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薄型新能源汽车弯头高压电连接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924823阅读:178来源:国知局
超薄型新能源汽车弯头高压电连接器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气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新能源汽车高压电连接器。



背景技术:

新能源汽车高压电连接器一般为7字形结构,包括插座、插头;插头包括插头外壳、插头绝缘体、连接母针、压接针;插头绝缘体固定连接在插头外壳内;插座包括插座外壳、插座绝缘体、插座公针;插座绝缘体为带法兰Ⅱ的套状构件,其端部插装在连接板上位于连接框范围内的内孔中,法兰Ⅱ固定连接在连接板左端面上;插座公针从左端插装在插座绝缘体内孔中;插头外壳套装在插座外壳连接框上;压接针设置在插头绝缘体中,压接针中心轴线与插座公针中心轴线垂直;插座公针右端与压接针通过连接母针连接。现有新能源汽车高压电连接器的主要缺陷在于:沿插座公针中心轴线方向的结构尺寸较大,也就是现有新能源汽车高压电连接器较厚,使用时占用新能源汽车较大的空间。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出一种能显著减少沿插座公针中心轴线方向的结构尺寸,从而显著减少使用时在新能源汽车内占用空间的超薄型新能源汽车弯头高压电连接器。

本实用新型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技术目标。

超薄型新能源汽车弯头高压电连接器,包括插座、插头;所述插头包括插头外壳、插头绝缘体、压接针;所述插头绝缘体固定连接在插头外壳内;所述插座包括插座外壳、防触电套管、插座绝缘体、插座公针;所述插座外壳包括连接板、设置在连接板右端面上的连接框,所述连接板周边高出连接框,形成法兰边Ⅰ;所述插座绝缘体为带法兰Ⅱ的套状构件,其端部插装在连接板上位于连接框范围内的内孔中,法兰Ⅱ固定连接在连接板左端面上;所述插座绝缘体的内孔左端设有轴肩Ⅰ;所述插座公针从左端插装在插座绝缘体内孔中,插座公针的右端伸入插头绝缘体内,插座绝缘体内孔轴肩Ⅰ对插座公针中部的轴肩Ⅱ轴向限位;所述插头外壳套装在插座外壳连接框上;所述压接针中心轴线与插座公针中心轴线垂直,设置在插头绝缘体中;所述防触电套管套装在插座公针右端,并伸入插座绝缘体右端内孔中;其改进之处在于:所述压接针上设有径向孔,插座公针右端伸入压接针径向孔中,相结合的插座公针右端外壁与压接针径向孔孔壁之间设有冠簧。

上述结构中,所述防触电套管与插座公针、插座绝缘体右端内孔之间均为间隙配合;所述插座绝缘体右端内孔、防触电套管外壁之间分别设有间隙配合的轴向直槽、轴向直条,使得防触电套管只能沿插座公针中心轴线轴向移动;所述防触电套管的外壁左端设有凸起Ⅰ;所述插座绝缘体右端内孔的孔壁上在与防触电套管外壁左端凸起Ⅰ周向相对应的位置、防触电套管外壁左端凸起Ⅰ的右侧设有凸起Ⅱ;所述防触电套管外壁左端凸起Ⅰ最高点到插座公针中心轴线的距离大于插座绝缘体右端内孔孔壁上凸起Ⅱ最高点到插座公针中心轴线的距离;所述插头绝缘体左侧设有套装在插座公针右端、从右端伸入防触电套管右端内孔中的左端套;所述防触电套管内孔孔壁上设有凸起Ⅲ;所述插头绝缘体左端套外壁上在与防触电套管内孔孔壁上凸起Ⅲ周向相对应的位置设有凸起Ⅳ,当插座、插头处于结合状态时,插头绝缘体左端套.外壁上凸起Ⅳ位于防触电套管内孔孔壁上凸起Ⅲ的左侧;所述插头绝缘体左端套外壁上凸起Ⅳ最高点到插座公针中心轴线的距离大于防触电套管内孔孔壁上凸起Ⅲ最高点到插座公针中心轴线的距离。

上述结构中,所述插座公针与插座绝缘体结合处插座绝缘体的内孔、插座公针的外壁之间设有径向密封结构Ⅰ;所述径向密封结构Ⅰ包括插座公针与插座绝缘体结合处插座公针外壁上的密封槽、密封槽内的O形密封圈;所述插座绝缘体法兰Ⅱ与连接板左端面之间设有密封垫,构成轴向密封结构。

上述结构中,所述插座公针与插座绝缘体结合处径向密封结构Ⅰ设置在插座外壳连接板左端面的左侧。

上述结构中,所述插座外壳连接框内设有数个螺钉Ⅱ,所述螺钉Ⅱ的螺杆贯穿插座外壳连接框内连接板。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积极效果:

1. 压接针上设有径向孔,插座公针右端伸入压接针径向孔中,插座公针直接与压接针连接,无需现有技术中的连接母针,减少一个器件就减少了一个故障点,简化了生产环节,降低了成本,也显著减小本实用新型沿插座公针轴向的结构尺寸,从而显著减少使用时在新能源汽车内占用空间。

2. 插座内设有防触电套管,当插头与插座结合时,插头外壳将防触电套管推入插座绝缘体右端内孔中;当插头与插座分开时,插头绝缘体左端套勾住防触电套管沿插座公针右端向右移动,插座绝缘体右端内孔孔壁上凸起Ⅱ会挡住防触电套管外壁左端凸起Ⅰ,防止防触电套管脱离插座绝缘体右端内孔,此时,防触电套管罩在插座公针右端,起到防触电效果。由于插头与插座结合时,插头外壳将防触电套管推入插座绝缘体右端内孔中,解决了现有技术中防触电套管无法移动造成的沿插座公针轴向结构尺寸大的问题,进一步减小本实用新型沿插座公针轴向的结构尺寸,从而进一步减少使用时在新能源汽车内占用空间。

