磁性元件的制造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6991331发布日期:2019-03-02 00:59阅读:400来源:国知局
磁性元件的制造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一种磁性元件的制造方法,尤指利用模具一体加工成型的磁性元件,该第一基材、第二基材是绝缘材质一体加工成型,第一基材表面的一个以上凸座体设有复数导电体,可与第二基材表面复数导电体电性连接,配合第一基材、第二基材间组装一个以上导磁内芯,形成多组连续卷绕式导体感应线圈效应的感应区,达到快速制造磁性元件、省时、省工的目的。



背景技术:

然,目前一般应用的变压器、电感元件或其它磁性感应元件等,都是在铁芯上二组卷绕漆包线后,二组漆包线的二侧各四个线头分别延伸至铁芯二侧法兰部上,则可与外部各式电子装置的电路呈电性连接,成型单一个变压器,以提供电子装置电路进行电压电流的改变转换,也可作为电路中滤除电磁波、杂讯等一般电压负荷,再通过接地予以排除,但对于电路中发生瞬间高电压的雷击信号所产生冲击,一般绕线方式变压器并无法承受而容易发生故障、损毁等情况,影响电路传输电子信号的品质变差,则为了解决雷击时产生的瞬间高电压冲击,必须再于电子装置的电路中加装滤波元件、防雷击装置及信号耦合装置等,而利用二组漆包线卷绕在铁芯上并无法通过自动化加工成型单一个变压器,必须通过人工卷绕方式制作,制程极为耗时费工、制造成本也提高,且外观体积相当大、占用空间,并不符合现今电子产品讲究轻、薄、短、小的设计理念的诉求,若必须同时应用多个变压器,则要将多个变压器逐一电性连接于电子装置的电路中,提高加工作业的困难度,则变压器于实际实施时,仍存在诸多缺失有待改善。

是以,如何解决目前变压器必须通过人工卷绕漆包线进行制造,相当耗时费工的问题与困扰,且变压器体积大、不符合电子产品轻、薄、短、小设计理念的麻烦与不便,即为从事此行业的相关厂商所亟欲研究改善的方向所在者。



技术实现要素:

故,发明人有鉴于上述的问题与缺失,乃搜集相关资料,经由多方评估及考量,并以从事于此行业累积的多年经验,经由不断试作及修改,始设计出此种可利用模具加工一体成型第一基材、第二基材,而于第一基材的一个以上凸座体内成型复数导电体、配合第二基材的复数导电接点与一个以上导磁内芯,以形成导体感应线圈效应的磁性元件的制造方法的发明专利诞生。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磁性元件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其制造步骤是:

(a)利用模具加工一体成型绝缘材质的第一基材的第一板体,且在第一板体一侧表面一体成型一个以上凸座体;

(b)第一板体的一个以上凸座体分别加工成型有导电体;

(c)再利用另一模具一体成型绝缘材质的第二基材的第二板体;

(d)第二基材的第二板体一侧表面加工成型复数导电接点,各导电接点呈一排以上的排列状;

(e)再通过又一模具加工制造导磁内芯,并在导磁内芯具有复数定位槽孔,位于复数定位槽孔二外侧形成定位侧边;

(f)再将一个以上导磁内芯组装于第一板体的一个以上凸座体处,一个以上导磁内芯设有复数定位槽孔供一个以上凸座体分别穿设,而位于第一板体二外侧的凸座体分别抵靠于一个以上导磁内芯二外侧的定位侧边;

(g)并在一个以上凸座体与一个以上导磁内芯外侧表面组装第二基材,而供第二基材的第二板体一侧表面的复数导电接点分别电性连接于一个以上凸座体的复数导电体;

