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液压传动的三轮继电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838412发布日期:2018-06-30 13:23阅读:296来源:国知局
一种基于液压传动的三轮继电器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继电器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液压传动的三轮继电器。



背景技术:

继电器是在自动控制领域中应用及其广泛的一种电子元器件,一般的机械继电器主要由驱动装置和电极两大部分构成,而现有技术中的驱动装置基本上均采用电磁线圈和导磁材料制成,其利用电磁感应原理拉动电极完成开关动作,动电极在通入大的电流时,则会产生冲击电流,在电流的运动下会有磁场的产生,这时动电极在磁场力的作用下上拉,致使继电器断电,从而无法正常工作;也有一些使用机械传动实现动电极完成开关工作,但机械传动在传动过程中由于制造精度、误差等因素造成的磨损、撞击,容易造成该各个部件的损坏,使继电器的使用寿命较低。



技术实现要素:

根据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基于液压传动的三轮继电器,传动平稳,增大继电器的使用寿命。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基于液压传动的三轮继电器,它包括外壳、静电极和动电极,所述动电极连接有液压传动组件,所述液压传动组件包括原动机构和与原动机构连接的传动机构,所述传动机构与动电极连接。

进一步,所述原动机构包括油箱和油缸,所述油缸连接有进油管和回油管,所述进油管通过油泵、过滤器、节流阀和电磁换向阀与油缸连接,所述油泵连接有电机,所述回油管通过电磁换向阀与油箱连接,油缸的输出端与传动机构连接。

进一步,所述外壳内部设有集成箱,所述油箱、油泵、电机、过滤器、节流阀和电磁换向阀设在集成箱内,所述集成箱上开有通孔,所述进油管和回油管通过通孔穿出集成箱与油缸连接。

进一步,所述传动机构包括齿条和与齿条连接的扇齿,所述齿条与油缸的输出端连接,所述扇齿与动电极连接。

进一步,为了便于更好的带动动电极的运动,所述扇齿上设有挂挡,所述动电极通过弧形锁片与挂挡连接。

进一步,为了便于齿条的连接,所述外壳内设有支撑块,所述支撑块上开有滑槽,所述齿条的底部设有滑轨,所述滑槽与滑轨连接。

进一步,为了防止滑轨脱离滑槽,所述滑槽和滑轨分别为T型滑槽和T型滑轨。

在外界冲击电流的作用下,所述电机带动油泵工作,油泵带动油缸的输出端运动,进而实现齿条的移动,齿条的移动带动扇齿转动进而实现动电极的运动,完成继电器的开关工作。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油液有吸振能力,在油路中还可以设置液压缓冲装置,故不像机械机构因加工和装配误差会引起振动扣撞击,使传动十分平稳,便于实现频繁的换向,增大该继电器的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集成箱内各个部件的连接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支撑块与齿条的连接结构示意图。

图中:1-外壳;2-静电极;3-动电极;4-液压传动组件;40-原动机构;400-油箱;401-油缸;402-进油管;403-回油管;404-油泵;405-过滤器;406-节流阀;407-电磁换向阀;408-电机;41-传动机构;410-齿条;411-扇齿;5-集成箱;50-通孔;6-挂挡;7-弧形锁片;8-支撑块;80-滑槽;9-滑轨。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优选实施例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如图1-3所示的一种基于液压传动的三轮继电器,它包括外壳1、静电极2和动电极3,动电极3连接有液压传动组件4,液压传动组件4包括原动机构40和与原动机构40连接的传动机构41,传动机构41与动电极3连接。

原动机构40包括油箱400和油缸401,所述油缸401连接有进油管402和回油管403,进油管402通过油泵404、过滤器405、节流阀406和电磁换向阀407与油缸401连接,油泵404连接有电机408,回油管403通过电磁换向阀407与油箱400连接。

外壳1内部设有集成箱5,油箱400、油泵404、电机408、过滤器405、节流阀406和电磁换向阀407设在集成箱5内,集成箱5上开有通孔50,进油管402和回油管403通过通孔50穿出集成箱5油缸401连接。

传动机构41包括齿条410和齿条410连接的扇齿411,齿条410与油缸401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扇齿411与动电极3连接。

扇齿411上设有挂挡6,动电极3通过弧形锁片7与挂挡6连接。

外壳1内设有支撑块8,支撑块8上开有滑槽80,齿条410的底部设有滑轨9,滑槽80与滑轨9连接。

滑槽80和滑轨9分别为T型滑槽和T型滑轨。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和本发明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发明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发明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发明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发明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发明范围内。本发明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