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USB3.0连接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924809阅读:875来源:国知局
一种USB3.0连接器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USB连接领域,具体是一种USB3.0连接器。



背景技术:

2008年11月,由Intel、微软、德州仪器、NEC、ST-NXP等业界巨头组织负责制定的下一代USB 3.0(超高速USB)标准正式完成并公开发布.USB 3.0标准提供了十倍于USB 2.0的传输速度和更高的节能效率,可广泛用于PC外围设备和消费电子产品。

USB((Universal Serial Bus通用串行总线))标准的发展历程如下:第一版USB 1.0是在1996年出现,速度只有1.5Mb/s;两年后升级为USB 1.1,速度也提高到了12Mb/s;2000年4月,目前还广泛使用的USB 2.0推出,速度达到了480Mb/s,但USB 2.0的速度早已无法满足应用的需求;2008年11月,USB 3.0应运而生,最大的传输带宽高达5.0Gb/s。

USB 3.0标准中定义了A类(A type)插座(Receptacle)和插头(Plug),USB3.0类插头增加了5根弹性端子(Pin),一共是9根端子.增加的这5根端子分别为一对高速差分信号端子、接地端子、一对高速差分信号端子.上述9根端子尾部延伸出插头绝缘本体(housing)后端,用于和对应的线缆焊接,目前市场上通用的为一排焊接方式,因两根导电端子的焊点较大,造成连锡的情况,不良率高且浪费严重,且接地端子和金属壳体的焊接需要分别来焊接.

因此,十分有必要设计出一种利于焊接组装的USB 3.0线缆连接器,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USB3.0连接器,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USB3.0连接器,所述连接器包括绝缘本体、导电端子、金属壳体,导电端子和金属壳体固定在绝缘本体上,且金属壳体的一侧带有折弯焊脚,且所述绝缘本体包括舌板和固定导电端子焊接部位且位于绝缘本体后端的盖体,且舌板前端呈对接部;所述导电端子包括两组端子组和料带,其中端子组分为第一端子组和第二端子组,其中料带为第一料带和第二料带,第一端子组包括延伸到对接部上的具有弹性的第一接触部、与绝缘本体固定在一起的第一焊脚,第二端子组包括平板状第二接触部、与绝缘本体固定在一起的第二焊脚,第二端子组包括两对高速差分信号端子及位于所述两对高速差分信号端子中间的接地端子。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绝缘本体与导电端子为一次注塑成型的整体。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第一焊脚和第二焊脚一共9根,第一焊脚和第二焊脚置于绝缘本体后端,焊接方向在同一个面,第二焊脚有两根端子与第一焊脚焊接面在同一平面,有两根电源端子通过折弯,焊接面不在同一平面。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方案:所述两组导电端子通过冲压成型连接在同一料带之上。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方案:金属壳体上的接地触角,通过与绝缘本体组装,直接与第二组导电端子中的接地端子相连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方案:所述USB 3.0线缆连接器为USB 3.0A类连接器。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本实用新型可以避免在自动焊接过程中,由于电源端子的焊点比其它端子焊点大,导致容易连锡短路的情况.且可实现金属壳体的接地触角都一次焊接,能大力提升产能,且能极好的改善连锡问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一)的导电端子的结构示意图(1);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一)的导电端子的结构示意图(2);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一)的零部件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一)的装配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连接器的结构示意图的总图;

图中:1-第一料带、2-第一端子组、21-接地端子、3-第二端子组、31-第一焊脚、32-第二焊脚、4-第二料带、5-绝缘本体、6-金属壳体、61-折弯焊脚。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5,一种USB3.0连接器,所述连接器包括绝缘本体5、导电端子、金属壳体6,导电端子和金属壳体6固定在绝缘本体5上,且金属壳体6的一侧带有折弯焊脚61,且所述绝缘本体5包括舌板和固定导电端子焊接部位且位于绝缘本体5后端的盖体,且舌板前端呈对接部;所述导电端子包括两组端子组和料带,其中端子组分为第一端子组2和第二端子组3,其中料带为第一料带1和第二料带4,第一端子组2包括延伸到对接部上的具有弹性的第一接触部、与绝缘本体5固定在一起的第一焊脚31,第二端子组3包括平板状第二接触部、与绝缘本体5固定在一起的第二焊脚32,第二端子组3包括两对高速差分信号端子及位于所述两对高速差分信号端子中间的接地端子21。

优选地:所述绝缘本体5与导电端子为一次注塑成型的整体。

优选地:所述第一焊脚和31第二焊脚32一共9根,第一焊脚31和第二焊脚32置于绝缘本体5后端,焊接方向在同一个面,第二焊脚32有两根端子与第一焊脚31焊接面在同一平面,有两根电源端子通过折弯,焊接面不在同一平面。

优选地:所述两组导电端子通过冲压成型连接在同一料带之上。

优选地:金属壳体6上的接地触角,通过与绝缘本体5组装,直接与第二组导电端子中的接地端子21相连接。

优选地:所述USB 3.0线缆连接器为USB 3.0A类连接器。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是:第一端子组2和第二端子组3通过冲压切料和若干折弯,使两排端子通过高低交错,不在同一高度空间但连接在同一料带上;第一焊脚31和第二焊脚32部分在冲压过程中采用撕破方式,使焊接平面变宽,有利于提升焊接速度和提升冲压的稳定性;冲压导电端子后,先去除第二料带4,然后通过一次注塑成型,使端子固定在绝缘本体5内;然后去除第一料带1,装上金属壳体6即可制成一个USB 3.0连接器;第一焊脚31和第二焊脚32固定于绝缘本体5后端,朝向同一个焊接面,第一焊脚31和第二焊脚32不在同一高度空间;由于第一焊脚31和第二焊脚32不在同一高度空间,可以利于焊接人员区分第一端子组2和第二端子组3,降低了焊错线的风险,同时由于由于第一焊脚31和第二焊脚32不在同一高度空间,焊接时避免了连锡导致短路的情况发生,且由于第一焊脚32和第二焊脚32在冲压过程中采用的是撕开的方式,而非切料方式,使焊脚宽度加宽,方便焊接人员作业,如此,大大改善了制程并加快了效率;又由于绝缘本体5后端设计有定位扣,后续工艺中可以加装理线部,以实现机器自动焊接,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和降低了成本。

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实用新型。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实用新型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

此外,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个实施方式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各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经适当组合,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其他实施方式。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