(h)成型磁性元件。

所述的磁性元件的制造方法,其中:该步骤(a)的第一基材、步骤(c)的第二基材,分别为塑胶、硅胶或陶瓷的绝缘材质通过不同模具加工一体成型。

所述的磁性元件的制造方法,其中:该步骤(a)、(b)的第一基材,是在第一板体的表面设有位于二外侧设有第一凸座体、第九凸座体,则第一凸座体、第九凸座体分别一体成型有呈单排排列方式的内孔,并在各内孔中分别加工成型有导电体,而位于第一凸座体、第九凸座体间设有依序呈等间距排列的第二凸座体至第八凸座体,且第二凸座体至第八凸座体分别一体成型有呈二排并列方式的复数内孔,各内孔中分别加工成型有导电体;而步骤(e)的一个以上导磁内芯,则设有供第二凸座体至第八凸座体分别穿设的七个定位槽孔,并在一个以上导磁内芯二外侧设有分别供第一凸座体、第九凸座体抵靠的定位侧边;且步骤(c)的第二基材,在第二板体表面设有供一个以上导磁内芯对位固设的限位区间,位于限位区间二外侧缘分别设有利用蚀刻、焊接或电镀的加工方式成型复数导电接点呈单一排列方式的第一区对接部、第九区对接部,在第一区对接部、第九区对接部间设有依序呈等间距排列的第二区对接部至第八区对接部,且第二区对接部至第八区对接部分别设有利用蚀刻、焊接或电镀的加工方式成型呈二排并列方式的复数导电接点;而第一区对接部的复数单排导电接点与相邻第二区对接部的复数单排导电接点供组成第一对接单元,且第二区对接部的另一复数单排导电接点与相邻第三区对接部的复数单排导电接点供组成第二对接单元,则第三区对接部的另一复数单排导电接点与相邻第四区对接部的复数单排导电接点供组成第三对接单元,至于第四区对接部的另一复数单排导电接点与相邻第五区对接部的复数单排导电接点供组成第四对接单元,并由第五区对接部的另一复数单排导电接点与相邻第六区对接部的复数单排导电接点供组成第五对接单元,再通过第六区对接部的另一复数单排导电接点与相邻第七区对接部的复数单排导电接点供组成第六对接单元,而利用第七区对接部的另一复数单排导电接点与相邻第八区对接部的复数单排导电接点供组成第七对接单元,而第八区对接部的另一复数单排导电接点与相邻第九区对接部的复数单排导电接点供组成第八对接单元。

所述的磁性元件的制造方法,其中:该第一凸座体的单一排复数导电体与相邻的第二凸座体单一排复数导电体设有供各导电体电性导通的导电层,再配合一个以上导磁内芯、第二基材的第二板体的第一对接单元形成连续卷绕式导体感应线圈效应的第一感应区;第二凸座体与第三凸座体间相邻的二排复数导电体则设有供各导电体电性导通的导电层,再配合一个以上导磁内芯、第二板体的第二对接单元形成连续卷绕式导体感应线圈效应的第二感应区;而第三凸座体与第四凸座体间相邻的二排复数导电体则设有供各导电体电性导通的导电层,再配合一个以上导磁内芯、第二板体的第三对接单元形成连续卷绕式导体感应线圈效应的第三感应区;第四凸座体与第五凸座体间相邻的二排复数导电体则设有供各导电体电性导通的导电层,再配合一个以上导磁内芯、第二板体的第四对接单元形成连续卷绕式导体感应线圈效应的第四感应区;第五凸座体与第六凸座体间相邻的二排复数导电体则设有供各导电体电性导通的导电层,再配合一个以上导磁内芯、第二板体的第五对接单元形成连续卷绕式导体感应线圈效应的第五感应区;第六凸座体与第七凸座体间相邻的二排复数导电体则设有供各导电体电性导通的导电层,再配合一个以上导磁内芯、第二板体的第六对接单元形成连续卷绕式导体感应线圈效应的第六感应区;第七凸座体与第八凸座体间相邻的二排复数导电体则设有供各导电体电性导通的导电层,再配合一个以上导磁内芯、第二板体的第七对接单元形成连续卷绕式导体感应线圈效应的第七感应区;第八凸座体的单一排复数导电体与相邻的第九凸座体的单一排复数导电体设有供各导电体电性导通的导电层,再配合一个以上导磁内芯、第二板体的第八对接单元形成连续卷绕式导体感应线圈效应的第八感应区。

所述的磁性元件的制造方法,其中:该步骤(b)的第一基材,是在第一板体的一个以上凸座体一体成型的复数内孔,各内孔呈至少一排排列状,再在各内孔中分别利用电镀加工、焊接加工、灌注导电胶、印刷导电线路或紧配合穿置加工分别成型有导电体,且相对一个以上凸座体于第一基材另一侧表面设有一组以上的输入侧、输出侧。

所述的磁性元件的制造方法,其中:该步骤(b)的第一基材,是在第一板体的一个以上凸座体表面、相对内侧面及内底面分别电镀加工成型复数导电体。

所述的磁性元件的制造方法,其中:该步骤(e)的一个以上导磁内芯呈矩形状的磁性材质,且是:镍锌、锰锌、非晶导磁或磁性合金材料所制成,并在一个以上导磁内芯二外侧表面与第一基材、第二基材相对表面间设有固定结合的粘着剂。

