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组合前照灯线束总成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944384阅读:555来源:国知局
一种组合前照灯线束总成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属于汽车线束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组合前照灯线束总成。



背景技术:

汽车线束是汽车电路的网络主体,没有线束也就不存在汽车电路。随着人们对汽车的安全性、舒适性、经济性和排放性要求的提高,汽车线束变得越来越复杂,但车身给予线束的空间却越来越小。因此,如何提高汽车线束的综合性能设计便成为关注的焦点,而且汽车线束制造厂家不再单纯地搞线束后期设计和制造,和汽车主机厂家联合进行前期开发成为必然的趋势。

在现行法规要求中,前部照明和信号灯有远光灯、近光灯、前转向灯、位置灯、前雾灯等。考虑到前组合灯的外观尺寸与整车之间的比例以及散热条件等技术原因,根据我国制造工业的水平和用户的实际承受能力,前组合灯是将远光灯、近光灯、前转向灯、位置灯组合成一个整灯,对组合前照灯的线束设计也有了新的要求。

专利一种车灯线束总成(申请号:CN201320774249.9),包括转向灯圈、近光插件、位置灯插件、远光插件和线束接插件,所述线束接插件包括接地端、第一端、第二端、第三端和第四端,所述接地端通过接地电线分线后分别与转向灯圈、近光插件、位置灯插件和远光插件相连,所述第一端通过第一电线与转向灯圈相连,所述第二端通过第二电线与近光插件相连,所述第三端通过第三电线与位置灯插件相连,所述第四端通过第四电线与远光插件相连,转向灯圈、近光插件、位置灯插件和远光插件集中在一个接插件,结构简单,不需要再引出接插件与转向灯圈对插,节约了空间,降低了成本。但是插接件装配过程中的效率提升空间还很大,并且容易在装配过程中出现错误,车灯控制模块也未使用随动转向系统,存在安全隐患。

因此急需要一种节省空间、成本低、装配效率高、准确度高、易于推广的组合前照灯线束总成。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组合前照灯线束总成,以解决现有技术占空间大、成本难以控制、装配效率低、准确度低、存在安全隐患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组合前照灯线束总成,包括主线束、若干分支线束、主模块护套、通信端护套、多功能控制端护套、温度控制端护套和阻燃胶带;所述主线束和所述若干分支线束采用超声波焊接连接;所述若干分支线束末端分别连接有所述主模块护套、所述通信端护套、所述多功能控制端护套和所述温度控制端护套;所述通信端护套还设有自锁结构,所述自锁结构包括一护套卡锁,所述护套卡锁设于所述自锁结构下端面;所述阻燃胶带缠绕于所述主线束和所述若干分支线束上。

优选的,所述护套卡锁为倒钩型卡锁,所述护套卡锁中部与所述通信端护套连接,有利于快速拔插,提高装配准确度和装配效率;

优选的,所述通信端护套外设有对配端护套,所述对配端护套与所述通信端护套相匹配;

优选的,所述通信端护套设有六个端口,所述端口设于所述通信端护套末端;

优选的,所述阻燃胶带在所述主线束和所述分支线束上缠绕一至二圈,达到稳固线束和阻燃的效果;

优选的,所述主线束和所述若干分支线束的末端还对应连接有主模块、通信模块、多功能控制模块和温度控制模块,所述主模块分别与所述通信模块、所述多功能控制模块和所述温度控制模块相连接;

优选的,所述多功能控制模块还包括日间行车灯模块、远近光自动切换模块和随动转向照明模块,所述多功能控制模块分别与所述日间行车模块、远近光自动切换模块和随动转向照明模块相连接,整体设计提升行车安全性。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护套卡锁设于自锁结构下端面,防呆设计,减少装配错误率;

2、线束总成通过若干端口连接控制模块,对应组合前照灯,整体占空间小;

3、本实用新型整体结构简单,易于推广。

附图说明

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发明,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在附图中:

图1是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是通信端护套使用过程示意图;

图3是通信端护套左视图;

图4是组合前照灯线束总成控制部分电路示意图。

图中:1.主线束,2.若干分支线束,3.通信端护套,301.1号远光通信信号端子,302.2号远光通信负极端子,303.远光电源正极端子,304.3号远光通信信号端子,305.远光电源负极端子,306.4号远光通信信号端子,31.护套卡锁,32.对配端护套,4.主模块护套,5.多功能控制端护套,6.接地端护套,7.温度控制端护套,8.阻燃胶带。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一种组合前照灯线束总成,包括主线束1、若干分支线束2、主模块护套4、通信端护套3、多功能控制端护套5、温度控制端护套7和阻燃胶带8;主线束1和若干分支线束2采用超声波焊接连接;若干分支线束2末端分别连接主模块护套4、通信端护套3、多功能控制端护套5和温度控制端护套6;通信端护套3还设有自锁结构,所述自锁结构包括一护套卡锁31,护套卡锁31设于所述自锁结构下端面;阻燃胶带8缠绕于主线束1和若干分支线束2上。阻燃胶带8在主线束1和分支线束2上缠绕一至二圈,达到稳固线束和阻燃的效果,若干分支线束2上设有接地端护套6。

如图2所示,通信端护套3外设有对配端护套32,对配端护套32与通信端护套3相匹配,护套卡锁31为倒钩型卡锁,护套卡锁31中部与通信端护套3连接,有利于快速拔插,提高装配准确度和装配效率。

如图3所示,通信端护套3设有六个端口,六个端口分别为1号远光通信信号端子301、2号远光通信负极端子302、远光电源正极端子303、3号远光通信信号端子304、远光电源负极端子305、4号远光通信信号端子306,该六个端口均设于通信端护套3末端。

如图4所示,主线束1和若干分支线束2的末端还对应连接有主模块、通信模块、多功能控制模块和温度控制模块,所述主模块分别与所述通信模块、所述多功能控制模块和所述温度控制模块相连接,所述多功能控制模块还包括日间行车灯模块、所述远近光自动切换模块和所述随动转向照明模块,所述多功能控制模块分别与所述日间行车模块、远近光自动切换模块和随动转向照明模块相连接,整体设计提升行车安全性。

如图1至图4所示,通电过程中,主模块控制电流输入,通信模块控制其他信号输入,多功能控制模块可以实现日间行车灯的开启和关闭,以及远近光灯自动切换的功能,接地端负责接地,保证行车安全性,温度控制模块监测组合前照灯整体温度,可以与风扇连接,保证行车安全。在组合前照灯线束装配过程中,自锁结构上的护套卡锁31中部与通信端护套3连接,护套卡锁31在插接进对配端护套32时因为自锁结构护套卡锁31的设置,将降低装配错误率,有利于成功插接;在拆卸过程中,由于护套卡锁31仅中部与通信端护套3连接,操作人员可以按压护套卡锁31末端,使倒钩脱离对配端护套32的卡接处,方便操作。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