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轴连接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924814阅读:202来源:国知局
同轴连接器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性连接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无需金属外壳的同轴连接器。



背景技术:

业界常见的一种同轴连接器,其具有一绝缘本体,固设于绝缘本体的一动端子和一定端子,一绝缘盖体设于绝缘本体上,且其设有一插孔,一金属外壳套设于绝缘盖体外,对应地,金属外壳对应插孔设有一容置空间,动端子和定端子分别具有一接触部,上述同轴连接器用以供一插头进行插接,该插头具有一中心端子,当中心端子插入插孔时,先向下抵推动端子的接触部,使得动端子的接触部和定端子的接触部相互分离。

但上述同轴连接器需要加工绝缘盖体和金属外壳,之后再进行组装,如此工序繁琐,同时,需要保证加工的精度,否则容易出现不匹配的现象。

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种新的同轴连接器以克服上述缺陷。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背景技术所面临的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藉由设置卡持件,使得生产和组装都方便,同时成本降低的同轴连接器。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手段:

一种同轴连接器,其包括一绝缘本体,一动端子和一定端子固设于绝缘本体,绝缘本体具有一插孔,动端子具有一第一接触部,定端子具有一第二接触部,第一接触部和第二接触部相互接触,两个卡持件分别设于绝缘本体的相对两侧,每一卡持件具有一定位部固设于绝缘本体,自定位部向上延伸一卡固部显露出绝缘本体,一焊脚连接定位部。

进一步地,绝缘本体具有一基座,自基座向上设有一延伸体,插孔向上贯穿地设于延伸体,动端子具有一第一固定部,定端子具有一第二固定部,第一固定部和第二固定部分别固设于基座。

进一步地,定位部固设于基座,卡固部进入延伸体,且卡固部显露出所述延伸体外。

进一步地,卡固部设有一倒勾,该倒勾远离插孔的中心设置。

进一步地,延伸体为圆柱状,两个缺口分别侧向贯穿延伸体,卡固部位于缺口。

进一步地,焊脚、定位部和卡固部三者为同一竖直平面,焊脚的裁切面用以与一电路板进行焊接固定。

进一步地,动端子具有一第一固定部固设于绝缘本体,自第一固定部延伸有一第一焊接部显露出绝缘本体外,自第一固定部延伸有一第一接触臂,第一接触臂上设有相互连接的第一接触部和一推抵部,该推抵部朝远离定端子的方向水平凹设并部分显露于插孔,定端子具有一第二固定部固设于绝缘本体,自第二固定部延伸有一第二焊接部显露出绝缘本体外,自第二固定部延伸有一第二接触臂,第二接触臂上设有第二接触部。

进一步地,自第一固定部侧向弯折延伸有一连接部,推抵部的两端分别连接第一接触部和连接部,推抵部相对连接部侧向弯折形成。

进一步地,推抵部靠近第一接触臂的上裁切面设有一斜面,该斜面与垂直的板面相接。

进一步地,第一接触部形成于第一接触臂的末端,定端子的末端形成第二接触部,第一接触部和第二接触部为裁切面方式接触。

进一步地,第一焊接部、第一固定部和第一接触臂三者侧向的连续性弯折。

进一步地,第一焊接部藉由其裁切面用以焊接至一电路板,第一固定部的裁切面和第一接触臂的裁切面均朝电路板方向设置。

进一步地,绝缘本体为陶瓷材料或高强度塑胶材料制成。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同轴连接器,两个卡持件分别设于绝缘本体的相对两侧,每一卡持件具有定位部固设于绝缘本体,自定位部向上延伸卡固部显露出绝缘本体,焊脚连接定位部,利用卡固部可以与插头进行配合固定,利用焊脚可以将同轴连接器固定于电路板,相对背景技术的方案,省去了绝缘盖体和金属外壳,生产和组装都方便,同时成本降低。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同轴连接器与中心端子和电路板配合的立体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同轴连接器与中心端子配合另一视角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同轴连接器与中心端子的分解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同轴连接器与中心端子另一视角的分解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同轴连接器中动端子和定端子相接触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同轴连接器中动端子和定端子相接触另一视角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的附图标号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为便于更好的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目的、结构、特征以及功效等,现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请参阅图1、图3至图4,一种同轴连接器100安装于一电路板200上,其与一插头(未图示,下同)相配合使用,该插头具有一中心端子300,中心端子300插接于同轴连接器100内,同轴连接器100包括一绝缘本体1,一动端子2和一定端子3固设于绝缘本体1,两个卡持件4分别设于绝缘本体1的相对两侧。

请参阅图1至图4,绝缘本体1具有一基座11,自基座11向上设有一延伸体12,一插孔13向上贯穿地设于延伸体12,延伸体12为圆柱状,两个缺口14分别侧向贯穿延伸体12。绝缘本体1为陶瓷材料或高强度塑胶材料制成,相对背景技术而言,即使去除了绝缘盖体和金属外壳,同轴连接器100的强度也足够。

