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409851阅读:151来源:国知局
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的制造方法

本申请一般涉及显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oled(organiclightemittingdiode,有机发光二极管)作为一种主动发光的显示器件,具有亮度高、响应快、可弯曲、超轻薄且无需背光等优点,在显示技术领域有着重要应用,尤其成为最具潜力取代液晶显示器的显示器件。

传统的oled显示面板通过电源走线向oled器件提供正常工作所需要的电源信号,以实现画面显示。图1示出了现有技术的oled显示面板的示意图,电源电压通过柔性线路板150依次被传递到第一电源走线121a、第二电源走线122和第一电源走线121b,使显示面板上的各子像素发光。

然而,由于第一电源走线121a、第二电源走线122和第一电源走线121b采用的是薄膜(例如,铝膜),且厚度很小(小于1μm,例如,0.4μm),因此,电源走线的方阻较大。这样,在电源电压从第一电源走线121a(靠近柔性线路板150的一侧)经由第二电源走线122向第一电源走线121b(远离柔性线路板150的一侧)传递的过程中,第二电源走线122上的损耗使得第一电源走线121a和121b之间产生明显的电压降,从而导致远离柔性线路板150一侧的子像素与靠近柔性线路板150一侧的子像素存在明显的亮度差异。



技术实现要素:

鉴于现有技术中的上述缺陷或不足,期望提供一种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以期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

根据本申请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显示面板,包括衬底基板、电源走线层和电源补偿膜,电源补偿膜设置在衬底基板的背面,电源走线层设置在衬底基板的正面,衬底基板的背面为与显示面板的出光面相背的表面;显示面板分为显示区域和围绕显示区域的非显示区域,非显示区域包括位于显示区域相对两侧的第一边框区域和第二边框区域;电源走线层包括设置在第一边框区域和第二边框区域的第一电源走线以及设置在显示区域的多条第二电源走线,第一电源走线与第二电源走线电连接;电源补偿膜与第一电源走线电连接,电源补偿膜的方阻小于电源走线层的方阻。

在一些实施例中,显示面板还包括覆盖衬底基板背面的导电屏蔽膜,导电屏蔽膜复用为电源补偿膜。

在一些实施例中,显示面板还包括柔性线路板,柔性线路板通过导电粘合剂与第一边框区域的第一电源走线电连接。

在一些实施例中,电源补偿膜通过导电粘合剂与柔性线路板电连接。

在一些实施例中,电源补偿膜通过导电粘合剂与第二边框区域的第一电源走线电连接。

在一些实施例中,导电粘合剂包括各向异性导电膜。

在一些实施例中,显示面板还包括设置在第一电源走线上的多个导电栓,导电栓穿过衬底基板将第一电源走线与电源补偿膜电连接。

在一些实施例中,导电栓包括导电银浆。

在一些实施例中,显示面板还包括设置在衬底基板背面的支撑保护膜,支撑保护膜覆盖电源补偿膜。

在一些实施例中,支撑保护膜包括聚酯薄膜。

在一些实施例中,在显示区域,显示面板还包括多个薄膜晶体管、多个电容金属层和多个反射电极,薄膜晶体管包括金属遮光区、栅电极和源/漏电极;金属遮光区、栅电极、源/漏电极和反射电极中的其中之一与电源走线层在同一道图形化工艺中制作而成。

在一些实施例中,电源补偿膜的材料包括以下中的至少一种:金属、石墨烯、碳纳米管、导电高分子。

在一些实施例中,电源补偿膜的厚度大于电源走线层的厚度。

在一些实施例中,电源补偿膜的方阻rc和电源走线层的方阻rp满足:rp:rc≥10。

在一些实施例中,显示面板还包括驱动芯片,驱动芯片设置在柔性线路板上。

在一些实施例中,显示面板为有机发光显示面板。

在一些实施例中,显示面板为柔性显示面板。

根据本申请的又一方面还提供了一种显示装置,包括如上的显示面板。

本申请提供的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通过在显示面板的背面设置与第一电源走线电连接的电源补偿膜,并使电源补偿膜的方阻小于电源走线层的方阻,减小施加到第一边框区域和第二边框区域之间的各子像素上的电压差异,从而实现均匀亮度的显示。

