第一轭铁21、导磁件82形成闭合磁回路,通过调整空气间隙83的大小,可以将永磁体产生的磁通对衔铁的尾部32的磁吸力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内;此时,对线圈1施加置位电压,磁路就能从复归状态转换到置位状态,从而确保磁路能够通过线圈1的作用在置位状态与复归状态之间自由转换。

本实施例中,衔铁的尾部32的末端与隔磁墙91的相接触处均为斜面配合。

本实施例中,挂钩7设在所述动簧片51上,所述衔铁的尾部32设有一通孔321,所述动簧片的挂钩7从衔铁的尾部32的外侧面伸入衔铁的尾部的通孔321中,以在衔铁的尾部32吸向第一轭铁21时,该挂钩7能够钩住衔铁的尾部32的内侧面。

本实施例中,挂钩7为动簧片51上开设U形槽后所形成的舌片511弯折后构成。

本实施例中,动簧片51上,在靠近衔铁的弯折处30还设有弹性压片512,所述弹性压片512作为压簧将衔铁的弯折处30压在轭铁的刀口211处。

本实施例中,底座9中,在对应于第一轭铁21的内侧面与线圈1之间还设有挡墙92,以实现继电器中强电与弱电之间的隔离。

本发明的一种具有双边保持功能的继电器,继电器常开触点端61和常闭触点端62都是经由磁路吸力的作用而实现闭合,从而相比于常规继电器,本发明的继电器提升了常开端的触点分断力和常闭端的触点闭合压力,从而使继电器常开端61与常闭端62的触点电寿命性能都得以极大提升;同时,由于本发明的继电器是通过电磁吸力作用实现常开端的触点分断功能,而不是常规继电器所依靠的采用动簧复原反力实现常开端触点分断,因此,本发明的继电器其动簧无需设置特定的复原反力值,从而避免了常规继电器由于动簧复原反力不稳定所需要进行的校正调节工序,降低了生产难度。

上述只是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并非对本发明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虽然本发明已以较佳实施例揭露如上,然而并非用以限定本发明。任何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范围的情况下,都可利用上述揭示的技术内容对本发明技术方案作出许多可能的变动和修饰,或修改为等同化的等效实施例。因此,凡是未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的内容,依据本发明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做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及修饰,均应落在本发明技术方案保护的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