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触点弹片及移动终端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924830阅读:410来源:国知局
多触点弹片及移动终端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子通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多触点弹片及移动终端。



背景技术:

目前市面上手机弹片都是单接触点,如图1所示,通常将弹片1固定安装于主板2上,手机上的金属装饰件6需要确保静电消除,这时金属装饰件6需要增加接地点或者接触导通。就需要增加弹片1来增加接触点。但是这样会增大弹片摆件的占用面积,同时也增加了成本。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多触点弹片及移动终端,降低了弹片的摆件空间,同时也降低了成本。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提供了一种多触点弹片,该弹片包括底座、弹臂以及接触部;其中,于底座的一端延伸折弯形成弹臂;弹臂包括至少一个折弯部;且折弯部凸出设置有至少两个接触部;至少两个接触部位于同一条直线上。

另外,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还提供了一种移动终端,该移动终端包括如上所述的多触点弹片。

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相对于现有技术而言,通过在一个弹片的折弯部设置至少两个接触部,这样一个弹片上就可以形成多个用于与整机其他部件接触的接触点,使得弹片的摆件空间有所降低,降低了整机的成本。同时也使得摆件的布局更加灵活。

另外,折弯部为1个;折弯部上设置至少两个接触部;弹臂还包括延伸部和倾斜部,其中,底座的一端折返延伸依次形成延伸部、倾斜部以及折弯部;倾斜部与延伸部呈一倾斜角度。

另外,底座的两侧分别设置用于限制弹臂位置的限位部,其中,限位部与延伸部卡接。限位部用于支撑弹臂,避免弹臂工作时出现的压溃问题。

另外,折弯部为2个;每一个折弯部上设置至少一个接触部;弹臂还包括第一支撑部,其中,底座的一端折返延伸依次形成第一支撑部以及2个折弯部。

另外,底座上设置有第二支撑部;第二支撑部的位置与远离第一支撑部的折弯部的位置对应,且第二支撑部的高度与第一支撑部的高度相同。第二支撑部用于支撑弹臂,避免弹臂工作时出现压溃的问题。同时保证弹片上的接触部的同时抵触。

另外,底座、弹臂以及接触部一体成型。提高了生产效率,降低了生产成本。

另外,接触部为接触凸点或接触条。

另外,于接触部上凸出设置若干个凸点。使得接触部与其他器件的抵触更牢靠。

附图说明

图1是现有技术中整机中弹片与金属装饰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方式中的弹片的立体图;

图3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方式中的弹片的侧视图;

图4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方式中的弹片与其他器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方式中的弹片的侧视图;

图6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方式中的弹片的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各实施方式进行详细的阐述。然而,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在本实用新型各实施方式中,为了使读者更好地理解本申请而提出了许多技术细节。但是,即使没有这些技术细节和基于以下各实施方式的种种变化和修改,也可以实现本申请所要求保护的技术方案。

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实施方式涉及一种多触点弹片,如图2~4所示,该弹片包括底座3、弹臂4以及接触部5;其中,于底座3的一端延伸折弯形成弹臂4;弹臂4包括至少一个折弯部4-1;且折弯部4-1凸出设置有至少两个接触部5;至少两个接触部5位于同一条直线上。

值得注意的是,折弯部4-1可以是2个;其中,每一个折弯部4-1上设置一个接触部5;弹臂4还包括第一支撑部4-2,其中,底座3的一端折返延伸依次形成第一支撑部4-2以及2个折弯部4-1。但是本实施方式不应以此为限,折弯部4-1也可以是3、4、5个等,每一个折弯部4-1上的接触部5也可以是2、3、4个等,本实施方式在此不一一赘述。

具体地,本实施方式中的2个折弯部4-1彼此前后设置,相应地,每一个折弯部4-1上的接触部5彼此也是前后设置,这样就可以实现弹片与其他器件的纵向抵触。

优选地,底座3上设置有第二支撑部3-1;第二支撑部3-1的位置与远离第一支撑部4-2的折弯部4-1的位置对应,且第二支撑部3-1的高度与第一支撑部4-2的高度相同。具体地,第二支撑部3-1可以用来支撑弹臂。可以想象,在弹片的使用过程中,由于本实施方式中的弹臂4比较长,这样当抵触时间长、抵触力度大时容易出现弹臂4压溃的问题,而第二支撑部3-1恰好能够在弹臂4与其他器件抵触的时候,支撑折弯部4-1。保证了弹片的正常功能。此外,第二支撑部3-1与第一支撑部4-2的高度相同,可以使得2个折弯部4-1上的接触部5可以同时与其他器件进行抵触。避免出现接触部5接触不到位的情况。

优选地,底座3、弹臂4以及接触部5可以一体成型。一体成型可以提高弹片的生产效率,降低弹片的生产成本。

具体地,接触部5可以通过冲压的方式形成于折弯部4-1上,当然也可以通过其他方式形成于折弯部4-1上,比如焊接。进一步地,接触部5可以是接触凸点,也可以是接触条。本实施方式在此对接触部5的形状不做限制,只要能够实现接触部5与其他器件的抵触都是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通过在一个弹片的折弯部设置两个接触部,这样一个弹片上就可以形成多个用于与整机其他部件接触的触点,使得弹片的摆件空间有所降低,降低了整机的成本。同时也使得摆件的布局更加灵活。

本实用新型的第二实施方式涉及一种多触点弹片。第二实施方式与第一实施方式大致相同,其主要区别之处在于:在第一实施方式中:折弯部为2个;每一个折弯部上设置至少一个接触部;弹臂还包括第一支撑部,其中,底座的一端折返延伸依次形成第一支撑部以及2个折弯部。而在第二实施方式中:如图5~6所示,折弯部4-1为1个;折弯部4-1上设置3个接触部5;弹臂4还包括延伸部4-4和倾斜部4-5,其中,底座3的一端折返延伸依次形成延伸部4-4、倾斜部4-5以及折弯部4-1;倾斜部4-5与延伸部4-4呈一倾斜角度。

值得注意的是,底座3的两侧分别设置用于限制弹臂4位置的限位部3-2,其中,限位部3-2与延伸部4-4卡接。具体地,限位部3-2用于支撑整条弹臂4,避免弹臂4工作时出现压溃的问题。

另外,本实施方式中的接触部5可以设置3个,当然,也可以设置2个、4个、5个等,本实施方式在此不做限制。

具体地,本实施方式中的3个接触部5彼此左右相邻设置,实现了弹片与其他器件的横向抵触。

本实用新型第三实施方式涉及一种多触点弹片,第三实施方式是对第一实施方式、第二实施方式的改进,其主要改进之处在于:于接触部上凸出设置若干个凸点。

具体地,上述若干个凸点可以使得接触部与其他器件的抵触更牢靠,避免接触部与其他器件的产生接触不良问题。

本实用新型第四实施方式涉及一种移动终端,该移动终端包括如第一实施方式、第二实施方式或第三实施方式中的多触点弹片。

具体地,该多触点弹片的底座可以焊接于终端内的屏蔽罩等金属上,该多触点弹片上的多个接触部与终端内的金属装饰件抵触连通。从而实现金属装饰件的接地。

值得一提的是,该多触点弹片可以单独的使用,也可以呈联排式排布使用,但是这种联排式排布的多触点弹片间距较大,只能以贴片的方式固定到终端内的主板上。

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上述各实施方式是实现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而在实际应用中,可以在形式上和细节上对其作各种改变,而不偏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