附图说明

通过阅读参照以下附图所作的对非限制性实施例所作的详细描述,本申请的其它特征、目的和优点将会变得更明显:

图1示出了现有技术的oled显示面板的示意图;

图2a示出了本申请一个实施例的显示面板的俯视图;

图2b为图2a沿线ab的剖视图;

图3a示出了图2a所示的实施例的另一实现方式的俯视图;

图3b示出了图2a所示的实施例的又一实现方式的剖视图;

图4a示出了本申请另一实施例的显示面板的俯视图;

图4b为图4a沿线cd的剖视图;

图5示出了本申请又一实施例的显示面板的剖视图;

图6示出了本申请再一实施例的显示面板的示意图;

图7示出了本申请的显示装置的一个实施例的示意性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申请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可以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于解释相关发明,而非对该发明的限定。另外还需要说明的是,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仅示出了与发明相关的部分。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申请。

图2a示出了本申请一个实施例的显示面板的俯视图,图2b为图2a沿线ab的剖视图。

如图2a和图2b所示,显示面板可包括衬底基板210、电源走线层和电源补偿膜240,电源补偿膜240可位于衬底基板210的背面,电源走线层可位于衬底基板210的正面。这里,衬底基板210的背面指的是与显示面板的出光面相背的表面。

由图2a可知,显示面板可分为显示区域291和围绕显示区域291的非显示区域292,非显示区域292可包括分别位于显示区域291相对两侧的第一边框区域292a和第二边框区域292b。

电源走线层可包括第一电源走线221a、221b和多条第二电源走线222。其中,第一电源走线221a可设置在第一边框区域292a,第一电源走线221b可设置在第二边框区域292b,第二电源走线222可设置在显示区域291。

第一电源走线221a、221b可沿第一方向d1延伸,第二电源走线222可沿第二方向d2延伸,第一电源走线221a可通过第二电源走线222与第一电源走线221b电连接。这里,第一方向d1与第二方向d2相交。

电源补偿膜240可与第一电源走线221a、221b电连接,电源补偿膜240的方阻可小于电源走线层的方阻。

下面结合图1说明本实施例的有益效果。

图1所示的oled显示面板,由于第二电源走线122的电阻损耗,在靠近柔性线路板150的一侧的第一电源走线121a与远离柔性线路板150一侧的第一电源走线121b之间存在明显的电压差异,使得这两侧的子像素的发光亮度也存在明显差异,如表一所示。

表一不同位置的子像素的相对亮度

表一示出了当向图1所示的显示面板上的各子像素施加相同的数据电压(例如,5v)时,不同位置处的子像素的相对亮度值(例如,白色画面最高亮度为100%,黑色画面最低亮度为0)。如图1所示,子像素①~③位于柔性线路板150近端(靠近柔性线路板150的一侧)的像素行中,子像素⑦~⑨位于柔性线路板150远端(远离柔性线路板150的一侧)的像素行中,子像素④~⑥位于介于柔性线路板150的远端和近端之间的像素行中。此外,子像素①、④、⑦位于同一列,子像素②、⑤、⑧位于同一列,子像素③、⑥、⑨位于同一列。

从表一中可知,从近柔性线路板端到远柔性线路板端,子像素的相对亮度值逐渐降低(例如,从100%下降至90.49%),最近端与最远端的子像素的相对亮度之差接近10%(9.51%)。

而在本实施例中,由于设置了方阻更小(相比于电源走线层)的电源补偿膜240,由方阻的计算公式:

可得出:(ρc/dc)<(ρp/dp)。

其中,ρ为电阻率,d为膜厚,ρp和ρc分别为第二电源走线222和电源补偿膜240的电阻率,dp和dc分别为第二电源走线222和电源补偿膜240的膜厚。

并且由于电源补偿膜240可覆盖衬底基板210的背面,在与第二电源走线222的延伸方向(即,第二方向d2)垂直的截面上,电源补偿膜240在第一方向d1上的宽度可远大于第二电源走线222在第一方向d1上的宽度,再由电阻的计算公式:

可知,在第一电源走线221a和221b之间,电源补偿膜240的电阻值可远小于第二电源走线222的电阻值,即(ρclc/wcdc)<(ρplp/wpdp)。

其中,l为第一电源走线221a和221b之间的距离,s为与第二方向d2垂直的截面面积,w为上述截面在第一方向d1上的宽度(与膜厚d方向垂直),lp和lc分别为第二电源走线222和电源补偿膜240在第二方向d2上的长度,wp和wc分别为第二电源走线222和电源补偿膜240在第一方向d1上的宽度。这里,lp=lc,wp<wc。

由上可知,电源补偿膜240减小了第一电源走线221a和221b之间的电阻值,从而减小了第一电源走线221a和221b之间的电压差异,使得子像素①~③与子像素⑦~⑨之间的亮度差异变小,例如,子像素⑦~⑨的相对亮度可分别为95%、94%和93.5%,即,提高了显示的亮度均一性。

本实施例中,通过在显示面板的背面设置方阻小于电源走线层的电源补偿膜,使第一边框区域和第二边框区域之间的子像素的电压差异变小,从而减小了各子像素由于电源走线阻抗而导致的亮度不均,进而实现均匀亮度的显示。

需要说明的是,尽管表一示出了子像素①~③之间也存在亮度差异,例如,子像素①与子像素③亮度相差5.66%,但是该差异是由于像素自身的差异(例如,工艺误差等)所造成,而不是由于电源走线阻抗所导致,因此,本实施例对此不作进一步地说明。

此外,尽管图2a示出了第一电源走线221a和221b沿第一方向d1延伸,第二电源走线222沿第二方向d2延伸,但这仅仅是示意性的。可以理解的是,第一电源走线221a和221b可沿第二方向d2延伸,第二电源走线222沿第一方向d1延伸,如图3a所示。

可选地,电源补偿膜240的电阻率ρc小于电源走线层的电阻率ρp。

通过采用比电源走线层的电阻率小的导电材料,有利于实现较小方阻的电阻补偿膜240。例如,当电源走线层采用al时,电源补偿膜240可采用cu或ag等材料。

可选地,电源补偿膜的膜厚dc大于电源走线层的膜厚dp。

通过增大电源补偿层240的膜厚dc也可以实现较小方阻的电源补偿膜240。例如,当电源走线层的膜厚dp为0.4μm,电源补偿膜240的膜厚dc可大于0.4μm。

可选地,电源补偿膜240的方阻rc和电源走线层的方阻rp满足:rp:rc≥10。这样可保证靠近第一电源走线221a一侧(远离电源信号输入端)的子像素与第一电源走线221b一侧(靠近电源信号输入端)的子像素具有较小的亮度差异(例如,不大于5%)。

可以理解的是,为了使rp:rc≥10,可采用降低电源补偿膜240的电阻率ρc和/或增大电源补偿膜的膜厚dc的方式。

可选地,显示面板还可包括覆盖衬底基板210的背面的导电屏蔽膜,导电屏蔽膜可被施加直流信号(例如,接地),以屏蔽外部信号对显示面板的干扰。

例如,对于柔性显示面板,由于显示面板的厚度很薄,显示面板上的器件很容易受到外部信号的干扰而导致显示异常。通过设置导电屏蔽膜可有效屏蔽外部信号干扰,有利于稳定显示。

导电屏蔽膜通常可采用金属膜,例如铜膜、铝膜等,也可以采用其他导电性较好的材料,例如,石墨烯、碳纳米管、导电高分子等。

可选地,导电屏蔽膜复用为电源补偿膜240。

下面说明将导电屏蔽膜复用为电源补偿膜240的有益之处。

首先,不必单独制作电源补偿膜240,既简化了制作工艺,又降低了生产成本。

其次,可大大降低第一电源走线221a和221b之间的电阻值。

由于技术和工艺条件的限制,导电屏蔽膜的厚度一般在0.1mm以上,以0.1mm的铜膜(铜的电阻率为1.75*10-8ωm)为例,可计算出导电屏蔽膜的方阻rc为1.75*10-4ω。而电源走线层通常较薄(厚度小于1μm),以厚度1μm的铝膜(铝的电阻率为2.83*10-8ωm)为例,可计算出电源走线层的方阻rp为2.83*10-2ω。

