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静触指及使用该静触指的静触头和灭弧室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316993阅读:504来源:国知局
一种静触指及使用该静触指的静触头和灭弧室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静触指及使用该静触指的静触头和灭弧室。



背景技术:

静触头是高压开关设备中实现分合闸的关键部件,现有技术中的静触头一般都包括静触座、安装在静触座上的静触指以及罩设在静触指外部的屏蔽罩,如申请公布号为CN106024436A,申请公布日为2016.10.12的中国发明专利申请公开的一种触指组件(即一种静触头),该静触头包括与电导体固定相连的静触座,静触座呈阶梯轴状,其小径段上装配有静触指和屏蔽罩,轴肩面形成挡止静触指和屏蔽罩下端面的挡止面。其中,静触指包括一个弧形的基体,弧形基体的周向间隔均布有多个触指片,所述触指片的用于与动触头接触导电的部位是一个向内凸出的凸出部,该静触指通过弧形基体(相当于安装部)过盈套装在静触座的外周面上,动、静触头插接接合时,触指片的凸出部与动触头过盈配合。

这种静触头的静触指具有一定的弹性,因此在与动触头插接配合时,可以通过适当的弹性变形保证动、静触头之间的接触压力,保证电接触的可靠性。但是,由于静触指是由沿圆周均布的多个触指片构成的,而且静触指在制造时是以一块铜质板材作为原料,在板材上切割出多个割缝,相邻两割缝之间的板材形成一个触指片,然后将加工有弹性触片的板材通过冲压模具冲压出弧形基体。也就是说,这种静触指是一体加工成型的,这样与动触头相接触的凸出部的接触面实际上是一个平面,由于动触头呈圆柱状,因此当动、静触头插接接合时,动触头与触指片之间的接触方式实际上是单线接触,动、静触头之间的接触点比较少,因而接触电阻比较大,在通流条件下的发热现象比较严重,影响静触指的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接触电阻比较小的静触指;本实用新型的目的还于提供一种使用该静触指的静触头和灭弧室。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中静触指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静触指,包括用于与动触头接触导电的接触部、与接触部一体相连的用于安装在静触座上的安装部,接触部和安装部为上下布置,所述接触部的接触面上开设有凹槽,所述凹槽具有用于与动触头的外周面接触贴合的并沿上下方向延伸的槽口以使静触指与动触头的接触方式为双线接触。

所述接触部的上端设置有用于与屏蔽罩上的内翻沿挡止配合以防止静触指脱出屏蔽罩的挡止部。

所述接触部和安装部的用于与屏蔽罩相对的那个侧面上开设有用于装设弹性件的安装孔。

所述凹槽为菱形槽。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中静触头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静触头,包括静触座、安装在静触座外周面上的静触指、罩设在静触指外部且固定在静触座上的屏蔽罩,静触指包括用于与动触头接触导电的接触部、与接触部一体相连的用于安装在静触座上的安装部,接触部和安装部为上下布置,所述接触部的接触面上开设有凹槽,所述凹槽具有用于与动触头的外周面接触贴合的并沿上下方向延伸的槽口以使静触指与动触头的接触方式为双线接触。

所述屏蔽罩上设置有向内翻折的内翻沿,所述接触部的上端设置有与所述内翻沿挡止配合以防止静触指脱出屏蔽罩的挡止部。

所述接触部和安装部的与屏蔽罩相对的那个侧面上开设有安装孔,安装孔中装设有弹性件,所述弹性件的一端顶压在屏蔽罩上、另一端顶压在静触指上。

所述凹槽为菱形槽。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中灭弧室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灭弧室,包括壳体,壳体内设置有静触头,静触头包括静触座、安装在静触座外周面上的静触指、罩设在静触指外部且固定在静触座上的屏蔽罩,静触指包括用于与动触头接触导电的接触部、与接触部一体相连的用于安装在静触座上的安装部,接触部和安装部为上下布置,所述接触部的接触面上开设有凹槽,所述凹槽具有用于与动触头的外周面接触贴合的并沿上下方向延伸的槽口以使静触指与动触头的接触方式为双线接触。

所述屏蔽罩上设置有向内翻折的内翻沿,所述接触部的上端设置有与所述内翻沿挡止配合以防止静触指脱出屏蔽罩的挡止部。

所述接触部和安装部的与屏蔽罩相对的那个侧面上开设有安装孔,安装孔中装设有弹性件,所述弹性件的一端顶压在屏蔽罩上、另一端顶压在静触指上。

所述凹槽为菱形槽。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在接触部的接触面上开设有凹槽,并且所述凹槽具有与动触头的外周面接触贴合的并沿上下方向延伸的槽口,该槽口与动触头的外周面接触贴合,使得静触指与动触头的接触方式为双线接触,因此,动、静触头之间的接触点就增多了,因而接触电阻比较小,避免了严重的发热现象,延长了静触指的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中灭弧室的一个实施例中的静触头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静触指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的左视图;

图4为图2的后视图;