3. 插座公针与插座绝缘体结合处插座绝缘体的内孔、插座公针的外壁之间设有径向密封结构Ⅰ;插座绝缘体法兰Ⅱ与连接板左端面之间设有密封垫,构成轴向密封结构。这样,插座无论是径向还是轴向都可靠地密封,显著提高插座防水性能,插头未插装到插座时,插座能有效地防水,对腔体中的元器件进行有效的保护。

4. 插座公针与插座绝缘体结合处径向密封结构Ⅰ设置在插座外壳连接板左端面的左侧,显著减小插座沿插座公针轴向的结构尺寸,进一步减小本实用新型沿插座公针轴向的结构尺寸,从而进一步减少使用时在新能源汽车内占用空间。

5. 插座外壳连接框内设有数个螺钉Ⅱ,螺钉Ⅱ的螺杆贯穿插座外壳连接框内连接板,这样,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用于与插座连接板连接的螺钉暴露在外,容易锈蚀的问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中插座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中插头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2中D 向视图。

图5为图2中Ⅰ 部分放大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根据附图并结合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实施例1:

附图所示超薄型新能源汽车弯头高压电连接器,包括插座1、插头2;插头2包括插头外壳2.1、插头绝缘体2.2、压接针2.3;插头绝缘体2.2固定连接在插头外壳2.1内;插座1包括插座外壳1.1、插座绝缘体1.3、插座公针1.4、防触电套管1.2;插座外壳1.1包括连接板1.1.1、设置在连接板1.1.1右端面上的连接框1.1.2,连接板1.1.1周边高出连接框1.1.2,形成法兰边Ⅰ;插座绝缘体1.3为带法兰Ⅱ的套状构件,其端部插装在连接板1.1.1上位于连接框1.1.2范围内的内孔中,法兰Ⅱ固定连接在连接板1.1.1左端面上;插座绝缘体1.3的内孔左端设有轴肩Ⅰ1.3.1;插座公针1.4从左端插装在插座绝缘体1.3内孔中,插座公针1.4的右端伸入插头绝缘体2.2内,插座绝缘体1.3内孔轴肩Ⅰ1.3.1对插座公针1.4中部的轴肩Ⅱ轴向限位;插头外壳2.1套装在插座外壳1.1连接框1.1.2上;压接针2.3中心轴线与插座公针1.4中心轴线垂直,设置在插头绝缘体2.2中;压接针2.3上设有径向孔2.3.1,插座公针1.4右端伸入压接针2.3径向孔2.3.1中,相结合的插座公针1.4右端外壁与压接针2.3径向孔2.3.1孔壁之间设有冠簧2.6。

防触电套管1.2套装在插座公针1.4右端,并伸入插座绝缘体1.3右端内孔中;防触电套管1.2与插座公针1.4、插座绝缘体1.3右端内孔之间均为间隙配合;插座绝缘体1.3右端内孔、防触电套管1.2外壁之间分别设有间隙配合的轴向直槽、轴向直条,使得防触电套管1.2只能沿插座公针1.4中心轴线轴向移动;防触电套管1.2的外壁左端设有凸起Ⅰ1.2.1;插座绝缘体1.3右端内孔的孔壁上在与防触电套管1.2外壁左端凸起Ⅰ1.2.1周向相对应的位置、防触电套管1.2外壁左端凸起Ⅰ1.2.1的右侧设有凸起Ⅱ1.3.2;防触电套管1.2外壁左端凸起Ⅰ1.2.1最高点到插座公针1.4中心轴线的距离大于插座绝缘体1.3右端内孔孔壁上凸起Ⅱ1.3.2最高点到插座公针1.4中心轴线的距离;插头绝缘体2.2左侧设有套装在插座公针1.4右端、从右端伸入防触电套管1.2右端内孔中的左端套2.2.1;防触电套管1.2内孔孔壁上设有凸起Ⅲ1.2.3;插头绝缘体2.2左端套2.2.1外壁上在与防触电套管1.2内孔孔壁上凸起Ⅲ1.2.3周向相对应的位置设有凸起Ⅳ2.2.1.1,当插座1、插头2处于结合状态时,插头绝缘体2.2左端套2.2.1外壁上凸起Ⅳ2.2.1.1位于防触电套管1.2内孔孔壁上凸起Ⅲ1.2.3的左侧;插头绝缘体2.2左端套2.2.1外壁上凸起Ⅳ2.2.1.1最高点到插座公针1.4中心轴线的距离大于防触电套管1.2内孔孔壁上凸起Ⅲ1.2.3最高点到插座公针1.4中心轴线的距离。

插座公针1.4与插座绝缘体1.3结合处插座绝缘体1.3的内孔、插座公针1.4的外壁之间设有径向密封结构Ⅰ1.5,本实施例中,径向密封结构Ⅰ1.5设置在插座外壳1.1连接板1.1.1左端面的左侧;径向密封结构Ⅰ1.5包括插座公针1.4与插座绝缘体1.3结合处插座公针1.4外壁上的密封槽、密封槽内的O形密封圈;插座绝缘体1.3法兰Ⅱ与连接板1.1.1左端面之间设有密封垫,构成轴向密封结构。

插座外壳1.1连接框1.1.2内设有4个螺钉Ⅱ1.7(其他实施例中,可以为3个或多于4个螺钉Ⅱ1.7),螺钉Ⅱ1.7的螺杆贯穿插座外壳1.1连接框1.1.2内连接板1.1.1。

实施例2:

插座1中设有2个以上插座公针1.4,插头2中设有与每个插座公针1.4相对应的压接针2.3,其他结构与实施例1相同。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