本发明的主要优点是能够利用模具加工,省时、省工。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制造步骤流程图。

图2是本发明的立体外观图。

图3是本发明的立体分解图。

图4是本发明另一视角的立体分解图。

图5是本发明较佳实施例的立体分解图。

图6是本发明较佳实施例另一视角的立体分解图。

图7是本发明又一实施例的立体外观图。

图8是本发明又一实施例的立体分解图。

图9是本发明又一实施例另一视角的立体分解图。

图10是本发明又一实施例的侧视剖面图。

图11是本发明又一实施例的组装方式侧视剖面图(一)。

图12是本发明又一实施例的组装方式侧视剖面图(二)。

图13是本发明又一较佳实施例的立体分解图。

图14是本发明又一较佳实施例的侧视分解剖面图。

图15是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立体分解图。

图16是本发明再一实施例的立体分解图。

图17是本发明再一实施例的侧视剖面图。

附图标记说明:1-第一基材;11-第一板体;12-凸座体;120-内孔;1201-第一凸座体;1202-第二凸座体;1203-第三凸座体;1204-第四凸座体;1205-第五凸座体;1206-第六凸座体;1207-第七凸座体;1208-第八凸座体;1209-第九凸座体;13-导电体;131-第一导电段;132-第二导电段;133-第三导电段;14-输入侧;15-输出侧;16-导电层;2-第二基材;21-第二板体;22-导电接点;23-限位区间;231-第一区对接部;232-第二区对接部;233-第三区对接部;234-第四区对接部;235-第五区对接部;236-第六区对接部;237-第七区对接部;238-第八区对接部;239-第九区对接部;2301-第一对接单元;2302-第二对接单元;2303-第三对接单元;2304-第四对接单元;2305-第五对接单元;2306-第六对接单元;2307-第七对接单元;2308-第八对接单元;3-导磁内芯;301-第一导磁内芯;302-第二导磁内芯;303-第三导磁内芯;304-第四导磁内芯;305-第五导磁内芯;306-第六导磁内芯;31-定位槽孔;32-定位侧边;33-感应区;331-第一感应区;332-第二感应区;333-第三感应区;334-第四感应区;335-第五感应区;336-第六感应区;337-第七感应区;338-第八感应区。

具体实施方式

为达成上述目的与功效,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手段及其构造、实施的方法等,兹绘图就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详加说明其特征与功能如下,俾利完全了解。

请参阅图1、图2、图3、图4、图5、图6、图7、图8、图9、图10所示,是本发明的制造步骤流程图、立体外观图、立体分解图、另一视角的立体分解图、较佳实施例的立体分解图、较佳实施例另一视角的立体分解图、又一实施例的立体外观图、又一实施例的立体分解图、又一实施例另一视角的立体分解图、又一实施例的侧视剖面图,由图中所示可以清楚看出,本发明磁性元件的制造方法,其制造步骤系:

(a)利用模具加工一体成型绝缘材质的第一基材1的第一板体11,且在第一板体11一侧表面一体成型一个以上凸座体12。

(b)第一板体11的一个以上凸座体12分别加工成型导电体13。

(c)利用另一模具一体成型绝缘材质的第二基材2的第二板体21。

(d)第二基材2的第二板体21一侧表面加工成型复数导电接点22,各导电接点22呈一排以上的排列状。

(e)再通过又一模具加工制造导磁内芯3,而导磁内芯3是磁性材质、且具有复数定位槽孔31,并位于复数定位槽孔31二外侧形成定位侧边32。

(f)再将一个以上导磁内芯3组装于第一板体11的一个以上凸座体12处,一个以上导磁内芯3设有复数定位槽孔31供一个以上凸座体12分别穿设,而位于第一板体11二外侧的一个以上凸座体12,分别抵靠于一个以上导磁内芯3二外侧的定位侧边32。

(g)并在一个以上凸座体12与一个以上导磁内芯3外侧组装第二基材2的第二板体21,而供第二板体21一侧表面的复数导电接点22、分别电性连接于一个以上凸座体12各内孔120中的各导电体13。

