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FCUSB3.0排线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352115阅读:1439来源:国知局
FFCUSB3.0排线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FFCUSB3.0排线,按国际专利分类表(IPC)划分属于FFC排线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FFC英文全称是:Flexible Flat Cable,即柔性扁平电缆,它是一种用PET绝缘材料和极薄的镀锡扁平铜线,通过高科技自动化设备生产线压合而成的新型数据线缆,具有柔软、随意弯曲折叠、厚度薄、体积小、连接简单、拆卸方便、易解决电磁屏蔽( EMI )等优点。可以任意选择导线数目及间距,使联线更方便,大大减少电子产品的体积,减少生产成本,提高生产效率,最适合于移动部件与主板之间、PCB板对PCB板之间、小型化电器设备中作数据传输线缆之用。

差分传输在这两根线上均为数字信号,而数字信号经过传输过程产生衰减,这两个信号的振幅相等,相位相反,在这两根线上传输的信号就是差分信号,信号在现有排线上传输会造成数字信号无法快速、有效、完整的进行传输,从而直接影响信号的传输速度、传输容量及稳定性。

由此,本发明人考虑对进行改进,本案由此产生。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FFCUSB3.0排线,解决现有排线数字信号传输慢,传输容量小及传输不稳定性等技术问题。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FFCUSB3.0排线,其两端分别设置有金属导体的插接端,该排线包括由若干并排设置导体组相连的而成的导体层,及附着于导体层上、下端面的层结构,各层结构包括屏蔽层;所述各导体组包括平行设置的两根导体及两根差分信号传输导体,所述两根导体分别置于两根差分信号传输导体两侧,各导体为两导体单体重叠设置而成并与前述屏蔽层相连,形成双导体结构。

进一步,所述各层结构包括依次重叠设置的绝缘膜层、胶层、介质层、屏蔽层、绝缘层,其中绝缘膜层附着于导体层上或下端面。

进一步,所述绝缘膜层为导电布层。

进一步,所述胶层为不干胶层。

进一步,所述介质层为醋酸布层。

进一步,所述屏蔽层为黑色麦拉铝箔层。

进一步,所述插接端均镀有锡层。

本实用新型中所定义的FFCUSB3.0排线表达一种达到USB3.0数字信号传输功能的FFC排线,且FFC英文全称是:Flexible Flat Cable,即柔性扁平电缆。

与现有技术相比较,本实用新型的优点:

本实用新型利用各导体组中的导体与屏蔽层相连,且各导体组上、下分别附着层结构,实现导体、屏蔽层及膜层之间的配合,其中所述导体为重叠设置的两导体单体而形成,且各导体组中包括两根导体,两根导体之间设置有传输查分信号的差分信号传输导体,各导体分别于屏蔽层相连,从而形成传输数字信号快、容量大且稳定的FFC排线结构。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FFCUSB3.0排线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FFCUSB3.0排线结构剖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实施例:请参阅图1及图2所示,一种FFCUSB3.0排线,FFCUSB3.0排线1,其两端分别设置有金属导体的插接端11,该排线1包括由若干并排设置导体组A相连的而成的导体层2,及附着于导体层2上、下端面的层结构。具体的说:所述插接端均镀有锡层,且各插接端处设置有补强加强板。

请参阅图1及图2所示,前述各层结构包括依次重叠设置的绝缘膜层3、胶层4、介质层5、屏蔽层6、绝缘层7,其中绝缘膜层3附着于导体层2上或下端面;具体的说;所述绝缘膜层3为导电布层,所述胶层4为不干胶层,所述介质层5为醋酸布层,所述屏蔽层6为黑色麦拉铝箔层。

请参阅图1及图2所示,前述各导体组A包括平行设置的两根导体A1及两根差分信号传输导体A2,所述两根导体A1分别置于两根差分信号传输导体A2两侧,各导体A1为两导体单体重叠设置而成并与前述屏蔽层6相连,形成双导体结构。

请参阅图1及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利用各导体组A中的导体A1与屏蔽层6相连,且各导体组A上、下分别附着层结构,实现导体A1、屏蔽层6及膜层之间的配合,其中所述导体A1为重叠设置的两导体单体而形成,且各导体组A中包括两根导体A1,两根导体A1之间设置有传输查分信号的差分信号传输导体,各导体分别于屏蔽层6相连,从而形成传输数字信号快、容量大且稳定的FFC排线结构。

以上所记载,仅为利用本创作技术内容的实施例,任何熟悉本项技艺者运用本创作所做的修饰、变化,皆属本创作主张的专利范围,而不限于实施例所揭示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