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铅粉余料回收利用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211110阅读:570来源:国知局
一种铅粉余料回收利用装置的制造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铅酸电池加工设备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铅粉余料回收利用装置。



背景技术:

铅酸蓄电池的定义:电极主要由铅及其氧化物制成,电解液是硫酸溶液的一种蓄电池。放电状态下,正极主要成分为二氧化铅,负极主要成分为铅;充电状态下,正负极的主要成分均为硫酸铅。分为排气式蓄电池和免维护铅酸电池。电池主要由管式正极板、负极板、电解液、隔板、电池槽、电池盖、极柱、注液盖等组成。排气式蓄电池的电极是由铅和铅的氧化物构成,电解液是硫酸的水溶液。主要优点是电压稳定、价格便宜;缺点是比能低(即每公斤蓄电池存储的电能)、使用寿命短和日常维护频繁。老式普通蓄电池一般寿命在2年左右,而且需定期检查电解液的高度并添加蒸馏水。不过随着科技的发展,铅酸蓄电池的寿命变得更长而且维护也更简单了。

在现有的塑料制品生产中大都会使用螺杆挤出机用于塑料的加热挤出。挤出机通过一个带有螺杆和螺旋道的机筒完成以上所有的过程。塑料粒料或粉料通过机筒一端的料斗进入机筒,然后通过螺杆传送到机筒的另一端。现有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授权公告号CN 204869583U,授权公告日2015.12.16,公开了一种螺杆挤出机,包括机头、螺杆、筒体、减速装置、电机、料斗、喂料螺杆、喂料减速装置,喂料电机和两套刮料装置;所述螺杆位于筒体内部并且通过减速装置与电机连接;所述机头位于筒体的一端;所述喂料螺杆位于料斗内部并且通过喂料减速装置与喂料电机连接;所述料斗为圆锥形;所述刮料装置包括刮料杆和一端活动连接于刮料杆的连杆;所述连杆的另一端连接于喂料螺杆的端部;所述刮料杆与料斗的内壁面贴合。

现有的铅酸蓄电池在生产中经常会有粉料落出,不但造成材料的浪费,而且还对人的健康有一定的危害。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克服现有的技术缺陷,提供一种铅粉余料回收利用装置。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采用以下的技术方案来实现:

一种铅粉余料回收利用装置,包括搅拌桶以及插于搅拌桶内的搅拌轴,搅拌桶上设有进料斗,所述进料斗连接有螺杆机,所述螺杆机上端与进料斗转动连接。

所述螺杆机包括机筒和设置在机筒内的螺杆以及连接在机筒上的入料口,所述螺杆通过减速装置连接电机,所述机筒中部一段的外壁设有加热丝。

所述加热丝为碳纤维电加热丝。

所述螺杆机下端设置在底座上,所述底座安装在电动推杆上端。

所述搅拌桶外壁设有热管,热管伸到入料口侧壁。热管是利用介质在热端蒸发后在冷端冷凝的相变过程(即利用液体的蒸发潜热和凝结潜热),使热量快速传导。

所述热管由铜管制成。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利用螺杆机来将回收的铅粉回收送进搅拌桶,螺杆机可以对铅粉有一定的加热,使得送入的铅粉不会粘结,在搅拌桶内搅拌使得铅粉不会被氧化。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图示,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

如附图所示,一种铅粉余料回收利用装置,包括搅拌桶1以及插于搅拌桶内的搅拌轴,搅拌桶1上设有进料斗2,进料斗连接有螺杆机,螺杆机上端与进料斗转动连接,螺杆机包括机筒3和设置在机筒内的螺杆以及连接在机筒上的入料口4,螺杆通过减速装置5连接电机6,机筒中部一段的外壁设有加热丝,加热丝能对铅粉加热使得铅粉不会结球,而且机筒上端与进料斗转动连接,可以方便调节机筒的倾斜角度,能从不同位置上料,使得进料更方便。因为搅拌桶内根据工艺需求设定温湿度,避免铅粉被氧化。

加热丝为碳纤维电加热丝。碳纤维加热丝加热效果好。

螺杆机下端设置在底座上,底座安装在电动推杆7上端。电动推杆可以方便调节机筒倾斜角度,无需人工手动调节。

搅拌桶1外壁设有热管8,热管8伸到入料口4侧壁。热管是利用介质在热端蒸发后在冷端冷凝的相变过程(即利用液体的蒸发潜热和凝结潜热),使热量快速传导。一般热管由管壳、吸液芯和端盖组成。热管内部是被抽成负压状态,充入适当的液体,这种液体沸点低,容易挥发。管壁有吸液芯,其由毛细多孔材料构成。热管一端为蒸发端,另外一端为冷凝端,当热管一端受热时,毛细管中的液体迅速汽化,蒸气在热扩散的动力下流向另外一端,并在冷端冷凝释放出热量,液体再沿多孔材料靠毛细作用流回蒸发端,如此循环不止,直到热管两端温度相等(此时蒸汽热扩散停止)。这种循环是快速进行的,热量可以被源源不断地传导开来。利用热管将搅拌桶散失的热量传递到入料口来对铅粉预热。

热管8由铜管制成。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和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实用新型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实用新型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范围内。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