也就是说,导电屏蔽膜的方阻rc不足电源走线层rp的1/160,因此,将导电屏蔽膜复用为电源补偿膜240可极大地降低第一电源走线221a和221b之间电阻值。

此外,使用导电屏蔽膜作为电源补偿膜240的有益之处还在于,由于导电屏蔽膜的厚度至少为电源走线层的100倍以上,因此,可选用成本较低的高电阻率材料(相对于电源走线层)形成导电屏蔽膜/电源补偿层240,从而进一步降低显示面板的生产成本。

尽管例示了导电屏蔽膜240的膜厚不低于0.1mm,但本示例并不限于此。可以理解的是,随着技术的发展和生产工艺的改进,导电屏蔽膜240的膜厚可小于0.1mm,只要其大于电源走线层的膜厚即可,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根据实际应用场景的需要进行设置。

可选地,显示面板可以是有机发光显示面板。

当显示面板为有机发光显示面板时,显示面板还可包括有机发光二极管,有机发光二极管可包括阴极、阳极以及位于阴极和阳极之间的电子注入层、电子传输层、发光层、空穴传输层和空穴注入层。当将驱动电压施加到阳极和阴极时,来自电子注入层的电子和来自空穴注入层的空穴在发光层结合形成激子,激子从基态跃迁到激发态从而发光。

可选地,显示面板可以是柔性显示面板。

当显示面板为柔性显示面板时,衬底基板210可由柔性材料(例如,由聚碳酸酯、聚芳酯制成的塑料)制成,以便显示面板可弯曲。在这种情况下,可直接在柔性衬底基板210上形成电源走线层等各层器件,也可以先在刚性衬底基板(设置有分离层)上形成电源走线层等各层器件,然后将电源走线层等各层器件从刚性衬底基板上分离并转置到柔性衬底基板210上。

此外,为了保护和支撑显示面板,还可设置支撑保护膜。如图3b所示,显示面板还可包括支撑保护膜260,支撑保护膜260可设置在衬底基板210的背面,并且覆盖电源补偿膜240。

支撑保护膜260可以是高分子塑料薄膜,例如,聚酯薄膜。

通过设置支撑保护膜260,可支撑显示面板,并避免外力对电源补偿膜240造成损坏。

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明白,本实施例的显示面板还可以包括其它的一些公知的结构,例如,设置在衬底基板210上的薄膜晶体管、数据线、扫描线(未示出)等。为了不模糊本申请的重点,将不再对这些公知的结构进行详细的描述。

第一电源走线221a和221b与电源补偿膜240可通过打孔的方式彼此电连接。

可选地,显示面板还包括设置在第一电源走线221a和221b上的多个导电栓230,导电栓230穿过衬底基板210将第一电源走线221a和221b与电源补偿膜240电连接。

导电栓可包括导电性较好的导电材料,例如,导电银浆。导电银浆是由高纯度(例如,99.9%)的金属银的微粒、粘合剂、溶剂、助剂所组成的一种机械混和物的粘稠状的浆料。

通过设置导电栓230,电源信号从第一电源走线221a经由电源补偿膜240传递到第一电源走线221b,进而传递到各子像素,减小了子像素之间的亮度差异。

继续参考图4a和图4b,图4a示出了本申请另一实施例的显示面板的俯视图,图4b为图4a沿线cd的剖视图。

与图2a和图2b所示的显示面板类似,本实施例中,显示面板同样可包括衬底基板410、第一电源走线421a/421b、第二电源走线422和电源补偿膜440,第二边框区域492b的第一电源走线421b同样可通过导电栓430与电源补偿膜440电连接。

与图2a和图2b所示的显示面板不同的是,如图4a和图4b所示,本实施例中,显示面板还包括柔性线路板450,用于提供显示面板工作所需要的信号。柔性线路板450通过导电粘合剂470与第一边框区域492a的第一电源走线421a电连接,电源补偿膜440被压合到柔性线路板450上,并通过导电粘合剂470与柔性线路板450电连接。也就是说,第一电源走线421a和电源补偿膜440均与柔性线路板450直接电连接,以接收外部的电源信号。

