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微动开关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377704阅读:594来源:国知局
一种微动开关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微动开关。



背景技术:

微动开关,通过按压开关按钮,实现微动开关工作。而此类微动开关经常用在电梯中,利用操作体顶动微动开关的按钮实现微动开关的状态变换。而市场上现有的微动开关,由于其设计限制,开关按钮的预行程最小只能达到0.4mm,如何使得预行程缩小至0.4mm以下就成为了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急需解决的问题。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经过研究在微动开关的外部加装了放大机构,如中国专利,专利号为CN201220602003 的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制动器状态的检测机构”,该机构采用杠杆放大原理将反馈的信号放大来实现,一种制动器状态的检测机构,包括动盘、静盘、微动开关、杠杆和顶杆,动盘与静盘连接,微动开关通过螺钉安装在静盘上,静盘上设有开关按钮,杠杆通过定位销安装在静盘上,杠杆与静盘之间安装有杠杆复位件,杠杆绕定位销作旋转运动,顶杆安装在动盘上,动盘动作带动所述顶杆动作,顶杆动作使杠杆旋转,杠杆旋转触动微动开关的开关按钮动作,且微动开关的开关按钮到定位销的距离大于顶杆与杠杆按压点到定位销的距离。

上述结构虽然能在一定程度上缩小预行程,然而由于放大机构和微动开关是两个独立的产品,两者在配合时极其麻烦,且可能存在配合误差降低微动开关预行程的精度。同时,放大机构的结构较大(远比微动开关大),占用空间较多,因此,其安装很容易受到空间的限制(例如在安装空间只有微动开关大小的空腔内,就无法增加放大机构)。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将放大机构与微动开关本体设计成一体的微动开关,满足了微动开关预行程小,精度高等特点,同时也降低了产品的综合成本。

本实用新型所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微动开关,包括开关主体,开关主体上设有按钮,按钮受按动后改变开关主体的状态;其中,还包括杠杆,杠杆与开关主体相连并呈转动连接,按钮位于杠杆非转动中心位置的下方;杠杆上位于按钮至转动中心的区域为顶压区域。

采用上述结构,只要操作体在操作过程中顶动顶压区域就可以减小预行程。原理如下:由于顶压区域相比于按钮更加靠近转动中心,当外力作用于顶压区域时,由于杠杆原理杠杆位于按钮上方的部分转动的距离比顶压区域转动的距离要大,因此,就可以达到减小预行程的效果。同时,由于杠杆直接与开关主体相连,使得微动开关自身就带有放大功能,勿须额外增加放大机构,从而避免了因为装配误差引起预行程精度不高的问题发生,装配起来更加方便。

其中,还包括弹簧,弹簧一端与杠杆相抵,另一端与开关主体相抵。

其中,杠杆未受外力作用时,弹簧与杠杆相抵,使得杠杆与按钮上端面之间存在间隙。

其中,弹簧与杠杆相抵的部分,抵在杠杆的顶压区域下方。

弹簧采用此种方式的设置,可以起到加速杠杆回位的效果。同时,杠杆未受外力时,弹簧处于未形变状态时,杠杆与按钮之间存在间隙,弹簧可以起到防止杠杆误摆动撞击按钮,可以提高按钮使用的寿命以及精度。且弹簧的设置可以起到缓冲作用,防止杠杆突然受力直接撞击到按钮,变向的提高了按钮使用的寿命以及精度。

其中,开关主体设有按钮的一面上设有两间隔设置的定位臂,间隔中设有定位销,杠杆与定位销呈转动连接。

定位臂以及定位销的设置,更加有利杠杆与开关主体实现转动连接。

其中,两定位臂上均设有对应的通孔,定位销穿过两个通孔与定位臂相连。

采用此种结构,便于定位销与开关主体装配。

其中,杠杆包括直部以及两折弯部,两折弯部均与直部相连;直部受外力作用按动按钮,折弯部上开设有定位孔,定位销穿过定位孔。

采用此种结构,有利于定位销与杠杆配合,便于定位销、杠杆以及开关主体三者之间的装配。

其中,杠杆上设有顶压部,顶压部位于顶压区域中,顶压部用于给操作体顶压。

顶压部的设置,使得操作体更加容易与杠杆相抵。

其中,所述顶压部为凹槽。

操作体通常为杆形部件,凹槽的设置,有利于操作体直接顶入凹槽中促使微动开关运动状态转换。

其中,所述杠杆由转动中心分割成较长部以及较短部,按钮位于较长部的下方;开关主体设有限位凸台,限位凸台位于较短部的下方,限位凸台用于防止杠杆过度背离按钮旋转。

杠杆由转动中心分割成较长部以及较短部,故较长部与较短部都可以围绕转动中心发生旋转,而限位凸台的设置,可以起到防止杠杆过度朝背离按钮的方向运动。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立体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俯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具体实施例和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实施例1:

参照附图1-3所示,一种微动开关,包括开关主体1,开关主体1包括开关壳体2,设于开关壳体2内的开关组件3以及由开关壳体2的上端面伸出的按钮4,通过按下按钮4可以实现微动开关的状态切换,例如由常开切换为常闭或常闭切换为常开。此处为现有技术,故不多加赘述。

开关壳体2的上端面设有两个定位臂5,两个定位臂5上呈间隔设置。两定位臂5上均设有对应的通孔14,定位销6穿过两个通孔14与定位臂5相连。杠杆7包括直部8以及两折弯部9,两折弯部9均与直部8相连,两个折弯部9上均开设定位孔10,定位销6穿过定位孔10,从而使得杠杆7的可相对于定位臂5发生转动。直部8由转动中心分割成较长部81以及较短部82,按钮4位于较长部81的下方。开关壳体2上位于较短部82的下方设有限位凸台11,限位凸台11用于防止杠杆7过度背离按钮4旋转。

杠杆7的较长部81至按钮4所在位置的部分为顶压区域E,顶压区域E的意思是操作体可以通过顶住顶压区域E中的部分实现杠杆7转动引起按钮4按动。

顶压区域E的上表面设有顶压部12,此处顶压部12采用凹槽。

弹簧13的一端伸入开关壳体2的内部与开关壳体2的内部相抵,另一端与较长部81的下端面相抵。弹簧13处于未形变状态时(即杠杆7未受外力时),由于弹簧13的两端分别与开关壳体2的内部以及较长部81相抵,使得按钮4与较长部81之间存在间隙(此处间隙可以为0.05mm-0.3mm)。的下端面设有弹簧13定位柱,弹簧13套设于弹簧13定位柱上与较长部81相抵。弹簧13定位柱位于杠杆7的转动中心与按钮4所在位置之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