图5为图4中A-A向的剖视图;

图6为一种静触头的多个静触指的俯视图;

图7为另一种静触头的多个静触指的立体图。

图中:1.静触座;2.屏蔽罩;21.内翻沿;3.静触指;31.接触部;32.安装部;33.连接部;34.挡止部;35.菱形槽;36.安装孔;4.弹簧;5.动触头插接腔;6.静端支座;7.喷口;8.静弧触头。

具体实施方式

灭弧室的一个实施例如图1~图5所示,包括壳体(图中未示出),壳体内设置有动触头(图中未示出)、静触头以及静端支座6,动触头的端部设置有用于吹弧的喷口7,静触头包括与静端支座6相连的静触座1、静触指3和屏蔽罩2。

其中静触座1呈阶梯轴状,一共包括三段阶梯,直径最小的部分为第一阶梯轴,直径依次增大为第二阶梯轴和第三阶梯轴,屏蔽罩2罩设在静触指3的外部并通过螺钉(图中未示出)安装固定在第三阶梯轴上,屏蔽罩2的外周面与静触座1的最大直径外周面平齐。静触指3安装在第二阶梯轴上且位于第二阶梯轴与屏蔽罩2之间,静触指3的用于安装在静触座1上的部位为安装部32,安装部32具有向内凸出的凸出面,该凸出面与第二阶梯轴的外周面紧密配合,实现电流的传输。

静触指3还包括与安装部32一体相连的连接部33和接触部31,接触部31、连接部33以及安装部32为上下布置,接触部31也具有向内凸出的凸出面,该凸出面即是与动触头接触导电的接触面。该接触面上开设有一个凹槽,即菱形槽35,菱形槽35的槽宽沿上下方向延伸,菱形槽35具有用于与动触头的外周面接触贴合的槽口,该槽口使得静触指3与动触头的接触方式为双线接触。

屏蔽罩2的上端部设置有向内翻折的内翻沿21,接触部31的上端设置有与内翻沿21挡止配合的挡止部34,这样静触指3就被限制在静触座1和屏蔽罩2之间,不会脱出屏蔽罩2。

静触指3的背面即与接触部和安装部的凸出面相对的那个侧面上开设有安装孔36,安装孔36与屏蔽罩2相对,该安装孔36中装设有弹性件,在该实施例中,所述弹性件为弹簧4,弹簧4的一端顶压在屏蔽罩2上、另一端顶压在静触指3上,静触指3与静触座1的第一阶梯轴之间形成供动触头插接的动触头插接腔5,这样当动、静触头插接接合时,由于弹簧4的作用,静触指3会紧紧地顶压在动触头上,保证了动、静触头之间的接触压力,保证了电接触的可靠性。

此外,动触座1的内孔中还设置有用于与动弧触头相接触的静弧触头8。

本实用新型中的静触指3是单片独立式的,制造时,通过模具锻造成型,然后在接触部的接触面上加工出一个菱形槽35,使菱形槽35的槽口刚好包络住动触头的外周面,使得静触指3与动触头的接触方式为双线接触,因此,动、静触头之间的接触点就增多了,因而接触电阻比较小,避免了严重的发热现象,延长了静触指的使用寿命。

静触指在装配时,首先将屏蔽罩2套装在静触座1的第三阶梯轴上,此时不要将其完全套装进去,将装好弹簧4的静触指3一端挡止在屏蔽罩2的内翻沿21上、另一端即安装部赛装到第二阶梯轴与屏蔽罩之间,然后将静触指3、屏蔽罩2向下移动至屏蔽罩2上的固定孔与静触座1上的固定孔对应,最后利用螺钉将屏蔽罩2固定好即可。

由于静触指3是单片独立式,因此安装和拆卸都很方便,当静触指3磨损或烧蚀比较严重时,可以很方便地对损坏部件进行更换,不需要将整个静触头都报废掉,有效降低了维护成本。

图6所示为一种静触头的多个静触指的俯视图,该静触指一共有24片,24片静触指围成了供动触头插接导电的插接腔,图7所示为另一种静触头的多个静触指的立体图,该静触指一共有32片,上述两种静触头的相邻的两个静触指之间均是具有间隙的,图7中只示出了其中一片静触指上的安装孔,其他静触指上的安装孔未示出。

在灭弧室的其他实施例中:凹槽的形状也可以是类似椭圆形的;弹性件也可以是橡胶;静触指上也可以不开设安装孔,此时不需要设置弹性件,静触指可以直接与屏蔽罩接触;静触指上也可以不设置挡止部,比如静触指可以通过固定结构固定在静触座上,这样也不会脱出屏蔽罩和静触座,此时屏蔽罩上也无需设置内翻沿。

静触头的实施例如图1~图7所示,静触头的具体结构与上述灭弧室实施例中所述的静触头结构相同,在此不再详述。

静触指的实施例如图1~图7所示,静触指的具体结构与上述灭弧室实施例中所述的静触指结构相同,在此不再详述。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