请参阅图3至图6,动端子2依次具有一第一焊接部21、一第一固定部22和一第一接触臂23,第一固定部22固设于基座11,自第一固定部22延伸有第一焊接部21显露出基座11外,自第一固定部22延伸有第一接触臂23,一第一接触部234形成于第一接触臂23的末端,第一接触臂23上设有相互连接的第一接触部234和一推抵部232,该推抵部232朝远离第二接触部331的方向水平凹设弯折并部分显露于插孔13,即推抵部232是板面材料方向进行弯折,成型方便,精度易控制。第一接触臂23连续具有一连接部231、一推抵部232和一第一接触部234,推抵部232和连接部231之间相互弯折设置,连接部231自第一固定部22侧向弯折延伸,推抵部232的两端分别连接第一接触部234和连接部231,推抵部232相对连接部231侧向弯折形成,第一焊接部21与连接部231相互垂直设置,定位参照精准,推抵部232朝靠近第一焊接部21的方向凹设弯折,这样当同轴连接器100组装完成时,第一接触部234和第二接触部331的接触力增强,当组装完成后,在中心端子300向下推抵上述推抵部232时,第一接触部234和第二接触部331于水平方向处于接触和分离的状态,也方便位移变形。第一焊接部21与第一固定部22相互垂直弯折,推抵部232和连接部231相互垂直弯折,定位参照精准。推抵部232靠近第一接触臂23的上裁切面设有一斜面233,该斜面233与垂直的板面相接,导引中心端子300对第一接触臂23进行推抵。第一焊接部21、第一固定部22和第一接触臂23三者侧向的连续性弯折,即均是板面材料的方向进行弯折,成型简单,且不会增加整个动端子2的高度。第一焊接部21藉由其裁切面用以焊接至电路板200,第一固定部22的裁切面和第一接触臂23的裁切面均朝电路板200方向设置,成型简单,且不会增加整个动端子2的高度。当中心端子300插入插孔13时,中心端子300的插入方向与第一焊接部21、第一固定部22和第一接触臂23的板面设置方向相同,第一焊接部21、第一固定部22和第一接触臂23竖直设置,三者的裁切面均朝上,同时,第一焊接部21的高度大于或等于第一固定部22的高度,第一焊接部21的高度大于或等于第一接触臂23的高度,这样动端子2最大的高度就是第一焊接部21的高度,第一焊接部21的高度合适可以稳定的将同轴连接器100固定于电路板200,在这个前提下,第一固定部22和第一焊接部21不会额外增加动端子2的整体高度,进而保障了同轴连接器100的轻薄化发展趋势,此外,推抵部232为弧形结构,中心端子300位于推抵部232靠近第二接触部331的一侧,如此设计增强了第一接触部234的弹性,使得第一接触部234和第二接触部331之间接触更稳定。

请参阅图3至图6,定端子3依次具有一第二焊接部31、一第二固定部32和一第二接触臂33,定端子3具有第二固定部32固设于基座11,自第二固定部32延伸有第二焊接部31显露出基座11外,自第二固定部32延伸有第二接触臂33,定端子3的末端形成一第二接触部331,第二接触臂33自第二固定部32朝向第一接触部234的方向弯折,第一接触部234和第二接触部331为裁切面方式接触,接触力足够稳定。当上述中心端子300进行插接时,中心端子300进入插孔13内,推抵第一接触部234与第二接触部331分离。当中心端子300插入插孔13时,中心端子300的插入方向与第二焊接部31、第二固定部32和第二接触臂33的板面设置方向相同,保证低高度。

请参阅图3至图6,每一卡持件4具有一定位部41固设于基座11,自定位部41向上延伸一卡固部42进入延伸体12,同时,藉由缺口14使得卡固部42部分显露出延伸体12外,卡固部42设有一倒勾421,该倒勾421远离插孔13的中心设置,通过倒勾421可以与插头进行配合固定,一焊脚43连接定位部41,焊脚43显露出基座11,其中,焊脚43、定位部41和卡固部42三者为同一竖直平面,成型简单,且占用空间少,焊脚43的裁切面用以与电路板200进行焊接固定,当同轴连接器100焊接于电路板200时,在焊脚43的裁切面涂设焊料,对应在电路板200的位置也涂设焊料,裁切面与电路板200焊接可以方便焊料爬附,二者的结合面积增大,焊接更稳固。

本实用新型同轴连接器100,两个卡持件4分别对称的设于绝缘本体1的相对两侧,每一卡持件4具有定位部41固设于绝缘本体1,自定位部41向上延伸卡固部42显露出绝缘本体1,焊脚43连接定位部41,利用卡固部42可以与插头进行配合固定,利用焊脚43可以将同轴连接器100固定于电路板200,相对背景技术的方案,省去了绝缘盖体和金属外壳,生产和组装都方便,同时成本降低。

虽然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揭露如上所述,然而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任何熟习相关技艺者,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内,举凡依本实用新型申请范围所述的形状、构造、特征及精神当可做些许的变更,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须视本专利权利要求书所界定为准。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