本实施例中,通过设置电源补偿膜,使第一边框区域和第二边框区域之间的电压差异变小,实现均匀亮度的显示,并且由于不必在第一边框区域(通常可作为扇出区域)打孔,从而简化了第一边框区域的布线。

导电粘合剂通常是在树脂、固化剂中加入导电填料,固化之后形成的具有导电性和粘性的高分子导电材料,按照导电方向,可分为各向异性导电粘合剂和各向同性导电粘合剂。

可选地,导电粘合剂470包括各向异性导电膜(anisotropicconductiveadhesivesfilm,acf)。

柔性线路板450可包括多个信号输出端子,采用acf作为导电粘合剂470可避免柔性线路板450的相邻的输出端子之间短路。

可选地,显示面板还包括设置在柔性线路板450上的驱动芯片(未示出),用于向柔性线路板450的各端子提供信号。

此外,电源走线层还可包括设置在第一边框区域492a、从第一电源走线421a沿第二方向延伸的第三电源走线423,第三电源走线423通过导电粘合剂470与柔性线路板450电连接。

继续参考图5,示出了本申请又一实施例的显示面板的剖视图。

与图4a和图4b所示的实施例类似,本实施例中,显示面板同样可包括衬底基板510、第一电源走线521a/521b、第二电源走线522、电源补偿膜540和柔性线路板550,柔性线路板550同样可通过导电粘合剂570分别与第一电源走线521a和电源补偿膜540电连接。

与图4a和图4b所示的实施例不同的是,如图5所示,本实施例中,电源补偿膜540被压合到第二电源走线521b上,并通过导电粘合剂570与第二电源走线521b电连接。

本实施例中,通过设置电源补偿膜,使第一边框区域和第二边框区域之间的电压差异变小,实现均匀亮度的显示,并且由于不必在第一边框区域和第二边框区域打孔,从而减少了工艺流程,并简化了第一边框区域和第二边框区域的布线。

继续参考图6,示出了本申请再一实施例的显示面板的示意图。

如图6所示,本实施例中,显示面板同样可包括如上所述的电源走线层pvd和电源补偿层pvc。

此外,显示面板还可包括设置在衬底基板sub上的多个薄膜晶体管、多个电容金属层mc和多个反射电极re,薄膜晶体管可包括栅电极m1、源/漏电极m2和金属遮光区ls。源/漏电极m2和电源走线层pvd位于同一层并且在同一道图形化工艺中制作而成。

本实施例中,通过设置电源补偿膜,实现了均匀亮度的显示,并且由于电源走线层和源/漏电极由同一道图形化工艺制作而成,从而简化了显示面板的制作工艺,降低了生产成本。

尽管图6示出了电源走线层pvd和源/漏金属m2在同一道图形化工艺中制作而成,但这仅仅是示意性的。可以理解的是,电源走线层pvd也可以与反射电极re、电容金属层mc、栅电极m1和金属遮光区ls中的任意一个同层并在同一道图形化工艺中制作而成,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根据实际应用场景的需要进行设置。

本申请还公开了一种显示装置,如图7中所示。其中,显示装置700可包括如上的显示面板。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显示装置除了包括如上的显示面板之外,还可以包括一些其它的公知的结构。为了不模糊本申请的重点,将不再对这些公知的结构进行进一步描述。

本申请的显示装置可以是任何包含如上的显示面板的装置,包括但不限于如图7所示的蜂窝式移动电话700、平板电脑、计算机的显示器、应用于智能穿戴设备上的显示器、应用于汽车等交通工具上的显示装置等等。只要显示装置包含了本申请公开的显示面板的结构,便视为落入了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本申请提供的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降低了各子像素之间的亮度差异,从而实现均匀亮度的显示。

以上描述仅为本申请的较佳实施例以及对所运用技术原理的说明。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本申请中所涉及的发明范围,并不限于上述技术特征的特定组合而成的技术方案,同时也应涵盖在不脱离所述发明构思的情况下,由上述技术特征或其等同特征进行任意组合而形成的其它技术方案。例如上述特征与本申请中公开的(但不限于)具有类似功能的技术特征进行互相替换而形成的技术方案。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