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低频交流滤波防爆金属化薄膜电容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377621阅读:193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容器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低频交流滤波防爆金属化薄膜电容器。



背景技术:

随着中国经济的迅速发展,金属化薄膜电容器以其先进的技术和优异的性价比也得到了快速发展。但是在一些风电、铁路、航空等安全性要求较高的场所,在现有技术中一般电容器安全可靠性低,不方便用户使用,还有一些能够起到防爆作用的电容器,内部结构使用保护熔丝和阻燃线配合马口盖来达到防爆效果,如申请号201320792429.X一种防爆金属化薄膜电容器,但是这种结构体积较大,外形不够美观,达不到低频交流滤波的效果,成本费用和后期运行维护费用都较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目的在于解决现有技术中的上述问题,提供一种体积小、安全系数高、成本费用和后期运行维护费用都比较低的低频交流滤波防爆金属化薄膜电容器。

本实用新型为达到上述目的,所采用的技术手段是,一种低频交流滤波防爆金属化薄膜电容器,包括壳体、位于壳体内部的芯子和设于壳体上的上盖,上盖上表面安装第一外螺纹电极柱和第二外螺纹电极柱,上盖下表面设有第一电极片和第二电极片,第一电极片与第一外螺纹电极柱连接,第二电极片与第二外螺纹电极柱连接,芯子上分别连接第一连接片和第二连接片,第一连接片与第一电极片连接,第二连接片与第二电极片连接。

进一步的,壳体内设有上定位套和下定位套,芯子固定设置在上定位套和下定位套之间。

进一步的,第一连接片和第二连接片均为紫铜片,第一连接片与第二连接片分别从上定位套穿出并固定。

进一步的,还包括用于防潮绝缘的二甲基硅油,灌注满壳体内部的空隙位置。

进一步的,芯子采用加厚边的锌铝复合膜卷绕而成。

进一步的,壳体为圆柱形铝壳体,上盖为铝上盖,铝上盖卷边固定在铝壳体上。

本实用新型有益效果在于:当元器件异常导致壳体内温度压力升高,铝上盖鼓起致使第一电极片和第二电极片分别与第一连接片与第二连接片断开连接,相当于切断电源,不需要另外安装开关和保护熔丝,降低了制造成本和后期运行维护费用,整体体积小,安全可靠,外形美观。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图1 是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中:1、壳体,2、芯子,3、上盖,4、第一外螺纹电极柱,5、第二外螺纹电极柱,6、第一电极片,7、第二电极片,8、第一连接片,9、第二连接片,10、上定位套,11、下定位套。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的一种低频交流滤波防爆金属化薄膜电容器,包括壳体1、位于壳体1内部的芯子2和盖设于壳体的铝上盖3,铝上盖3上表面安装第一外螺纹电极柱4和第二外螺纹电极柱5,铝上盖3下表面设有第一电极片6和第二电极片7,第一电极片6与第一外螺纹电极柱4连接,第二电极片7与第二外螺纹电极柱5连接,芯子2上分别连接第一连接片8和第二连接片9,第一连接片8与第一电极片6连接,第二连接片9与第二电极片7连接。

第一连接片和第二连接片选用紫铜片。

当元器件异常导致壳体1内温度压力升高,铝上盖3鼓起致使第一电极片6和第二电极片7分别与第一连接片8与第二连接片9断开连接,相当于切断电源,这样及时防止电容器内部压力过大而爆炸,提高电容器的安全性,不需要另外安装开关和保护熔丝,降低了制造成本和后期运行维护费用,整体体积小,安全可靠,外形美观。

壳体1内设有上定位套10和下定位套11,芯子2固定设置在上定位套10和下定位套11之间。第一连接片8与第二连接片9分别从上定位套10穿出并固定。芯子2、第一连接片8和第二连接片9的固定使整个电容器内部结构稳定,电容器内部压力过大时,能够及时的使第一电极片6和第二电极片7分别与第一连接片8与第二连接片9断开连接,提高电容器的安全性。

电容器如果受潮会直接影响电容器的性能,低频交流滤波防爆金属化薄膜电容器,用在低频交流滤波电路中,还包括用于防潮绝缘的二甲基硅油,灌注满壳体1内部,除芯子2、上定位套10、下定位套11、第一连接片8和第二连接片9外等所有空间。其中,壳体1为圆柱形铝壳体,芯子2采用加厚边的锌铝复合膜卷绕而成,灌注的过程是指先将下定位套11放置于铝壳体底部,然后倒入铝壳体高度约1/3的二甲基硅油,再将芯子2放入到壳体1内,再用上定位套10固定住芯子2,再次倒入二甲基硅油填满壳体1内部其余空隙位置,再将铝上盖3卷边固定在铝壳体上。封装好的电容器壳体内的所有空隙都灌注二甲基硅油,防止电容器受潮导电。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