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极管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449792阅读:9362来源:国知局
三极管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属于集成电路制造工艺技术领域,具体来说,是三极管。



背景技术:

晶体三极管,是最常用的基本元器件之一,晶体三极管的作用主要是电流放大,他是电子电路的核心元件,现在的大规模集成电路的基本组成部分也就是晶体三极管。

三极管基本机构是在一块半导体基片上制作两个相距很近的PN结,两个PN结把正块半导体分成三部分,中间部分是基区,两侧部分是发射区和集电区,排列方式有PNP和NPN两种,从三个区引出相应的电极,分别为基极b发射极e和集电极c。发射区和基区之间的PN结叫发射结,集电区和基区之间的PN结叫集电极。基区很薄,而发射区较厚,杂质浓度大,PNP型三极管发射区发射的是空穴,其移动方向与电流方向一致;NPN型三极管发射区发射的是自由电子,其移动方向与电流方向相反。硅晶体三极管和锗晶体三极管都有PNP型和NPN型两种类型。

而现有的三极管在焊接过程中,由于三极管本身体积小,引脚间的距离小,安装十分不便;此外,安装过的三极管由于拆卸过程中会剪短其引脚,导致其无法再次或多次使用。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目的是旨在提供了三极管,以解决有的三极管安装不便、无法再次或多次使用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技术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三极管,包括主体、三只引脚,三只引脚并列连接在主体的下端,引脚包括第一支脚和第二支脚,第二支脚垂直连接于第一支脚的下端,第二支脚的上端设置有插入端头,第一支脚包括第一支脚壳体、第一锁定结构、第二锁定结构,第一锁定结构设置于第一支脚壳体的左部,第二锁定结构设置于第一支脚壳体的右部。

本实技术方案提供的三极管,能有有效避免因三极管本身体积、引脚间的距离小带来的安装不便;此外,安装过的三极管能够再次或多次使用,提高资源的再次利用率。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实用新型,其工作原理为:安装时,将三只第二支脚分别焊接在焊接点上,然后将三只第二支脚的插入端头分别插入三个第一支脚壳体内,通过锁定结构将第二支脚锁定在第一支脚壳体内。

进一步限定,第一锁定结构包括第一锁定销、第一锁定按钮、第一锁定弹簧,第一锁定销的中部铰接于第一支脚壳体的中部,第一锁定按钮的右端垂直铰接于第一锁定的上端,第一锁定弹簧的左端连接于第一支脚壳体左侧内壁的下部,第一锁定弹簧的右端连接于第一锁定销左端的下部,第一锁定销右端的下部设置有第一锁定齿,第二锁定结构与第一锁定结构结构相同,第二锁定结构与第一锁定结构左右对称设置。

插入端头插入第一支脚壳体后插入端头的前端推动两个锁定销前端的锁定齿向第一支脚壳体两侧运动,插入端头完全插入到第一支脚壳体内后,在锁定弹簧的作用下将插入端头锁定在第一支脚壳体内,是锁定更加牢固,避免因松懈导致的接触不良。拆卸时,按下锁定按钮,推动两个锁定销前端的锁定齿向第一支脚壳体两侧运动,能有效将插入端头从第一支脚壳体内拔出,差些更加方便有效,避免引脚的损坏。

进一步限定,插入端头左端的上部设置有与第一锁定齿相匹配的第一锁定槽,插入端头右端的上部设置有第二锁定槽,第一锁定槽和第二锁定槽尺寸相同,第一锁定槽和第二锁定槽左右对称设置。

在插入端头的两侧对称设置两个与锁定齿相匹配锁定槽,进一步提高锁定的稳定性,防止在轻微的外力作用下插入端头就能滑出第一支脚壳体。

进一步限定,第一支脚壳体左侧内壁的下部设置有第一固定槽,第一锁定销左端的下部对称设置有第二固定槽,第一锁定弹簧的左右两端分别固定于第一固定槽和第二固定槽内。

将锁定弹簧两端分别固定在两个对称设置的固定槽内,能有效避免弹簧的扭曲,保证弹力的方向,提高弹簧的使用寿命。

进一步限定,插入端头上部为弧形结构,插入端头上端面为弧形面。

将插入端头上部设置为弧形结构,插入端头上端面设置为弧形面,有效减小插入端头与锁定齿间的接触面积,进而减小而这之间的摩擦力,让插入过程更加省力,避免因受力过大导致引脚连接处的损坏。

本实用新型,相比现有技术结构简单,使用方便。

附图说明

本实用新型可以通过附图给出的非限定性实施例进一步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三极管的正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第一支脚和第二支脚连接处的截面示意图;

主要原件符号说明如下:

主体1、引脚2、第一支脚21、第一支脚壳体211、第一固定槽211A、第一锁定结构212、第一锁定销212A、第一锁定按钮212B、第一锁定弹簧212C、第一锁定齿212D、第二固定槽212E、第二锁定结构213、第二支脚22、插入端头221、第一锁定槽221A、第二锁定槽221B。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更好地理解本实用新型,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进一步说明。

实施例,

如图1,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所述三极管,包括主体1、三只引脚2,三只引脚2并列连接在主体1的下端,引脚2包括第一支脚21和第二支脚22,第二支脚22垂直连接于第一支脚21的下端,第二支脚22的上端设置有插入端头221,第一支脚21包括第一支脚壳体211、第一锁定结构212、第二锁定结构213,第一锁定结构212设置于第一支脚壳体211的左部,第二锁定结构213设置于第一支脚壳体211的右部。

第一锁定结构212包括第一锁定销212A、第一锁定按钮212B、第一锁定弹簧212C,第一锁定销212A的中部铰接于第一支脚壳体211的中部,第一锁定按钮212B的右端垂直铰接于第一锁定销212A的上端,第一锁定弹簧212C的左端连接于第一支脚壳体211左侧内壁的下部,第一锁定弹簧212C的右端连接于第一锁定销212A左端的下部,第一锁定销212A右端的下部设置有第一锁定齿212D,第二锁定结构213与第一锁定结构212结构相同,第二锁定结构213与第一锁定结构212左右对称设置。

插入端头221左端的上部设置有与第一锁定齿212D相匹配的第一锁定槽221A,插入端头221右端的上部设置有第二锁定槽221B,第一锁定槽221A和第二锁定槽221B尺寸相同,第一锁定槽221A和第二锁定槽221B左右对称设置。

第一支脚壳体211左侧内壁的下部设置有第一固定槽211A,第一锁定销212A左端的下部对称设置有第二固定槽212E,第一锁定弹簧212C的左右两端分别固定于第一固定槽211A和第二固定槽212E内。

插入端头221上部为弧形结构,插入端头上端面为弧形面。

本实用新型相比现有技术,本实技术方案提供的三极管,能有有效避免因三极管本身体积、引脚间的距离小带来的安装不便;此外,安装过的三极管能够再次或多次使用,提高资源的再次利用率。

其工作原理为:安装时,将三只第二支脚分别焊接在焊接点上,然后将三只第二支脚的插入端头分别插入三个第一支脚壳体内,插入端头插入第一支脚壳体后插入端头的前端弧面推动两个锁定销前端的锁定齿向第一支脚壳体两侧运动,当两个锁定齿进入两个锁定槽时,在两个锁定弹簧的作用下将锁定齿压进锁定槽内。拆卸时,分别同时第一支脚按下两个锁定按钮,推动两个锁定销前端的锁定齿向第一支脚壳体两侧运动,将第二支脚插入端头从第一支脚壳体内拔出。

以上对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三极管。具体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若干改进和修饰,这些改进和修饰也落入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