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间歇继电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406879阅读:559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继电器控制领域,具体的说是一种间歇继电器。



背景技术:

在某些实际的工业化生产过程中,生产设备常常需要频繁地启动暂停,如果在设备的控制电路中是以电磁继电器作为启停开关,那么电磁继电器需要反复地得电、失电,以使电磁铁不断地吸引、放开衔铁来控制整个电路的通断。得电失电的控制目前常采用两种方式:人工控制,即简单地通过工人手动的操作来满足设备的高频率启停,此种方法一方面浪费了劳动力,增加了生产成本,另一方面纯粹的人工操作也有失精准,在某些精细部件的加工中,细微的差别可能造成产品质量参差不齐,使得产品品质的控制更加困难。智能控制虽然解决了人工的不准确,但是智能控制部分本身构造复杂、需要额外投入大量资金、操控不够简洁、极易出现故障等一系列问题,限制了其在生产中的大量普遍使用。

所以,设计出一种既可以自动控制又构造简单、稳定性好的继电器是继电器控制领域亟待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问题是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可以自动控制、构造简单、稳定性好、以一定频率、时间去控制继电器的通断,进而实现某些生产过程中工作设备频繁启停的间歇继电器。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间歇继电器,包括晶闸管和电磁继电器,电磁继电器包括弹簧、衔铁、电磁铁、触点,电磁铁上缠绕有电磁线圈,晶闸管与电磁继电器的电磁线圈串联,晶闸管通过触发脉冲来控制其通断的,其通断频率、通与断的时间之比取决于触发脉冲的频率与脉冲宽度,实现以一定频率、时间去控制电磁继电器的通断。

以下是本实用新型对上述方案的进一步优化:

电磁继电器通过触点与工作电路相导通。

进一步优化:晶闸管包括是包括晶闸管栅极、晶闸管阳极、晶闸管阴极。

本实用新型通过触发脉冲去控制晶闸管的通断,实现以一定频率、时间去控制继电器的通断,控制电源通过晶闸管加在电磁铁线圈上,晶闸管导通时,线圈得电,继电器触点吸合,主电路工作;晶闸管断开时,线圈失电,继电器触点断开,主电路不工作。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的技术相比,该继电器可以处于间歇工作状态,可以满足间歇工作的需要,通过改变触发脉冲可以改变间歇工作频率,改变触发脉冲宽度,则可以改变工作与非工作的时间,可以自动控制,构造简单,稳定性好。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附图说明

附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弹簧;2-衔铁;3-电磁铁;4-触点;5-电动机;6-工作电源;7-电磁继电器;8-触发脉冲;9-晶闸管栅极;10-晶闸管阳极;11-晶闸管阴极;12-控制电源。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如图1所示,一种间歇继电器,包括晶闸管和电磁继电器7,电磁继电器7由弹簧1、衔铁2、电磁铁3、触点4构成,电磁铁3上缠绕有电磁线圈,晶闸管与电磁继电器7的电磁线圈串联,晶闸管是通过触发脉冲8来控制其通断的,其通断频率、通与断的时间之比取决于触发脉冲的频率与脉冲宽度,从而实现以一定频率、时间去控制电磁继电器7的通断。

包括晶闸管栅极9、晶闸管阳极10、晶闸管阴极11。

所述电磁继电器7通过触点4与工作电路相导通。

所述电磁铁线圈3通过晶闸管与控制电源12相串联。

所述晶闸管栅极9、晶闸管阳极10和晶闸管阴极11

所述工作电路包括与触点4串联的电动机5和工作电源6。

本实用新型通过触发脉冲8去控制晶闸管的通断,实现以一定频率、时间去控制继电器7的通断,控制电源12通过晶闸管加在电磁铁线圈3上,晶闸管导通时,线圈得电,继电器触点4吸合,主电路工作;晶闸管断开时,线圈失电,继电器触点4断开,主电路不工作。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的技术相比,该继电器可以处于间歇工作状态,可以满足间歇工作的需要,通过改变触发脉冲可以改变间歇工作频率,改变触发脉冲宽度,则可以改变工作与非工作的时间,可以自动控制,构造简单,稳定性好。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