(h)利用第一基材1、第二基材2及一个以上导磁内芯3加工成型本发明的磁性元件。

而上述第一基材1、第二基材2,分别由塑胶、硅胶或陶瓷等绝缘材质,再分别利用不同模具加工、一体成型不同形状的第一基材1、第二基材2,再于第一基材1、第二基材2通过蚀刻等加工作业方式,分别成型预设电路布局。

再者,上述的第一基材1,位于第一板体11一侧表面一体成型的一个以上凸座体12,而一个以上凸座体12呈等间距相邻间隔排列,且一个以上凸座体12内部分别一体成型有复数内孔120中,并各内孔120中,可分别通过电镀、焊接、灌注导电胶、印刷导电线路或紧配合穿置等加工方式成型导电体13,再相对一个以上凸座体12于第一板体11另一侧表面成型有一组以上的输入侧14、输出侧15;另,该第一基材1是在第一板体11一侧表面的二外侧分别一体成型第一凸座体1201、第九凸座体1209,且在第一、第九凸座体1201、1209内,分别一体成型呈单排排列方式的复数内孔120,则各内孔120内部为利用电镀、焊接、灌注导电胶、印刷导电线路或紧配合穿置等加工方式,分别加工成型有复数导电体13,而位于第一凸座体1201、第九凸座体1209之间,再依序一体成型第二凸座体1202、第三凸座体1203、第四凸座体1204、第五凸座体1205、第六凸座体1206、第七凸座体1207、第八凸座体1208,且第二凸座体1202至第八凸座体1208之间,分别呈等间距相邻排列,再于第二凸座体1202至第八凸座体1208内部,分别一体成型有复数内孔120,且供复数内孔120呈二排并列方式,即可于各内孔120内部利用电镀、焊接、灌注导电胶、印刷导电线路或紧配合穿置等加工方式,分别加工成型有导电体13,并在至少一导磁内芯3设有七个定位槽孔31可供第二凸座体1202至第八凸座体1208分别穿设,则第一凸座体1201、第九凸座体1209为分别抵靠于一个以上导磁内芯3二侧所设定位侧边32处,并将一个以上导磁内芯3利用粘着剂4予以固设于第一板体11、第二板体21的相对内侧,以供制成本发明的磁性元件,且制造、组装等均相当简易、快速、省时省工,可降低制造成本,而磁性元件的体积小、也能符合电子产品轻、薄、短、小设计理念,且磁性元件也可作为电感器、变压器或其它磁感应元件等的应用型式。

请参阅第图8、图9、图10、图11、图12所示,是本发明又一实施例的立体分解图、又一实施例另一视角的立体分解图、又一实施例的侧视剖面图、又一实施例的组装方式侧视剖面图(一)、又一实施例的组装方式侧视剖面图(二),由图中所示可以清楚看出,本发明磁性元件的制造方法,其中该第二基材2是在第二板体21表面设有限位区间23,可供一个以上导磁内芯3对位固设,位于限位区间23二外侧缘设有第一区对接部231、第九区对接部239,其复数导电接点22分别呈单一直排的排列方式,位于第一区对接部231、第九区对接部239间依序设有第二区对接部232、第三区对接部233、第四区对接部234、第五区对接部235、第六区对接部236、第七区对接部237以及第八区对接部238等,且第二区对接部232至第八区对接部238之间呈等间距排列,并在第二区对接部232至第八区对接部238,为分别设有复数导电接点22、而分别呈二排并列方式;并供第一区对接部231的复数单排导电接点22与相邻第二区对接部232的复数单排导电接点22组成第一对接单元2301,且第二区对接部232的另一复数单排导电接点22与相邻第三区对接部233的复数单排导电接点22组成第二对接单元2302,则第三区对接部233的另一复数单排导电接点22与相邻第四区对接部234的复数单排导电接点22组成第三对接单元2303,至于第四区对接部234的另一复数单排导电接点22与相邻第五区对接部235的复数单排导电接点22组成第四对接单元2304,并由第五区对接部235的另一复数单排导电接点22与相邻第六区对接部236的复数单排导电接点22、组成第五对接单元2305,再通过第六区对接部236的另一复数单排导电接点22与相邻第七区对接部237的复数单排导电接点22组成第六对接单元2306,利用第七区对接部237的另一复数单排导电接点22与相邻第八区对接部238的复数单排导电接点22组成第七对接单元2307,而第八区对接部238的另一复数单排导电接点22与相邻第九区对接部239的复数单排导电接点22组成第八对接单元2308。

