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隔离开关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406859阅读:228来源:国知局
一种隔离开关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力设备领域,具体为一种隔离开关。



背景技术:

隔离开关(switch),即在分位置时,触头间有符合规定要求的绝缘距离和明显的断开标志;在合位置时,能承载正常回路条件下的电流及在规定时间内异常条件(例如短路)下的电流的开关设备。(IEV441-14-05)

隔离开关(俗称“刀闸”),一般指的是高压隔离开关,即额定电压在1kV以上的隔离开关,通常简称为隔离开关,是高压开关电器中使用最多的一种电器,它本身的工作原理及结构比较简单,但是由于使用量大,工作可靠性要求高,对变电所、电厂的设计、建立和安全运行的影响均较大。隔离开关的主要特点是无灭弧能力,只能在没有负荷电流的情况下分、合电路。隔离开关用于各级电压,用作改变电路连接或使线路或设备与电源隔离,它没有断流能力,只能先用其它设备将线路断开后再操作。一般带有防止开关带负荷时误操作的联锁装置,有时需要销子来防止在大的故障的磁力作用下断开开关。

现在市面上存在一种四相隔离开关,然而该隔离开关在分断和合闸的时候不能很好的联动,使用不便。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克服背景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隔离开关,主要解决了现在的隔离开关在分断和合闸的时候不能很好的联动,使用不便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隔离开关,包括安装底架,所述安装底架上安装有四个隔离开关,各个所述隔离开关均包括分断闸刀,还包括可转动的主轴,各个所述分断闸刀的底部均与所述主轴外壁连接,所述主轴用于在转动时实现分断闸刀的合闸和分闸,所述安装底架上还设有可转动的凸轮,所述凸轮一端连接有拉杆,所述主轴周向外壁上还设有拉板,所述拉板上设有铰接配合的安装架,所述安装架与所述拉杆连接。

所述拉杆与所述安装架通过螺纹连接。

所述凸轮上设有绝缘操作手柄。

所述拉杆上还设有紧固螺母,所述紧固螺母与所述安装架外壁贴合。

所述隔离开关包括筒柱,所述筒柱周向外壁一体设有若干所述绝缘伞裙。

所述绝缘伞裙包括直径较大的大伞裙和直径较小的小伞裙,所述大伞裙和所述小伞裙在所述筒柱轴向方向上交错均布。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隔离开关,其安装底架上安装有四个隔离开关,各个隔离开关均包括分断闸刀,还包括可转动的主轴,各个分断闸刀的底部均与主轴外壁连接,主轴用于在转动时实现分断闸刀的合闸和分闸,安装底架上还设有可转动的凸轮,凸轮一端连接有拉杆,主轴周向外壁上还设有拉板,拉板上设有铰接配合的安装架,安装架与拉杆连接。在四相隔离开关上通过主轴转动带动4个分断闸刀合闸,结构简单,使用方便。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局部立体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主视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如图所示,一种隔离开关,包括安装底架1,所述安装底架1上安装有四个隔离开关2,各个所述隔离开关2均包括分断闸刀21,还包括可转动的主轴3,各个所述分断闸刀21的底部均与所述主轴3外壁连接,所述主轴3用于在转动时实现分断闸刀的合闸和分闸,所述安装底架1上还设有可转动的凸轮11,所述凸轮一端连接有拉杆13,所述主轴3周向外壁上还设有拉板31,所述拉板31上设有铰接配合的安装架32,所述安装架32与所述拉杆13连接。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隔离开关,其安装底架上安装有四个隔离开关,各个隔离开关均包括分断闸刀,还包括可转动的主轴,各个分断闸刀的底部均与主轴外壁连接,主轴用于在转动时实现分断闸刀的合闸和分闸,安装底架上还设有可转动的凸轮,凸轮一端连接有拉杆,主轴周向外壁上还设有拉板,拉板上设有铰接配合的安装架,安装架与拉杆连接。在四相隔离开关上通过主轴转动带动4个分断闸刀合闸,结构简单,使用方便。凸轮在一定角度可以来回转动,可以通过手拉或者电机或由真空断路器的操作机构带动,通过凸轮带动拉杆拉回往复运动进而带动主轴转动,进而带动分断闸刀一起转动,(进一步的通过与所述主轴铰接的安装架来连接拉杆),实现分闸或者合闸,结构简单,使用方便。

在本实施例中,如图所示,所述拉杆13与所述安装架32通过螺纹连接。安装方便,结构简单。

在本实施例中,如图所示,所述凸轮11上设有绝缘操作手柄111。手动操作的时候更加安全,使用方便。

在本实施例中,如图所示,所述拉杆13上还设有紧固螺母14,所述紧固螺母14与所述安装架32外壁贴合。

在本实施例中,如图所示,所述隔离开关2包括筒柱25,所述筒柱25周向外壁一体设有若干所述绝缘伞裙。

在本实施例中,如图所示,所述绝缘伞裙包括直径较大的大伞裙261和直径较小的小伞裙262,所述大伞裙261和所述小伞裙262在所述筒柱25轴向方向上交错均布。增加爬电距离,使用更加安全。

实施例不应视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但任何基于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所作的改进,都应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