则该第一基材1的第一板体11,其一侧表面所设第一凸座体1201的单排复数导电体13、为与相邻的第二凸座体1202单排复数导电体13,系通过导电层16予以连结呈电性导通,再配合一个以上导磁内芯3、第二板体21的第一对接单元2301形成第一感应区331;第二凸座体1202与第三凸座体1203间相邻的二排复数导电体13,则通过导电层16予以连结呈电性导通,再配合一个以上导磁内芯3、第二板体21的第二对接单元2302以形成第二感应区332;而第三凸座体1203与第四凸座体1204间相邻的二排复数导电体13,为通过导电层16予以连结呈电性导通,再配合一个以上导磁内芯3、第二板体21的第三对接单元2303为形成第三感应区333;且第四凸座体1204与第五凸座体1205间相邻的二排复数导电体13,也通过导电层16予以连结呈电性导通,并再配合一个以上导磁内芯3、第二板体21的第四对接单元2304形成第四感应区334;该第五凸座体1205与第六凸座体1206间相邻的二排复数导电体13,可通过导电层16予以连结呈电性导通,再配合一个以上导磁内芯3、第二板体21的第五对接单元2305形成第五感应区335;则第六凸座体1206与第七凸座体1207间相邻的二排复数导电体13,即通过导电层16予以连结呈电性导通,再配合一个以上导磁内芯3、第二板体21的第六对接单元2306形成第六感应区336;而第七凸座体1207与第八凸座体1208间相邻的二排复数导电体13,系通过导电层16予以连结呈电性导通,配合一个以上导磁内芯3、第二板体21的第七对接单元2307形成第七感应区337;至于第八凸座体1208的单排复数导电体13与相邻的第九凸座体1209的单排复数导电体13,为分别通过导电层16予以连结呈电性导通,再配合一个以上导磁内芯3、第二板体21的第八对接单元2308形成第八感应区338,而各感应区33可分别与一个以上导磁内芯3形成连续卷绕式导体感应线圈效应。

请参阅图3、图5、图8、图13、图14、图15所示,是本发明的立体分解图、较佳实施例的立体分解图、又一实施例的立体分解图、又一较佳实施例的立体分解图、又一较佳实施例的侧视分解剖面图、另一实施例的立体分解图,由图中所示可以清楚看出,本发明的磁性元件构造,可于第一基材1的第一板体11、第二基材2的第二板体21相对内的侧间组装一个以上导磁内芯3,而较佳实施例中,可利用模具加工一体成型二个或二个以上的第一导磁内芯301、第二导磁内芯302;也或利用模具加工一体成型至少四个以上单一框形体的第三导磁内芯303、第四导磁内芯304、第五导磁内芯305、第六导磁内芯306。

则于第一基材1的第一板体11、第二基材2的第二板体21之间,可供组装二个或二个以上第一导磁内芯301、第二导磁内芯302,再配合第一凸座体1201、第二凸座体1202、第三凸座体1203、第四凸座体1204、第五凸座体1205、第六凸座体1206、第七凸座体1207、第八凸座体1208及第九凸座体1209内部的复数导电体13等,分别利用导电层16予以连结呈电性导通,可再配合第一对接单元2301、第二对接单元2302、第三对接单元2303、第四对接单元2304、第五对接单元2305、第六对接单元2306、第七对接单元2307及第八对接单元2308等,以形成连续卷绕式导体感应线圈效应的第一感应区331、第二感应区332、第三感应区333、第四感应区334、第五感应区335、第六感应区336、第七感应区337、第八感应区338等复数感应区33,即利用第一基材1、第二基材2及至少二个第一导磁内芯301、第二导磁内芯302等组构而成的磁性元件,则能够形成良好的连续卷绕式的导体感应效应,并达到通过磁性元件可进行磁感应的整流、变压等效能。

也可于第一基材1的第一板体11、第二基材2的第二板体21之间,可供组装四个或四个以上的第三导磁内芯303、第四导磁内芯304、第五导磁内芯305、第六导磁内芯306等,则可配合各第一板体11的凸座体12的复数导电体13、复数导电层16以及第二板体21的复数导电接点22等形成电性导通,则可形成连续卷绕式导体感应线圈效应的复数感应区33,利用在第一板体11的第一、第九凸座体1201、1209表面分别电镀加工成型呈单一排列方式的复数导电体13,也能形成良好的导体感应效应、整流、变压的效能等,以制成本发明各式较佳实施例的磁性元件构造。

请参阅图3、图5、图8、图16、图17所示,是本发明的立体分解图、较佳实施例的立体分解图、又一实施例的立体分解图、再一实施例的立体分解图、再一实施例的侧视剖面图,由图式可以清楚看出本发明的第一基材1的第一板体11,可于第一、第九凸座体1201、1209表面分别电镀加工成型呈单一排列方式的复数导电体13,再于第二凸座体1202至第八凸座体1208表面分别电镀加工成型呈二排并列方式的复数导电体13,且第一凸座体1201至第九凸座体1209表面的各导电体13则包括位于表面的第一导电段131、延伸至相对内侧面的第二导电段132及位于内底面处的第三导电段133,而于一个以上导磁内芯3的二表面及各定位槽孔31内壁面分别涂布粘着剂4,可供一个以上导磁内芯3与第一凸座体1201至第九凸座体1209的各导电体13的第一、第二导电段131、132形成隔离、不致产生电性接触,但一个以上导磁内芯3分别与任二相邻的各第三导电段133形成电性接触、导通,则供第一凸座体1201至第九凸座体1209的复数导电体13的第一导电段131分别与第二基材2的第二板体21表面的复数导电接点22电性接触,而复数导电体13配合一个以上导磁内芯3、复数导电接点22,以形成连续卷绕式导体感应线圈效应的第一感应区331、第二感应区332、第三感应区333、第四感应区334、第五感应区335、第六感应区336、第七感应区337、第八感应区338等的复数感应区33,利用在第一板体11的第一、第九凸座体1201、1209表面分别电镀加工成型呈单一排列方式的复数导电体13,而能形成良好的导体感应线圈效应、整流、变压效能等,以构成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磁性元件构造。

是以,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非因此局限本发明的专利范围,本发明磁性元件的制造方法,该第一基材1利用模具加工一体成型绝缘材质的第一板体11及一个以上凸座体12,一个以上凸座体12则分别通过加工方式分别成型导电体13,而第二基材2由另一模具加工一体成型绝缘材质的第二板体21,且第二板体21表面成型复数导电接点22,各导电接点22并相对第一板体11的各导电体13,并在第一基材1、第二基材2间组装一个以上导磁内芯3,一个以上导磁内芯3是磁性材质利用模具加工一体成型,并具有复数定位槽孔31,可供一个以上凸座体12分别穿设于相对的定位槽孔31,则供各凸座体12内各内孔120中成型的复数导电体13,可分别对位各导电接点22,并分别形成电性接触、导通,即可凭借复数导电体13、复数导电层16及复数导电接点22间、形成多组连续卷绕式导体感应线圈效应的感应区33,俾可达到通过各模具加工作业分别一体成型第一基材1、第二基材2及一个以上导磁内芯3、再予以组装成型为磁性元件的目的,且具有省时、省工、易于组装、制造等功效,而复数导电体13、复数导电接点22与一个以上导磁内芯3之间,能够形成良好导体感应线圈效应、整流、变压效能等,故举凡可达成前述效果的结构、装置都应受本发明所涵盖,此种简易修饰及等效结构变化,均应同理包含于本发明的专利范围内,合予陈明。

故,本发明为主要针对磁性元件的制造方法进行设计,利用不同模具加工分别一体成型绝缘材质的第一基材、第二基材,且第一基材于第一板体表面一体成型具有复数内孔的一个以上凸座体,一个以上凸座体再分别加工成型有导电体,而第二基材于第二板体表面成型复数导电接点,再利用另一模具加工一体成型一个以上导磁内芯,且一个以上导磁内芯设有复数定位槽孔分别供一个以上凸座体穿设,并供复数导电体与复数导电接点相对电性接触、导通,而可达到利用不同模具加工一体成型第一基材、第二基材及一个以上导磁内芯,方便予以组装成型为磁性元件为主要保护重点,且省时、省工、易于制造组装,乃仅使磁性元件体积小,可符合电子产品轻、薄、短、小的设计理念诉求的优势,通过复数导电体、复数导电层及复数导电接点与一个以上导磁内芯之间,能形成良好导体感应线圈效应、整流、变压效能的目的,然而,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非因此即局限本发明的专利范围,故举凡运用本发明说明书及图式内容所为的简易修饰及等效结构变化,均应同理包含于本发明的专利范围内,合予陈明。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